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上聯:白店白雞啼白晝,上聯難度很高,卻被才子對出下聯

2024-04-28歷史
對聯,這一傳統文化的瑰寶,最初以桃木為載體,因此又被稱為桃符。在桃木之上,人們精心刻畫著神荼和郁壘兩位神將的形象,寄托著驅邪鎮宅的美好願望。善良的百姓將桃符懸掛於大門兩側,期盼著平安與吉祥。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在桃符上刻字,這些帶有字跡的桃符便逐漸演變為了楹聯。
中國最早的一副對聯,誕生於三國時期,那時的對聯尚顯稚嫩,多是由簡單的幾個字拼湊而成。然而,到了唐宋時期,對聯文化如同璀璨的明珠,開始真正閃耀在大眾的文化視野中。唐宋年間的文人墨客們,常以詩詞入聯,以此為樂。比如唐代大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的名句:「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這本身便是一副意蘊深遠的對聯,卻巧妙地融入了詩中。這句詩不僅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更成為了膾炙人口的經典。

而後人在欣賞這首詩的同時,也不禁對這副對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試圖對這副對聯進行改動。有人便將「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改為了「到此已窮千裏目,何須更上一層樓」。這副改動後的對聯,同樣充滿了韻味,讓人細細品味。
創作對聯,不僅要求技術精湛,更需要才思敏捷。對聯的種類繁多,如重字聯、諧音聯、數位聯等,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古人常以對聯來考驗一個人的才華,尤其是在學堂之中,老師常以此方式檢驗學生的才學;而在科舉考場上,主考官也會透過對聯來評判學子的水平。
唐代著名田園詩人戴叔倫,字幼公,他不僅擅長寫詩,更精通對聯之道。他的詩歌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展現了他獨特的審美追求。戴叔倫的詩歌體裁廣泛,包括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體近體等,多表現出隱逸的生活和閑情雅致的情懷。他的對聯作品更是別具一格,既體現了深厚的文學功底,又展示了高超的藝術造詣。

在戴叔倫的童年時光裏,他展現出了非凡的聰明才智和出口成章的天賦,深受教書先生的喜愛。一次,師生二人漫步於郊外,恰逢白店和黃村這兩個地名映入眼簾。在白店,一只雄壯的白公雞高聲啼叫,老師靈感乍現,即興吟出一句上聯:「白店白雞啼白晝」。這句上聯巧妙地運用了重字手法,三次出現「白」字,既描繪了地點,又描繪了動物和時間,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戴叔倫聽到老師的上聯,心中不禁暗自琢磨。正在此時,遠處的黃村傳來一陣犬吠,一只大黃狗躍然眼前,狂吠不止。這一瞬間,戴叔倫靈感閃現,下聯脫口而出:「黃村黃犬吠黃昏」。這句下聯與上聯相映成趣,以「黃」對「白」,「犬」對「雞」,「村」對「店」,對仗工整,同樣運用了重字手法,三次出現「黃」字,且「白晝」與「黃昏」形成巧妙的時間對比,令人拍案叫絕。
老師聽到戴叔倫的下聯,贊不絕口,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弟子寄予了厚望。這段師生間的對聯佳話,被載入史冊,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戴叔倫的聰明才智和敏銳洞察力,在這次即興對聯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展現了他卓越的文學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