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有功,少晉中。」175位開國中將,皮定均靠毛主席這句批語火遍神州。
這個功,自然是指1946年中原突圍時,皮定均率領一個旅安全突圍,為中原軍區保留了火種。
不過皮定均自中原突圍後,並沒有一直持續高光,否則1955年評定軍銜時,軍委給他能初評不會只是區區少將。
一、低谷七年
1946年8月,皮定均旅被改編為華中野戰軍第十縱十三旅。
起初,皮旅上下都以為在華中只是暫時的,早晚還要回歸中原軍區。
的確,中原軍區機關突圍後陸續在延安會齊,重新成立了指揮機關。
另外,皮旅的根子實際上是129師、晉冀魯豫系統,是劉鄧首長指揮過的。
李先念、王樹聲和劉鄧首長都曾向中央發出過請求,想讓這支全須全尾、實力強勁的皮旅回去。
不過中央另有考慮,華中正值大戰(蘇中戰役),粟裕、張鼎丞等向中央反映請求留下皮旅,考慮到各方面實際,中央最後決定把皮旅留下了。
心是好的,現實卻不是那麽理想。
那時候不像現在全軍整齊劃一。革命戰爭年代,各大軍區彼此互相隔絕,幹部之間的關系不夠熟悉,部隊戰鬥風格特點不一致,風土人情不一樣,很容易產生隔閡。
一句話,皮旅在華中野戰軍過的並不是很順。華中方面一度想把皮旅和其他部隊合並重組,中央沒同意,照顧皮定均和皮旅官兵的感情。
1947年2月華野成軍,皮旅因為種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沒有編入主力縱隊,定編為華東野戰軍獨立師,暫歸一縱(葉飛)指揮,但行政編制、後勤供應、人員管理都是自己一口鍋,有事直接向華野總部報告。
有人可能會說,這不是好事嗎,地位高,比縱隊下面的師強多了。
我們在前面的文章裏說過,消失的皮旅,不再詳細解說了。大致意思大家要知道,獨立師不是常規建制單位,一般留給剛剛從地方部隊升級上來的準主力部隊,或者性質比較特殊難以按正常作戰部隊安置的,等等。
總之就是另眼相看。當然,這個另眼,對皮旅來說不意味著褒義。
華野對皮定均做了補償,任命他為六縱副司令員,給王必成做幫手。王必成和皮定均都有過紅四方面軍的經歷,不過兩人沒有任何交集,皮定均資歷遜於王必成。
皮定均在六縱也參與作戰指揮,不過並不痛快。六縱長期在王必成手下,鍛煉出來的特點是猛沖猛打,戰術技術水平方面略欠火候。皮定均卻不喜歡死打硬拼,遇到攻堅戰不硬碰釘子,喜歡搞迂回、想邪招,和王老虎難免有一些理念上的分歧。
1947年2月萊蕪戰役,六縱猛攻萊蕪口鎮,9個團打國軍1個團據守的工事,死活打不下來。六縱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季玨回憶說:「六縱隊的作風是三斧頭,猛打猛沖,善於野戰,不會攻堅。」
口鎮是粟裕布下的大口袋陣的底部,如果打不下來,李仙洲從萊蕪撤出來的部隊就有可能沖過去。
王必成給前沿部隊下死命令,不管犧牲多少人也要拿下來,但只有決心不顧實際是不行的,六縱參謀長杜屏親自到前線去看,給主攻營營長也下了死命令,必須拿下來。
主攻營長說,敵人據守城隍廟,最後一個十幾米寬的街道被強大火力封鎖,我們沖不過去,上去一波死一波,傷亡太大,請參謀長給拿個主意。
杜屏說我拿不了,你是營長你看著辦。
說這個細節什麽意思呢?在一貫的猛沖猛打作風主導下,六縱面對攻堅難題沒有辦法。後來皮定均出面,暫時緩攻,牽制城隍廟這個點,轉以重兵打口鎮南門,阻止萊蕪城方向撤過來的國軍,算是不徹底地解決了問題。
皮定均的打法與六縱不太對路,所以愈發顯得不群不融,坐冷板凳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只是他根本沒想到,這一冷,就冷了七年。
二、機會給有準備的人
皮定均在六縱還短暫擔任過參謀長,但大多數時間都是副司令,以及後來24軍副軍長。
當參謀長是在1948年5月至10月,這個時間點比較有意思,是華野在淮海戰前最有分量的兩次大戰持續期,豫東戰役和濟南戰役。這段時間原參謀長杜屏離任,到四縱十師當師長去了。皮定均以副司令身份兼任參謀長,直到10月份由趙俊接替,才免兼此職。
杜屏去職,難說是好是壞。
解放戰爭越往後期,參謀長份量越重。皮定均兼任5個月參謀長,大概是指揮任務加重,沒有可用之才。但這5個月皮定均也沒有什麽大作為,無論是官方正史【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還是解放軍出版社的【皮定均中將】,這兩本最權威的傳記,都記錄寥寥。
【皮定均中將】中記錄了他參與了楊拐戰鬥的指揮,提出過一個「圍三缺一」的圍攻策略。
負責進攻楊拐的六縱16師似乎也沒按皮定均的意見打,所以皮定均在其日記中頗有深意地記下了16師的傷亡高達1800人,而且記了三次,作為一次深刻的教訓。
楊拐守敵是一個加強團附一個炮兵營,約3000多人,打掉這樣一股敵人,而我軍傷亡這麽多,確實代價有點大。
自此之後,皮定均再沒有指揮六縱作戰的記錄。
豫東戰役結束時,各縱隊匆匆撤圍北上,皮定均無事可做,留在最後督導護送傷員。
這本是一個副參謀長就能做的事……
所以上述兩本權威傳記,對皮定均在淮海戰役期間的行蹤都是簡單說一句,沒有任何細節。潛台詞是,皮定均在六縱並沒有站上主要指揮員的角色。
倒不是說誰誰故意排擠皮司令,而是大家彼此套路不合。
一支部隊的固有戰鬥作風很難在短時間改變,要改就必須進行整訓,人員思想、幹部隊伍、技戰術訓練、戰鬥經驗積累等等,進行系統性的改變,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
在戰事頻繁的年代,沒有余力做。
裏皮在義大利能教出世界杯冠軍,在東方大國怎麽樣?不是裏皮不行,而是東方大國的足球環境與他不匹配。
不過皮定均並沒有放棄。
1949年9月王必成升任七兵團兼浙江軍區副司令員,皮定均坐地升官,由副轉正。
大陸戰事基本結束,這時才當上軍長,未免有些失落。是否就此沈淪呢?這不是皮定均的性格。
大約在1950年底到1951年6月,皮定均組織24軍團以上幹部到北韓前線進行戰地實習。
這個細節值得註意。
各兵團、各軍入朝之前,多多少少都組織過勘察、學習、參觀和交流等活動,組織的好的比如楊得誌十九兵團,還部份列席過誌願軍的戰後總結大會。組織的不好的,可能師以上幹部都沒有實地察看過情況,幾乎是兩眼一抹黑上的北韓。
24軍組織的活動是實習。當然24軍有這個便利條件,九兵團一直在北韓沒有回去。實習意味著一部份幹部進入一線戰位,這對北韓情況的了解,比之於列席總結會、地形勘察等又深了一步。皮定均打仗會動腦子,並不止嘴上說說的。
1951年整整一年,皮定均都在做準備。九兵團3個軍打的不好,付出重大傷亡,後方老家部隊都切齒痛恨,欲上前線報仇。這年11月,皮定均兼任24軍政委,軍政一肩挑,華東軍區對皮司令的任用透露了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從互相不匹配到深度融合,再到軍政兼任,上級信任代表了24軍實際情況,那支以猛打猛沖為特色的六縱,已經過渡進入皮式作風了。
1952年9月,皮定均終於接到命令,率部入朝。
三、一枝狙擊槍開啟的局面
入朝之前,皮定均到北京找到時任總參作戰部長張震,請求他在全軍範圍內選調一批團長給他,不講別的條件,唯一的條件是會指揮打仗。張震一度不太理解,後來到了北韓才明白皮定均的真正用意。
當時全軍進行編制調整和一定規模的復員,裁掉一批部隊番號,25軍(老七縱)的74師劃給24軍,24軍的71師調出。皮定均利用這個大交換的機會調整充實幹部,不過不是擴充個人影響力,而是儲備幹部,以備到北韓打大仗用。
遍觀入朝各兵團、各軍,有這種遠見的兵團級領導或許有二三人,但軍級主官或許僅此一見。
皮定均在24軍不顯山不露水地儲備了4000名幹部。意味著什麽呢?從軍到師再到團、營、連,都有兩套指揮班子,一主一備,主用指揮班子打殘了,備用的立刻就接上。就連班長、副班長也都儲備了一套。
北韓作戰強度大,合成度高,攻防節奏轉換快,高度依賴指揮員及時準確的指揮,皮定均這一手做的實在高明。
這時韓戰已轉入陣地防禦階段,交戰雙方不再進行大規模運動戰。局面一度陷入僵持。
24軍防線在上甘嶺一線,共30公裏的防區。
換作選毛躁一點的軍長,到前線後肯定按捺不住和美軍較量一下的心情,第五次戰役有的兵團級指揮員就犯過這樣的錯誤,不顧一切地按照國內打法來打美軍,結果吃了大虧。
皮定均越到關鍵時刻越能沈得住氣,之前他已經充分了解到對峙形勢和15軍上甘嶺作戰經驗,把全部精力都傾註到構築堅強工事上來。
防是防不死敵人的,也防不出地位。
在一位做好一切準備的軍長面前,哪怕只有一點點轉瞬即逝的機會,他就能抓住,制造出驚人的動靜。
當時誌司根據毛主席指示,打的是「零敲牛皮糖」式戰鬥,以打擊美軍連排級戰鬥單位為主。
也有一些部隊開展了打冷槍行動,都不是太成氣候。
皮定均有一天接到72師214團的報告,說一個叫張桃芳的戰士,用274發子彈打掉71名敵軍。
24軍軍部一下子轟動了。
誌司正在號召冷槍冷炮,這時出這樣一個戰鬥典型,24軍揚名立萬的時候到了,大家都非常高興,期待著皮軍長立即把情況上報兵團和誌司。
皮定均並不著急,派了一名作戰參謀到214團現場觀戰,親眼看到張桃芳再打死三名敵軍,再回來報告。
皮定均還把自己珍藏的一雙翻毛牛皮暖靴拿出來,讓作戰參謀帶去交給張桃芳。
張桃芳當著作戰參謀的面連開兩槍幹掉兩名敵軍,每打倒一個,作戰參謀就掐表,15分鐘沒動,就算擊斃。
打第三個的時候出現險情,對面美軍也有狙擊手,向張桃芳打了過來。
張桃芳耐心觀察敵狙擊手的位置,等對面開槍,結果一直沒動靜。張桃芳就大膽地跳出陣地掩體,從一小塊空地前躍過,跳往另一個掩體。作戰參謀想攔已來不及,只聽一陣急促、淒厲的槍響,敵人開槍了。
張桃芳雙手一揚,身子一翻,倒在地上滾進了掩體,他故意做這樣的動作,讓敵狙擊手以為他中槍了。
張桃芳悄悄進入狙擊位置,經過仔細觀察後找到敵狙擊手的位置,向其開槍,一槍將其擊斃。與此同時敵狙擊手的子彈也打了過來,但並沒有打中張桃芳。
再斃3個,現場驗收。作戰參謀高興地在214團舉行了一個小小的「授靴儀式」。
冷槍冷炮運動隨即在24軍大面積推開。
由於之前進行了針對性的射擊技術訓練,24軍打的特別好,將近6個月的時間裏,冷槍冷炮共斃傷聯合國軍1萬之多,占誌願軍各軍總斃傷敵人數的五分之一。
24軍聲名大震,中原猛虎皮定均聲威大震。
張桃芳後來向皮定均報捷,用了一種令皮定均印象非常深刻的方式。
那雙翻毛牛皮靴子,張桃芳只穿了沒幾天,天氣熱,就不再穿了,前線沒水洗腳,靴子捂出濃烈的腳臭味。
張桃芳後來把靴子當作彈殼靴,每打死一個美國鬼子就把彈殼放進去,一共積攢了211顆。
皮定均被這211顆帶著臭味兒的子彈殼逗的哭笑不得。
皮定均一數,211,要求張桃芳回去再幹掉3個敵軍,湊上214團的番號。張桃芳聽令返回陣地,又擊斃三名敵軍。
那個永垂誌願軍戰史的數據就此誕生:
誌願軍24軍72師戰士張桃芳,用442發子彈殲敵214名!
兩個月後,皮定均帶著冷槍冷炮的輝煌戰績回國,升任福建軍區副司令員。
留給繼任軍長張震的是一個家底豐厚、戰鬥經驗豐富、尤其是技戰術水平非常高超的強悍的24軍。
金城以南反擊戰過後,張震這樣評價24軍:
1.各級指揮員配備得好,特別是連級幹部。
2.戰役組織嚴密,對戰術抓得細,甚至戰鬥小組的進攻、防禦、火力組織,都抓得很具體。
3.紀律嚴明。
4.作風頑強。
王必成王老虎的狠勁猛勁還在,但皮定均給24軍註入了新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