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原突圍最悲壯的部隊,全旅近6000人犧牲,旅長回老家政委打遊擊

2024-01-06歷史
位於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文明孕育的主要地區,同時,這也是中國政治與軍事的戰略要地。

自炎黃戰蚩尤開始,就有「逐鹿中原」的說法,意味著誰先占領中原地區,誰就可以奪取天下政權。

正因如此,在抗日戰爭末期,中國共產黨在這裏進行艱苦作戰,將當地不少地方解放,成為「解放區」。

1945年10月,黨中央更是指示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組建中原軍區,以應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內戰。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在不到一年後,蔣介石自認為時機成熟於是對中原軍區發動進攻。

當時背景下,固守中原軍區已不可能,突圍是首選。

於是,中原突圍開始了。

中原突圍中,最亮眼的莫過於皮定均和他的一旅。

而事實上,鄂東獨立二旅在當時擔負的任務也很重,最終甚至打成中原突圍戰中「最悲壯」的部隊。

二旅全旅將近6000人犧牲,旅長更是回了老家,留下政委還在打著遊擊,這又是怎麽回事?

蔣介石「圍剿」中原解放區、風雨欲來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集團滿門心思放在了如何在國內「獨黨專政」。

而要想徹底統治全國,勢必要將中國共產黨剿滅。

蔣介石的軍事能力雖然不算絕佳,卻也明白中原解放區是「心頭之痛」。

於是,從1945年10月15日開始,蔣介石就密令在中原地區的劉峙,要他帶領部隊「圍剿」伏牛山一帶的中原「匪軍」。

當時抗日戰爭剛剛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本欲與國民黨和談,「共商國是」。

因此在戰場上盡量避免與國民黨軍隊的摩擦。

但很快,毛主席就明白一味忍讓只會適得其反,於是下令「適時自衛」。

於是,10月20日,在劉峙圍攻桐柏地區時,李先念率領五師野戰軍在20日發起自衛反擊戰,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當時我軍與國民黨軍之間差距過大,尤其是在裝備上更是遠不如敵軍。

因此,在12月17日,面臨被國民黨軍第五、第六戰區主力部隊南北夾擊的情況下,我軍只能選擇往平漢鐵路方向撤退。

1946年1月5日,國共兩黨達成【關於停止國內軍事沖突的協定】。

根據這一協定,國共兩黨之間的摩擦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遏制,但蔣介石集團的賊心卻從沒有熄滅。

他先是成立鄭州綏靖公署,由劉峙擔任主任,把第四十七軍、四十一軍、五十五軍統歸鄭州綏靖公署指揮。

2月份,蔣介石撤銷第六戰區司令部,重新成立武漢行營,由程潛擔任主任,統一指揮第五、第六綏靖區的部隊。

此外,位於陽新的第七十二軍三十四師也被調往麻城一帶,至此,蔣介石的部隊完成對中原軍區東、西、南三面的包圍之勢。

他們不斷在中原軍區附近制造小摩擦,一步步壓縮中原軍區的生存空間。

中國共產黨敏銳意識到事情的蹊蹺,因此與國民黨方面商量撤離的事情,但遭到國民黨方面的拒絕。

這成為中原突圍的大背景。

蔣介石急於徹底鏟除中原軍區的部隊,為此不斷調集人馬往中原戰區趕。

對中原軍區的部隊來說,此時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時。

巧設「空城計」、李先念搭台唱戲

1946年6月,毛澤東在給中原軍區領導人的電報中稱:

「全面內戰不可避免,必須準備應付敵人的突襲與突圍作戰。」

與之而來的是相關情報,根據情報,蔣介石已經做好準備撕掉和談的面紗,並將對中原軍區的部隊實行圍攻,進行全面內戰。

而事實上,蔣介石甚至在國民黨內部會議上稱「48小時內拿下中原‘共匪’。」

這些情報,讓李先念開始思考接下來如何突圍。

「眼下,敵人30萬大軍對我部已經完成包圍,層層設防;且宣化店此時就有軍調部第三十二組的美蔣雙方代表和工作人員。」

在宣化店的美蔣代表,名義上是前來調查國共兩黨之間的活動,是否違反了停戰協定。

「如今看來,調查是假,監視是真。」

那麽,要如何從敵人的眼皮子底下突圍呢?李先念左思右想,最後想到了「空城計」。

他叫來獨二旅政委張體學,對他說:

「從今天起,你是中原軍區警備司令。」

張體學納悶李先念這是什麽意思,於是李先念就給他講述了毛澤東的電報和得到的相關情報。

並說:

「眼下,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在6月26晚就行動。在29日前抵達平漢鐵路線,否則5萬部隊將全軍覆沒。你這個警備司令,就是給第三十二組看的,我們要唱一出‘空城計’。」

聽他這麽一解釋,張體學也明白了李先念的意思,於是回去後就與獨二旅旅長吳誠忠講了這次任務。

他先是派一批精幹悄無聲息地將中原軍區警衛部隊的人馬換下來,之後與吳誠忠兩人將旅司令部搬進了中原軍區司令部,來了個「偷天換日」。

而李先念則帶著中原軍區的主力部隊和領導機關在26日拂曉分時開始撤退。

第三十二組非常狡猾,他們以各種方式試圖了解我軍動向。

吳誠忠於是讓一小批二旅隊伍進行日常訓練,制造主力部隊還在的假象。

26日夜,本是李先念舉辦的一場「文藝招待會」,李先念走了,自然就由張體學與任士舜負責款待對方。

這次晚宴氣氛非常好,雙方都很高興:張體學高興於主力部隊撤退沒被暴露,而敵人則高興於眼下國軍展開了進攻,而「共匪」卻一無所知。

他們又哪裏知道,此時此刻中原軍區主力部隊已經完成撤離。

27日,國民黨進攻更快了,而宣化店一切如常,雙方「各懷鬼胎」,在表面上卻禮數有加。

由於前一夜未見到李先念,美蔣代表擔心有變,於是商議在28日會見李先念將軍,結果被張體學以「李先念將軍身體有恙」搪塞過去。

不過為了讓對方放心,張體學拿出李先念事先簽好的明信片,交給美方代表懷特。

對方見日期寫著28日,不疑有他,以為李先念與主力部隊還在。

圓滿空城計、血雨腥風的各路突圍

29日,為了進一步消除美蔣方面的懷疑,張體學命令獨二旅六團一營趕赴宣化店,增加宣化店駐防人員。

此舉讓對方看到了我軍對於宣化店的重視以及那大批的「出操」部隊。

而這,不過是一個營的兵力在來回扮演各種角色。

一直到這天下午,張體學收到了李先念成功突圍的訊息,與吳誠忠都是如釋重負。

他來到美蔣代表面前,鄭重宣布:

「很遺憾地告訴你們,國民黨方面撕毀【停戰協定】,對我部大舉進攻,李先念將軍已經率領主力突破封鎖線。」

聽到這話,美蔣代表如遭晴天霹靂,頓時瞠目結舌。

而張體學卻沒空搭理他們,與吳誠忠開始著手突圍之事。

按照中原軍區下達的突圍指示,李先念率領的中原軍區第二縱隊十三旅、第三五九旅、第十五旅四十五團以及中原軍區幹部旅組成北路軍,在26日晚就從宣化店撤離。

29日,北路軍突破封鎖線,並在之後西進,往延安方向前進。

第一縱隊除皮定均率領的第一旅擔負掩護任務後往東前進外,剩余的部隊組成南路軍,由王樹聲帶領著南下,在7月13日拂曉渡過襄河,之後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前往武當山一帶建立鄂西北革命根據地。

中原軍區轄下江漢軍區主力部隊6000人,也在7月1日從安陸往襄河挺進,並在之後與第一縱隊完成會合,共建鄂西北根據地。

其他部隊的任務都得到了圓滿完成,而吳誠忠與張體學帶領的獨二旅卻肩負著更重的任務。

主力部隊從宣化店撤退後,第二旅成為敵方的主要目標。

吳誠忠與張體學商議,既然是未突圍自然應該分散目標,於是指示兵分三路往東突圍。

一路由旅部和第四團組成,由吳誠忠負責帶領;一部由第五團和旅幹部大隊組成,由團長彭超率領;最後一路則是第六團,由團長石建金負責。

他們的突圍方向雖然稍有不同,但最終目的地都是前往麻城以北的地區。

敵人見我軍陸續從包圍圈中突圍,加快「圍剿」速度,這也讓獨二旅的戰士們承擔巨大壓力。

7月17日,經過近半個月的突圍廝殺,獨二旅各路損失慘重,但總算順利會師冶溪河。

吳誠忠與張體學等稍作調整,就打算繼續東進,進入蘇皖解放區。

但就在此時,中央的指示來到了旅司令部:停止東進,在大別山堅持遊擊作戰。

當時的大別山,已經被敵人占領。

在這裏進行遊擊作戰,無疑是在「走鋼絲」。

但中央自然有如此做的道理。

如果獨二旅繼續東進勢必把對方往東面引,如此一來我軍撤離的方向也就暴露。

好不容易成功地突圍也將面臨失敗的結果。

這一點吳城忠等人自然明白,因此,得到指示後他們就帶著獨二旅就往大別山地區前進。

部隊被打散、旅長回鄉政委打遊擊

國民黨方面在我軍逐個突圍後,紛紛擔心承受來自蔣介石的怒火。

而如今卻得知獨二旅調頭紮進大別山地區,自然喜出望外,派遣大軍往大別山附近包圍。

吳誠忠與張體學帶領獨二旅在大別山附近進行作戰,但對方的包圍圈越來越小,無形中獨二旅又紮進了包圍圈。

吳誠忠只能帶著隊伍硬著頭皮打算殺出重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獨二旅再度突出重圍。

抱著必死的決心,吳誠忠與獨二旅的戰士們堅持遊擊了一個多月,一直到中原軍區各個部隊順利完成突圍,他才松了口氣。

但眼下,獨二旅已經被打散。

一個多月來的作戰讓獨二旅的有生力量銳減,由原來的六千余人到剩下百十來人,陣亡人數將近6000人。

此戰可謂打得悲壯,比之第一旅的皮定均猶有過之。

帶著剩下的這百十來人,吳誠忠只覺自己對不起組織的信任,也對不起獨二旅的戰士們。

百十來人已經無法再進行作戰,他只能讓大家四散突圍,自己也扮成商販逃離。

後來,吳誠忠輾轉多地,順利回到了老家,他不清楚外界的局勢,也不敢輕易冒頭,唯恐被抓到透露出我軍的部署,因此一直待在家中。

中野在不久後來到了華東地區,來到了吳誠忠老家所在的地方,吳誠忠這才歸隊,繼續為革命付出自己的力量。

在建國以後,吳誠忠被授予少將軍銜。

至於當年與他並肩作戰的政委張體學,在當初吳誠忠下達分散突圍的指示後,張體學也跟著幾個戰士潛逃。

但由於過於明顯,他的潛逃並不順利,於是他索性帶著四處遊歷的戰士,重新組成一支遊擊隊,始終在大別山附近堅持遊擊。

大別山地區很大,敵人自然不會為了這支小部隊動用大批部隊進行「圍剿」。

這也讓張體學的隊伍在那裏又堅持了好幾個月。

後來張體學前往延安,被派到鄂豫皖地區工作。

建國以後,張體學離開軍隊,到地方工作。

他曾擔任湖北省省長,在執政期間深受老百姓愛戴,毛主席稱他是「黨員幹部的一桿旗」。

小結:

中原突圍,被稱為解放戰爭勝利的開始。

這一次突圍,為我軍保存了有生力量,而其之後建立的各個革命根據地,更是牽制了敵人30萬重兵,掩護了華北、華東解放區的戰略部署。

而此戰我軍5萬對戰敵人30萬,更是成為解放戰爭時期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首戰。

這對整個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士氣鼓舞是重大的。

但我們也應該永遠記住獨二旅的戰士們,他們的犧牲,換來中原突圍的勝利。

歷史不會忘記這一批為新中國的誕生流血犧牲的英雄們。

革命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