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如果沒有奪門之變,朱祁鈺去世後誰繼位?為何說奪門之變沒必要?

2023-12-23歷史

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眼看不久於人世。

他的獨子早已去世。大臣們上書催促朱祁鈺,盡早確定繼承人,以防萬一。

朱祁鈺還沒來得及做出任何決定,奪門之變就發生了。

朱祁鎮率人沖進皇宮,奪回皇位。朱祁鈺也在不久之後,因病去世。

那麽,如果沒有奪門之變,朱祁鈺去世之後,會是誰繼承皇位呢?

為什麽說朱祁鎮的奪門之變是沒有必要的?

我們先來看看,朱祁鈺的繼承人,都有哪些可選項。

選擇1:朱祁鎮

無論是按照封建王朝「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繼承制,還是按照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倘若朱祁鈺無子去世,他的皇位都該由他的同父兄弟繼承。

而且,嫡子的繼承權排在庶子之前。

明朝末年,天啟皇帝朱由校去世之後,沒有兒子,就是由他唯一的弟弟朱由檢繼承了皇位,即崇禎皇帝。雖然這個案例發生在朱祁鈺之後,但也能說明明朝在皇帝無子的情況下是如何選定繼承人的。

但問題是,朱祁鈺唯一的同父兄弟是朱祁鎮。

他曾經當過14年皇帝。因禦駕親征,被瓦剌俘虜,丟了皇位,而後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

在這種情況下,把朱祁鎮接回來當皇位繼承人,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

不管大臣們意見如何,朱祁鈺本人肯定是不願意的。

選擇2:朱祁鎮長子朱見深

既然把朱祁鎮接回來,會傷害朱祁鈺的感情。那麽,如果把朱祁鎮淘汰出局,接下來的繼承人會是誰呢?

倘若只是淘汰朱祁鎮,而不廢除朱祁鎮一脈的繼承權,那麽,接下來的繼承人,就應該是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

明朝也有過類似的案例。

明武宗朱厚照去世之後,沒有兒子,也沒有同父的兄弟,繼承人只能在他父親明孝宗的兄弟中尋找。明孝宗這一脈絕後,他弟弟興獻王一脈便有了皇位的宣稱。而興獻王已經去世,那麽第一繼承人,就是興獻王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嘉靖之所以能夠在大禮議中獲勝,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就算不認明孝宗做爹,本來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

所以,既然朱祁鎮的身份尷尬,難以繼承皇位,而朱祁鈺又沒有其他的兄弟了。

那麽,就當朱祁鎮不存在,把他淘汰出局,讓朱見深直接繼承皇位。

選擇3:朱祁鈺過繼朱祁鎮的兒子為繼承人

相比朱祁鎮,朱見深的身份並不尷尬,大臣們也喜聞樂見。

但朱祁鈺本人,就不一定樂意了。

畢竟,他在土木堡之變後臨危受命,登上皇位,條件之一就是要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

朱祁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不惜賄賂大臣,才把朱見深廢了,改立自己唯一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結果沒過多久,朱見濟就夭折了。

如果朱祁鈺再讓朱見深成為自己的繼承人,這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

此時的朱祁鈺,還有一個辦法繞過朱見深。

那就是,既然他沒有親生兒子,便過繼一個。在禮法上,過繼的兒子等同於親生,朱祁鈺過繼的兒子就是他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在這種情況下,朱祁鈺的選擇範圍就大了。他完全可以跳過朱見深,從朱見深的弟弟中選一個合他心意的。

對於這個結果,大臣們同樣會很開心,會支持朱祁鈺的。

選擇4:其他宗室

不過,既然朱祁鈺看朱見深不順眼,那麽他看朱祁鎮的其他兒子就順眼嗎?

明明他才是大明朝的救時之主,於危難之中頂住壓力,重用於謙,守住了北京城,讓明朝不至於淪為第二個南宋。

而朱祁鎮是明朝的罪人,貿然禦駕親征,並被瓦剌俘虜,讓瓦剌打到北京城下,差點亡了明朝的半壁江山。

兩人孰優孰劣,對比如此鮮明。可僅僅因為朱祁鎮占了一個「正統」的名分,朱祁鎮從瓦剌歸來之後,居然有人覺得拯救了大明的朱祁鈺,應該把皇位還給朱祁鎮這個昏君、庸君。

就算朱祁鈺已經坐穩了皇位,他們拿他沒辦法,可他們居然要控制他繼承人的人選,不讓他立自己的親生兒子為皇太子,非要指定朱祁鎮的兒子做他的繼承人。

皇帝當到這份上,可真是憋屈。

所以,朱祁鈺對朱祁鎮相當忌憚,把他囚禁在南宮,不許他和任何大臣聯系。

朱祁鈺對朱祁鎮忌憚、痛恨至此,怎麽可能甘心立朱祁鎮的兒子為繼承人,哪怕這個兒子不是被他廢過的朱見深?

這個時候的朱祁鈺,又想到了另一個主意。

直接把自己的五叔襄王,或者襄王的世子請進京,做皇位候選人。

但是,他一透露自己的這個想法,朝堂上就炸開了鍋。

因為這涉及到了一個對明朝人來說非常嚴重、甚至觸及到了底線的問題:小宗取代大宗。

【禮記·大傳】中說: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

簡而言之,在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同一始祖的家主、繼承人為大宗,而家主或繼承人的其余兄弟則為小宗。皇位或者爵位,在大宗之間傳承。

以明朝為例,對於朱元璋的子孫而言,朱標一脈是大宗,朱棣一脈本為小宗。但朱棣以靖難的方式,奪走了皇位,朱棣一脈便取代朱標一脈,成為大宗。這是明朝第一起小宗取代大宗事件,是以武力完成的。

從朱棣算下來,朱棣的嫡長子朱高熾是大宗,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是大宗。

而朱祁鎮和朱祁鈺兄弟,本該朱祁鎮是大宗,朱祁鈺是小宗。但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被俘虜,朱祁鈺成為皇帝,又一次小宗取代大宗。這是明朝存亡關頭的權宜之計。

但不管怎麽樣,朱祁鎮朱祁鎮兄弟倆的父親朱瞻基一脈是大宗,這是沒有改變的。大臣們折騰來折騰去,都是在朱瞻基的子孫裏選皇位繼承人。

倘若朱祁鈺在朱瞻基還有後人,且沒有武力威脅的情況下,讓旁支入繼大統,再一次發生小宗取代大宗的事件,這是重視宗法制度的大臣們難以接受的。

朱瞻基在宗廟裏的地位,也會變得非常尷尬。

朱瞻基的地位尷尬了,那朱祁鈺作為朱瞻基的兒子,只會更加尷尬。

所以,莫說大臣難以接受,就連朱祁鈺本人都下不了這個決心。

他僅僅是向群臣透露說,有把五叔襄王或五叔的兒子接進北京的想法,卻從來沒有真正付諸行動。

這時候的他,還有最後一個選擇。

選擇5:朱祁鈺從宗室中過繼一個孩子

誰說朱祁鈺過繼繼承人,一定要從朱祁鎮的兒子中選?

他是沒有其他兄弟了,可是明朝的宗室多了去,都是朱元璋的後人,怎麽就不能繼承皇位了呢?

朱祁鈺從宗室中過繼一個孩子,作為自己的後嗣,把皇位傳給他,這看起來是一個可以皆大歡喜的選擇。

畢竟,過繼過來的這個繼承人名義上是屬於大宗的後人,不出意外的話,朱瞻基的大宗地位還是保持不變的,朱祁鈺的地位也不會尷尬。

至於朱祁鎮一脈會尷尬……朱祁鎮都幹出差點丟明朝半壁江山的事了,只要真能解決當前的繼承人問題,誰管他尷不尷尬呢。

不過,既然都強調不出意外的話,那就證明會有意外發生。

當時的明朝,還沒有發生大禮議事件。但是在他們看得到的宋朝歷史上,卻有一個活生生的案例。

北宋的宋仁宗沒有兒子,收旁支的趙曙為養子,並立為皇太子,這便是後來的宋英宗。

宋英宗登基之後,卻大鬧了一場,要尊自己的親生父親趙允讓為「皇考」,也就是父親。而在禮法上,他的皇考本該是宋仁宗,而他的親生父親,已經是他名義上的伯父了。

這件事鬧了18個月,以宋英宗的勝利告終。

此事不僅使宋朝皇室的宗法制度亂了套,還影響了朝廷的正常運轉。

這就是北宋歷史上有名的「濮議」,可以說是北宋版的大禮議。

而朱祁鈺和明朝的官員,面對的局勢比北宋更復雜:宋仁宗無子,他的父親亦只有他一個兒子。而朱祁鈺的父親朱瞻基,尚有後人在人世。

也就是說,假如朱祁鈺在宗室中選一個孩子過繼,那將來可能要面臨的風險,不僅僅是新帝有可能為自己的親生父親討要名分。

假如新帝是個心狠手辣的,甚至有可能找借口斬草除根,把朱瞻基一脈斬盡殺絕,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無論是明朝的大臣們,還是朱祁鈺本人,顯然都難以接受這樣的風險。

朱祁鈺再恨朱祁鎮,也不會願意看到自己將來的地位尷尬,不會願意看到自己的父親被小宗取代,甚至自己父親一脈被趕盡殺絕。

所以,他雖然有充足的時間去敲定下一任繼承人,卻遲遲下不了決心。

不願意便宜了朱祁鎮和他的兒子們,也狠不下心迎旁枝進京。

大臣們也在努力地說服朱祁鈺,希望他能夠在朱祁鎮的兒子中挑一個繼承人。

於謙和內閣大臣們商議,寫了一封【復儲疏】。其中關鍵的一句話就是: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當立章皇帝子孫。

宣宗章皇帝,指的就是朱祁鈺的父親,明宣宗朱瞻基。

然而,這封【復儲疏】,還在等大臣們挨個簽名,奪門之變就發生了。

為什麽說奪門之變是沒必要的?

看上去,朱祁鈺選繼承人,有5個選擇。

但實際上,迎外藩進京,或者在宗室中過繼一個兒子,是大臣們和朱祁鈺本人都難以接受的。

朱祁鈺真正的選項,只有朱祁鎮和朱祁鎮的兒子們。

這也是為什麽,奪門之變發生之後,大臣們全都預設了朱祁鎮重新登上皇位,而無一人為朱祁鈺反抗。

畢竟,朱祁鈺已經病入膏肓,隨時都可能離開人世。

朱祁鈺一死,繼承人要麽還是朱祁鎮,要麽是朱祁鎮的兒子。

而朱祁鎮年紀最大的兒子朱見深,也還不到11歲。

大臣們推翻了朱祁鎮之後,朱祁鈺去世,朱祁鎮的兒子登基了。那此前的推翻,又有什麽意義呢?

小皇帝還不是會站在自己親生父親這一邊。

所以,大臣們只能接受朱祁鎮奪回皇位的既定事實。

朱祁鈺,就這樣被犧牲了。

朱祁鎮奪回皇位之後,封賞了奪門之變的功臣。

可過了幾年,他終於回過味來:奪門之變,完全是一場沒有必要的行動。

朱祁鈺不可能迎旁支進京的。

只要朱祁鈺一咽氣,大臣們要麽迎接朱祁鎮回宮登基,要麽按照朱祁鈺的遺詔,立朱祁鎮的某個兒子為新皇帝。

而朱祁鎮的兒子們這麽小,他這個皇帝親爹,還愁掌不了權?

反而是他發起奪門之變,風險不小。

萬一路上遇到個膽大的,直接把他給砍了。

或者朱祁鈺垂死掙紮,和他魚死網破。

他搞不好直接沒命。

所以,奪門之變的最大受益者,只有透過奪門之變上位的那些人。

朱祁鎮想明白這件事之後,下了一份詔書:從此以後不能再提奪門這兩個字。

並革去了4000多個在奪門之變中得到封賞之人的官職。

只是,他想明白得太晚了,於謙已經被他殺了。

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朱祁鎮確實不是什麽好皇帝。

你覺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