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孫子提出「兩蔣」移靈大陸,公開說了2句話,讓世人唏噓

2024-01-08歷史

蔣介石孫子提出將兩蔣移靈大陸,引發唏噓。

1975年和1988年,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先後離世,但他們的遺願並未改變,即希望骨灰能夠回歸大陸。這種落葉歸根的想法在蔣家三代人中尤為強烈,尤其是蔣孝勇,他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卻遭遇了很多困難。

在移靈不成,深感挫敗之際,蔣孝勇甚至公開發脾氣,表達了心中的不滿。那麽,他究竟說了什麽?而蔣家人移靈大陸的難點又在哪裏?

"在我離世之後,你務必要竭盡全力,將我與你祖父的遺體送回大陸,這是我們唯一的歸宿和安息之所。"這是蔣經國臨終前的遺言,成為蔣孝勇心中長期的痛。

為了父親和祖父的遺願,他持續努力推動移靈事宜,但遭遇了台灣當局的重重阻礙。

台灣方面認為此事存在巨大的政治風險,因為當時的最高領導人主張台灣獨立。他們憂慮,蔣孝勇突然將蔣家人的靈柩送回大陸有可能促進兩岸關系的和好,這不利於台灣的獨立行程。

盡管蔣孝勇多次向台灣當局申請,但都被冷酷地拒絕。最後,雙方達成協定,將「兩蔣」的靈柩遷到台軍示範公墓,但這個計劃最終未能實作。

1996年,蔣孝勇回到大陸,為父親和爺爺尋找合適的移靈地點。他首先檢視了蔣家的祖宅,然後去了祖墳所在地,對著曾祖母和祖母磕了三個響頭。

他繞著祖墳尋找適合蔣介石和蔣經國安息的地方。這對父子生前非常思念故鄉,希望能回到老家安息。特別是蔣經國,他在日記中表達了對寧波奉化家鄉親人的思念和愧疚。

據說,他在台灣的住所和建築充滿了家鄉元素。

蔣介石曾在生前預設了一塊墓地,就在南京正氣亭旁。然而,因為一些變故,他未能如願在其中安息,返回大陸成為他臨終前的夢想。

1949年,他離開奉化後便再也沒有回過故土,但他心中始終牽掛著大陸,來到台灣後一直在策劃反攻。

他籌得了20億新台幣,企圖尋求美國的援助,提供槍支和炮彈,然而遭到了美國的斷然拒絕。盡管如此,蔣介石並未輕易放棄。

他瞄準了福建和廣東交界的海岸地區,試圖進行登陸作戰。然而,他派出的台灣艦艇很快就被共產黨的艦隊摧毀,這次小型的反攻戰宣告失敗。

這次慘敗使國民黨當局深受打擊,蔣介石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晚年的蔣介石,歷經滄桑,對戰爭已經失去了激情,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家鄉的思念,渴望回到那個生他養他、見證他成長的地方——南京。

他希望在那裏再次品味昔日的風物,見到熟悉的面孔。然而,他又是那麽矛盾。他的內心深藏著對鄉土的深深眷戀,但同時,他又被強烈的權力野心驅使,即使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也不願意放棄他的大業。

1975年,蔣介石釋出最後一次「復國公告」後,他曾秘密下令國民黨元老陳立夫邀請毛澤東主席來台灣進行談判,毛澤東主席對此表示了積極的響應。

然而,談判即將開始時,蔣介石在當年4月因心臟病發作於台北士林寓所離世,這場突然的離世對於兩岸關系和蔣家一家老小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蔣經國理解父親蔣介石一生渴望回到南京的心願,並知曉父親早已在紫金山上為自己挑選了一塊風水寶地,並在那裏建造了一座名為正氣亭的標記。

蔣經國尊重父親的想法和執著,決定暫時將父親的靈柩存放在台灣桃園復興路附近的慈湖,希望能有一天將其帶回大陸安葬。

蔣經國雖然繼承了蔣介石的地位,成為台灣的最高領導人,但他要把父親的靈柩轉移到大陸並不容易。雖然大陸方面表達出友善的態度,但蔣經國仍持謹慎態度,擔心稍有不慎會引起政壇的動蕩,從而影響自己剛接手政權的穩定。

為了實作蔣經國的盡孝願望,以及兩岸之間的統一,大陸方面邀請他參觀蔣介石故居,並由無產階級革命家廖承誌寫信希望他能顧及國家和民族大義,做到忠孝兩全。

蔣經國意識到,兩岸關系緩和與祖國和平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不能逆流而上。1987年10月15日,台灣解除了「戒嚴令」,讓漂洋過海來到台灣的同胞和老兵有機會回到大陸,與親人團聚。

在蔣經國的領導下,兩岸關系有了長足發展,台灣回歸大陸的趨勢不可逆轉。然而,蔣經國堅持穩健步伐,認為應逐步推進,而非急於求成。

不幸的是,他的健康狀況逐漸惡化,離世後兩岸關系再度陷入動蕩。

蔣經國過世後,移靈的責任交給了蔣孝勇,他出生於1948年,40歲時經國離世。雖然正值壯年,但不幸的是他罹患癌癥,深受病痛的折磨。

盡管對移靈之事非常焦急,但身體狀況讓他無法承擔。因此,蔣孝勇以治病為由,特意去北京與大陸領導就移靈事宜進行了討論。

當得知他身患重病後,大陸接待他的人特意為他找到了醫生治療。在北京治療了一段時間後,他的身體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但病情仍然嚴重,無法徹底恢復。

他前往蔣介石的故居和蔣家祖墳時,身體已經無法承受,每走一步路都會感到疼痛。這次大陸之行讓他深深感受到故土的牽掛和親情的力量,這讓他更加堅定地想要移靈。

他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如以前,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但大陸共產黨方面給予了他全力的支持,這讓他加速向台灣當局提出移靈的想法。

台灣當局仍持反對和阻撓的態度,並讓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出面調解,最終蔣孝勇不得不放棄。他對此感到非常不快,甚至召開了記者會,憤怒地表達了他的觀點。

他用了兩句名言,一句表達了他對國民黨當前行為的不滿,他說現在的國民黨已經不是過去的國民黨了,將蔣家人的遺骸移至大陸總比留在台灣,被人們嘲笑要好。

另一句話則強調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對蔣家人來說,落葉歸根,才能得到安寧,這是個人的自由,應該得到尊重,而不應該將其政治化。

蔣孝勇的肺腑之言被台灣當局忽視,最終導致他的病情惡化,英年早逝。其後,蔣家人的移靈行動也隨著他的離世而結束。

蔣緯國曾試圖為他的侄子發聲,但無法改變現狀。蔣緯國在蔣孝勇去世一年後也離世,移靈之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蔣孝勇,1948年10月出生於上海,隨家人來到台灣後,度過了四十多年的背井離鄉的生活。盡管在台灣,蔣家人時常使用家鄉話交流,但這並未影響蔣孝勇的方言能力。

在他四十多年的人生中,蔣孝勇熟練掌握了一口地道的奉化溪口方言。

蔣孝勇是個有為之人,早在讀書時期,他就顯露出與兩位哥哥不同的精神面貌。雖然學習成績並非名列前茅,但他的學習態度卻極其認真。

為此,蔣介石對此深有感觸,考大學時便與蔣經國商量,讓他直接進入鳳山軍校學習。此時,蔣介石對蔣孝勇寄予厚望,他希望蔣孝勇能繼承他的事業,學成後掌握國民黨的軍權,以確保蔣家在國民黨中的地位。

蔣孝勇在軍校訓練時不幸扭傷腿,康復後卻無法繼續學業。在此情況下,他的祖母宋美齡建議他放棄軍校,轉而就讀台灣大學政治系。

畢業後,蔣孝勇並沒有從事政治領域的工作,而是成為了一名商人。他身材瘦削,做事穩重,將鴻霖集團經營得非常成功,利潤成倍增長。

他還接管了中興電器公司的黨營企業,將其從低谷中挽救過來,取得顯著成績,備受矚目。

在蔣經國離世後,蔣孝勇在台灣政商圈的依靠消失,遭遇排擠,無奈移居加拿大和美國,流亡海外。他對於李登輝日益猖獗的「台獨」行為感到不滿,更渴望回歸大陸生活。

1995年,他的妻子方智怡提出帶父母去北京看看,蔣孝勇表示贊同,認為這是前哨試探,若沒有大動靜,他也準備前去大陸。

方智怡與父母遊覽了天安門、故宮、長城等地,那些曾只在書本上見過的景色此刻卻真實地呈現在眼前,讓她深受感動,心情也格外愉悅。

她還把在大陸拍攝的照片寄給了身在北美的蔣孝勇,同時,這些照片也在香港媒體上得到了報道。蔣孝勇看到方智怡的這次旅行反響熱烈,便在一年後的夏天正式踏上了大陸的旅程。

蔣孝勇離世時對妻子說:「蔣家人是中國人。」他的遺誌被妻子繼承。2005年,方智怡和台北浙江同鄉會的參訪團再次來到溪口,向祖墳裏的親人們報平安,她表示他們在外面都很好,請放心。

此後,她定期回大陸探親,甚至在2009年帶著已經88歲高齡的母親參加溪口的雪竇山彌勒文化節。作為蔣介石的孫媳婦,方智怡視溪口為故鄉,願意成為溪口風景區的代言人,將家鄉的美景推廣出去,讓更多人了解並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