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勝仗後,趙雲給劉備說了一個計策,劉備表面答應,卻不再重用趙雲

2024-01-06歷史

趙雲獻計後,劉備雖口頭答應,卻不再重用。

在東漢末年,中國的分裂使得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層出不窮。盡管呂布被譽為後世武將的代表人物,但在三國時期,最有名的武將恐怕非白馬戰神趙雲莫屬了。

然而,歷史記載中,趙雲的名氣與地位卻並不高,盡管他的才華和忠誠備受贊譽,但卻並未得到充分的發揮,直至生命結束,他也沒有得到真正的重用。

虛幻與真實之間讓人深思。一提到蜀漢的勇猛將領,人們通常首先想到的是「五虎上將」。【三國演義】中,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和馬超被譽為蜀漢五虎上將,他們是蜀漢軍事力量的核心支柱。

這五位將領各有特色,彼此配合默契,共同支撐起蜀漢的軍事實力,在當時的中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這五位英勇善戰的將領,他們的存在並非完全真實,而是基於歷史和文學創作的產物。

他們的英勇事跡,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是虛構的,但他們的精神,他們的英勇,以及他們對蜀漢的貢獻,卻是真實存在的。

這些虛構與真實之間的差異,讓人們不禁思考,歷史是如何被塑造的,文學又是如何在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

盡管歷史中並未出現「五虎將」的稱號,但在劉備首次封賞武將的214年,他確實對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進行了封賞。

其中,關羽被封為前將軍,張飛為左將軍,馬超為駙馬都尉,黃忠為左車騎將軍,趙雲則被安排在封賞序列的最後,比剛剛投降的馬超等人低了一級。

在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時,他向漢室報告的諸將名單中,趙雲的名字甚至被排在一些剛剛歸降的武將之後,這表明在蜀漢權力核心圈內,趙雲的地位遠未達到後世所想象的高度,與關羽、張飛等人相比,他的地位較低。

這與他在小說中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趙雲與關羽、張飛齊名,並被譽為"五虎上將"。然而,實際歷史上的趙雲地位並不像小說中描述的那麽顯赫。

這引發了人們的深思。即使撇開"五虎上將"的形象,歷史上真實的趙雲也遠不如【三國演義】中描繪的那樣英勇善戰。

在劉備的麾下,趙雲主要承擔的是守護任務,很少親自上陣殺敵,這使得他的戰功相較於關羽、張飛等名將顯得較少。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劉備並不信任趙雲的獨立作戰能力。盡管趙雲在白馬之戰中成功救出了劉備的兒子阿鬥,但他的擅自行動並未得到劉備的認可,反而讓劉備對他感到失望。

在劉備陷入重重包圍時,趙雲作為保安隊長理應全力守護劉備的安全。然而,他卻私自冒險行動,使得劉備陷入了危險境地。

盡管最後成功救出了阿鬥,但劉備對趙雲的不信任之情已悄然滋生。據【三國誌】記載,趙雲原本是劉備的左右護衛校尉,但那次戰鬥中他擅離職守,導致劉備陷入困境。

盡管劉備表面贊揚趙雲,但他內心對他已有疑慮。趙雲關鍵時刻離職,無法確保主公安全,這讓劉備無法安心讓他單獨指揮戰鬥。

此外,趙雲過度憂慮民眾疾苦,影響軍令執行力,這與劉備需要的服從命令的將領不符。

在取得益州後,劉備默許士兵進行掠奪以籌集軍費,但趙雲堅持讓士兵歸還掠奪的財物。最終,劉備被迫收回命令,心中對此不滿。

這顯示了趙雲的仁慈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顯得過於軟弱。他過於善良,關心平民百姓,而忽視了軍隊行動的需求,這與劉備進行戰爭所需要的果斷和殘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趙雲的人生由於各種原因,一生都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成為了蜀漢的邊緣武將。在建安年間,趙雲跟隨劉備左右,但只擔任守衛的工作,幾乎沒有獨立指揮過戰鬥。

在劉備封賞武將時,他也沒有被列入核心將領的行列。在討伐呂凱時,趙雲只被封為翊軍將軍,地位非常普通。翊軍將軍只是一個低階軍官,沒有指揮實權。

此後,趙雲一直沒有得到晉升。即使在漢中之戰等重要戰役中,趙雲也始終只是充當輔助角色,負責警衛護航的工作,而非獨立指揮作戰。

劉備對趙雲的不信任一直持續到他去世。劉禪繼位後,才追封趙雲為順平侯,可見趙雲在世時甚至連侯爵都未曾加封,地位可見一斑。

在整個蜀漢國的歷史中,趙雲一直無法擺脫邊緣化的身份。他仁慈正直的個性與戰場上堅定果斷的能力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劉備需要的是絕對忠誠的人,而不是一個過於仁厚且優柔寡斷的將領。最終,趙雲只能任人擺布,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

總之,趙雲在真實歷史中的形象與他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距。他未能得到劉備的重用,一生都是一個邊緣化的存在。

他正直善良的個性竟然成為了他立身不得誌的絆腳石。趙雲的遭遇可以說是一個才華橫溢而無法施展才能的悲劇人物。

我們應該以真實的歷史為鑒,而非神話傳說的演義。也許正是這種差異,使趙雲這個悲劇性的人物更加立體和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