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蘭若寺真實存在,倩女幽魂裏的姥姥原型是個妖僧

2024-04-16歷史

新聞曾爆出考古學家發現了蘭若寺。或許有些人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提起【倩女幽魂】,想必無人不知。那部電影的故事背景正是設在蘭若寺。經過考古隊的深入探索,他們竟然發現,【倩女幽魂】中的兩位主角,聶小倩與寧采臣,並非純屬虛構,而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聽起來難以置信吧?

先說說【倩女幽魂】這個故事。它源於清代蒲松齡所著的【聊齋誌異】。聊齋,意為閑談之室,是蒲松齡記錄民間鬼故事的地方。

據書記載,這個故事發生在浙江金華的蘭若寺。然而,奇怪的是,金華歷史上並無名為蘭若寺的寺廟。但蒲松齡的【聊齋誌異】中,卻有多篇故事都提到了這個神秘的蘭若寺。這不禁讓人好奇,蒲松齡是從何得知這個名字,又為何在他的故事中頻繁出現呢?

蘭若寺究竟是真實存在,還是另有隱情?

書中描述,寧采臣,一個癡情的書生,曾誓言此生只愛一人。一日,他獨自來到金華,恰逢天降大雨,身上的書籍都被淋濕。急於尋找避雨之處的他,闖入了一座破敗的寺廟。他抹去臉上的雨水,擡頭一看,只見牌匾上刻著三個大字——蘭若寺。環顧四周,他發現寺廟周圍墓碑林立,偶爾還能聽到骨頭摩擦的聲音,陰森恐怖至極。盡管心中恐懼,但看到寺廟的大門半開,他還是決定進去一探究竟。

推開那扇破舊的木門,隨著吱嘎一聲響,寧采臣眼前展現出一座雄偉的大雄寶殿。四周雀台林立,樓台層疊,佛像莊嚴肅穆,令人嘆為觀止。他不禁感嘆,即便是皇城的寺廟,也未必能如此壯觀。但是令他更加驚訝的是,這座寺廟雖然壯麗非凡,但卻破敗不堪,斷瓦殘垣,一片荒涼。憑欄處長滿了苔蘚和雜草,寺內的石板地上更是蒿草叢生,幾乎有一人多高。歲月如梭,這座寺廟已經默默地見證了幾十年的風雨滄桑。

寧采臣步入其中,盡管四周荒涼,但一股寧靜的氛圍卻讓他心生歡喜。他輕輕撥開雜草,走進大殿,只見那裏雖然簡陋,卻足以遮風擋雨。於是,他決定在此過夜。夜幕降臨,月光如水般灑落,采臣躺在草席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突然,一陣悠揚的琴聲傳入耳中,那琴聲如泣如訴,帶著淡淡的憂傷。采臣好奇地循聲而去,來到了寺廟的北院。

他悄悄地躲在墻後,遠遠望去,只見一位妙齡少女端坐在古琴前,她的身姿曼妙,容顏絕美,宛如天外來客。采臣猜想,這少女和她的家人可能也在寺廟中借宿。他並不想打擾她,於是在四周逛了一圈後,便回到大殿繼續休息。

就在他即將進入夢鄉之際,一陣輕風忽然吹開了房門,伴隨著吱啦一聲響,似乎有人走了進來。他一下被嚇了,定睛一看,發現那位彈琴的少女正站在他的身旁。寧采臣驚訝地問道: 「你來幹什麽?」少女羞澀地回答道: 「夜不能寐,願與公子共度良宵。」寧采臣一聽,心中頓時慌亂起來,他擔心這樣的行為會傳出去,影響自己的名聲。他連連擺手,拒絕道: 「不行不行,這樣不好,萬一被人知道了怎麽辦?」少女似乎有些失望,她低聲說道: 「公子不用擔心,夜深人靜,不會有人知道的。」然而,采臣卻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立場,他嚴厲地說道: 「你快走吧,不然我要喊人了。」

此時,隔壁屋裏的大法師燕赤霞似乎也被驚醒了,他側耳傾聽著外面的動靜。聽到寧采臣的話,少女只好推門離開。然而,就在她即將邁出門檻之際,突然停下了腳步,回頭看了寧采臣一眼。她似乎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轉身回到屋內,從懷中取出一錠金子,輕輕地放在了寧采臣的床鋪之下。寧采臣見狀,毫不猶豫地拿起金子,猛地扔了出去,他大聲說道: 「不義之財,豈能玷汙我的清白!」少女見狀,羞愧難當,她撿起金子,化作一道輕煙飄然而去。在離開之際,她喃喃自語道: 「這個男人真有意思,看來寧采臣是個正人君子啊。」

月光如水灑落在這座古老的寺廟上,寧采臣躺在草席上,心中卻久久不能平靜。他想起了那位少女的美麗與純真。於是不斷用意念加強著自己的信念:做人應該正直無私,不為外物所動。隨著夜色的漸深,寧采臣漸漸進入了夢鄉。這座古老的寺廟也再次恢復了寧靜與祥和。

第二天晚上,她再次出現在他的面前,她輕聲安慰他: 「哥哥,你不必害怕。雖然我見過的人無數,但像你這樣正直的,我卻是首次遇到。這個地方,實在不適合你。」她嘆了口氣,繼續說道, 「你知道嗎,我在十八歲那年因病離世,我的屍骨被遺棄在荒野之中。我受到了千年妖術的控制,被姥姥操控,每晚都需引誘壯男,以供她吸取陽金。昨日給你的,並非金子,而是羅剎鬼頭,它能掏人心肝。我,小倩,真心希望你能幫助我。」她眼中閃爍著期待, 「哥哥,我求你到蘭若寺北邊的那棵榕樹上,那裏有一個烏鴉巢,巢中有我遺留的東西。請你將它好好安葬,讓我從這無盡的苦海中解脫出來。」

聽完小倩的訴說,寧采臣雖然只是一名書生,但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解救小倩的屍骨。在蔡臣出發前,小倩對他說: 「哥哥,我在蘭若寺等你。」她的眼中充滿了期待和感激。

在聊齋誌異中,結局與倩女幽魂有所不同。寧采臣找到了小倩的屍骨,他將它埋在了自己家的外面。他感慨萬分,對小倩說: 「小倩,你孤苦伶仃,我將你葬在我的小屋旁,希望你的悲歡我都能聽見,願你再也不會受到其他鬼怪的欺負。」他舉起一杯酒,灑在了小倩的墓前,表示對她的敬意。然後轉身離去。剛走了幾步,他突然聽到一聲熟悉的聲音: 「哥哥,等等我。」他回頭一看,小倩竟然出現在他的身後。她感激地說: 「哥哥,你的有情有義,我十死也難以報酬。我願意跟隨你,即使只能做你的小妾,我也心甘情願。」

寧采臣心中充滿了喜悅,他帶著小倩去見他的母親。當他的母親聽到小倩是鬼時,她驚恐萬分,擔憂地說: 「我只有這一個兒子,還需要他傳宗接代呢。」

在那個年代,寧采臣與小倩的相遇並非偶然。小倩,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女子,她的身份卻鮮為人知。盡管她是個鬼魂,但她的善良和真誠卻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寧采臣,一個樸實善良的男子,他的生活因小倩的出現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時,寧采臣的妻子臥病在床,需要他和婆婆的悉心照料。小倩的出現,讓他們的生活變得輕松許多。她不僅幫助照顧病人,還為家裏帶來了許多歡樂。婆婆發現,盡管小倩是個鬼魂,但她卻與常人無異,甚至更加善良和勤勞。於是,他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仿佛忘記了世間的紛擾。

命運總是充滿了變數。寧采臣的妻子因病去世,讓小倩有了更多的機會與寧采臣相處。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感情逐漸升溫。最終,寧采臣決定娶小倩為妻。在他們的婚禮上,賓客們驚嘆於小倩的美麗,紛紛猜測她是不是天上的仙女。幾年後,寧采臣考中了進士,小倩也為他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他們的生活充滿了幸福和滿足,仿佛是一個童話般的結局。

現實總是殘酷的。在這個美好的故事背後,隱藏著許多令人唏噓的歷史。蘭若寺,這個名字在聊齋誌異中多次出現。它背後的故事充滿了神秘和傳奇。考古學家們曾一度認為蘭若寺是虛構的,但他們的發現卻證明了它的存在。

這個寺廟與寧采臣和小倩的故事緊密相連,成為了他們命運的見證。2016年,浙江紹興文物局接到通知,要對一處山谷進行考古勘探。這裏即將進行地產開發,為了確保文物安全,考古隊來到了這片神秘的土地。當他們來到這裏時,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山清水秀、峻山環繞、湖泊波光粼粼,這裏仿佛是一個人間仙境。

考古隊按照摸金校尉的尋龍訣開始勘探這片土地。他們發現這裏的地理環境獨特,四面環抱、中間有水的地形仿佛一把龍椅。這種地形在風水學中被認為是極為吉祥的,仿佛預示著這裏曾經有過王侯將相的存在。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考古隊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歷史遺跡。這些發現不僅證明了蘭若寺的存在,還為我們揭示了寧采臣和小倩背後的歷史故事。

在風水學的視角中,環抱之地是龍脈的歸宿,是龍穴所在的神聖之所。當考古隊踏足湖邊,一座石碑映入眼簾,上面刻著「蘭若寺水庫」四個大字。難道這裏就是那傳說中的寺廟?

環顧四周,卻並未發現寺廟的蹤跡。考古隊向當地的農民詢問,得知在建造水庫之前,確實存在一座名為蘭若寺的寺廟,可惜被水庫淹沒在了水底。

聊齋誌異中提到 「寧采臣適赴金華,至北郭,解裝蘭若」,這句話似乎在指引著什麽。從地圖上看,蘭若寺確實位於金華的北邊。同時,書中寧采臣去找小倩屍骨這段還提及「遂出寺北,見荒墳累累,果有白楊,烏巢其巔」,意思是小倩的屍骨正是在蘭若寺北面的楊樹屋巢裏被找到的。

考古隊進一步探索,發現蘭若寺西北至北邊的山脈,竟是一片亂葬崗,墓碑林立,年代久遠。考古隊向當地人詢問這座山的名字,得知它自古便被稱為皇墳山。皇墳山難道是皇家墓地?帶著疑問,考古隊開始在水庫周邊展開挖掘。

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蘭若寺大墓。在蘭若寺旁邊,有一個占地面積達1.2萬平米的巨大陵墓,陵墓中雕刻精美,甚至還發現了雀樓的殘骸。雀樓是皇帝大門外的高台,一般只有帝王宮殿才會有雀樓。嶽飛在【滿江紅】中也曾提及,雀樓代表著帝王的權威和尊貴。

根據考古學家們發掘出的石刻來看,這裏其實是南宋的皇家陵園。在同一座山的一側,距離蘭若寺僅6公裏之處,便是著名的宋六陵,那裏埋葬了南宋的六位帝王。因此,蘭若寺周邊的這一大片山脈,無疑是南宋皇家的重要陵寢所在地。

考古隊在蘭若寺附近的墓地進行勘探時,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斷壁殘垣間,墓穴被肆意破壞,屍骨散落四周,仿佛經歷了一場浩劫。盜墓行為固然猖獗,但眼前的一切卻遠超過盜墓所能造成的破壞。此情此景,不禁讓人聯想到聊齋誌異中寧采臣夜過蘭若寺的詭異景象。

難道傳說中的蘭若寺真的存在?

寧采臣收集小倩的屍骨,逃離妖怪老王的追殺,這一切難道都是真實的?

故事,還要從南宋滅亡的那一刻說起。

祥興二年,即公元1279年,南宋面臨著蒙古大軍的鐵蹄。陸秀夫等大臣,帶著年僅8歲的末代皇帝趙炳,以及數十萬軍民,乘坐千艘海艦,退守海上。然而,當蒙古大軍追至,他們被圍得水泄不通。在海上漂泊了十多天,斷水斷糧,許多人只能以海水解渴,全身浮腫。蒙古軍隊趁勢發動猛攻,南宋軍艦紛紛被擊沈。火光沖天,殺聲震天,大勢已去。陸秀夫對著趙炳跪地三拜,悲痛地說: 「國士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年僅8歲的趙炳沒有哭泣,只是默默地點了點頭。陸秀夫背起趙炳,縱身跳入大海。

「皇上投海啦!」訊息迅速傳遍千艘戰艦,官兵大臣們紛紛嚎啕大哭。在火光映照下,這哭聲顯得尤為淒慘。南宋軍民悲痛欲絕,紛紛跳海殉國,與趙炳共赴黃泉。據宋史記載,七日之後,海上浮屍以十萬計,數十萬人寧死不降,投海自盡。這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仿佛成為了南宋最後的挽歌。

穿越千年的塵埃,中華歷史的長卷在南宋的篇章上緩緩合上,留下的只是那淡淡的遺憾和無盡的遐想。每當提及那段歲月,崖山之戰的烽火與硝煙便浮現眼前,仿佛歷史的波濤又在此刻翻湧。想了解崖山之戰的朋友,可以去看日本作家田中芳樹的著作【海嘯】。在這本書中,田中芳樹將崖山之戰的慘烈與悲壯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南宋滅亡之後,為了消滅南宋居民的最後一絲士氣,蒙古黃金家族的忽必烈,任命藏傳佛教的喇嘛楊璉真迦為江南釋教都總統,掌管江南佛教事務。楊璉真迦這裏用得是外文音譯。楊璉真迦因為掌管佛教,同時也受到忽必烈的授意,於是就以調解糾紛之由,派人封鎖了蘭若寺北面皇墳山的南宋皇陵,準備對皇陵動手掘墳。

守陵人羅顯看到大軍到來,挺身而出,頑強抵抗。無奈此時大宋已亡,羅顯也無可奈何,被楊璉真迦的人打了一頓後倒地大哭。

楊璉真迦帶著眾妖僧進入了宋陵。就開始對南宋的皇帝進行地毯式盜墓。清人記載,南宋帝王後妃、皇子、公主、大臣墳墓幾乎全被楊璉真迦挖開,屍骨散滿山溝,一片狼藉,慘不忍睹。在妖僧楊璉真迦盜墓離開之後,皇陵被盜之事就傳遍了南宋。宋人悲憤欲絕,但為了避免被援兵抓到,很多人就夜晚深夜爬上了蘭若寺後面的皇墳山。在夜裏悲憤哭泣,以示悼念。

常涕鬼哭之聲,痛楚入骨,為之氣力,就算把白骨從紹興埋到崖山,也是埋不完。這此情此景,就是在倩女幽魂中,寧采臣在蘭若寺周邊見到的這種墓碑林立,屍骨遍地的現實場景吧。

在楊璉真迦盜宋陵這個事件中,他還做了一件震驚千古的事情。當時楊璉真迦帶大家來到宋禮宗趙雲的墓前,開始了最後的挖掘。當他們開啟宋禮宗的墓時,突然有白光射出,非常刺眼。他們靠近一看,發現宋禮宗屍體完好,面如活人,口中含有夜明珠,珠光寶氣縈繞其身,非常神。然後他們一掀,就把宋理宗的屍體啊掀到了地上。當時宋朝使用水銀進行防腐,這些妖僧就想把宋理宗的嘴裏的夜明珠挖出來,但又怕這水銀有毒,於是就把宋理宗的屍體掉在樹上三天三夜,水銀也留了三天三夜。就在第四天,這些妖僧就敲碎了宋理宗的牙齒,把夜明珠給取了出來。這時候楊璉真迦發現宋禮宗頭特別大,於是就把他的頭給擰了下來帶回去,把他的頭蓋骨做成了一個酒杯。

「法器頭骨嘎巴拉用來喝水、喝酒的,帝王的頭顱做的法器,有巨大的法力。」這些都是藏傳佛教裏面的。藏傳佛教裏面還是密宗,經常練習什麽大歡喜,陰陽雙修之類的,這在歷史上都有記載的,元朝也就是這麽玩的。

宋禮宗屍骨被暴屍荒野的事情,天下聞之莫不心酸。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之後,就派人去尋找宋禮宗的頭骨,結果還真是在元朝的宮廷裏找到了,最後朱元璋物歸原主,把宋禮宗的頭骨給好好安葬了。

當時楊璉真迦掃蕩完宋陵之後,掠奪了金銀財寶後把皇族的屍骨扔到草莽之間,當時漫山遍野的皇家屍骸慘不忍睹。接著楊璉真迦下令把這些皇家屍骨和牲畜的骨頭混埋在一起,在蘭若寺後面的山上蓋一座塔,號稱鎮南塔,意思是鎮壓漢朝民族的王氣和江南民眾的士氣。看到這裏大家應該猜出來了,在倩女幽魂中的妖怪姥姥的原型其實就是楊璉真迦。

楊璉真迦想用這座塔壓住南宋皇族的陵,讓他們永世不得超生。這個時候,寧采臣出場了。當時在紹興,也就是蘭若寺的所在地,有個人叫做唐玨,聽說妖僧楊璉真迦毀皇陵辱屍骨,悲憤不已,馬上就把自己的房產和田地全都當了,然後設酒宴召集議事。

酒到一半,唐玨突然說, 「今夜駐軍一起前往收埋先帝屍骨如何?」有一人就問: 「山上將官把守,虎視眈眈,事情一旦暴露,如何是好?」唐玨說: 「此事我早已運籌,何不以假亂真,取而代之呢?」唐玨拿出準備好的木匣六只,上面用黃色絲絹寫上宋帝的名號。分頭趁著月黑風高之時,潛入南宋的皇陵山,分別將先帝的屍骨收斂起來,然後用牲畜的骨頭,牛骨、豬骨之類的,替換了宋禮宗以外的其他人的屍骨。

隨後把他們的屍骨埋到了紹興蘭亭附近的天章寺,還在寺前種上了一棵冬青樹作為標誌。第二天淩晨,唐玨就拿出典當後的金子,幾百兩金銀,把錢就分給了這些義士。此事之後唐玨感慨萬千,寫了東青詩夢中行四首詩,流傳至今。

妖僧楊璉真迦跟他的徒弟們最後也沒有善終。楊璉真迦因為這事兒做的太邪惡了,最後被大臣上書忽必烈,忽必烈也順水推舟,就把他當替死鬼給抄了家。他的徒弟們也被砍了頭。

不知是沾了屍骨還是受到了詛咒,後來楊璉真迦的四肢開始潰爛,直到露出了白骨,最後非常淒慘的死了。還有一個參與盜墓的徒弟叫做符文,在下山的途中被老鄉們認出來,被民眾上前把他當場給打死了。

蘭若寺妖怪姥姥、寧采臣的原型我們都找到了,那聶小倩究竟是誰呢?

那就是散落在皇陵中的南宋帝王大臣和他們家眷的屍骨吧。聶小倩也代表著南宋民眾的士氣,在聊齋誌異中,最後聶小倩還給寧采臣生了一個兒子。書中的人鬼情未了,其實就是當時民眾想延續宋朝文明的一種精神寄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