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邵建:明人王圻的經世致用

2023-12-12歷史

點上方「上海社會科學院」關註

本文刊載於2023年12月12日【解放日報】12版:思想周刊/文史/廣告

研究明代思想史,上海人王圻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王圻是嘉靖、萬歷年間的重要官員和晚明時期的重要思想家,曾在江西、山東、四川等地為官,也曾當過言官,留有政聲。

王圻的地方管理經驗、一心為民理念以及敢於揭露官場腐敗的勇氣,體現了傳統知識分子心懷天下的精神品質;代表作【續文獻通考】【三才圖會】等鴻篇巨制充分展示經世致用的思想,為後世留存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執政為民——

王圻,14歲中秀才,34歲中舉人,35歲中進士,先後在江西清江、四川萬縣、山東曹縣做知縣。

在清江和萬縣任上,朝廷幾次下旨丈量田地。他不僅編刻【精選繩尺論】,精確測量刻度,還親赴田間訪查,確保轄區內土地測量的準確性,既防止了鄉差隱匿田畝,又保證了鄉民的利益。工部尚書朱衡將王圻秉公為民的行為媲美「西門豹投巫」的事跡,贊賞他「循良第一」。

王圻有著豐富的刑獄經驗,偵破過不少殺人案、盜竊案,編輯【洗冤錄馳覽】十卷。該書是繼【洗冤集錄】後又一部法醫學重要著作。

據傳,王圻在萬縣為官時,有殺人嫌犯被捕後拒不認罪。王圻到嫌犯家中偵查發現一矮幾上有血,仔細觀察後看到血跡左右分布,推斷這是嫌犯欲把屍體投到墻外、墊腳時所留下的血跡。面對這一質問,嫌犯心理防線崩潰,終於認罪。

在開州知州任上,王圻積極推行「一條鞭法」,為百姓減輕賦稅;大力興學,「士有貧者則養之學宮」,讓家中貧寒的讀書人得到官方資助。他一心為民、勤政愛民的行為,被大家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百姓特意為其建立生祠。

王圻不僅有著豐富的地方從政經驗,還是一位敢於反對官場腐敗的言官。他在升任雲南道監察禦史、山西都察禦史後迅速完成身份轉換,對腐敗現象多次上疏直言。時任戶部右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的趙貞吉感慨:「衙門中有一王禦史,方才成個都察院。」

萬歷年初,內閣首輔張居正要求他攻擊趙貞吉,王圻予以拒絕。他直言,「內江(趙貞吉),當世賢者,吾不能曲意為媚人事」。在嘉靖、萬歷年間政局復雜的情況下,這一不依附於權貴的品格實屬難得。

筆耕不輟——

王圻人品端正、學養深厚,為官時不忘學問,辭官歸鄉後「築室淞江之濱」,不僅修繕讀書樓,修建池塘、石橋,還種植幾千株梅樹、建成「梅花源」,花開時節香溢四方。

在這個全力打造的書香空間裏,他全身心投入著書立言,留下了許多傳世之作,如【洪洲類稿】【三才圖會】【兩浙鹽誌】【海防誌】【東吳水利考】【續文獻通考】【古今考】【謚法通考】【稗史類編】等,還主纂【青浦縣誌】等。

【續文獻通考】上起南宋嘉定年間,下至明代萬歷年間,用了40年才編成254卷,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三才圖會】共106卷,內容涵蓋天文、地理、人物、時令、宮室、器用、鳥獸、草木等14類,取材廣泛,堪稱古代的大百科全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才圖會】,書中共有版畫影像逾4000幅。其中,人物畫像近600幅,從傳說中的神農、伏羲到歷代帝王重臣、文人義士,從【山海經】中的神獸鬼怪到佛道神話人物,可謂包羅永珍,栩栩如生。現在中小學一些課本、教材中的古人頭像,許多就取自【三才圖會】。

晚年王圻深感時日無多,因此更加勤奮,經常忙到半夜仍不知疲倦,「以著書為事,年逾耄耋,猶篝燈帳中,丙夜不輟」。據統計,他一生編纂著述超過20種共800多卷。不僅如此,他個人收藏的圖書亦頗具規模,被稱為萬歷年間上海四大藏書家之一。

王圻的【東吳水利考】是明清時期水利著作中的翹楚。該書首列【東吳七郡水利總圖】,詳細介紹了蘇、松、常、鎮、嘉、湖等地的水系情況。針對太湖一帶水災頻發,他主張「述其梗概,次其等第」,即治水應全面分析評估水系情況,根據重要性分級治理,先治要害,充分發揮疏導宣泄功能,達到水流暢通無阻滯的目的。

不僅如此,王圻還頗具軍事才能且視野開闊、前沿。早年在福建為官時,他曾平息過叛亂。對於長期滋擾沿海的倭寇之害,王圻認為「倭寇之為害,起於市舶之不開;市舶之不開,由於貢市之不許。許其人貢,通其市舶,中外鹹得其利,寇將不寇矣」。這一倭寇與海禁有直接關系的看法,可謂見解深刻、獨到,又符合歷史實際,令人嘆服。

家風優良——

史料記載,王圻對子孫立下【蒙訓】,強調「子孫才分有限,無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讀書。貧則訓蒙自給,但書種不絕足矣。若草履布衣事農圃,足不至城市,大是佳事。不可迫於衣食,為市井衙門之事」。這與宋代汪洙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有異曲同工之處。

在王圻的影響下,他的子孫都很有出息。比如,長子王思忠、次子王思義和孫王昌會、王昌紀都成為學問家,甚至直接參與王圻的相關編著工作。

王圻還是一個大孝子,充分展現了「百善孝為先」的美德。隆慶年間,王母病逝。正處於仕途上升期的王圻,隨即回鄉守孝。萬歷十三年,王圻調任陜西布政司參議不久,卻為了照顧身患重病的父親,毅然向朝廷提出辭官回鄉的請求。拳拳孝心引起共鳴,他的請求得到了朝廷的批準。

總之,王圻身上突出體現了傳統知識分子應有的氣節情懷,集中展現了古代士大夫嚴謹治學、嚴格家教的功用實效。

(邵建,上海社會科學院黨政辦公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