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07年華國鋒想參觀毛主席紀念堂,被家人阻攔後說道:這是最後一次

2024-04-13歷史

在中國曾經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中,有這麽一位特殊的人物,作為國家主席他晚年卻不問世事,不參加任何公開會議,秘居在北京,大隱隱於市中,他就是華國鋒。

自從1981年6月離休以後,華老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在京西皇城根,一個葡萄架上爬滿繁茂葡萄藤的小院中,過起了深居簡出的晚年生活。

或許是忙碌了大半生,或許是經歷了太多的驚濤駭浪,從高位上退下來的華國鋒老人,竟然生活得格外的平靜而簡單:看報、練字、種葡萄……

或許,他原本就是個內心安寧的人。

如果不是這個老人的曾經實在是太過矚目,肯定誰也想不到,他的畫像曾經可以與毛主席並排懸掛在公眾場合的人,晚年是如此的平靜淡然。

那麽作為曾經的國家領導人,他退下崗位後的晚年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

不忘舊人不談政治

作為曾經老一輩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華國鋒退休後經常有人來慰問,也會有一些重要的人事安排向他通報。

但華老都不會給意見,只是告訴他們一句話:「你們幹得好」。

一些原國家領導人的後人,比如毛主席後人,都跟華老家保持著很好的聯系,常常會過來拜會,華老總能知道他們每個人的現狀。

只要是曾經跟華老有過交集的,他都能記得。

華老的炊事員謝師傅就曾經感嘆過,有些人很久之前來過僅僅一次,連身邊的年輕人們都不記得了,但是華老卻依然能記得很清楚。

來華老家的客人,除了相關人員給他通報情況時他會聽著,其他客人是都不讓談政治話題的,只要涉及國內政治,只要有人跟他說起舊事,他都會擺手制止,表示不聽。

其實不談不代表他不關心,華老還是很關心國內政治和經濟的動態的。

剛退下來那幾年,他去過很多的城市,尤其是南方經濟發達城市,其中深圳廣州,是他最喜歡去的。

他總是念念不忘深圳街頭那熱鬧景象,和一排排的高樓大廈。

很多時候,華老是刻意掩飾自己的行蹤出行,須知他四處走動不是為了刷存在感,而是想看看祖國經濟是否向好,老百姓是否安居樂業,不是擺著譜到處指點的。

因為他雖然已無官在身,不談政治了,但心中最牽掛的還是老百姓日子過得好不好。

隨著年事越來越高,華老的身體需要休養後,兒女們也不願讓他到處走了。

因為每次出去,他都一刻不得閑,什麽會客,什麽出席活動,什麽參觀,常常一天下來沒有個休息的時候。

同時,像前面說的,作為前國家領導人,經常會有很多老相識老朋友來看望他。

免不了有人要跟他說說時事,聊聊政治,為了避免這些麻煩,幹脆就懶得出門了。

然而每年有兩個日子,華老是雷打不動要出門的,而且是要帶著全家人一起出去。

這兩個日子都與毛主席有關,一個是毛主席9月9日的忌日,一個是毛主席12月26日的生辰。

每年的這兩天,他都要到他自己題詞的毛主席紀念堂,向毛主席遺體三鞠躬。

而且每次都一定要喊一句令詞: 「向偉大領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這是他對偉大領袖的愛戴和崇敬,也是對知遇之恩的感念。

2007年,已是重病纏身的他在準備去往毛主席紀念館前,被家人勸阻在門口。

當時,他沒有理會,只是用種難言的口吻嘆道: 「這是最後一次了。」

而除了外出,晚年時常「宅在」家裏的他,也發展出了許多興趣愛好,把自己的退休生活過得非常豐富多彩。

離休之後深居簡出

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華老其實不姓華,而是姓蘇。

只是因為解放前他參加革命的工作需要,才改成了後來我們都熟悉的華國鋒,而其真名蘇鑄卻甚少人知了。以至於後來聽到他的兒女們都姓蘇時,很多人都會有些錯愕。

就像他在離開中央的工作崗位後,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他就住在北京城裏一處不知名的小院裏,悠哉安閑地生活著。

離休之後的華老,淡出了公眾視野,雖仍然在中央有各種各樣名義上的職務,但他幾乎都不再參加公眾活動,而是在這個小院中過著平靜規律的生活。

每天在院子裏侍弄著花花草草,雷打不動的讀報、練字、看【新聞聯播】。平時華老怕興師動眾,一直都只待在自己的院子裏。

雖然從離開了崗位,但是待遇還一直保留著,國家安排有一個專門的警衛班給他服務。

不出門他也是有事可做的,華老的字寫得很好,在位時他的字就廣受贊譽。曾被多位名家大師稱贊過,其字因獨樹一格的筆鋒還有著「華體」的美譽。

至今,「毛主席紀念堂」那即個鑲嵌在大理石上的金字還仍然熠熠生輝。

離休之後時間充裕了,華老就花更多的時間練字,也跟很多的名家交流,書法就尤為的從容大氣。

或許這與他能平靜的對待自己人生有關,一個能平靜對待人生大起大落的人,心境是會變得從容的,別人練字是為了靜心,而華老練字則是為了證心。

在他晚年,甚至有人專門不遠千裏,來到北京,他的小院,只為求得一字。

這是因為他的字已經好到能被各大拍賣行拍賣的地步了,據傳,其字最高曾被拍上150萬的天價。

不過,這些訊息非但沒讓他高興,還讓他決定就此「封筆」,再也不會為外人寫一字一帖了。

除了練字、讀報、看【新聞聯播】,還有一個重要話題是華老晚年歲月中常常提及的,那就是 種葡萄

愛種葡萄喜吃面食

華老愛葡萄,這事是他身邊人都知道的,為了研究怎麽種好葡萄,他還專門跑到好些葡萄園,向人請教怎麽種葡萄,怎麽選好葡萄的品質。

或許,他是需要有個事情,能夠讓他把以前傾註在管理國家之上的註意力轉移,所以才會對種葡萄如此的用心。

正因為用心了,他對種植和管理葡萄有著自己很深刻的認識,以至於到後來,一些果園的工作人員,還專門向他請教葡萄種植的經驗。

在他的小院裏,幾十種葡萄爬滿了整個葡萄架,香氣彌漫整個地方,顆顆碩大的果實飽滿喜人。

待到葡萄成熟的時候,連警衛連的戰士們都有吃不完的美味葡萄。

但華老自己卻甚少能吃到,這是因為他得了糖尿病的緣故,所以葡萄這種糖分極高的果子,當然就不能吃了。

雖然自己不能吃,但一點也不影響華老種葡萄的熱情,當然不止是葡萄,還有很多其他的果樹:桃、李、蘋果、櫻桃等等。

可能每當他這些瓜果成熟後的誘人模樣,他的心裏也會升起一種別樣的自豪感。

而當他把這些水果分發給家人、朋友時,看到眾人大快朵頤的樣子,他心裏就更高興了。

由於患有糖尿病,華老的主食是按幾兩幾錢來控制,有專門的炊事員負責給他準備。

華老是在山西交城出生的,都說鄉音難改,很小就遠離故土幹革命的華老一直都是一口純正的交城土話。

且口味也是一樣,特別喜歡山西老家的面食,比如刀削面、蓧面之類的,華老都特別愛吃。

山西人謝師傅是從上世紀80年代,就給華老服務的炊事員,熟悉華老生活的一日三餐。

他說華老最愛吃家鄉的面食,尤其是再配上一份羊肉臊子,華老吃起來都停不下口。

可惜的是,在他最後那幾年,身體不容許他多吃多飲了。

他每天的主食只有2兩8錢,一日三餐每頓都是定量的,實在饞不過了,也得經過華老夫人的批準,才能多吃兩小口,或者多吃個餃子。

一日三餐規律,其他的作息時間也很規律。

每天晚飯後,華老總要帶著全家人一起,在大院中走走。當然偶爾也會有訪客,但都是要事先約好,由秘書根據華老的身體狀況提前安排。

可惜的是,任是千防萬防,他的身體還是由於衰老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一日一日地垮了下去,最終使得自己去世後留下一個沒能完成的遺憾。

遺憾缺席北京奧運

晚年很少出門的華老,依然關心黨和國家發生的大事。華老的外孫女王蘇佳那時跟外公住在一起,她說她外公每天早起吃完早餐後,就把很大一部份的時間放在讀報上。

他從黨報到各個地方的地方報,都喜歡讀,並且是一拿起來就放不下去,吃飯的時候都叫不動。

國家實力提升了,更多的參與到國際活動中,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夢想,能舉辦奧運會也是國人夢想之一。

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由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時,電視機前的中國民眾沸騰起來了,因為成功申辦奧運會代表著中國的實力,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同。

從報紙上得到訊息的華老同樣激動萬分,這一年華老已經八十歲,身體已經大不如前。

他跟家人們開玩笑的說道:國家又給了我一個新的目標,看來我不活到2008年是不能走了。

從那以後,華老每天都在期待著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他曾表示自己有個心願,就是能親自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好不容等到了2008年,這一年華老住了三次院,第二次出院時正是北京奧運前的8月1日,家人們高高興興的把華老接回家,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奧運開幕式。

不曾想,只在家中度過了一天,華老就因病情惡化而第三次送進了醫院。

當多年後華老的司機朱春華回憶起8月2日那天時,仍不免落淚。他記得這天是奧運彩排,華老作為曾經的領導人,這樣的盛會自然是會受到邀請的。

可當給華老彩排的入場票時,華老的臉上滿是欣喜卻又有些落寞。

輕輕揉了揉手上的票,華老嘆道:「我就不去了,老了啊,唉,你們大家去吧。」身邊的人都知道,他何嘗不想去啊,這可是他盼了七年多的日子。

只可惜,他如願等來了世界奧運會在北京舉行,身體卻再也熬不住了。

當天華老就再次住進了北京醫院,從此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他是在病床上昏迷著見證北京奧運會召開的,沒有親臨現場、目睹此等盛事,成為了他臨終前最大的遺憾。

回看往昔,在從領導人崗位退下來後,華國鋒安靜的在北京城的小院裏度過了27個春秋冬夏。

晚年極少出門的他,遠離政治,愛種葡萄,愛寫書法,愛家鄉面食。

這就是華國鋒的晚年生活。

結語

華國鋒老人即便離休,也保持著國家領導人的待遇,但他對家人要求卻很嚴格,他的四個子女沒有一個從商也沒有一個出國。

在華老家有個規定,炊事員負責做飯,孫輩們負責洗碗,這把身邊人都當做家人一樣在對待。

華老的一生獻身革命事業,從十七歲參加抗日遊擊隊,到新中國成立後投身建設事業,功績是無可置疑的。

離開工作崗位後,他不再參與政治活動,也許有對自己曾經過往的懷念,但更多的還是在默默的關心。

不再作為一個領導人,而是作為一個普通的老者,見證祖國的逐漸強大。

就像他自己不能吃葡萄,也依然滿懷激情的去種葡萄一樣,看著自己親手種下的葡萄,結出甜美的果實,留給後人和周圍的人品嘗。

那種欣慰,或許比自己吃還要來得滿足。

華老的晚年,是平靜也是充實的,如今回看他的一生,也稱得上是一心為黨為人民,新中國的歷史上必有他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