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引以為傲的四渡赤水,到底有多厲害?西點軍校多次模擬失敗

2023-12-19歷史

毛主席引以為傲的四渡赤水,到底有多厲害?西點軍校多次模擬失敗

四渡赤水,可謂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場關系生死的戰鬥,也是毛主席最為卓越的一次指揮。

紅軍以3萬人的兵力,成功脫離40萬國軍的圍追堵截,踏上了勝利之路,開啟了長征的征程。

這場戰役被譽為世界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之戰,西點軍校多次模擬當年的戰場,但均以失敗告終。

然而,毛主席領導紅軍成功地進行了四渡赤水,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絕境中,毛主席堅持扛起大旗。1935年1月,紅軍經歷了九死一生後抵達遵義,湘江血戰使8.6萬戰士僅剩下3萬。

在這個悲痛的氛圍中,遵義會議召開。中共中央在會上共同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以及紅軍戰略轉移受挫的經驗教訓。

在慘敗的陰影下,中共對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感到不滿,情緒已達到巔峰。

湘江戰役前,盡管毛澤東強烈反對李德的軍事部署,但由於當時博古堅定支持李德,堅持讓紅軍撤退至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師,導致紅軍正好陷入湘江一帶30萬大軍的包圍圈。

在李德和博古的指揮下,8.6萬紅軍戰士經歷了慘烈的渡江,戰後僅剩下3萬。

湘江戰場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周圍的民眾「三年不敢飲湘江水,十年不敢食湘江魚。」

盡管紅軍勇猛突圍,但元氣大傷,瀕臨絕境。

在這次沈重的打擊後,中共終於認識到,博古和李德的戰略決策是紅軍陷入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直以來反對博古和李德的正確意見的毛澤東,因為他顯著的戰略天賦,獲得了中共的一致支持。

最終,遵義會議決定剝奪博古和李德的軍事指揮權,確立毛澤東為中共最高領導人。

毛主席在危難時刻上任,毫不畏難,果斷提出新的行軍計劃:離開遵義,西渡赤水,進入川南地區,從瀘州渡過長江,北上川陜邊界,與由張國燾領導的四方面軍會師。

然而,計劃卻受到阻礙。

原來,在紅軍出發之前,四川軍閥劉湘已經安排了8個旅提前東渡赤水,駐守在赤水縣城一帶,阻擋紅軍渡河,並額外調配了雙倍的兵力在瀘州對岸駐守。

川黔交界的各個通往蜀地的要道都被川軍設定了重兵防線。

這龐大的防線表明了劉湘為阻止紅軍進入川地的決心,畢竟紅四方面軍在川北已經成為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林總帶領紅一軍團的兩個師作為渡河先遣隊,計劃先攻占赤水縣城,然而在進城之前就遭遇了川軍的伏擊,遭受了失敗的打擊。

川軍的增援部隊迅速追擊,與紅軍主力發生直接對抗,紅軍指揮部陷入危機,雙方爆發激烈沖突,紅軍只能全力拼死才勉強將川軍擊退。

然而,川軍的增援部隊不斷增加,毛主席在緊急關頭判斷出瀘州渡長江的計劃行不通。主席緊急關頭冷靜地分析了我軍情報部門截獲的敵軍密電:

川軍北方阻擋了紅軍經瀘州北上的計劃;

湘軍在黔東控制了銅仁,滇軍已經進入黔西的畢節;

南面,中央軍薛嶽部隊進駐貴陽,桂軍則守在黔南的都勻。

東南西北,3萬紅軍已經被敵軍40萬的數量包圍。

顯然,蔣介石采取了強硬手段,打算在貴州將紅軍一次性殲滅。

在如此懸殊的敵我形勢下,普通人可能會被嚇得不知所措,但毛主席作為用兵如神的領導人,是如何破局的呢?

生路在包圍中早在紅軍攻占遵義後,蔣介石就調動了川滇湘貴軍力四面圍剿,派遣嫡系薛嶽部隊進駐貴陽。

蔣介石的野心昭然,然而那些表面上聽從他調遣的各路「諸侯」實際上各懷私心。

川軍表面上看似積極作戰,但實際目的只是為了不讓紅軍踏足川南,只要紅軍不進入四川,他們無所謂。

滇軍守在黔西,除了防範紅軍入侵引發麻煩,更重要的是為了防範蔣介石。當40萬國軍圍剿紅軍完成後,他們有可能趁機進入雲南「削藩」,這並非不可能。

守衛在黔南都勻的桂軍也抱著同樣的心思。

湘軍則死守著黔湘邊界,夯實防線,目的是為了防止紅軍北上未果後返回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師。

總的來說,雖然國軍的40萬軍力看似強大,內部卻存在分裂,軍閥們對於蔣介石的意圖心知肚明:讓他們充當炮灰,與紅軍交戰到兩敗俱傷後,中央軍再登場,一舉殲滅紅軍,順便削弱軍閥,達到一石二鳥之效果。

因此,川、滇、桂、湘、黔對於紅軍的態度基本上是一致的:過路可以,我來送客;但如果想打我的地盤,那就準備付出代價吧!

紅軍原計劃西渡赤水,然後透過瀘州渡長江北上,但因川軍阻擋而受挫。

中國共產黨接受蘇聯培訓的情報局及時截獲並破譯了大量情報,雖然敵方形勢一目了然,但中國共產黨領導來集團卻陷入了沈默。

在40萬國軍已將3萬紅軍團團包圍的危急時刻,似乎並無取勝的機會,東西南北的出路都被封堵。

然而,在大家都做好最壞打算時,毛主席仍然充滿信心。

在仔細分析了敵我形勢後,毛主席迅速做出決定,決定立刻從土城西渡赤水,繼續北上川陜邊界,與紅四方面軍匯合。

唯一的變動是中途不再選擇瀘州渡長江,而改為宜賓渡金沙江。

這便是「一渡赤水」計劃。然而,在渡過赤水、向川南宜賓挺進的途中,紅軍在半路的敘永遭遇了川軍的激烈阻擊,攻城行動以失敗告終。

在蔣介石的排程下,國軍包圍圈不斷縮小。同時,川軍援兵也在追擊紅軍,為了避開川軍的壓力,毛澤東下令紅軍放棄宜賓,改向川滇黔交界的紮西前進。

抵達紮西後,為了打破40萬國軍緊密包圍的局面,毛澤東指揮湘西的紅二六軍團攻擊湘黔邊境的湘軍,同時命令川陜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進攻川軍。透過裏應外合的策略,試圖在川湘軍閥分散兵力的同時制造混亂。

此外,他還派遣紅軍的一小部份兵力,偽裝成攻打雲南的行動,企圖透過引開滇軍,制造包圍圈缺口。計劃是越過雲南邊境,跨越金沙江,然後沿著西康的少數民族地區北上,最終與紅四方面軍會師。

川軍和湘軍誤以為自家後方受到威脅,紛紛調轉部份兵力回救急。然而,滇軍則顯得老謀深算,龍雲似乎看破了這出「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的計謀,依然守在原地,保持鎮定。

紅軍的進雲南渡金沙江計劃因此告吹。一渡赤水,腹背受敵,計劃屢次受挫。在北上川陜的計劃看似無望的情況下,毛主席將如何破局呢?

最卓越的指揮在於掌握敵人渡過赤水後,原計劃川南北上的戰略遭受挫折,計劃前往雲南渡江北上也因滇軍死守滇黔邊界而暫停。

然而,毛主席並未氣餒,反而似乎更加靈感迸發。

1935年2月10日,中共在紮西召開會議,毛澤東闡述了一項驚險的戰略:進行二次渡赤水,重新回到遵義!

這一決策引起了疑惑:剛剛費了老半天勁從遵義出來,為什麽又要返回?

毛澤東的這一部署完全是出於絕境求生的策略。

此刻,國軍以為紅軍將拼死北上,因此大部份兵力已經從黔北調離,守在紅軍經川南北上的去路,只剩下最弱小的黔軍留在黔北。

而在紅軍攻占遵義時,黔軍也基本上被打殘,因此如今的黔北成為了虛弱的地方。

就在國軍圍困紮西之時,紅軍早已兵分兩路,透過太平渡和二郎灘成功進行了二次渡赤水。

二次渡赤水後紅軍的進軍路線

這個計謀使得原本設下重兵等待紅軍北上的敵軍,卻在空虛中落空。

蔣介石感覺自己被愚弄,怒不可遏,立即調轉幾十萬大軍,向著黔北猛沖,試圖再次包圍紅軍。

而此時的黔北,兩大重鎮遵義和桐梓已被紅軍奪取。

紅軍再度占領遵義,老蔣斷定,紅軍意欲向東進軍湘西,與紅二、六軍團匯合。於是,他急忙調動所有兵力,包括嫡系薛嶽部隊,大部份從貴陽撤出,北上遵義圍剿紅軍,只留下4個團守衛貴陽。

一時間,黔北和黔東都擠滿了國軍,而西路卻又變得空虛。

毛澤東毫不猶豫,迅速采取行動,向西發起魯班場的進攻。周渾元駐守在魯班場,依仗著離援軍不遠的優勢,大膽地奮力抵抗紅軍的進攻,成功守住了魯班場。

盡管未能攻占魯班場,但此舉卻引起國軍大規模西進。國軍和紅軍開始了一連串的「你逃我追」行動,使得黔北再次成為空虛之地。

毛主席迅速率領紅軍撤出魯班場,調轉方向,發動進攻黔北的茅台鎮,並透過茅台進行了三次渡赤水。

毛主席如此玩弄40萬國軍,讓老蔣怒不可遏。老蔣立即下令,要求川滇湘桂迅速包圍並殲滅紅軍。

原本靜悄悄守在黔西邊境、未動一兵一卒的滇軍,在老蔣緊急命令下,緊急東進,追擊紅軍。紅軍從雲南渡金沙江突圍的缺口出現了。

然而,毛主席並未急於與滇軍交戰,也沒有急於突圍。相反,他派遣了一小部份軍隊北上,進攻川南邊界的古藺,佯裝要繼續向北宜賓渡江。

國軍中招了,立即調動大部隊前往川南集結,進一步包圍古藺。

就在國軍認為必能在古藺殲滅紅軍的時候,毛主席再次抽身而退,從古藺附近的二郎灘、太平渡,再度四次渡赤水。

老蔣感到非常焦急,看著紅軍四次渡赤水,更加確信紅軍將前往湘西與紅二、六軍團匯合。因此,在3月26日這一天,他飛到貴陽,準備親自主持戰局。

這一飛到貴陽的訊息被紅軍情報部門及時截獲。毛主席看著位於烏江南岸的貴陽,喜上眉梢,他再次產生了玩弄國軍的靈感。

於是,3月31日,紅軍南渡烏江,4月2日,派出小部份兵力佯攻息烽,主力部隊則悄悄繼續南下,直抵貴陽,假裝要「逼宮」老蔣。

老蔣徹底慌了,此時,貴陽城內只有4個團的兵力,幾十萬國軍都被紅軍甩在了烏江以北。

蔣介石迫切希望中央軍嫡系能及時趕到,但時機已經失去,他不敢輕易向素有「狼軍」之稱的黔南桂軍求援,因為萬一他們不走反而對蔣介石發起攻擊,將會對蔣介石造成致命威脅。

面對局勢的壓力,蔣介石最終向一直沒有反對過他的龍雲尋求幫助,請求他調動「內戰如綿羊」的滇軍前來支援。

由於滇軍主力被調往貴陽,滇東地區陷入空虛狀態。毛澤東趁機率領紅軍迅速撤離貴陽,與趕來支援的滇軍擦肩而過,毫不費力地進入雲南,宛如行走在無人之境。

龍雲坐鎮昆明,急切盼望紅軍能夠迅速北上,因此他甚至裝作不經意地提供物資和地圖,希望能夠促使紅軍盡早離開。

1935年5月9日,紅軍主力成功渡過金沙江,徹底甩開了數十萬國軍的圍追堵截,開啟了中共歷史的嶄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