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回顧:當年,四大野戰軍中,各自的「扛把子」兵團分別是哪一個?

2024-04-06歷史

在解放戰爭期間,這種級別的組織在國共兩軍中得到了廣泛套用。

在戰爭的前半段,我軍處於人力不足的劣勢,野戰部隊的規模有限,因此兵團數量也較少,並沒有使用數位番號,而是采用西北野戰兵團、蘇北兵團、山東兵團等稱謂。

然而,在1949年初三大戰役全部結束後,解放軍的兵力大幅增加,成立了16個具備正規數位番號的兵團,其中15個屬於當時的四大野戰軍。
在各個野戰軍中,哪一個兵團是最強大的「扛把子」?

第一野戰軍的狀況有些特殊。

它下轄的四個兵團中,後兩個兵團是後期從華北軍區征調而來,這使得第一野戰軍與其他野戰軍有所不同。

而這兩個兵團與解放軍第二十兵團(衛戍北京)原本是華北軍區的主力部隊,因此華北野戰軍常被軍事愛好者稱為「華北野戰軍」。

具體到第一野戰軍下屬的四個兵團,實力最強的應該是第十九兵團,也就是過去的「楊羅耿」兵團。



楊得誌將軍是該兵團司令員,他在華北軍區就表現出色,被譽為「扛把子」。調入一野後,該兵團仍然是頭等主力部隊,總共有12萬余人,整體實力超過其他三個兵團。1951年,十九兵團接到命令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成為6大誌願軍主力兵團之一,而其他一野的部隊卻沒有這樣的機會。



第二野戰軍是四大野戰軍中人數最少、兵團數量最少的軍隊。

與第三、第四和第五兵團相比,第四兵團是實力最強的,其兵團司令員是陳賡大將。

在解放戰爭期間,陳賡是指揮殲敵數量最多的兵團級首長,成功殲滅了超過50萬國民黨軍隊和土匪。

在他的領導下,太嶽縱隊和中野第四縱隊蓬勃發展,並逐漸發展成為二野第四兵團,成為野戰軍中最出色的部隊之一。

有時甚至獨立於野戰軍體系之外,直接受到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指揮排程,這表明他們具備突出的實力和特殊性。

在解放戰爭時期,第三野戰軍被譽為「陳粟大軍」,展示出非常強大的實力。1949年進行整編後,該野戰軍由包括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兵團在內的四個兵團組成。

這些兵團都是經過多次征戰鍛煉的精銳部隊,其指揮官們的軍事能力也非常出眾。如果要選出其中實力最強的一支兵團,那麽無疑是由宋時輪所率領的第九兵團。



宋時輪兵團在解放戰爭後期承擔了攻台的主要任務,被稱為三野尖刀。

他們受到了野司的特別加強,1950年其他兵團的一部份精銳被調入宋時輪兵團,以備渡海作戰。然而,隨著北韓戰局的發展,中央決定出兵抗美援朝。

因此,宋時輪兵團不得不緊急改變計劃,於1950年12月北上前線,並參與了著名的長津湖之戰。第九兵團作為三野的主力,可謂名副其實。

第四野戰軍的狀況是最讓人費解的。它被公認為解放戰爭中最強大的我軍戰略部隊,最高峰時兵力超過一百萬。

這支軍隊由四個主力兵團組成,每個兵團都是頂尖的作戰力量,人數超過二十萬。

四野下轄四個師,是所有野戰軍中獨一無二的。在1949年的軍事改革之後,四野擁有第十二、十三、十四和十五兵團,實力非常均衡,每個兵團都有一支王牌軍作為核心力量,分別是38軍、39軍、40軍和43軍。

然而,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14兵團很快被解散,而對空軍建設則加大了支援力度。在1950年,實力最強的是第十三兵團,他們被用來組建東北邊防軍,並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最頂尖的誌願軍兵團。

而38、39、40軍這三支四野的主力部隊,都集結在第十三兵團,司令員也由黃永勝換成鄧華(首任司令員為程子華,鄧華是第三任),同時還吸收了韓先楚和洪學智兩位出色的將領,使得兵團達到了最高配置。

無論是在四野還是整個解放軍部隊中,第十三兵團都可以被稱為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個,沒有任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