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伯承對粟裕說:我不能搶你的功勞,粟:首長,你不壓陣誰壓陣啊

2024-02-27歷史

在1950年6月6日中國共產黨七屆三中全會召開期間,粟裕專程赴劉伯承住處,就攻打寶島的相關事宜征詢劉伯承的建議。

劉伯承對粟裕說:「粟裕,你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的攻台方案,我覺得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我來擔任兵團司令員,那不是把你的功勞都搶了嗎?」

粟裕聽後,急忙站起來,對劉伯承說:「首長,我現在需要你來壓陣。這麽大的兵團規模,需要協調各方,你不壓陣,誰壓陣啊?」

劉伯承微微一笑,回答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你也不要忘記,這次攻台行動的成功,離不開我們共同的努力和配合。」

劉伯承並非因為謙虛,而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他早已為攻台制定了成熟方案,並計劃在七屆三中全會上進行說明。

那麽,為何在這一關鍵時刻希望劉伯承來指揮呢?這可能有以下幾個考慮。首先,劉伯承是粟裕的恩師。在紅軍時期,劉伯承就曾從蘇聯回國擔任紅軍大學校長,並點名讓粟裕來當學員隊長。

從此,粟裕開始與劉伯承接觸,並在他的引導下學習了很多軍事理論知識。劉伯承也對粟裕的能力非常認可,認為他將來必能成為一個出色的軍事指揮家。

因此,他傾盡全力幫助粟裕學習軍事和指揮技術。可以說,這一切都為粟裕日後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粟裕心中的"定海神針":劉伯承的卓越軍事指揮能力和整合部隊的能力,在各級指揮員中出類拔萃,攻台戰役需要這樣的指揮員負責。

無論遇到多大困難,劉伯承都能力挽狂瀾,帶領部隊取得勝利。

在前線第三的粟裕,需要一個能獲得各方信服的指揮員來調動50萬兵力。由於劉伯承在二野的表現,特別是在淮海戰役期間,他的名字始終是排在前面的,所以大家認為他是最合適的人選。

雖然粟裕在解放戰場上有著卓越的表現,深得毛主席的信任,但他明白自己的資歷尚淺,不足以鎮住各方大軍。因此,他建議由劉伯承來指揮這場戰役,相信這將大大提高作戰效率並獲得各路部隊的充分尊重和配合。

劉伯承對粟裕的指揮能力和大局觀贊不絕口。在淮海戰役中,劉伯承深感粟裕的支持至關重要,如果不是粟裕派來部隊及時支援,中野可能會被打光。

劉伯承對粟裕的評價非常高,認為他在解放戰場上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並且超越了自己。甚至在晚年時,劉伯承還對自己的兒子劉太行講述了這段經歷,足以看出他對粟裕的敬佩和重視。

粟裕在豫東戰役中,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才能。他果斷改變作戰部署,先攻下開封,再誘敵增援,從而找到了敵人的薄弱環節,最終全殲國民黨區壽年兵團10萬人,這一戰創造了我軍戰史上的一個奇跡。

劉伯承在看到豫東戰役的戰報後,對粟裕的作戰能力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表示:「這場戰役,只有粟裕敢這麽打,我是不敢打的!」

雖然粟裕的建議遭到了劉伯承的否定,但他還是認為劉伯承是指揮這次戰役的最佳人選。最後,他在七屆三中全會上作完攻台總方案說明後,向中央建議由劉伯承負責指揮,他來協助。

盡管毛主席起初猶豫不決,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由粟裕來執掌指揮權。只可惜,由於韓戰的爆發,原本計劃的攻台方案不得不暫時擱置。

如果當時粟裕能夠親自指揮這場戰役,那麽他的軍事生涯無疑將增添上更加光輝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