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人到四十歲就該死」,是誰說的?等他40歲的時候,是怎麽做的

2024-01-01歷史

曾經有一位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他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足跡。這個人就是錢玄同,他不僅是新文化運動的推動者,也是一位為中華民族言文之道傾註心血的先驅。

錢玄同之家族,可謂人才輩出。除了「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他的父親,同樣也是令人矚目的人物。錢玄同,從小就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據說,他每天站在書架前背誦【爾雅】,直到雙腿僵硬,才由傭人攙扶回房。他年少時留學日本,隨後在北京大學執教。更令人驚訝的是,他還被認為是魯迅的導師,魯迅能夠成為魯迅,或許與錢玄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魯迅年輕時,曾對寫作產生過猶豫。這讓兩位先生展開了一場深刻的對話。魯迅以鐵屋寓言比喻,意欲喚醒那些陷入昏睡的人,但錢玄同的回答卻別出心裁:「但既然有人醒來了,你不能說沒有破壞這鐵屋的希望。」這段對話激發了魯迅寫作的鬥誌,為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錢玄同並不是止步於此。他一生致力於推廣白話文和簡化漢字。他主張文字應直抒胸臆,而非華麗辭藻,更提倡簡化繁復的字形,主張每個筆畫都應該簡單易書。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簡體字在生活中的便利,而繁體字則更能彰顯書法之美。

錢玄同也是個有趣的人。據說他曾說過一些出人意料的話語,比如「人過了四十歲就該死。」這句話或許顯得過於極端,但他當時懷抱的是對老一輩思維的不滿。不過,讓人驚訝的是,當他自己活到四十歲時,他卻以一種自嘲的態度給自己取了個「先生成仁專號」。這個轉變,不禁讓人思考他對自己與世界的認知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