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1年,首批入朝的4位元軍長回國與毛主席見面,他們領到多少獎金

2024-04-26歷史

1951年6月1日,北韓半島上的硝煙還未散盡,數十萬誌願軍戰士們依舊在戰壕中枕戈待旦,時刻防備著敵人的突然襲擊。

然而,作為第一批入朝作戰的四位誌願軍軍長,卻早已回到了北京,此刻正在中南海豐澤園內。

他們分別是38軍軍長梁興初、39軍軍長吳信泉、40軍軍長溫玉成、42軍軍長吳瑞林。

四人沿著甬道、穿過頤年堂走到盡頭之後,便來到了菊香書屋前。這個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小四合院,正是毛主席居住了幾十年的寓所。

就在不久之前,尚在北韓戰場的梁興初四人便接到了誌願軍司令部的命令,要他們將手頭上的工作交接一下,抓緊時間回國一趟。

看著這份電令,四人感到一頭霧水。

那個時候,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剛剛結束,雖然誌願軍在歷次戰鬥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將實力強勁的對手趕到了「三八線」以南。但每個將領心中都清楚,這場戰爭遠沒有結束。

為什麽要在這個關鍵時刻回國呢?

帶著這個疑問,梁興初專門給彭老總打去了電話。

電話中,彭老總是這樣說的: 「你們是第一批入朝的軍長,這次回國是頂著功臣的身份,向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匯報工作的」。

得知這個訊息,梁興初心中激動不已,便和其余三人一同回國。

而毛主席早已在中南海備好酒宴、準備為四位功臣接風洗塵,甚至還特意囑咐身為作戰部部長的李濤,別忘了給他們發獎金。

那麽,作為第一批入朝作戰的軍隊首長,他們四人在北韓究竟有著怎樣驚心動魄的經歷?

作為當時在北韓戰場時間最久的軍長,他們又領了多少獎金呢?

1

1950年10月19日,由第38軍、39軍、40軍、42軍組成的誌願軍第一批部隊,在彭德懷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進入了炮火綿延的北韓戰場。

從那時候開始,向來豁達的毛主席開始變得寢食難安,時不時地向助手詢問入朝作戰部隊的動向、以及北韓戰場的最新局勢。

11月的一個深夜,呼嘯的寒風搖曳著窗外的枯木,在這個夜深人靜之際,毛主席卻披著一件外套端坐在桌前徹夜難眠。

當身為衛士長的李銀橋看到主席房間的燈還亮著時,連忙走近敲了敲門,只聽到房間內傳來「請進」的聲音後,他才推門進入。

「主席,這麽晚了還沒睡啊?」 李銀橋輕聲問道。

在看清來者之後,毛主席站起身活動了一下,這才憂心忡忡地說道: 「戰事吃緊,想睡也睡不著啊」。

李銀橋當然明白主席究竟因何所憂。

就在不久之前,剛剛進入北韓的誌願軍部隊便與占據在中朝邊境的美軍、南韓部隊發起了進攻。

這是我們與敵人的第一次正面較量,當時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麥克亞瑟甚至叫囂道: 「要在感恩節前結束戰爭」。

這是一場具有懸念的戰鬥,對手無論是從武器裝備、還是後勤保障、亦或是陸海空協同作戰方面,都比我軍有優勢,所以毛主席擔憂也是正常的。

打仗是要流血犧牲的,毛主席雖然是一名政治家、軍事家,但他愛兵如子卻也是人盡皆知的。一想到這次戰役結束之後,前線就會傳來傷亡數位,毛主席的心中便生出幾絲憂慮。

但是,每個人的心中都清楚,美軍越過了「三八線」、並朝著鴨綠江緊逼,一旦北韓半島徹底被他們控制,那麽中國東北邊境也將無寧日。

所以,這場仗我們躲不掉、必須打!

也正因如此,在出兵之前的討論大會上,毛主席便力排眾議,決定支援北韓。

好在誌願軍不愧是剛剛從戰爭年代走出來的隊伍,戰鬥能力之強悍、意誌力之堅定,是那些只知道擺弄先進武器的美軍「少爺兵」們比不了的。

從1950年10月25日開始的第一次戰役、到1951年4月22日開始的第五次戰役,誌願軍將士們所向披靡,將原本不可一世的美軍打回「三八線」以南。

聽聞前線捷報連連,毛主席的臉上也終於浮現出久違的笑容,他當即給誌願軍司令部發去電報,邀請第一批入朝作戰的四個軍的軍長到北京,一來是對他們提出嘉獎、二來則是想更詳細地了解戰鬥的經過。

在電報中,毛主席對彭德懷說道: 「聽說‘梁大牙’是個倔脾氣,無論如何也要讓他來北京一趟」。

2

「梁大牙」正是第38軍軍長梁興初,毛主席為何要特意點他的名呢?

原來,梁興初剛剛抵達北韓的時候,就因為指揮失誤遭到彭德懷的批評。可誰知,在之後的戰鬥中,梁興初知恥而後勇,不僅讓彭德懷對他刮目相看,甚至還為38軍博得了「萬歲軍」的名號。

事情的來龍去脈,還要從1950年11月13日的那場戰後總結會議上開始說起。

那個時候,第一次戰役剛剛結束,誌願軍殲敵1.5萬余人取得勝利。

然而,在這場會議上,彭德懷卻大發雷霆,當著眾人的面拍案而起: 「梁大牙,你看看你都幹了些什麽!」

面對如此嚴厲的批評,梁興初坐在那裏緊閉雙唇、一言不發,甚至連擡頭與彭老總對視的勇氣都沒有。

梁興初之所以感到羞愧,並不是因為受到批評,而是因為在這次戰役中,他因為指揮失誤、沒能達到理想的戰績而感到懊惱。

按照原定的作戰計劃,梁興初應該指揮第38軍近5萬人的兵力,消滅美軍的3個師。但是因為敵人的火力太猛烈,梁興初為了減少傷亡,沒能果斷下令出擊,導致戰鬥結束打掃戰場時才發現,竟然只消滅了敵人一個師的兵力。

沒能達到預定的戰果,就意味著在之後的戰鬥中,誌願軍將要面對更大的壓力。

就在這個時候,彭德懷的聲音再次響徹整個會議室: 「我們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每一步都不能出岔子。你梁興初和手下的38軍不能再出錯,整個誌願軍也不能再因為你的錯買單」。

字字如刀,深深地刻在了梁興初的心中,他也暗暗發誓,一定要帶著38軍的將士們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梁興初作為毛主席欽點的第一批入朝將領,絕對不是尋常之輩。在四野的時候,38軍就是主力部隊,梁興初更是出了名的悍將。

在接下來的第二次戰役中,「聯合國軍」投入了22萬兵力,擺出了決戰的陣仗。

在了解敵人的動向之後,梁興初等將領們的心也懸了起來,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彭德懷。

而彭德懷盯著面前的作戰地圖目不轉睛,沈思了許久之後,才拿起鉛筆在「德川」畫了一個圈。

「既然敵人投入大兵力作戰,那我們就出擊中心地帶,逼他們一分為二、首尾不能呼應,然後我們的部隊再尋找機會各個擊破」。

彭老總的一番話,猶如一劑定心丸,讓在場的所有人冷靜了下來。

而梁興初更是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要打好這一仗、一雪前恥。

1950年11月26日,梁興初帶領38軍殲滅了韓軍第7師、第8師,並將美軍三個師的主力部隊攔截在了戰場之外,為其余誌願軍部隊殲敵爭取了時間。

在第二次戰役中,38軍共殲敵1.1萬余人,繳獲200多門大炮、300多輛汽車、14輛坦克。

如此輝煌的戰績,讓彭德懷十分欣慰,當即在嘉獎電報末尾寫道: 「第三十八軍萬歲」 。也正因如此,38軍也擁有了「萬歲軍」的美譽。

接到嘉獎電報的那一刻,梁興初不禁熱淚盈眶。

3

1951年5月,在第五次戰役即將結束之際,梁興初再次接到彭老總的電令,要他趕緊回國一趟。

對於這個命令,梁興初感到一頭霧水: 戰爭還沒結束,為什麽要如此匆忙地讓自己回國呢?

而當他從彭老總得知,是毛主席點名要見自己時,心中再次激動起來。

將手頭的工作交給副軍長江擁輝後,他便和吳信泉、溫玉成、吳瑞林一同回國。

一想到馬上就能見到毛主席,梁興初的心中就激動不已: 「毛主席聽了咱們的匯報,心裏一定會高興的」。

來到北京之後,他們最先見到的是中央軍委作戰部部長李濤。

李濤是湖南汝城人,1926年便加入了共產黨,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他從一名普通的戰士,一路成長為中央軍委作戰部部長,是毛主席身邊的得力助手,在解放戰爭中立下過汗馬功勞。

戰場是瞬息萬變的,在多年戰爭的磨礪中,李濤骨子裏變得雷厲風行,當他見到從千裏之外趕來北京的四人時,當即取出四個信封交到對方手中。

「毛主席和軍委領導們商量過,要我給你們發點獎金,北韓戰場太艱苦了,你們好好補補。」

隨後,他又語重心長地說道: 「這場仗還要打一段時間,諸位可一定要保重身體。」

梁興初本想拒絕,在他眼中,戰爭沒有勝利,自己領這份獎金受之有愧。

沈默片刻後,他嘆息著說道: 「李部長,這是不是早了點?」

李濤見他想拒絕,連忙擺了擺手: 「這也是毛主席的心意,更是對大家的重視,你們還是不要拒絕了吧」。

聽到這番話,梁興初也不再拒絕。

前往菊香書屋的路上,梁興初開啟信封看了一眼,發現裏面竟然裝著200萬鈔票(舊幣,折合人民幣約為200元)。

這筆錢,在當時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在那個時候將近是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支出。

在李銀橋的帶領下,四人走進了菊香書屋,毛主席早已等候多時,看到客人進屋後、連忙站起身迎了上去。

和眾人一一握手後,毛主席真誠地笑道: 「四位軍長辛苦了,你們可是國家的大功臣啊!」

聽到主席的如此盛贊,梁興初等人站得筆直,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他們雖然在前線條件艱苦一些,但也深知毛主席承受的巨大壓力。要不是主席做出 出兵北韓、抗美援朝 的決策,恐怕美國的陰謀就得逞了。

所以,在他們的心中,最辛苦的應該是毛主席。

見大家如此拘謹,毛主席擺了擺手: 「都放松」。

隨後,他又對李銀橋囑咐道: 「你去把飯菜拿到這裏來吧,我想和幾位將軍吃一頓簡單的‘家宴’」。

不多一會兒的功夫,李銀橋便提著一個食盒走了進來,開啟一看,竟然都是放滿辣椒的湘菜。

毛主席是湖南人,可以說是無辣不歡。而吳信泉也是湖南人,梁興初、溫玉成是江西人,吳瑞林是四川人,也都喜歡吃辣椒。

當毛主席看到老鄉吳信泉夾著一筷子滿是辣椒的菜送進嘴中後,不禁點頭說道: 「大家都別客氣。看樣子,論吃辣椒我恐怕比不上你們呦」。

見毛主席絲毫不拿架子,梁興初等人也不再拘謹,紛紛夾起飯菜吃起來。

他們一邊吃著,一邊匯報北韓戰場的情況。毛主席則是認真聽著,還不忘給每個人的碗中添菜。

等到桌子上的飯菜基本見底的時候,梁興初忍不住看了一眼毛主席飽經滄桑的面容,臉上掠過一絲酸楚。

因為他清楚地記得,就在自己率領38軍進入北韓之後,隨軍同行的毛岸英就曾找過自己,希望能夠參加38軍。

可是,戰場太危險了,梁興初擔心毛岸英的安危,並沒有同意這個請求。

不久之後,也就是1950年11月25日,第二次戰役打響後不久,毛岸英便犧牲了。

飽嘗喪子之痛的毛主席,雖然在眾人面前卻依舊談笑風生,但在場的四位將領們知道,主席只不過是把那份痛苦深埋在心中。

當彭德懷將毛岸英犧牲的電報發到北京之後,毛主席是這樣說的: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誌願軍戰士死了成千上萬,岸英就是屬於犧牲了的成千上萬革命烈士中的一員,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不能因為是我、黨的主席的兒子,就不應該為中朝兩國人民共同的事業而犧牲,哪有這樣的道理呀!」

毛主席愛兵如子,在他的眼中,每一個在戰場上浴血拼殺的戰士,都如同自己的孩子那般親切。

也正是因為人民子弟兵的存在,才鑄就了一個強大、安定的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