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為何選擇鄧公擔任總前委書記?

2023-12-11歷史

淮海戰役中華野和中野軍隊共殲敵55萬余人,徹底清剿了國民黨軍在長江以北的精銳主力部隊。1948年11月16日,中央成立了「淮海戰役總前委」,鄧公出任總前委書記。為何毛主席一定要指定鄧公擔任總前委書記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總前委五人組「星光熠熠」,劉帥和陳老總分別是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的司令員;粟裕是一代「戰神」,鄧公是中野的政委,譚震林將軍擔任華野的副政委,論資歷是開國大將級別的。從第一印象來看,似乎粟裕、陳老總、劉帥都比負責政治工作的鄧政委更合適一些。然而,仔細分析情況,就會發現情況並非如此。

根據戰前形勢,華野有16個縱隊參戰,投入40余萬大軍,是這場戰役的主要力量,因此理論上講,總前委書記一職應當由華野的負責人擔任。但華東野戰軍的情況又比較特殊,陳老總名義上是司令員兼政委,實際上已調到中野工作,輔佐劉帥進行軍事指揮。他的職務是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

因此,雖然陳老總能夠指揮華野部隊,但他人不在華野司,由粟裕代理他在華野的職務,所以陳帥並不是戰役的最佳指揮人選。淮海戰役初期便是粟總直接提出的構想。那麽,由粟裕來擔任總前委書記合適嗎?事實上,我軍能和粟裕一較長短的人並不多,淮海戰役時也是如此。

他和劉伯承二人,是總前委五個人裏面最懂軍事、最會打仗的,但粟裕的職務(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又相對低了一些,他本人的性格更是十分謙遜,發電報給毛主席,希望由中野的領導來擔任總前委書記,統一指揮兩支部隊。這樣一來,華野的主要負責人便不適合出任書記一職了。

鄧小平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他只是擔任野戰軍副政委,相比之下,粟裕和陳毅的職位更高。因此,三號人物被任命的可能性也更低。另一方面,劉帥和鄧政委的地位相當,他們都有資格擔任總前委書記。然而,當時出現了一個特殊情況,鄧政委和陳老總一起指揮著中原野戰軍的四個主力縱隊,地理位置靠近戰場,處於鄭州、開封一線。

而中野二縱和六縱則由劉帥率領前往豫西作戰,這時與鄧、陳兩人不在一起。毛主席需要選擇一個能夠全域統籌的人選,顯然鄧公的實際情況比劉師長更為適合。另外,在淮海戰役中,我軍局勢處於以少勝多的情況下,更需要一個性格堅毅、果斷決策且能全面考慮事情的統帥。

鄧公本身具備較強的軍事才能和堅定性格,且在政工和後勤組織方面經驗豐富,顯然是非常適合的人選。此外,還有一個隱藏因素:鄧公的軍內職務與劉帥平級,但他的黨內職務更高,當時擔任中共中原局書記,而劉帥只是中原局委員。因此,綜合考慮,毛主席選定鄧公主持大局,出任淮海戰役總前委書記在情理之中。

當然,從純粹的軍事指揮角度來看,淮海戰役中扮演最關鍵角色的,無疑是粟裕將軍,無論是軍事構想、作戰部署還是實際執行,他的功績都是最為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