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皖南事變激怒了陳毅和粟裕

2024-01-10歷史

陳毅忽然一腳踹開大門,手握著腰上的槍把,臉色煞白地走進會場說:「出了大事了!」粟裕求見劉少奇、陳毅,請纓反擊。劉少奇拍拍粟裕的肩膀,勸他不要沖動。

1940年7月,新四軍江南部隊與韓德勤反動部隊的反復摩擦,終於在十月取得了黃橋決戰勝利,韓德勤遭此敗仗,從此,一蹶不振了,四軍與八路軍南下部隊又勝利會師,我方的軍事實力已超過國民黨,僅次於日軍,在蘇北、蘇中戰場居第二位。

1940年11月中下旬,劉少奇、陳毅、粟裕、黃克誠等,匯集海安,對進一步發展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一些重大問題,作了研究和安排,陳毅即隨劉少奇、黃克誠去鹽城。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的領導工作交粟裕主要負責,粟裕抓緊整訓部隊,建設根據地,並指導蘇中的建政等工作。

1941年,粟裕等去鹽城參加華中各戰略區黨政軍主要負責人會議,住在鹽城城西的泰山廟內。會議期間,數十架日機竄來鹽城狂轟濫炸,轟炸的重點是會場區。

會議在這樣的情形下仍進行著,當會議進行到尾聲那天,一名機要幹部慌慌張張地把陳毅叫出了會場。粟裕知道這名機要幹部平一向是處事不亂,聞雷不驚的,今天一下子如此慌張,肯定是出了什麽大事。他正要起身去看看,陳毅忽然一腳踹開大門,手握著腰上的槍把,臉色煞白地走進了會場。粟裕認識陳毅十幾年來,還從未見氣成這個樣子。正在竊竊私語的人立即都停了下來,會場上鴉雀無聲。

「同誌們!」陳毅的聲音明顯地顫抖著,「出了大事了!。陳毅猛然拔出手槍使勁往桌上一拍:「國民黨頑固派在皖南茂林地區襲擊了我們的軍部,葉挺軍長在去跟他們談判時,被他們扣押了,項英同誌在戰鬥中犧牲,所屬機關部隊除千把人突圍,其他九千余人。」

陳毅說不下去了,雙眼紅紅的。粟裕一下子驚駭得站了起來。會場上在經歷了短暫的靜寂之後,立時便炸開了,有的怒罵,有的痛哭,有的請戰。粟裕默默地走出了會場,心上像壓了磨盤似的沈重。

他想起了軍部那些熟悉的面孔,想起了抗大分校那成百上千年輕熱情的男女知識青年,他們都是一兩年來從四面八方投奔新四軍的,想起了那總是歡聲笑語不絕的文工團,想起了葉挺軍長。

往事歷歷,他好像又看到在武漢二十四師教導隊,葉挺氣宇軒昂地告訴他關於艱苦和死的哲理,在江西大旅社葉挺力主向反動派打響第一槍,以及皖南的會師,先遣江南時葉挺送別贈槍的情景。

粟裕悲憤難抑,徹夜不眠。他又想起幾個月前中央電令項英,陳毅和自己勸項英移軍江南,而項英向蔣介石妥協的事來。

新四軍向蘇北發展,毛澤東在1938年春就作過明確的指示:「最有利的發展地區是茅山山脈」。5月4日又指示:「在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後,應分兵一部進入蘇州、鎮江、吳淞三角地區去,再分一部份渡江,進入江北地區。」

這個任務的提出,是對蔣介石的險惡意圖作了充分的估計的。自主力紅軍長征,蔣介石便想徹底消滅我堅持在南方的紅軍遊擊趴,但是未能得逞。抗日戰爭開始,蔣介石迫於形勢,不得不同意將我堅持在南方八省十五個地區的紅軍遊擊隊編成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但又將新四軍主要限制在面臨長江天險和日寇侵華心臟的南京附近地區,實行借刀殺人之計,企圖借日寇之手消滅我軍於這一狹窄地區。黨中央、毛澤東同誌采取了將計就計的方針,要求新四軍各部迅速深入敵後。因為新四軍一經開到敵後與人民群眾相結合,就如魚入水,蔣介石將無以售其奸。

遵照黨中央的方針,新四軍江南部隊於一九三八年四月在皖南翕縣巖寺集中後,即派先遣支隊向蘇南敵後挺進,接著,第一、第二支隊於6,7月間挺進到蘇南敵後。約兩個月,便取得了韋崗、新事、新塘、句容城、珥陵、小丹陽、永安橋、江寧、當塗、祿曰等大小百余次戰鬥的勝利,與新四軍皖南、江北部隊的英勇抗敵行動遙相呼應。

項英同誌從右的立場看待國民黨蔣介石借刀殺人的陰謀,不敢到敵後去,希望望透過談判在第三戰區範圍內得到一個「較好」的防區,黨中央、毛澤東同誌曾多次向他做工作,說明「在敵後進行遊擊戰爭雖有困難,但比在敵前同友軍一道並接受其指揮反會要好些、方便些、放手些。在敵後,敵情方面雖然嚴重,但只要有廣大群眾活動的地區,充分註意指揮的機動靈活,也會能夠克服這種困難」。

但項英同誌對黨的獨又自主的敵後遊擊戰爭的方針仍然顧慮重重。

當時,蘇南敵後空隙很大,群眾在日寇蹂躪下,迫切盼望抗日領導力量的到來,是我軍獲得大發展的好時機。項英同誌卻把過多的力量,其中包括經過戰爭鍛煉的許多骨幹力量和大批知識青年留在皖。後來還要把已在蘇南敵後取得了一定作戰經驗,並初步改善了裝備的主力部隊第一團、第三團先後調回皖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江南新四軍在敵後的迅速發展。

1939年2月下旬,周恩來同誌親自到皖南來對項英同誌做工作,同他商定了新四軍「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一致意見。此後項英同誌也派了一些幹部到蘇南、江北加強敵後工作,但他常常屈服於國民黨蔣介石壓力而不斷動搖。

當時,蔣介石、顧祝同劃定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即陳、粟部隊的防區非常狹窄。如第二支隊的防區,被劃在南京、天王寺、秣陵關這個三角地帶最長距離不過三十公裏。

為了發動群眾,抗擊日寇,陳、粟率新四罩不斷沖破蔣介石的束縛,打到防區之外。向南打到高淳、郎溪,西南打到蕪湖,東北打到鎮江、金壇一帶。

「抗日有罪」,每次打擊日寇的行動,都是遭到顧祝同的追查、警告。項英同誌不僅不敢理直氣壯地予對方以反擊,反而責難粟裕他們「破壞統一戰線」。

1939年5月,陳毅同誌決定派葉飛同誌率領第六團挺進到江陰、無錫、常熟地區活動。項英同誌聞悉後十分恐懼,急忙制止。

那一天,陳毅同誌把項英同誌的來電交給葉飛同誌看。電報中說了兩點:以上地點是日寇控制的重要地區,交通便捷,部隊去了會被消滅;那裏不是國民黨劃定的防區,我們去了,會破壞統一戰線。

這時,陳毅同誌面色陰沈,一言不發地在室內來回走動。稍停,突然問道:「你帶部隊到澄錫虞,會被敵人消滅吧?」

葉飛同誌堅定地回‘答:「不會的1我們不僅不會被消滅,而且還會發展。」陳毅同誌嚴肅地拍著胸說:「好!部隊被消滅由你負責;破壞統一戰線由我負責。決定去!」陳毅、粟裕代表的廣大指戰員就是這樣堅決地抵制項英同誌的錯誤主張。

1940年3月,顧祝同調集五個師、一個旅、連同地方保安團隊約十八個團的兵力,主要部署在貴池、青陽、績溪、寧國、宣城、繁昌、南陵涇縣一帶,還加強了溧水、高淳、郎岐、廣德、宣城之線,企圖切斷新四軍皖南、蘇南兩大主力部隊之聯系,造成圍殲皖南新四軍,威逼新四軍之勢。

同時,在大兵壓境的態勢下,勒令將新四軍江北第四、第五支隊的葉、陶部隊南調。皖南並非敵後,處在國民黨第三戰區包圍圈中。蘇南是對日作戰和向東向北發展的基地。而且以當時江南新四軍的兵力來看,暫難在皖南、蘇南兩處應敵。

為此,粟裕建議皖南軍部率部即向蘇南靠攏。當時,蔣頑對形勢也作過分析,認為「葉、項在皖南,如甕中之鱉,手到擒來;陳、粟在蘇南,如海濱之魚,稍縱即逝」。

4月26日,中央復電同意粟裕他們的意見,並且令項英率皖南新四軍與江南部隊會合,但項英遲遲未執行,導致良機錯失,招來滅頂之災。所幸的是當時把葉飛、陶勇率領的縱隊調到了江南,總算保存了血本。

粟裕把這些事一連串地想,愈發不能忍耐。他決定向當時中原局書記劉少奇請纓率隊去解救對自己影響、教育最深的葉軍長。

粟裕走上藏經樓,敲門求見劉少奇、陳毅,請纓反擊。一定要迫使頑固派釋放葉軍長!一定要為項副軍長和死難將士們報仇雪恨!

藏經樓一側是劉少奇臥室,設有行軍床和一張方桌。劉、陳、粟各據一面圍桌而坐。桌上的燭光映著粟裕的淚光。

陳毅深知粟裕沈靜堅毅,從來有淚不輕彈,眼下如此無聲飲泣,想必是激憤到了極點!他恨恨地抽著煙,望著粟裕,不說話。

劉少奇站起身來,走到粟裕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勸他不要沖動,一定要聽中央指揮。勸說良久,粟裕的心情才稍稍平抑。

不幾天,毛澤東即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名義發表了關於「皖南事變」的談話和命令,決定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責成其「悉心整飭該軍」,「鞏固並擴大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為保衛民族國家,堅持抗戰到底」。

陳毅通電就職後,次日即命粟裕率部發起曹甸戰役,堅決給反共頑固派以當頭棒擊!讓敵人知道新四軍遭了失利,但雄風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