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鄧小平南巡見許世友,帶茅台酒

2024-02-29歷史

1985年1月,鄧小平在南巡途中專程前往南京,希望能見到許世友。兩人交談中,許世友心結48年終於解開,他表示:「我現在可以安心離開了。」

許世友與鄧小平的革命友誼始於抗戰年代,他們曾一起在八路軍129師386旅並肩作戰。許世友曾任副旅長,鄧小平擔任政治委員。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鄧小平親自指定許世友擔任東線的總指揮,兩人配合默契。許世友在1985年1月住在南京的中山陵8號,而鄧小平知道許世友即將80歲大壽,於是決定在從南京路過時去看望他。

這段友誼歷經幾十年,仍然深深烙印在他們心中。

當江蘇省委書記韓培信把訊息告訴許世友時,他豪爽的性格讓他立刻準備去車站迎接老友鄧小平。但是,由於正值冬天,鄧小平擔心許世友的身體,透過韓培信轉達了他的想法,讓許世友到臨時住處中山陵5號等候。

許世友被鄧小平的關心深深打動,當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起床,整理好儀容,等到收到訊息後立刻趕到了中山陵5號。

很快,鄧小平也到了,兩人熱情地握手、交談,然後一起進了門。

鄧小平在宴會上拿出珍藏多年的茅台酒,為許世友提前慶祝八十大壽,兩人邊喝邊聊,話題十分愉快。突然,鄧小平深情地對許世友說:「你在反對張國燾的錯誤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許世友聽後明白這是組織上的認可,他內心的糾結和矛盾也得到了解決,心情格外愉快,又多喝了一杯。

鄧小平親自前來探望,讓許世友激動不已。在解決了心中的疑惑後,他只剩下了一個心願,那就是在死後能夠安葬在母親的身邊,盡自己最後的孝道。

許世友出生在河南新縣,是個大孝子。但是,因為投身革命,他為了國家的利益很少有時間回家照顧母親,這讓他對母親感到十分愧疚。

許世友雖然工作繁忙,但他一直有一個心願,那就是盡忠職守,盡孝於親。然而,為了保護弓境,中央在1956年就提出了改土葬為火葬的方案,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的簽字支持。

雖然許世友當時沒有簽字,但火葬制度在全國範圍內還是得以實施。經過29年的時間,許世友依然希望能夠給母親盡孝,於是他在病重時給中央發去了申請,希望能夠土葬在母親的墳墓旁邊。

然而,許世友當時是黨內的重要幹部,領導幹部帶頭土葬顯然有些不合時宜。因此,大家一時間也拿不準主意。最後,鄧小平做出了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當年實行火葬政策時,毛主席曾找許世友談話,理解並支持他的意願。如今,鄧小平也特批了他的要求,這體現了組織對許世友將軍一生貢獻的高度肯定。

許世友將軍於1985年10月22日去世,享年80歲。

王震將軍代表中央,在南京軍區明確傳達了對許世友將軍的高度評價。他指出許世友將軍是特殊人物,他的軍功、經歷和貢獻都是獨一無二的,連毛主席和鄧小平都對他給予了特殊認可。

盡管許世友將軍的遺體回到了河南老家,但他墓碑上只有簡單的「許世友同誌之墓」,這更加突顯了他一生的大公無私和為國獻身的精神。

許世友將軍雖然有能力將母親接到身邊,但他深知母親是為了不給他添麻煩而拒絕。而許世友將軍也一直掛念著母親,希望能在母親身邊盡孝,但他明白為了國家和人民,他必須將國家放在首位。

這種先國後家,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深深地敬佩和向許世友將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