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鄂倫春族歷史情況——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鄂倫春人(昔日舊影)

2023-12-24歷史

鄂倫春族歷史情況 ——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鄂倫春人(昔日舊影)

編者按:這篇文章系本報編輯部政法文教組根據一些已發表或未發表的材料編寫而成,目的只在供讀者參考。這些材料包括:白斯古郎、巴圖熱倉、:「鄂倫春民族過去的歷史情況的介紹」,楊貴升、巴圖寶音:「漢、鄂民族的兄弟關系」,塗巖:「毛主席陽光照耀下的鄂倫春婦女」;格根托勒古爾:「鄂倫春族介紹」等,以及楊英傑著「大興安嶺了的鄂倫春民族」。特別是後一篇材料,是我們編寫鄂倫春歷史和風俗習慣的主要根據。全文較長,特分數期連續發表。

鄂倫春民族是一個很小的民族,現在的人口總計有兩千多人。在內蒙古自治區內的鄂倫春民族人口大約一千人左右,大部份散居在鄂倫春自治旗的多不庫爾、甘、奎勒、比拉、訥門、古裏、托、紮恩等河流,一小部份(十余戶)聚居在布特哈旗的鄂倫春努圖克。此外在額爾古納旗、喜桂圖旗、莫力達瓦旗、布特哈旗的山區中也有極零散的少數鄂倫春人。(註一)

鄂倫春民族是通古斯族的一支,世居黑龍江及嫩江流域和興安嶺的山林中。關於鄂倫春民族的起源、歷史等等,現在還沒有系統的完備的材料可以說明。有待歷史學家和鄂倫春民族今後考據和研究。但是可以肯定一點,就是鄂倫春民族一直是一個受侵害、受壓迫的少數民族。自十二世紀開始,他們就不斷地受到大民族主義者的侵害。

十二世紀壓迫鄂倫春民族的是蒙古奴主貴族。(註二)當時鐵木真(成吉思汗)還沒有即汗位,蒙古社會的原始公社制初變為奴隸占有制。(註三)

到了滿清時代,康熙用兵征服了鄂倫春民族(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鄂倫春民族的人民從此開始了奴隸生活。滿清統治者當時對鄂倫春民族的政策是:一方面統治剝削鄂倫春人,一方面利用鄂倫春人的武裝為自己服務。他們為了統治方便,首先設立了五路:呼瑪爾河流域為庫瑪路,托河流域為托路,阿力河流域為阿力路,多不庫爾河附近的為多不庫爾路,這四路屬西布特哈管理。另外畢拉爾河附近為畢拉爾路,這一路屬東布特哈管理。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年)又設興安城總管衙門,來管理鄂倫春人事務。

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年)撤銷興安城總管衙門,分設數路。光緒三十三年(一九零七年),庫瑪爾路協領公署在瑗琿縣城正式建立。畢拉爾路協領公署設在遜克縣境的車陸村。所有這一些變更,根本目的都在於加強滿清對鄂倫春民族的統治和剝削。現在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即是當時的多布庫爾路和托路的管界。

在經濟上,滿清政府殘酷剝削鄂倫春人。光學十一年(一八八五年),滿清政府開辦漠河金礦,在山嶺森林中開出嫩漠山路棧道的,就是二十名引路的鄂倫春人。滿清政府每年都要鄂倫春人獻納大量的貴重的灰鼠、水獺、元皮以及鹿茸、鹿胎、野豬等貢品。滿清政府在勒索貢品以外,並沒有嘗試破壞鄂倫春人的經濟生活方式,因此鄂倫春人的社會組織,終滿清之世,還大體上保持著過去的形態。

鄂倫春民族是一個勇敢的民族,人民常於騎射,因此滿清政府很重視鄂倫春人,強迫他們當兵去鞏固滿清的統治。康熙征服了鄂倫春民族以後,就把鄂倫春人滿洲八旗的邊防軍。那時規定:鄂倫春人兄弟兩個就得出一個當兵。到了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又訂出了調訓的辦法:每年三月間都要調五百名鄂倫春人去操演四十天,到了光緒六年,調訓的名額增加到一千名。終滿清之世,鄂倫春人曾經在滿清的驅使下,作過許多次戰。例如:道光末年(一八五零年)和光緒年間鄂倫春人曾和帝俄交戰多次。同治末年(一八七四年)有「將軍富明阿奏調鄂倫春五百人剿捕吉林馬賊一戰……」的記載。(註四)所謂「馬賊」其實就是民眾武裝。滿清末年,漠河一帶金礦發達,就用鄂倫春人來保護金礦和地方治安,防備人民的反抗。

滿清政府利用鄂倫春人來鞏固其統治,手段真是毒辣的很。許多鄂倫春民族的男子不是死在戰場上,就是死在征途當中,而且青年的長久在外,就造成了鄂倫春民族的人口只是下降,不見增加的現象。據說大約百年前,滿清政府曾調了八百名鄂倫春人去新疆伊犁,攻打當地的少數民族,鄂倫春人的煙炮槍(火藥槍)打敗了新疆少數民族的弓箭和長槍。但是這八百名鄂倫春人在歸途中遇到傳染病,幾乎全部死光,只剩下八個人回到家。(待續)

註一:

關於鄂倫春民族的人口和分布情形,現在還沒有十分精確地調查和研究,因此說法只是大體上相同,卻不盡完全一致。現在我們把一些材料記錄在下面給讀者參考。

①「內蒙古自治區呼納盟工作概況」中說「鄂倫春族有一、零五六人,大部散居在鄂倫春自治旗境內多不庫爾、甘、奎勒、畢拉、訥門等河流,……一小部份原居在布特哈旗鄂倫春努圖克」。

②「鄂倫春自治旗人民政府報告」中說鄂倫春自治旗內「鄂民一八二戶、七七四人、男四零七民、女三六七民……分布在幾個大河流:甘奎索木內:古裏河、甘河、奎勒河、多不庫爾河。諾敏索木內:諾敏河中遊。托紮明索木內:托河、諾敏河上遊、訥門河、紮恩河。」

③格根托勒古爾著「鄂倫春旗介紹」中說鄂倫春民族分布在內蒙古的呼納盟約有八百五十六人。

司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編寫「內蒙古民族工作的概況材料」中附表一「內蒙古地區各少數民族分布情況統計表」中所填鄂倫春人口為一千二百九十五人,分布的地區為莫力達瓦旗、布特哈旗、鄂倫春自治旗。

⑤一九五零年北京、燕京、清華三大學暑期調查專著「內蒙古呼納盟民族調查報告」中說鄂倫春民族人口為一千二百二十一人,散居於興安嶺山區中,額爾古納、喜桂圖、莫力達瓦三期山中皆有。

註二:見呂振羽著:「中國民族簡史」第一五一頁。

註三:見前書第六十四頁—六五頁。

註四:格根托勒古爾著「鄂倫春民族介紹」中參照「裏河道尹給庫瑪爾協領之照會」。

1952年 1599期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