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盤點三國演義中沒留下姓名卻幹了大事的人

2024-07-21歷史

三國演義中,有幾個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但卻實實在在的幹了大事,沒有這幾個人,恐怕三國後面的故事情節就不一樣了。

一、孫堅的同鄉小兵

孫堅在洛陽城中偶得傳國玉璽,打算私藏下來回江東另圖大業,卻不料被袁紹的一個同鄉告發給了袁紹。

孫堅的這個小兵什麽官職都沒有,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兵,他的想法也很簡單,想憑著告密的功勞能得到一官半職,也算準了袁紹的實力比孫堅大,能保護自己。事實也確實如此,當小兵被叫出對質時,孫堅怒而拔劍想殺小兵,袁紹和他的部將拔劍阻止孫堅。袁紹其實並不是為了保護這個無足輕重的小兵而拔劍,只是認為孫堅要殺小兵的行為恰恰說明了孫堅在說謊,他氣惱的是孫堅欺他。但不管怎麽說,小兵因此而保住了性命。至於後來他是不是得到了一官半職,羅貫中並沒有說,但我想以袁紹的脾氣,大機率是滿足了小兵的願望,但不知到後來袁紹勢力灰飛煙滅,反而孫堅勢力占據了江東成為一方霸主,這個小兵如果活到了那時,會不會覺得後悔?

這個小兵憑一己之力改變了孫堅的人生走向。後來孫堅被袁紹、劉表、袁術等諸侯敵視,皆因此傳國玉璽,與小兵脫不了幹系。假使沒有這個小兵告密,孫堅找借口順順利利的回到江東,他的勢力恐怕能發展壯大的更快,不過話說回來,要是沒有這個小兵告密,孫堅的兒子孫策想從袁術那裏借兵回江東打拼,不知道還會不會用這個傳國玉璽做抵押,即使拿出了玉璽,袁術也未必相信這玉璽是真的,所以有這個小兵告密做背書,孫堅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二、許貢門客

許貢是吳郡太守,只因給曹操寫了封信,讓曹操假天子之名把孫策調回京師,不想信卻被孫策得到,孫策怒而殺之。

孫策這事做的無所謂對錯,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他既然做就應該把事做完整做幹凈,許貢的三個門客是個巨大的隱患。

孫策自幼飽讀詩書,按道理說他應該知道戰國豫讓的故事啊,豫讓為給主人報仇,不惜毀容,說明這種門客家臣為主人報仇的事情自古有之。

孫策是沒有註意到許貢有三個門客漏網?還是明明知道有三個門客漏網,仍自以為無所謂?如果是前者,那還說得過去,畢竟大家恐怕都把註意力集中在許貢本人和他的家人身上,對門客可能沒什麽關註,但如果是後者,就只能說明孫策失算了,他沒想到門客能興起多大的風浪。奇怪的是,孫策帳下的文臣武將眾多,其中不乏閱歷豐富者,但卻沒有一個人提醒孫策這個事。

但孫策不殺許貢門客這事兒,細想起來,孫策做的也確實沒毛病。假如孫策殺許貢時連同把他的門客也殺光,這對當時求賢若渴的孫策來講一定是不可接受的,會落得一個濫殺無辜的罵名,留給世人一個暴虐嗜殺的形象,那樣還會有那麽多的江東名士投奔孫家陣營嗎?孫策是一個準備幹大事的人,他還是愛惜自己的羽毛的,所以孫策當時不殺許貢門客也能理解。

孫策不死,孫權怎麽能轉正呢?孫策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給孫權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即使最終橫死於許貢門客之手,起碼為孫家拼了一個好名聲。

這三個門客羅貫中沒有寫下他們的名字,是羅貫中也不知道他們的名字,還是知道他們的名字,但覺得不值得寫出來?如果是後者,說明羅貫中覺得這三個門客的行為並不像戰國豫讓那樣值得大書特書,或者覺得整個刺殺過程沒有豫讓那麽驚心動魄,但我卻認為這三個門客明知道刺殺孫策自己也一定會死,卻義無反顧的去做,他們比豫讓又差在哪裏呢?他們值得留下自己的名字。

三、長阪坡路邊小兵

趙雲在長板坡與甘、糜二夫人及阿鬥失散,正焦急尋找中,路邊一個受傷的小兵給趙雲指路,告訴了他夫人往南去了,趙雲急於尋找夫人,沒有管這個小兵就走了,但我想說,這個小兵可是趙雲一生的貴人。

這個小兵大機率是一直跟隨劉備的親信老兵,說不定還是劉關張桃園結義時帶出來的最早的那批人呢,為啥這麽說,長阪坡劉備兵敗如山倒,趙雲孤身一人深入敵陣,能在這個時候這個環境還能大喊一聲趙將軍的人一定是劉備的親信,新降的兵恐怕沒有這個信仰,況且依這個小兵的話,他還是護送車帳的人,他怎麽會不是劉備的親信呢。

假如沒有這個小兵及時給趙雲指引方向,趙雲憑單人單槍在曹軍中亂打亂撞,即使再勇猛,體力也是有限的,以趙雲的性格,不找到夫人和阿鬥絕不會去見劉備的,最後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戰死在長阪坡,二是被曹操俘虜,被俘虜的可能性最大,因為後來曹操確實命令軍人不能放冷箭,想活捉他。

如果趙雲被曹操俘虜,他又沒有找到夫人和阿鬥,在雙重挫敗的打擊下,會不會急火攻心自刎了事也很難說,所以我說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兵救了趙雲,他是趙雲一生的貴人。這個小兵也沒有留下名字,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個不起眼的小兵哪有人會註意呢,但我覺得趙雲經此劫難後,應該祭奠這個小兵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