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39年高敬亭被錯殺,他真的被冤枉了嗎?其實並不全是

2024-07-17歷史

1952年2月,毛主席南巡經過皖中,在當地進行了一番調研。安慶地委書記傅大章在匯報工作時提了句:高敬亭同誌在這裏影響很大,上了年紀的人至今還常提到他。

毛主席本來微笑的面容,聽後瞬間湧上悲痛,嘆息了一聲:高敬亭不該殺,中央發電叫不殺,他們不聽,還是殺了。此事再加上高敬亭被殺前延安致電的「槍下留人」,讓這位在大別山征戰多年的老革命充滿了悲情色彩。

當年高敬亭的指揮能力很強,職務比另一位新四軍名將粟裕要高,麾下的人也要比粟裕多,因此很多人嘆息說如果他不死,成就或許不在粟裕之下。這種沒有發生的事誰都說不好,本文就是想討論一下,高敬亭之死,真的純屬冤枉嗎?

下面就從高敬亭的貢獻和錯誤綜合分析,我個人的觀點,錯殺是錯殺,但並不全屬冤枉。

一、貢獻突出的名將

高敬亭1907年出生於河南新縣,參加過黃麻起義,不過早期在牛人輩出的鄂豫皖蘇區,他還不算突出。直到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因第四次反「圍剿」失利而被迫轉移後,高敬亭才真正地大顯身手。

主力離開鄂豫皖蘇區,只有一少部份人留守,高敬亭被任命為重建後的紅25軍75師政委。1934年局勢再度惡化,紅25軍主力也出走了,高敬亭還是留了下來,此時的他環顧四周,發現自己已成根據地級別最高的領導。

為能更好地發展,他把為數不多的人員拉起來重組紅28軍,開始承擔全面領導鄂豫皖邊區黨、政、軍的重任。

即使在敵人的重重包圍、多次進攻下,他依然率部在大別山地區堅持了三年遊擊戰爭,這個能力和勇氣不是一般人有的。

兩次主力轉移都幾乎帶走了根據地擁有的資源,留給高敬亭的人手以傷兵、新兵為主,就是在如此艱辛的背景下,他還能拉起一支隊伍並成功抵擋國軍的多次進攻,絕對是一代名將。

毛主席對他也給出了很高的評價:高敬亭同誌在大別山以極少的部隊吸引國民黨17萬正規部隊,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紅軍的長征。

1937年9月,兩黨達成了合作的相關事宜,高敬亭率部下山接受改編,成為新四軍第四支隊主力,此時的他麾下朋友1500余人,是整個新四軍中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的一個支隊。

後來的一年多抗日經歷,高敬亭充分運用了自己總結出來的遊擊戰術,與日寇、日偽戰鬥接近百次,規模達到上千人的對戰有四次,共殲滅1700多名日軍及4000多名偽軍。

如此突出的成績,也吸引了很多有誌青年的加入,高敬亭在被殺之前,第四支隊已擴張到了8000多人,還是新四軍裏最強的支隊。

從貢獻來看,他是非常突出的,同時期的粟裕也沒辦法跟他相比。然而人無完人,高敬亭也的的確確犯下過錯誤,尤其是長期獨立作戰後,他更有了擁兵自重的趨勢。

二、自傲驕縱的悍將

鄂豫皖蘇區很多高級幹部都對肅反有極大的熱情,張國燾是這樣,戴季英是這樣,高敬亭也是這樣。

1932年紅四方面軍轉移,剩下的人重建了紅25軍,下轄74師、75師,74師師長是徐海東,政委是戴季英,戴季英透過肅反錯殺了不少人。75師師長是姚家芳,政委是高敬亭,高敬亭比戴季英更狠,他透過肅反把包括師長姚家芳在內的近千名指戰員處死了。

後來紅25軍轉移,高敬亭只能奔赴皖西與堅持在此鬥爭的紅82師匯合並出任師政委。然而沒過多久他就以肅清「第三黨」為由把師長林維先抓了起來。

本來高敬亭準備將林維先處決,但紅82師大部份指戰員都在求情,高敬亭也不敢惹眾怒,就退了一步把林維先發配到了苦工隊。也幸好如此,否則新中國就會少一個開國中將。

再後來高敬亭重建紅28軍,成了鄂豫皖的絕對領導者,他率部多次打退敵人,但對自己人,他也沒有手軟,江求順、余雄、羅作凡、劉正北等一大批幹部被清理掉,就連協助他重建紅28軍的主要助手徐成基也沒躲過去。

從這時候開始,他就有了搞一言堂的感覺,不允許別人觸碰他的權威,哪怕是中央派過來的人都一樣。

紅28軍接受改編後,中央準備派鄭位三去擔任第四支隊副司令員(實際是政委)、肖望東去擔任政治部主任。鄭位三是黃麻起義的領導人之一,屬於高敬亭的老上級。

但是,鄭位三到達第四支隊後,代表中央批評了高敬亭肅反擴大化的錯誤,這惹得高敬亭極為不快。他認為,這支部隊完全是自己堅持下來才能發展到如此的,突然調來個人就對自己批評,那將來豈不是一直被人壓在頭上?

所以他拒絕鄭位三到第四支隊任職,要求延安將戴季英調來與自己搭檔。當時中央為了第四支隊能迅速出動抗日發展,就答應了。

拒絕中央派來的人,還進行討價還價,這並不是一個共產黨員該做的事!而戴季英到了第四支隊後,也與高敬亭處不來。

當時軍委已經下了命令要求第四支隊迅速東進,但高敬亭想盡辦法推脫,戴季英抵達的當晚就與他發生了爭執,要求他服從中央。

高敬亭心中不滿,便在公開的歡迎大會上宣布戴季英的職務為政治部主任,這又是擅改了中央的命令。

兩黨合作之初,為了軍隊編制統一,中國共產黨暫時取消政委制度,不少部隊都是副司令員來承擔政委的職責,所以戴季英本來是過來當政委,硬是被高敬亭改成了政治部主任,這樣戴季英的職務就要比高敬亭低,最終還是高敬亭說了算。

為了震懾,高敬亭還把與戴季英走得很近的第四支隊機要秘書江騰蛟抓起來嚴刑拷打。據江騰蛟後來回憶,有一天晚上他聽到守衛說準備後半夜進行處決,於是他偷偷翻墻跑了出去,後來轉到第五支隊去任職。

這件事極大地刺激到了戴季英,畢竟戴季英也是肅反狂人,他自己猜到高敬亭想做什麽,連忙跟中央派過來的幹部一起出走,是為「新開嶺」事件。

到這一步,組織還沒有想對他做什麽,只是反復要求他東進。徐州淪陷後,皖東成了敵後,當時日寇的重心北部在黃河一線,南部在廣州,中部在武漢,因而沒留多少部隊在皖東,這是一個天賜的發展良機,中央希望第四支隊能完成這個使命。

但,高敬亭內心非常抵觸,一方面是不想離開自己經營多年的大別山地區,另一方面他對組織也有些怨言。

在新四軍成立時,他認為憑借自己的貢獻,起碼能在軍部有個要職,結果就只是支隊司令員,這個落差讓他不滿。新四軍在武漢開會時,高敬亭帶著警衛員放著安排好的客房不睡,就在走廊裏打地鋪,這很像【亮劍】西北鐵三角鬧軍銜時的情緒。

因此,高敬亭就稱病躲在後方,部隊讓其他人暫帶,可堅決不準東進。新四軍領導項英、葉挺、張雲逸等人先後都跟高敬亭談過,奈何沒有效果。

1939年1月新四軍實權人物項英在致電中央時就說得很露骨:高敬亭仍在現地收編土匪、擴大部隊,企圖在懷桐廬一帶創造根據地,對黨及上級使用他認為是限制他發展,因此正對黨及軍部極不滿。

後來新四軍發給中央的電報,肉眼可見已一步步失去耐心。

3月2日,項英、周子昆致電中央:我們正在著手解決高敬亭問題,你們有何意見?

3月14日,二人再次致電中央:高敬亭顯然進步緩慢,對東進至今懷疑,對執行黨的路線,態度極差......

4月18日,中原局代理書記朱理治致電中央,提出解決高敬亭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讓他到延安學習,中策是改支隊為縱隊,讓其他同誌來當正職,下策是撤銷其職務。

4月21日,項英再發電:高敬亭無改變,近日又想將部隊調回後方,曾見廖磊請假。跟國民黨在大別山地區的負責人頻繁接觸,新四軍軍部對高敬亭已經有了的看法。

4月27日,葉挺與鄧子恢、賴傳珠等人過江成立江北指揮部,高敬亭的事,就由江北指揮部解決。

5月10日,葉挺親自去舒城勸高敬亭,跟他說明中央希望第四支隊東進「不僅是為鞏固與擴大統一戰線,而主要的是為了使第四支隊得著更大的發展前途。」

在第四支隊連以上幹部會上,葉挺宣布中央和軍部的指示,全體參會的指戰員一致表示服從命令,高敬亭見狀也舉手同意。

部隊開拔後,葉挺就先離開第四支隊,可軍長一走,高敬亭又命令第7、9團停止東進。這個態度,就有點嚴重了。葉挺無奈,繞過高敬亭直接給那兩個團下令,部隊才勉強繼續東進。

但在5月20日,第四支隊發生了一起極為惡劣的事件——7團團長楊克誌、政委曹玉福帶著兩個警衛班叛逃了。

如此敏感的時間,如此敏感的背景,新四軍下了最後的決定。6月4日,高敬亭被江北指揮部扣押,隨後新四軍對高敬亭展開了批判,葉挺對高敬亭說:數次派遣重要代表指示你的工作、改正你的缺點,你都視若無睹、充耳不聞,實可為你的命運惋惜。

案子呈遞上去時,毛主席批示將高敬亭押赴延安處理,還是想以教育為主,可惜主席的命令沒到,事情就已成定局。6月24日,高敬亭被葉挺的警衛班槍殺於肥東青龍場。

此事是主席心中的一大遺憾,七大召開時,毛主席專門找新四軍代表周駿鳴進行了談話,主席問:那個高敬亭,不殺可不可以?周駿鳴回答「應該可以」。主席點了點頭沒有再說。

1975年10月10日,高敬亭的女兒高鳳英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請求重新審查父親的問題。這封信11月30日到了主席手裏,主席當即要求重新偵辦。最終總政治部在1977年4月27日發出了【關於給高敬亭同誌平反的通知】檔。

檔有這麽一段:高敬亭同誌參加革命後,在堅持鄂豫皖地區的革命鬥爭中是有功的,雖在四支隊工作期間犯有嚴重錯誤,但是可以教育的,處死高敬亭同誌是錯誤的。

也就是說,中央肯定了高敬亭的貢獻,認為他可以教育,可嚴重錯誤還是存在的。雖然很多層面都有錯誤,但最大的責任人還是高敬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