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彌天大勇」赴重慶談判,為和平深入虎穴,何以能全身而退

2023-12-17歷史

前言

1945年8月15日,這是中國人民應該銘記的一天。日本裕仁天皇透過電台宣讀了【終戰詔書】,命令所有在中國、太平洋諸島、東南亞的日軍就近向盟軍投降。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人民便與日軍進行了長達14年的鬥爭,在這十四年裏,有3500多萬名同胞傷亡,930多座城市被化為一片廢墟,4300萬平民無家可歸。楊靖宇、趙登禹、張自忠、左權、郝夢齡等高級將領先後為國捐軀。

日本天皇宣讀這一訊息時,中國人民正在吃午飯,無論是國軍、晉綏軍、八路軍、新四軍,紛紛放下手中的碗筷,跑到院子裏鳴槍慶祝,這一天,中國軍人等的好苦。

9月2日,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在東京灣舉行,徐永昌代表中國出席了這次簽字儀式。為了見證這一歷史時刻,「密蘇裏」號寬大的甲板上人山人海,就連那標誌性的主炮炮管上都擠滿了人。

隨著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郎和重光葵在投降書上簽字,標誌著二戰正式結束。和平再次成為了世界的主旋律。

但是對於中國來說,距離和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一個是代表著被剝削的勞動人民的利益,一邊是代表著資產階級和大地主階級的利益。

如果不是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蔣介石可能在「攘外必先安內」的道路上走了下去,他對於中國共產黨的仇恨甚至要超過對日本人。

如今外部的敵人被趕走了,中國內部的矛盾也該提上了日程。

一、咄咄逼人的「三封信」

雖說抗戰時期,國共兩黨開始了第二次合作,但是這種合作之中夾雜著幾分鬥爭,即便已經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蔣介石在戰爭中多次想要借助日本人之手削弱中國共產黨的武裝力量。

整個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曾經多次挑起沖突,造成了不必要的傷亡,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皖南事變」,使新四軍遭受了淪陷性打擊。

在美蘇等列強的譴責下,蔣介石的反共行為有所收斂,但是雙方一直劍拔弩張。1945年之後,日本侵略者大勢已去,抗日戰爭的勝利近在眼前,全國人民開始考慮戰後中國的發展。

國共兩黨也相互致電,共同商討政治建設的相關事宜。中共中央於1月16日復電:「倘因人民渴望團結,諸公熱心呼籲,促使當局醒悟,放棄一黨專政,召開黨派會議,並立刻實行最迫切的民主改革,則敞黨無不樂於商談。」

為了爭取戰後國內的和平,中國共產黨作出了一定的讓步,甚至提出:「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要國民黨改變反共政策,可以考慮承認‘獨裁加若幹民主’的解決方式。」

8月5日,中國民主同盟發表了【在抗戰勝利聲中的緊急呼籲】,提出了「民主統一,和平建國」的口號,諸多民盟代表認為:「抗日戰爭勝利後,是中國建立民主國家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在過去的十四年裏,中國人民為了共禦外辱,付出了沈重的代價,全國人民都已經厭倦了戰爭,除了蔣介石。

國際上,美蘇等國也對中國爆發內戰持有反對態度。由於美國參戰時間較晚,並且本土遠離戰場,二戰中損失較小,因此美國取代了英國成了為世界霸主。

美國政府也迫切希望在戰後建立一個由美國主導的國際新秩序,在對華政策上,美國想要扶持一個表面上獨立,但是實際上遵從美國意誌的中國,把中國當做是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美國從抗日時期的「援華抗日」轉為了「扶蔣反共」。

而蘇聯方面同樣不希望中國重新燃起戰火。蘇聯在二戰時期幾乎以一己之力對抗了法西斯陣營的「老大」德國。自身損失也十分慘重,急需在戰後恢復元氣,所以在對華政策上以退為進。

蘇聯先是承認了美國在遠東地區的領導地位,並且支持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軍統一中國,承認國民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8月14日,蘇聯和國民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為了防止美國的勢力進一步在中國擴張,蘇聯公開宣布:「中共沒有能力領導統一中國。」史達林還親自致電延安:「如果中國發生內戰,中華民族有淪陷的風險。」

當時中國共產黨共有武裝力量100萬人,並且大部份都是農民武裝,武器裝備基本都是來自於日軍之手。而國民黨共有400萬軍隊,並且接收了美國大量援助,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雙方的實力的確非常懸殊。

蔣介石自然不會容忍共產黨的存在,早在國民黨六大的政治報告中態度明確的說:「今天的工作中心在於消滅共產黨,日本是我們的外部敵人,中共是我們國內的敵人,只有消滅中共,才能達成我們的任務。」

考慮到國內外的輿論攻勢,蔣介石不得不按照美國的指示,著手準備和中國共產黨的談判。8月14日,蔣介石給延安的毛主席發送了一封電報。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作,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其實蔣介石此舉只不過是為了應付美國代表,並不具備和中國共產黨談判的誠意。甚至中國共產黨有些人認為,蔣介石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如果毛主席真的去了重慶,極有可能會有生命威嚴。

但是如果不去,中國共產黨可能會在輿論上陷於被動,甚至破壞和平的責任就會落到共產黨的頭上,蔣介石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動內戰。

基於以上原因,毛主席給蔣介石回電,大意是:「朱德總司令將會發給你一封電報,等你表態之後,我再考慮前往重慶的問題。」

雖說早已看出了蔣介石的陰謀,但是毛主席並沒有直接點破,這封回電既沒有說去,也沒有說不去,盡顯漢語的博大精深。

此時蔣介石已經看出了毛主席對於赴重慶談判這件事猶豫不決,只要自己再加點火候,破壞和平的罪名就會落在共產黨的頭上,自己的目的就達到了。

於是蔣介石發出了第二封電報,這一封的字數明顯要比第一封多,其中有一句「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

看著蔣介石這封電報,毛主席倍感壓力,考慮到周恩來曾經擔任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對於和國民黨談判,有豐富的經驗,於是毛主席提議,讓周恩來前去重慶談判。

蔣介石見毛主席不敢來重慶,於是更加得寸進尺,給毛主席發了第三封電報:「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

蔣介石的第三次致電延安,更加將自己的姿態放低,甚至在電報的結尾都已經向中國共產黨表明,飛機都已經準備好了,只等你動身。

全國人民都在看著毛主席的反應,而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和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也都先後給延安發電,催促毛主席馬上前往重慶與國民黨進行談判。

但是中國共產黨大部份幹部都已經看出蔣介石對於這次談判毫無誠意,很多人勸毛主席不要理會蔣介石,抓緊時間準備內戰。

但是毛主席認為,如果不去談判,這會正中蔣介石的下懷,並在在國際輿論上中國共產黨也會處於不利地位。有美蘇等國的約束,中國共產黨的談判團隊不太可能有生命危險。

為了戳穿蔣介石的陰謀,毛主席毅然決定前往重慶和國民黨進行談判。在8月23日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主席樂觀的說:「我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也不用怕,我正要在那裏辦點事。」

「現在蘇聯紅軍不入關,美國軍隊不登陸,形式上是中國自己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三國過問,三國都不願意中國打內戰,國際壓力現在不利於蔣介石獨裁統治。」

毛主席在前往重慶前其實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所以在臨行前把自己的工作交給了劉少奇處理,並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增選了彭真和陳雲為候補書記。即便是毛主席被蔣介石扣押,黨內的工作也不會耽誤。

並且朱德、彭德懷等我軍的高級將領,身經百戰,有出色的軍事才能,一旦蔣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了內戰,這些人也完全能夠勝任中國共產黨武裝力量的指揮。

二、深入虎穴

為了促成這次談判,美國主張國共兩黨建立「聯合政府」,為了打消中國共產黨的顧慮,美國承諾保證中國共產黨代表團的安全。

毛主席前往重慶的飛機由美國提供,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和國民黨將領張治中跟隨飛機前往延安。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在周恩來、王若飛的陪同下抵達了重慶,這一訊息瞬間傳遍了重慶全城,柳亞子寫詩稱贊毛主席是「彌天大勇」。

蔣介石在洞林園官邸接見了中共代表團,對於毛主席的人的到來,蔣介石感到非常意外,當時他甚至已經準備撰文批判中國共產黨「無意談判」。

蔣介石表現的很熱情,但是真正到了談判桌上,國共兩黨卻始終沒有達成一致。中國共產黨先是表明了基本態度,其中包括擁護三民主義、擁護蔣介石的領導地位、懲治漢奸、停止武裝沖突、承認各黨派的合法地位。

從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立場看,為了談判的順利進行,中國共產黨已經作出了足夠的讓步,但是國民黨代表步步緊逼,想盡一切辦法剝奪中國共產黨本來就不多的合法權益。

在解放區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提出由共產黨員出任山西、山東等五個省份的省主席,擔任廣東、湖北等六個省份的副主席。

但是這一提議並沒有被國民黨認可,國民黨只允許中國共產黨參加政府,至於解放區官員能否繼續留任,必須得到國民黨的授權。國民黨這種態度明顯是想要搞獨裁,按照國民黨的提議,共產黨員即便是參加了政府,也不具備任何實權。

國共兩黨之間最大的分歧當屬軍隊的問題了。中國共產黨提出,中國共產黨提出保留16個軍共計48個師,但是國民黨只能容忍中國共產黨保留12個師。

由於有諸多提案難以達成一致,國共兩黨的談判陷入了僵局。見談判難以在進行下去,美國便派赫爾利出面調停。

周恩來在和赫爾利溝通的過程中,明確的表達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意誌:「國民政府應該改組為聯合政府,各黨派共同參與政治,享有平等的地位。」

這一提議與美國最初的構想有幾分相似,所以赫爾利也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提議非常合理,於是便同意了。正當他以為自己的調停工作做的比較出色時,蔣介石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蔣介石並不打算接受「聯合政府」這一提議,還聲稱:「國民黨不可能和共產黨相提並論,如果接受中共的這個協定,就意味著國民黨的徹底失敗。」

蔣介石還說:「我能接受的最大限度就是共產黨員來國民政府‘做官’,按照他們的提議,他們會控制政府。」

為了向杜魯門交差,赫爾利也是極力撮合國共兩黨達成一致,國民黨也並不打算一點不給美國面子,於是提議中共允許保留的軍隊由原來的12個增加到16個。

由於歷史原因,在軍隊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不能作出太多的讓步,16個師依然與毛主席的預期相差甚遠,在談判過程中,王若飛很氣憤的說:「國民黨幹脆把我們黨的武裝全部消滅好了。」

眼看中共代表已經在重慶呆了一個月,談判始終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國內的和平人士似乎已經開始有些躁動,這種情景對於國民政府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於是國民黨在10月10日與中國共產黨簽署了【國共雙反會談紀要】,也就是人們熟知的「雙十協定」。

「雙十協定」中最重要的一條內容就是:「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富強的新中國,徹底實行三民主義。」

雖說諸多問題國共兩黨到最後也沒能達成一致,但是「雙十協定」的簽訂也算是沒有讓國共雙方在這次談判中空手而歸。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中國共產黨始終遵循「雙十協定」中的內容,致力於推進中國的民主行程,但是在蔣介石眼裏,「雙十協定」不過是一張廢紙,僅僅過了半年,蔣介石就調集國民黨主力圍攻中原解放區,中國人民和平的願望最終還是落空了。

三、毛主席為什麽能夠全身而退?

其實毛主席這次前往重慶之前,早就已經料到了談判不會有什麽太大的成果,但是由於美國的幹涉,自己的人身安全大機率也不會出現什麽意外。

但是毛主席從來就不是一個把命運交給別人的人。為了保證毛主席等人的安全,中國共產黨也是做足了功課。

雖說蔣介石不太可能開「明槍」,但是沒有人能保證他不放「暗箭」,萬一他命令軍統的特工假扮成社會人員對毛主席進行暗殺,在蔣介石經營多年的地方,中國共產黨很難找到蔣介石才是幕後黑手的證據。

為了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毛主席此行一共帶了三名保鏢,他們就是有「一虎二龍」之稱的龍飛虎、陳龍、顏太龍。這三人不僅都是以一當百的勇士,並且個個根正苗紅,在抗日戰爭中,已經用自己的表現證明了對組織的忠誠。

尤其是顏太龍,周恩來在重慶主持工作時,險象環生,顏太龍就是當時周恩來的警衛員,周恩來能夠從重慶全身而退,顏太龍功不可沒。

除了派出精兵強將保護毛主席的安全之外,中國共產黨在重慶還做到了廣交朋友。在談判陷入僵局時,毛主席和周恩來經常利用閑暇時間拜訪重慶的民主人士以及各個愛國人士。

比如宋慶齡、馮玉祥、張瀾等人都在重慶與毛主席和周恩來見過面,在重慶談判期間,毛主席一共會見了一百多位各界人士。

每次和這些有頭有臉的人見面,毛主席都會盡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和平建國方針和政治主張。毛主席平易近人的性格特點以及中國共產黨為國為民的政治主張贏得了大量社會人士的支持。

在與民盟主席張瀾見面時,毛主席對張瀾的家仆非常有禮貌,讓張瀾感到無地自容:「我也是寒門出身,高高在上幾十年了,染了一身士大夫習氣,主席能夠平等的對待我家裏的雇工,真是讓我感到自愧不如。」臨走時張瀾還不忘說了一句:「得天下者,必是毛潤之。」

在參加民主人士鮮英的酒會時,毛主席開懷暢飲,多次與在場的人碰杯,最後大醉而歸。而毛主席平時基本上是不飲酒的,在蔣介石為他舉辦的酒會上,他也只是簡單的抿了一口。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除了爭取中間力量的支持,毛主席還拜訪了何應欽、陳立夫等人,這些人是典型的國民黨右派,尤其是何應欽,曾一手策劃了「皖南事變」。

毛主席卻說:「現在是國民黨右派當權,如果想要解決問題,光找左派不行,同樣也不能放棄和右派接觸。」雖說這些人的意誌不是那麽容易被改變,但是主動與他們見面這一行為,使中國共產黨向社會各界展示出了廣闊的胸懷。

毛主席在離開延安時就交代朱德和彭德懷:「蔣介石為了爭取談判的籌碼,肯定會在談判過程中命令部隊四處挑釁,你們一定要堅決反擊,千萬不要手軟。」

毛主席和蔣介石打交道多年,對他的性格已經非常了解。蔣介石這個人比較軟弱,屬於是遇強則弱,遇弱則強的型別。如果面對國民黨軍的挑釁,我軍一再避讓,毛主席在重慶的處境可能會更加艱難。

正如毛主席預料的那樣,蔣介石果然在談判期間給閻錫山發送了密電,要求他率部進攻長治一帶的八路軍。

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和政委鄧小平按照中央軍委「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方針,在上黨地區與閻錫山的軍隊展開了戰鬥。

經過一個月的血戰,上黨戰役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終,閻錫山部的13個師以及兩個縱隊,共計3.5萬人被殲滅,我軍繳獲了火炮74門,各類機槍2000多挺。

上黨戰役的勝利給毛主席吃了一顆定心丸,實作了「邊打邊談,以打促談」的的目的。蔣介石得知閻錫山敗北的訊息後,在談判桌上收斂了許多。

1945年10月11日,毛主席等人乘坐飛機返回了延安,現在看來,國共之間屬於是階級矛盾,這種矛盾是不可能在談判桌上解決的。

即便毛主席等人以身犯險,終究沒能為全國人民帶來和平,但是他們能夠勇敢赴約就已經贏得了大部份人的支持。從蔣介石撕毀了「雙十協定」,派兵大舉進犯中原解放區開始,他就已經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雖說國民黨軍在前期占據了優勢,但是我軍背後站著的是人民群眾,有了群眾的支持,這場戰爭的結果其實早就已經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