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解放大西南時,一夥農民攔住解放軍:我們是紅軍,在等周恩來命令

2024-05-17歷史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還有許多地方未曾解放,蔣介石依然盤踞在大西南,依靠著西南地區的近百萬大軍負隅頑抗。

1949年年底,解放軍部隊開進川南,正當其中一支部隊臨近川滇黔三省交界地時,幾個衣衫破爛的農民卻將這支隊伍攔在了路上。

圖片源於網路

「老鄉,你們有什麽事情?」 領頭的解放軍幹部上前問道。

「小同誌,我們是紅軍,我們在等周恩來周委員的命令呢,周委員這次來西南了嗎?」 一個面膛黝黑的老農民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什麽?你們是紅軍?」

解放軍幹部大吃一驚,紅軍建制早就被改編了,現在哪還有紅軍。於是解放軍幹部問了他們的部隊番號。

「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川南遊擊縱隊!」

聽了老鄉回答的番號以及接下來他們口中的血淚史,解放軍戰士們不禁濕潤了眼眶,於是,他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了上去。

圖片源於網路

那麽,這個紅軍川南遊擊縱隊到底是什麽來歷?為何新中國成立後還有紅軍呢?

插翅難飛

說起紅軍川南遊擊縱隊的來歷,還要從當年紅軍長征時期的 「四渡赤水」 說起。 「四渡赤水」 是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路上創造的奇跡,也是毛主席天才般軍事指揮能力的生動實踐,它不僅使紅軍化險為夷,也讓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 「左」 傾教條主義思想的誤導,以及李德、博古等人的錯誤指揮,第五次反 「圍剿」 失敗的紅軍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從此開始長征。

然而,當時黨中央深受王明、博古、李德等人的 「左」 傾荼毒,毛主席被剝奪了領導地位,因此在第五次反 「圍剿」 中,紅軍從剛開始的 「冒險主義」 變成了 「保守主義」 ,最後又成了 「逃跑主義」 ,使中央紅軍實力大損。並且長征初期,李德、博古等人依舊占據著領導地位,在他們的錯誤指揮下,十幾萬紅軍受到了國民黨上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

李德

實際上毫無指揮能力的 「軍事專家」 李德、博古兩人遇到了這種情況後,驚慌失措,惶惶如喪家之犬,對敵人的埋伏不僅毫無察覺,而且還不肯加快行軍速度,在緩慢的行軍過程中,依然以錯誤的指揮方針和國民黨軍打了幾次 「硬碰硬」 的戰鬥,導致紅軍實力進一步受損。而紅軍來到湘江附近時,面對敵人數十萬大軍的 「鐵壁合圍」 ,李德、博古兩人想都沒想就鉆了進去,即使毛主席、朱老總等人竭力勸告,也無法挽救這危局。

之後,在敵人數十萬大軍的圍攻下,中央紅軍幾乎遭到了致命打擊,在無數紅軍戰士付出生命的代價後,才從湘江突圍。這次突圍後,紅軍8.6萬人的主力部隊僅剩3萬余人,湘江到處漂浮著紅軍戰士的屍體,江水都為之染紅。

付出了如此慘痛的代價後,黨內終於開始大規模質疑李德、博古、王明等人的錯誤指揮。眾人一致認為,如果繼續由這三人領導下去,最後紅軍的結局不會比血戰湘江好多少。因此在湘江突圍後,黨中央立即采取了毛主席的意見,轉入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貴州。

圖片源於網路

1935年1月,中央紅軍在貴州遵義召開了 「遵義會議」 。會議先是總結了第五次反 「圍剿」 以來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博古、李德等人的 「左」 傾錯誤,之後便改組了新的中央書記處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重新確立了毛主席與周總理等人的正確領導。

此時僅剩三萬余人的中央紅軍兵力薄弱,已經無法和敵人數十萬大軍 「硬碰硬」 ,因此黨中央立即決定率師北上,渡過長江到達川南地區。只要到達川南地區,便能夠和川陜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會合,從而擺脫危機。

然而,此時蔣介石已經調集了川黔滇桂四個省的兵力前來圍剿,人數多達四十余萬,且敵人武器更先進,有火炮、飛機、機槍,占據著絕對的制空權,紅軍隊伍相當於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活動。在國民黨軍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如果貿然渡江勢必會被國民黨軍追上,因此如果不將這些追兵擺脫的話,紅軍斷難到達川南。

蔣介石

而蔣介石也知道眼前是一個徹底 「圍剿」 紅軍的大好機會,因此在紅軍踟躕的同時,他也加緊調集了川黔滇桂四省以及嫡系部隊對紅軍進行圍攻。在蔣介石的調動下,中央紅軍很快落入了敵人的包圍圈。

當時包圍圈南面由薛嶽坐鎮,並擔任 「前總指揮」 ,手中握有吳奇偉、周渾元等十幾萬大軍,東面是湘軍劉建緒部,西面為 「雲南王」 龍雲部,北面是四川軍閥劉湘部。四十余萬大軍把身在川黔滇三省交界處的三萬紅軍圍堵的插翅難飛,就算是一只麻雀也別想輕易飛出包圍。

赤水河畔出奇兵

然而,在毛主席的指揮下,紅軍卻生生在這絕境之中創造出了一個奇跡。

毛主席

1935年1月20日,中央紅軍撤離遵義,向川黔交界處的赤水、土城地區前進,打算先渡過赤水河,然後在四川宜賓到瀘州段北渡長江,盡快和紅四方面軍會合。可惜我軍在情報傳輸過程中出現了錯誤,錯估了敵人駐守土城的兵力,因此原本堅守土城的國民黨軍由四個團變成了六個團,優勢也瞬間變成了劣勢。 並且,守衛土城的是大名鼎鼎的川軍,戰鬥力和紅軍不相上下,因此毛主席復出之後指揮的第一戰慘遭失利。

土城之戰後,黨中央立即更改了戰略,決定改變原有的北上渡江計劃,直接西渡赤水,將敵人吸引在黔北地區,以為紅軍接下來轉戰川黔滇其他地區贏得先機。

為了吸引住追兵,將敵人引到黔北,黨中央命令全軍輕裝前進,部隊裏的所有 「大家夥」 都要扔掉。因此為了加快行軍速度,毛主席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兩門山炮沈到了赤水河中。

毛主席

1935年1月29日淩晨,中央紅軍主力分三路西渡赤水,之後迅速向雲南紮西、四川南部敘永兩河鎮方向前進。紅軍到達紮西後,全軍除了幹部團之外全部進行整編,其中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都進行了大幅縮編,縮編後兩軍團僅剩下了一兩個師或幾個團。 此外,為了牽制敵人力量,黨中央還派遣原紅五師政委徐策等人組成了中共川南特委。

中共川南特委成立後,徐策等人帶著數百紅軍來到了紮西東南方向的石坎予,在這裏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川南遊擊縱隊,這便是後來解放大西南時攔住解放軍的老鄉所說的部隊。

紅軍川南遊擊縱隊成立後,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周總理曾來到部隊探望戰士們,並給川南特委下了一道指示: 盡量牽制敵人兵力,配合中央紅軍行動,同時安置好留下來的傷病員。

周總理

因此,這支紅軍部隊在中央紅軍撤離之後並未跟著撤離,而是繼續留在川滇黔邊區和當地的國民黨勢力作鬥爭,一邊發動群眾,一邊打遊擊。

1935年2月9日,中央紅軍在雲南紮西地區集結完畢,此時國民黨孫渡部和潘文華部紛紛聚攏而來。為了擺脫危機,毛主席決定避其鋒芒,命令部隊立即回頭向東,再渡赤水河。兩天後,中央紅軍依然分為三個縱隊前進,分別從太平渡、二郎灘等地第二次渡過赤水河。在此過程中,川南遊擊縱隊有效牽制住了國民黨的追兵,為中央紅軍的快速轉移創造了條件。

之後在毛主席的指揮下,中央紅軍攻克婁山關,再取遵義,並在遵義地區和國民黨打了一場硬仗。遵義之戰過後,我軍共擊潰殲滅國民黨軍兩個師八個團,俘虜了三千多人,因此遵義之戰也成了長征以來紅軍所取得的最大勝利。這次勝利之後,全軍士氣鼓舞,一掃之前一敗再敗的陰霾,使紅軍得到了一次難得的喘息之機。

圖片源於網路

由於中央紅軍吸引住了敵人主力,因此川南遊擊隊乘此間隙得到了一次快速壯大的機會,人數很快就突破了千人。但是,這樣的好景並沒有維持多久,1935年3月,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北上之後,敵人被中央紅軍牽制的兵力迅速回縮,並將矛頭對準了留在原地的川南遊擊縱隊。不久,川南遊擊縱隊就被敵人包圍在四川宜賓珙縣附近的大石盤山。

大石盤山一戰,紅軍川南遊擊縱隊損失慘重,多名指戰員陣亡,普通戰士更是死傷無數。更可氣的是,在大石盤山戰鬥一個月後,遊擊縱隊中最高級幹部王逸濤司令員竟然叛變投敵,這更是讓剛剛遭受過打擊的遊擊縱隊雪上加霜。

王逸濤叛變後,原紅五師政委徐策擔任新的司令員,並將剩余的遊擊隊戰士進行了縮編。縮編後的遊擊縱隊為3個大隊,後來與黔北遊擊隊、赤水河遊擊隊合並後,又組成了2個支隊6個大隊共800余人的建制,算是稍稍恢復了點元氣。

圖片源於網路

1935年7月,中共川南特委改為川滇黔邊區特委,繼續由川南遊擊縱隊司令員徐策領導整個川黔滇邊地區的遊擊戰爭。但很快,這支部隊就受到了敵人的打擊。

血灑天涯

當時敵人的力量太過強大,他們這幾百人大多都是新兵,且裝備落後,許多人根本沒有槍,只有大刀長矛等冷兵器,和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兵比起來自然差距甚大。因此川滇黔邊區特委成立沒幾天,這支紅軍隊伍就遭到敵人伏擊,司令員徐策和副政委張鳳光當場犧牲,遊擊縱隊因此損失了一百余人。

其余人等殺出重圍後,重新選舉了新的幹部,由劉幹臣任縱隊司令員,余澤鴻接任川滇黔邊區特委書記一職,繼續帶領著戰士們同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 之後,這支遊擊隊伍先後攻下貴州威寧、赫章,四川筠連、納溪,殺敵無數,並繳獲了一大批物資,使得隊伍再度壯大。

圖片源於網路

然而在川滇黔三省的國民黨大軍圍堵下,沒過多久,這支剛剛發展起來的部隊便被打散。1935年11月上旬再次從敵人包圍中突圍而出後,整個遊擊縱隊只剩下了一百多人。 一兩個月後,司令員劉幹臣和書記余澤鴻先後犧牲,部隊幾乎被徹底擊潰。

1936年春節前後,川南遊擊縱隊僅剩二十多人,為了避免這最後的火種被敵人掐滅,剩下的人決定化整為零轉移到四川江安、興文等地修整,繼續發動群眾,等重新積攢出力量後再將部隊組建起來。

1936年2月上旬,重新積攢出力量的紅軍川南遊擊縱隊的戰士們再次聚集到了一起,之後重建了中共川滇黔邊區特委,將劉復初選為新的特委書記,兼任川南遊擊縱隊司令員,而縱隊政委則由龍厚生擔任。

圖片源於網路

重組後的紅軍川南遊擊縱隊恢復到了將近兩百人的規模,在劉復初的領導下,紅軍戰士們牢記當初周總理給他們的指示,不斷開展著敵後遊擊活動,每到一個地方就將革命思想傳播到一個地方。 在他們的努力下,遊擊縱隊在三省交界地區先後發展出了一大片紅色地帶,將革命思想傳播到了三省二十余個縣城,取得了豐碩的革命成果。

但隨著遊擊隊活動的範圍不斷擴大,敵人又開始了對他們的圍剿。1936年夏季,國民黨軍發動 「三省會剿」 ,川滇黔三省的國民黨部隊同時出動,向活動在三省交界處的川南遊擊縱隊進犯。

面對敵人的大軍包圍,劉復初和龍厚生等人帶著部隊打算從南面突圍,轉戰到雲南地區,然而面對雲南方向的大軍,這支紅軍部隊在雲南洛旺和敵人血戰一場之後,被迫原路返回。

圖片源於網路

南面不成就北上四川,帶著僅剩一百余人的部隊,劉復初、龍厚生兩人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不斷向北,直到川南地區的興文縣,可在興文再次血戰之後,他們終究沒能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反而被敵人死死地包圍在了三省交界地。

1936年11月26日,紅軍川南遊擊縱隊在雲南鎮雄一個叫做野臘溪的地方被敵人包圍,當時這支紅軍隊伍僅剩七八十人。 一番血戰之後,紅軍川南遊擊縱隊被徹底打散,僅有寥寥幾人突圍而出。 次年1月,縱隊司令員劉復初、政委龍厚生等人先後犧牲,其余人則隱於山林間,從此再也沒能將這支紅軍部隊重建。

至此,這支在川滇黔三省交界處堅持鬥爭兩年多的中國工農紅軍川南遊擊縱隊解體,只剩下了幾個隱姓埋名的戰士流落民間。不過,雖然這些戰士流落民間,但他們從來沒有認為自己離開了紅軍隊伍。 他們堅信革命終有一天會勝利,紅軍遲早會打回來,因此日復一日,他們一直在默默等待著紅軍的返回。

圖片源於網路

1949年年底,幾名幸存的老紅軍攔住解放軍部隊之後,將這一情況告訴了解放軍幹部。解放軍戰士們聽後感動的熱淚盈眶,很快便將這幾位老紅軍的情況報告了上去,後來,這幾位老紅軍戰士都被妥善安置。

美麗的大西南,蒼山如海,殘陽似血,可在如此美景之下,卻安眠著無數為了中國革命事業犧牲的烈士。他們是這美景的根基,是和平的衛士,沒有他們為革命奉獻出的一切,便沒有我們如今的和平生活。

因此,當我們在欣賞大好河山時,請不要忘記那些為了這大好河山犧牲的烈士們,是他們帶來了我們今天享受的一切,他們是人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