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少奇提議改名解放軍,中央未批準,後被證明高明

2024-02-08歷史

劉少奇提議改名 " 解放軍 " ,中央未批準,後被證明高明。

在1944年1月22日召開的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上,劉少奇副主席首次提出了使用「解放軍」這一稱謂。他指出,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名稱已不再適應當前的情況。

然而,這一提議引發了黨中央,包括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內的強烈反對。這引起了黨內許多軍事指揮官的困惑,但很快,他們就明白了這個決定的深意,並對黨中央的做法表示贊賞。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強烈反對?他們又為何最終認識到這個決定的高明之處?

1944年8月20日,延安窯洞內,毛主席領導的中共黨中央正在進行一場重要的會議,議題關乎抗戰的走向和未來軍隊的發展。

隨著抗戰以我中華民族的勝利漸漸明朗化,會議主要討論的是中共領導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是否要與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進行正式分離。

出席會議的任弼時、毛澤東、劉少奇等人,他們的思想一致,都主張在抗戰結束之前,中共領導下的軍隊仍將以抗戰為頭等大事,保持其獨立自主性。

即使未來的日本侵略者被打跑,國共兩黨的共同敵人消失,中共領導下的軍隊也不會改變這一立場。

劉少奇提出了一個創新建議,認為為了統一指揮和對外宣傳,以及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投降時,應該將「八路軍」、「新四軍」和各地區遊擊隊正式更名為「解放軍」。

雖然這個想法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但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等人在深思熟慮後認為,現在還不是改變部隊稱號的最佳時機。

那麽,黨中央在那個時候最擔心什麽呢?毛澤東:我們需要考慮到別有用心者可能的反應,以及為長遠發展所做的考慮。

毛澤東深知,在1944年的背景下,雖然我們對抗日戰爭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勝利的確切時間還沒有人能預測。

因此,如果我們率先將「八路軍和新四軍」改名為「解放軍」,可能會引起重慶當局的不滿,他們可能會認為我們不再聽從他們的指揮和領導,對我們的猜疑也會增加,他們一直以來的打算就會找到一個借口,甚至可能會以莫須有的罪名對我們進行攻擊。

如果蔣介石再次制造類似"皖南事變"的事件,全國四億軍民齊心抗戰所取得的抗戰勝利果實可能會推遲很長時間,付出的犧牲將更加巨大。"

皖南事變"仍然深深刺痛每一個共產黨人的心。那麽,1941年的"皖南事變"與軍隊名稱的更叠有何關聯呢?

新四軍在江浙皖地區成立,主要任務是收編零散的抗日遊擊隊。軍長葉挺和副軍長項英在安徽茂林地區因國民黨軍隊的進攻而被殺害,他們被指控為「叛軍」。

國民黨認為新四軍情況特殊,因為其隸屬於顧祝同的第三戰區,但缺乏上級軍團或集團軍設定,導致其在法理上不受蔣介石重慶當局的制約。

因此,國民黨試圖解散或削弱新四軍。然而,中國共產黨我軍堅決反對這一決定,不願看到一支頑強抗戰的武裝力量從中國土地上消失。

盡管1941年1月17日重慶當局宣布撤銷新四軍番號,但中國共產黨我軍仍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基本穩定了當時的局勢。

在1944年,劉少奇曾提出將部隊更名為「解放軍」,但遭到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反對。這是因為毛主席等人在通盤考慮後認為,這個更名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混淆和誤解。

然而,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在山東地區得到了迅猛發展,數量達到了40余萬,約占當時我軍全部武裝力量的四分之一。

在此背景下,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基於實際需求,提出我們應該放棄「國民革命軍」的稱號和編制,以便讓老百姓更好地區分我們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軍隊。

羅榮桓的提議更名解放軍,與劉少奇的提議恰好相差一年。隨著日軍的投降,我們需要直面重慶當局的威脅。為了提前做好內戰的準備,中共軍隊的所有指揮官都應該有所準備。

出於對內部戰爭的擔憂,以及為了統一指揮和方便對外宣傳我們的人民軍隊,山東的八路軍和部份地方武裝在抗戰結束後不久首次使用了「人民解放軍」的稱號,羅榮桓的指揮部也被稱為「山東解放軍總部」。

不久之後,山西等地也出現了類似的軍隊稱呼。在山西博物館裏,甚至還有1945年日軍投降後,我軍的征兵宣傳畫冊上,一度出現了「人民解放軍」的字眼。

然而,「人民解放軍」這個稱號還未正式使用,就被叫停了,原因是毛主席說不要給人以話柄。

毛主席的擔憂是否被證實了呢?答案是肯定的。抗日戰爭勝利後,重慶當局迫不及待地想要制造內戰。時間到了1945年8月22日,蔣介石政府第三次邀請延安黨中央和毛主席到重慶談判,共商和平建國大計。

訊息一出,引起了黨內外的廣泛關註。無論是劉少奇、周恩來等延安領導,還是彭德懷元帥等晉察冀地區的將領,都勸說毛主席不要前往重慶,以免上當。

然而,毛主席心中十分明白,如果不去,國內外的輿論就會認為共產黨人不願意為了和平而努力。這顯然不符合中國共產黨光明磊落的處事態度。

因此,在1945年8月24日,延安方面做出了明確回應,表示願意與蔣介石先生會面,共商和平建國的大計。

用一句光明磊落的回復,毛主席展現出他的英明神勇。為了在重慶談判中表現得有禮有節,黨中央和毛主席做了兩手準備。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政治上退守,軍事上堅守」。簡單來說,就是暫停將八路軍、新四軍等地方武裝改名為「解放軍」的計劃,目的是避免給蔣介石留下開戰的借口。

如果我軍公開脫離「國民革命軍序列」,在政治上就會處於被動,重慶當局會借此抹黑和誣陷我們,指責我們在談判的同時還在準備軍事動作。

重慶談判的核心問題,是中共領導下的軍隊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被指責為獨自立山頭,那麽和平的目的就難以實作。

因此,我軍改換稱號的計劃只能暫時擱置,同時要為蔣介石軍事集團可能的撕破臉做軍事準備。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所有武裝部隊都在枕戈待旦。

重慶談判期間,雙方最終未能達成一致的就是軍隊的歸屬問題。結果就是簽訂了「雙十協定」,中共做出了讓步,保留了國民革命軍的戰鬥序列。

但歷史的罪人和人民的劊子手,是誰,大家心中都有數。

1946年6月底,蔣介石背信棄義,撕毀"雙十協定",悍然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我軍立即展開了積極有效的自衛反擊。

這一舉動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和理解,因為國民黨軍隊向同為國民革命軍序列的中共軍隊發動進攻,顯然是軍事欺壓行為。

民主人士和社會各界紛紛譴責蔣介石軍事集團的行徑。

正如毛主席所強調的,「政治上的退讓,往往能夠帶來出人意料的效果」。歷史學者們對我軍名稱的變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盡管他們的觀點各異,但都認同一個事實:自從1944年劉少奇提出改稱「解放軍」後,雖然該提議未立即獲得批準,但在後來的國共兩黨的政治和軍事鬥爭中,中國共產黨我軍由於沒有提前結束「國民革命軍」的序列,從而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那句古話所說:「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