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張宗遜的資歷和戰功都極高,為何沒能評上大將?

2023-12-30歷史

1955年授銜時,張宗遜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對於這一結果,讓很多人頗感意外。

要知道當年和他平級的粟裕肖近光都是大將,沒有他資歷高的王樹聲羅瑞卿也是都是大將,甚至在戰爭年代曾做過他下級的許光達也是大將,為何偏偏張宗遜被授予上將軍銜呢?

對於這一點,我們從毛主席給他的評價中,或許能找到原因。

張宗遜的資歷很深,1925年,年僅17歲的他考上了黃埔軍校,1927年隨毛主席參加秋收起義,當時的他就已經是連長了。

紅軍長征血戰湘江時,張宗遜已經是紅四師的師長了,當時敵軍設定了三道封鎖線,張宗遜率領紅四師與敵軍大戰三天三夜,硬是撕開了一個大缺口,完全控制了湘江局面,這才為我軍的渡江提供有利條件。

在之後奪取遵義的戰鬥中,他受重傷,差點犧牲,之後他被安排到中央休養連,一直到長征結束。

抗戰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張宗遜被任命為120師358旅旅長,在戰鬥中,他每次都是挑硬骨頭打,在呂梁山、五台山地區,沈重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

到1943年,張宗遜的358旅已經是一支擁有1萬多人的精銳部隊了,連毛主席都誇他比在井岡山時闊氣多了,成了萬軍首領。

可以說,如果按照土地革命時期以及抗日戰爭時期的功績,張宗遜之後絕對是可以評得上大將的。

但是,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在大同集寧戰役中的兩次關鍵失誤,讓大家對他的軍事指揮能力產生質疑,這也間接導致了他在之後沒有被評上大將。

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共局勢變得緊張起來,在山西,大同成為了國共雙方爭奪的要點,大同橫亙在晉綏與晉察冀兩個根據地中間,讓兩個根據地始終不能連線,再說大同又是交通要道,如果拿下大同對我軍的發展將極為有利。

1946年7月31日,時任晉綏軍區副司令員的張宗遜帶領50個團向大同發動攻擊。

面對我軍的攻擊,晉綏軍簡直不堪一擊,經過一個多月的血戰之後,大同外圍的障礙基本被掃清,我軍直指大同城。

但就在此時,晉綏軍向蔣介石求救,蔣介石命令傅作義前來救援。

傅作義是一個深知兵法的人,他透過分析認為,如果直接援助大同,解放軍肯定早有準備,於是他決定,不直接出兵大同,而是派奇兵攻打集寧,從而直接威脅晉察冀軍區首府張家口,來一個圍魏救趙,迫使攻打大同的解放軍回援。

傅作義

集寧對我軍非常重要,毛主席得知傅作義要攻打集寧時,更是下達命令要嚴防死守,不得放棄,否則執行紀律。

針對這種情況,張宗遜只好在留下一部份部隊繼續攻打大同,然後率領8個旅迅速回援,並隨即在集寧展開大戰,很快董其武率領的一萬三千余人被我軍死死圍住,此時只要我軍發動進攻,董其武部全軍被殲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張宗遜在此時卻出現一個重大失誤,他認為部隊已經大戰一天了,並且我軍傷亡很大,因此他決定休整一天,恰恰就是這一天,給了董其武反擊的機會。

這是張宗遜的第一次失誤,給了董其武部喘息的機會。

沒想到張宗遜在接下來又犯了第二次失誤。

董其武部在得到喘息機會之後,重新組織部隊開始攻打集寧,但此時我軍仍占有優勢,依然有全殲敵軍的機會。

而就在此時,郭景雲率101師來增援董其武,而張宗遜聽說郭景雲來救援,便下令停止了對董其武的攻擊,隨即組織兵力去打郭景雲的援,最終董其武部也沒有被殲滅,郭景雲部也沒有被殲滅,張宗遜腹背受敵,最終丟了集寧。

集寧的失守讓我軍非常被動,傅作義部士氣大增轉而又向大同進攻,此時我軍的優勢已完全不在,見此情況,正在攻打大同的楊成武部只好撤退。

就這樣,大同集寧戰役以我軍的失敗而告終。

在之後的解放戰爭中,張宗遜雖屢立戰功,但此事終究是他作戰生涯中一個解不開的結。

1955年,張宗遜被授予上將軍銜,這與大同集寧戰役的失敗不無關系。

毛主席對他的評價更是一針見血,毛主席說他長處是穩重厚道,不足的地方是,該厲害的時候厲害不起來。

而毛主席所指的厲害不起來,個人認為就是指大同集寧戰役。

但是一次失敗,並不能完全否定一個人,張宗遜將軍依然是我軍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在戰爭年代,他舍生忘死,身先士卒,英勇善戰,在和平年代,他刻苦鉆研現代軍事科學,為我軍建設傾註了畢生的精力,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軍隊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98年,張宗遜將軍在北京病逝,享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