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的二當家,他是國軍總司令,新中國唯獨不接受此人的投降!

2024-01-23歷史

他曾經是蔣介石的得力助手,擔任過國軍總司令,日本投降後更是被委派為中國方面的受降官。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人才」,新中國卻堅決拒絕了他的投降。

在解放戰爭期間,他曾試圖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中國共產黨卻對他持否定態度。中國共產黨雖然成功收服了大量國民黨人士,但卻為何對他的投降如此堅決拒絕呢?

他到底做了什麽,以至於中國共產黨對他如此厭惡?

何應欽,一位被中國共產黨視為敵人的國民黨高官,曾是蔣介石的「二當家」。他們早在日本留學時期便成為校友,因為共同的革命理想,何應欽加入了同盟會,一邊與成員探討救國之策,一邊在日學習軍事理論知識。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爆發,何應欽積極參與,並在軍隊中錘煉成長。隨著蔣介石的加入,兩人的關系愈發密切。

1924年,何應欽擔任孫中山元帥府的參謀,並調任黃埔軍校少將總教官,從此成為蔣介石的親信。

老蔣擔任黃埔軍校校長期間,他慧眼識珠地將何應欽調至身邊,目標明確,就是要讓他擔任自己的副手。在蔣介石的鼎力支持下,何應欽在黃埔軍校站穩腳跟,憑借多年友情和卓越才能,迅速成為蔣介石的得力幹將。

在軍校內,何應欽廣受贊譽,被尊稱為「大管家」,甚至有「何婆婆」的外號。國民革命軍成立後,何應欽憑借出色的才能,直接被任命為第一軍的師長,充分顯示了蔣介石對他的信任。

擔任師長後,何應欽成功平定了劉楊的叛亂,以及兩次征服陳炯明的戰爭,表現出色,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率領三千士兵對抗陳炯明的兩萬大軍,竟然出人意料地取得了勝利。

何應欽與蔣介石有著多年的交情,他在戰場上表現卓越,為北伐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蔣介石非常贊賞他的表現,並對他給予絕對的信任,就像對待親兄弟一樣。

然而,何應欽是一個善於見風使舵的人,他堅信"利益至上"的原則,曾經背叛過蔣介石兩次,這讓他的上級感到非常失望。

第一次背叛發生在1927年,蔣介石剛剛掌握重要權力,就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對共產黨人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引起了社會人士和國民黨內官員的不滿。

在1922年到1924年期間,孫中山先生接觸到了共產主義思想和蘇聯後,對自己的救國政策進行了修改,提出了「聯合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並成功促成了國共第一次合作。

1926年,北伐戰爭盛大開幕,何應欽在這場戰爭中嶄露頭角,因此深得蔣介石的信任,被他譽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接下來的一年裏,北伐戰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南方反動軍閥勢力基本被摧毀。在這個時候,孫中山先生已經辭世,蔣介石一人獨攬國民黨的大權,於是他開始憧憬起統一全中國的夢想。

對於蔣介石來說,共產黨無疑是他執政全中國最大的對手,因此他在全國範圍內開始了大規模的「清共」行動,親手摧毀了國共合作的基礎,導致大量中國共產黨優秀人士遇害。

這種做法無疑是對孫中山「聯共」思想的破壞,也遭到了國民黨內一些資深官員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是對孫中山先生革命成果的背叛。

蔣介石在政鬥中敗給了汪精衛,後者撤退到武漢五蔣分庭抗禮。汪精衛對蔣采取了嚴厲的措施,將其定性為「叛黨叛國」,並開除了他的黨籍。

黨內反對聲此起彼伏,甚至有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軍閥和馮玉祥、閻錫山等人的聯合反對,逼迫蔣下野。作為蔣最信任的手下,何應欽手握軍隊,有實力給予幫助。

但他認為反蔣的聲音太大,無法與其抗衡,於是選擇了背叛,默默看著軍閥和黨內高官針對蔣。何應欽的態度讓蔣心寒,多年後他仍無法釋懷,憤憤不平地說:「哪怕當時何應欽站起來說一句話,我也不會走。」

蔣從不認輸,盡管被逼下野,不久後他便再次登上了權力的頂峰,這使何應欽感到慌張。

何應欽對蔣介石的復出感到意外,他意識到自己的權力受到威脅,於是向蔣介石道歉並哭訴自己的情況。盡管蔣介石對何應欽的話有所保留,但他並未懲罰他,因為他珍視兩人的長久友誼,並且承認何應欽在軍事上的才能。

然而,蔣介石還是錯誤地認為何應欽會忠心於他。最終,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導致中國東北大片土地遺失,張學良和楊虎城等人決定發動西安事變,促使蔣介石接受抗日。

在軟禁蔣介石期間,關於是否對他進行處決產生了分歧。有些人認為,國民黨在蔣介石上台後變得不再為人民服務,加上他對日軍的不抵抗政策,使這些人認為蔣介石不能繼續留在世上,否則會對中國的抗日事業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張學良還是決定保留蔣介石的生命,除了他與蔣介石、宋美齡等人之間的私人交情以外,中國共產黨也在此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西安事變爆發之前,張學良和楊虎城曾經與中國共產黨有過聯系。對於蔣介石這個人,毛澤東主席認為不能殺掉他,因為那樣必定會導致內戰。

如今正是抗日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外敵。因此,張學良的真正目的是迫使蔣介石接受抗日。

蔣介石被扣押的訊息傳到南京後,國民政府內部陷入了混亂。宋美齡等主張透過和平談判,安全地救出蔣介石。然而,何應欽持有不同的觀點。

他認為,國民黨擁有強大的兵力,沒有理由害怕他們。他主張直接出兵逼近西安,對他們的駐地進行轟炸,迫使他們投降。

何應欽的主張在國民黨內部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畢竟,一旦開火就無法回頭,而且蔣介石被殺害的風險也會增加。

盡管許多人試圖勸說他改變立場,但何應欽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 然而,何應欽提出這個方法並非沒有深思熟慮。

他已經成為了國民黨內第二號人物,一旦蔣介石出事,他上位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他可能借此機會除掉蔣介石。

何應欽曾因「剿共」立場堅決,能力強而備受蔣介石重用,但蔣介石對何應欽的信任逐漸消失,因為何應欽是執行蔣介石「劊子手」任務的不二人選,對被捕的共產黨員進行殘酷屠殺,無人能幸免。

盡管蔣介石不再信任何應欽,但他不得不承認何應欽在工作上能為他分擔。在全面抗戰期間,何應欽也親率軍隊出征,但當日本軍隊侵犯長城地區時,何應欽因其對日軍先進裝備的恐懼,避免與日軍發生沖突。

為了維護他在平津地區的勢力,何應欽決定讓國軍撤離長城關口的駐守,從而保護北平胡天津。實際上,蔣介石也不想與日軍關系過於緊張,何應欽自然明白他的考慮,因此他打算尋找合適的機會與日本人進行和談。

日本人自命不凡,認為征服中國是遲早的事,所以拒絕合作,直接派兵進攻北平胡天津。看到日本的進攻,何應欽突然變得軟弱,準備放棄平津,幸好參謀長提醒他,如果放棄平津無法向蔣介石交差。

於是,何應欽派出了作戰處的長官與日軍談判,怕日本人得寸進尺,提出無法滿足的條件,所以特意向蔣介石請示。

蔣認為只要和談成功就行。這件事何應欽心裏非常清楚,這是國民黨對日軍的妥協投降,他代表國民黨談判,肯定會背上「賣國賊」的名聲。

但蔣介石安慰他這是為了大局考慮,一個人的名聲受損不算什麽。

何應欽為了完成蔣介石交給他的任務,又不想背上"賣國賊"的罪名,他決定利用他的部下熊斌替他"背鍋"。他以職位不對等為由,沒有直接參與談判,而是讓熊斌全權代表他。

日本的談判物件是關東軍參謀副長,少將軍銜。何應欽的這一決定體現了他的精明和機智,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又避免了負面影響。

國軍上將何應欽和對方談判時,由於軍銜不對等,於是派出了手下的熊斌代表。熊斌清楚上級的意圖,但他作為手下,沒有拒絕的權力,而且如果此事辦成了,升官加薪指日可待。

談判後,雙方簽訂了【塘沽停戰協定】,看起來雙方都很滿意。何應欽甚至還設宴邀請代理崗村寧次等人,甚至說出雙方是「朋友」這樣的話。

由於簽訂了這個協定,中國對不少地區再次喪失主權,也承認了日軍占領熱河的合法性。盡管何應欽曾背叛過他,但老蔣還是願意重用這個人才,因為他知道何應欽的才華。

日本與國民黨簽協定,對中國野心卻沒停歇。盡管蔣介石不積極抗日,但仍有國軍將領懷抱家國大義,帶領士兵持續抵抗日軍。

八路軍始終堅定抗日立場,與國軍將領並肩作戰,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經過全民族人民的殊死抵抗,我們終於戰勝了日本侵略者。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黨對投降之事十分重視,蔣介石指派何應欽前往日本參加受降儀式。按照投降流程,日本需要簽訂投降書並交給中國,由我方代表接受。

然而,何應欽在受降儀式上的表現卻引來了大量中國人的謾罵。這是為什麽呢?

在受降儀式上,崗村寧次代表日本簽署了投降書,然後將投降書交給了助手小林淺三郎,讓他轉交給中國代表何應欽。

然而,小林淺三郎在遞交投降書時,微微低下了頭,還沒有鞠躬,何應欽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直接彎腰向前,接過了投降書。

照片中的何應欽腰比日本人還要彎,美國代表在一旁嗤之以鼻。作為戰勝國,我們應該挺直腰板,理直氣壯地提出要求,比如為了讓日本充分展示投降的誠意,應該由崗村寧次親自將投降書交給中國代表,而不是透過助手轉交。

何應欽在戰場上被日本人嚇得瑟瑟發抖,甚至在投降儀式上都直不起腰,他的這種軟弱使得我們即使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也難以贏得對方的尊敬。

從他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幾乎沒有任何值得中國共產黨原諒的地方。他曾經堅決主張「剿共」,殺害了中國共產黨大量有誌青年和優秀黨員,雙手沾滿了黨員的鮮血。

在對外政策上,他妥協於日本,甘願成為「賣國賊」,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至於他的個人品質,雖然歷史上的評價不佳,但蔣介石並未虧待他,反而多次提拔他,使他坐上了副手的位置。

然而,當蔣介石出現衰弱的時候,何應欽毫無猶豫地在他背後下手。中國共產黨早就看透了何應欽的真實面目,盡管他選擇投降,但我們也不能排除他在將來為了私利再次出賣我們的可能性,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