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千歲古堰 風采依舊

2024-01-08歷史

白霓古堰。 新華社發

【一線講述】

湖北省鹹寧市崇陽縣多為山丘地貌,坐落於此的白霓古堰最早建於五代後唐時期(約公元931年),包括石梘堰和遠陂堰,兩堰相距約1千米。古堰飽含著古人的治水智慧,是南鄂大地上一顆水利明珠。

古堰沿用至今,首先得益於科學的選址和高超的砌築工藝。古堰選址在堅硬且完整的石灰巖上,良好的地質條件讓古堰歷經歲月淘洗依然站得穩。堰後大片裸露的巖石具有消能防沖作用。堰體結構為條石砌築輔以灰土混糯米稠漿作膠凝材料,砌築非常嚴密,在沒有鋼筋水泥的時代,同樣達到了非常好的固結和防滲效果。

仔細觀察,可發現古堰左右兩側的堰頂高程不一致,右側比左側要約低30厘米,而主河槽在右側。這樣的布置便於汛期洪水裹挾泥沙從右側主河槽下泄。左邊的水流就較為平穩清澈,這也是古人把古堰取水口設定在左側的高明之處,解決了取水、沖砂的問題。

同時,堰體底部有一個排沙孔,是一人多高的矩形洞口,洞口裏面還有一道閘門。根據資料記載,這個排沙孔春閉秋開,春天農民用稻草、木板等材料將底孔堵塞蓄水灌溉,秋收之後將底孔疏通放水,並進行堰體檢修及堰前清淤。排沙孔的設計和使用優點是保證堰內形成深水河槽,在枯水季節能放空底水,便於清淤維修加固,兼顧排沙作用。作為典型的山丘區攔河築堰工程,這種在堰體上設有底孔的形式在中國系首次發現。

自古以來,白霓古堰就有著完善的管理和歲修製度,設有專管人員,明確規定了泄水孔的開閉時間,為堰體及渠道的維修檢測提供保障。近年來,為了更好守護白霓古堰,崇陽縣還成立了管理與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河庫長和堰長,對古堰進行日常管理維護。

為了充分挖掘和培育白霓古堰文化品牌,縣裏還打造了古堰展覽館,宣傳展示灌溉工程遺產歷史文化、水利科技、效益價值,並依托古堰文化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例如,石梘堰渠首所在的白霓鎮油市村打造了小自然田園綜合體,遠陂堰渠首所在的白霓鎮洪泉村打造了遠陂堰旅遊區。

已過古稀之年的村民盧維楚老人告訴我,打他記事起,古堰就是村裏娃娃們玩樂的場所。村裏的老夥計們一有空,就要到古堰邊走走看看。對當地人來說,古堰不僅調節著人與水的關系,更維系著人與人的情感。

得益於古堰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早在2008年,當地居民老蔡就在古堰邊開起了第一家農康寶。這麽多年,老蔡見證了古堰從默默無聞到人氣爆棚,更和村裏人自覺擔負起守護生態的職責。

千年古堰就像是一位千歲老人,沈默不語,卻守護著百姓幸福。目前,古堰可灌溉面積約3.5萬畝,保障著白霓全鎮近3萬人的生活用水。接下來,我們要加強對古堰的保護性開發,將古堰打造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堰、旅遊堰、文化堰,讓它在歲月長河中風采依舊。

(計畫團隊:本報記者 張勝、蘇雁、王建宏、張銳、常河、丁一鳴、李建斌、楊玨 本報通訊員 芮舒晨、敖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