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3年宋氏三姐妹罕見合影,雖坐在一起,但早已貌合神離各懷心事

2024-01-21歷史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選右上方的「關註」。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3年,宋氏三姐妹相聚重慶,為抗日宣傳動員。

從左到右依次是老二宋慶齡、老三宋美齡、老大宋靄齡。

別看她們一母同胞,性格卻大為不同。

其實,從這張照片就能窺見端倪。

即使坐一起也難掩三姐妹貌合神離。

坐在一條長椅上的宋藹齡一臉得意之色。

宋美齡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

獨坐一椅的宋慶齡卻是神情端莊、淡然。

縱觀三人一生,盡管追求不同,但不可否認,她們在各自的道路上都是成功者。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宋氏三姐妹的故事。

宋氏三姐妹

縱觀中國近代歷史,沒有比宋家更顯赫的家族。

而論傳奇,沒有比宋家三姐妹更聲名遠播的。

有人說,她們是近代中國最有福氣的女人。

多少人被雨打風吹去,唯有她們依然能綻放自己的美麗,一生榮華富貴,一生長樂無憂。

宋氏三姐妹前半生的富貴,靠的是她們老爹打下的江山。

後半生的榮華,靠的則是各自的政治影響力。

要論宋氏家族的崛起,三姐妹之父宋嘉樹功不可沒。

他是個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幼年因家中貧困被過繼給其堂舅。

等到1872年,9歲的宋嘉樹便跟著長兄去蘇門答臘學藝謀生,而後又輾轉到美國波士頓,被人收養為義子。

16歲那年,他加入基督教,成為一名傳教士。

或許正是常年奔波見過太多剝削壓迫,讓他漸漸成為一名心懷革命的傳教士,也讓他明白金錢的重要性。

1892年,宋嘉樹轉戰商業。

在他的經營下,宋家逐漸成為民國頂級家族。

直到兩年後,他結識了孫中山,更是直接成為其背後的「金主」。

自然,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三姐妹,生來就擁有不平凡的命運。

值得一提的是,宋嘉樹非常重視教育。

三個女兒很早就先後赴美留學,因此個個思想開放,才華橫溢。

作為大姐,宋靄齡最早於1904年赴美。

只是,孤身一人的她難免受到歧視。

令人意外的是,其沒有唯唯諾諾忍受。

為了出這口惡氣,宋靄齡竟當著媒體揭短美國,使羅斯福不得不公開向她道歉。

而排行老二的宋慶齡是在1907年去美國威斯萊恩女子學院學習。

那個時候,除了苦讀,她最喜歡旅遊。

對他人來說這是一種消遣,但在她看來卻是增長見識、接觸鄉民的機會。

她同情黑人,關註美國當時的工人罷工、學生罷課.

因為此時,國內也開始興起了新思潮和相關的運動。

與兩個姐姐相比,宋美齡的留學時光則顯得十分快活。

她天生活潑頑劣,喜歡熱鬧,常常出席各種舞會活動。

三姐妹性格的不同,從早年就一覽無余。

相聚在美國的那段時光,可以說是宋氏三姐妹最珍貴的回憶。

她們一起探討學習,一起談笑玩樂,在異國他鄉,手足親情更顯珍稀。

即使後來走上不同的道路,這段姐妹情深的歲月依然是回憶中最美好的片段。

當時的人都沒想到,在多年以後,宋氏三姐妹會成為影響甚至改變中國歷史的人物。

分道揚鑣

或許性格和做事風格還不足以讓三姐妹漸行漸遠。

但她們的婚姻,卻註定了其終將分道揚鑣,走向不同的去處。

1910年,大姐宋靄齡回國後,便跟著父親一起追隨孫中山。

她也曾當過孫中山秘書,是一名兢兢業業搞過革命的有誌女性。

不過,自1914年9月嫁給財政部部長孔祥熙後,她便一心打理家族財富。

憑借自身的經商天賦,宋靄齡讓本就強強聯合的孔宋家族,更加如日中天。

事實上,說宋靄齡當時掌握國民政府的財政命脈也不為過,手掌翻覆之間就是金山銀山。

雖然和兩個妹妹比起來,她的名聲權力要稍遜一籌。

但宋靄齡確實是實實在在的民國第一富婆,以至於後人都無法統計她具體有多少藏品和存款。

1943年,孔祥熙因貪汙一案,要攜全家逃往美國。

當時,她們一路上都在付高額打點費,還在美國買下一座160萬美金的豪宅。

2005年,香港佳士得拍賣孔祥熙的家族珠寶。

當天拍賣會上出現的翡翠珠寶,不僅數量多,還件件都是精品。

顯然,這個大姐有膽識,有手段,重權愛財,最為看重家族利益。

而這一點從她極力支持小妹宋美齡嫁給蔣介石就能看出。

雖說,蔣介石頗受孫中山賞識,但畢竟出生平平,根基淺薄,當時還成了個下野軍人。

更重要的是,他情史混亂,在廣州至少有一兩個情婦。

這種男人,人品出身沒一樣拿得出手,還想高攀宋家千金?

不光宋家,連孔家也是強烈反對,誰都看得出蔣介石居心叵測,所圖無非宋家的錢。

宋慶齡說,寧願小妹死掉,也不願意她嫁給蔣介石。

唯有宋靄齡看好蔣介石的野心與前途,預感他將來必定成就非凡。

她一出手就是一百萬,要求宋美齡與男友分手,極力促成了蔣宋兩家的這樁「買賣」。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和宋美齡在上海成婚。

果不其然,原本下野的蔣介石憑借聯姻,很快東山再起。

婚後第40天,他就重返政治舞台。

宋美齡也成為「第一夫人」,權勢顯赫,呼風喚雨,宋氏家族一時風光無限。

不過,宋美齡與「反革命頭子」的結合也就意味著,從此她與二姐宋慶齡站在了對立面。

說起來,宋慶齡與孫中山的婚事,才是真正的舉家反對。

畢竟,兩人年齡相差太大了。

1915年,他們成婚那一年,孫中山已經49歲,而宋慶齡僅22歲,相差整整22歲。

可她打小性格倔強,認定了孫先生與革命,就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離家出走、顛沛流離、革命波折、丈夫逝世,宋慶齡帶著孫先生的遺誌,勠力奉獻,成為萬民敬仰的國母。

尤其是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宋慶齡聯合中國共產黨,討蔣斥汪,與這些叛徒決裂。

其一度也與宋氏家族到了斷絕來往的程度。

昔日手足情深的三姐妹,截然不同地分為兩派。

很長一段時間裏,她們都勢同水火,互不相容。

但必須要說的是,這裏指的只是政治上的不和。

1933年,宋慶齡住在上海時,蔣介石曾令戴笠派特務暗中監視並伺機下毒手。

宋美齡曉得後,兩人為此大吵一架。

最終,蔣介石不敢直接對宋慶齡下手,便暗殺民權保障同盟會長和主編,以此恫嚇宋慶齡。

但也正是出於政治利益,三姐妹都盡量不在公共場合見面。

哪怕是兄長宋子文的葬禮,三人也難以團聚,實在令人唏噓。

不過,宋氏三姐妹並不總是對立,也曾有過通力合作的時刻。

那也是她們唯一的一次政治聯動。

共赴國難

宋氏三姐妹因為政治陰影分道揚鑣,也能為了民族利益暫且共赴國難,正如同國共兩黨的分分合合。

1940年3月28日,三姐妹共同現身香港某飯店,成為一則躁動人心的新聞。

誰讓她們一個是「國母」,一位權傾朝野,一位富可敵國。

彼時,宋家人的一舉一動都關系著國家大事。

她們在大姐宋靄齡的寓所共住40天,其間接受新聞采訪、商討抗日事宜,又回到留學時期的融融洽洽,仿佛真心相親相愛。

畢竟,其中的真情成分難以確定,能肯定的是,政治因素是主導。

宋慶齡自然是顧全大局。

1936年西安事變時,她可以為了抗日,出力營救蔣介石,現在也能為鼓舞全國抗日熱情,與兩個長期疏遠的姐妹走到了一起。

與之相比,宋美齡與宋靄齡則顯得別有用心了。

尤其是前者,純純把這件事當作政治表演,看重的是世人的擁護與矚目。

否則也不會在宋慶齡成立婦女抗敵後援會後,緊跟成立婦女慰勞自衛抗敵將士總會,且霸道地說其他組織都是她的分會。

對宋美齡的做法,宋靄齡嗤之以鼻。

宋慶齡卻不置可否,甚至還配合她將組織改名為「婦女慰勞自衛抗敵將士總會上海分會」。

這就是格局,在她看來大敵當前,一切都是抗日服務。

她本就不是計較名利之人,國家和人民才是她最為看重的。

再看看大姐宋靄齡。

她之所以積極抗日,其實也是因為日本侵略者斷了她的財路,不趕跑日本人,生意實業都沒法做。

所以人們都說,三姐妹一個愛權,一個逐利,一個愛國愛民。

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國難面前,不論動機如何,能團結協作,為抗戰貢獻力量,已是難能可貴。

當時,三姐妹一起公開現身香港飯店,就是為了向世人傳遞,共赴國難,救國抗日的重大訊號。

她們先後發表了講話,其中的細節也很有意思。

第一個發言的是宋美齡。

她用一種領導人般的贊賞口吻,高度肯定了二姐為抗戰所做的工作。

接著宋慶齡說話,一開口就是呼籲人們支持宋美齡領導的傷兵之友運動,又大贊大姐的組織領導才能,宣布大姐出任剛成立的傷兵之友香港分社主席。

然後,輪到手戴大鉆戒,頭戴大珍珠的宋靄齡。

她雖不像兩個妹妹年輕美麗,但也頗具大家風度,一身雍容華貴,表示自己今後要多做抗日工作。

這是抗日戰爭期間,三姐妹在公開場合的第一次集體出現。

隨後,她們便一同奔赴重慶宣傳抗日。

時間正好挑在「汪偽政府」成立(1940年3月30日)的第二天,嘲諷之意拉滿。

而也就在這一天,日軍對重慶發動了「一O一號作戰」行動,對山城展開狂轟濫炸。

三姐妹用行動敵寇暴行,進行了強烈抗議。

她們對全世界發表講話,傳遞正義的聲音。

在重慶期間,三姐妹走到哪兒,鎂光燈閃到哪兒。

她們視察存取、宣傳動員、招待友好國家外交官,為抗日做了最佳的宣傳。

只是自此一別後,姐妹天各一方,到死也沒有團聚。

大姐宋靄齡於1973年去世,葬在紐約上州的佛龕瑞福墓地。

宋慶齡於 1981年,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宋氏陵園,其父母之墓東側。

而三妹宋美齡最為長壽,2003年去世,享年106歲,和大姐葬在一個地方。

參考資料:

曹金平.宋氏三姐妹難得的相聚[J].黨史天地,2004,(06):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