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常順有話如是說之【我讀論語】:殷朝有三位仁人

2024-05-17歷史

作者心語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與君共修,同登善域。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論語】載,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本章的意思是,殷紂王無道,微子離開了他,箕子做了他的奴隸,比幹勸誡而被殺。孔子說,殷朝有三位仁人。

微子名啟,是殷紂王的同母兄長,他見紂王無道勸而不聽,遂離開都城隱居荒野,周朝初年被封於宋,成為宋國的始祖。箕子名胥余,他是殷紂王的叔父,他去勸告紂王,見紂王不聽便披發裝瘋被囚禁降為奴隸,箕子後來封於高麗,就是現在的北韓。南懷瑾先生說,北韓的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遺留,北韓的民族則是箕子的後代。當時箕子把中國文化的陰陽八卦、五行天幹地支傳到高麗,所以南韓的國旗用的是【易經】八卦中的乾、坤、坎、離四卦。比幹也是殷紂王的叔父,因為屢次強諫激怒了紂王而被殺。新燕頓旺先生認為,對君主忠誠的方式是大有學問的,其中對昏君和明君的忠誠是不一樣的。對明君的忠體現在能致其身努力工作上,對昏君就要講究方式了。具體講有三種方式,孔子都贊同。其實像比幹那樣諫而死,這是自古以來儒生們最推崇的方式。其二是像箕子一樣,奮力向君主勸諫,見不可為就應保存自己的性命卷而懷之。第三是像微子一樣,知道勸諫紂王有危險那就離開,等待有道之君。

從本章可以看出,孔子將微子、箕子、比幹這三人都定為是仁。仁是孔門的最高道德評價,孔子絕不輕易許人,但他卻稱他們三人是殷之三仁,可見評價極高。說他們是仁人,當然他們也是忠的人。孔子把微子排位第一,箕子排位第二,比幹排位第三,說明孔子主張盡忠是要動腦筋用智慧的。即孔子不主張做毫無意義的抵抗,所以孔子對微子、箕子的態度尤其表示贊賞。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