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最真實的地雷戰!一雷幹翻6敵軍,八路軍為何這麽喜歡用地雷?

2024-03-02歷史

【地雷戰】這是上個世紀家喻戶曉的電影,現在看起來多少有些誇張,但是真實的地雷戰,也大差不差,種類繁多的地雷戰,對日軍來說相當有挑戰,那麽真實的地雷戰究竟是什麽樣子?八路軍為什麽喜歡用地雷作戰呢?關註館長給你驚喜!

沁源地雷戰

1942年的10月份,日本侵略軍占領了山西沁源地區,這裏是八路軍太嶽地區機關重地,在占領這裏之後,日軍留下了一個大隊的兵力。

敵軍的兵力和裝備,都遠在我軍之上,敵強我弱,八路軍根本不具備攻打條件,只能采取兵民聯動方法,將現有的軍隊和民兵,包括普通群眾都組織在一起,運用了各種方法,對盤踞在沁源的日軍進行困圍行動,在種類繁多的圍困行動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地雷進攻戰。

沁源地區的地雷戰,最初是用來防禦,後來直接轉變成群眾性的地雷攻擊戰,但是如果開展群眾性的活動,很顯然,上級撥款是遠遠不夠的,上級撥款給兵工廠制作的地雷,只能留給前線戰士,不過沁源人民想出了新的辦法。

既然不能用鐵地雷,買就造石地雷,沁源地區就是典型山區,最多的就是石頭,所以當地組織發動群眾,進行石雷制造。

在當地政府的不斷宣揚下,濟源地區冒出了成批的石手雷學習班,聽說過鐵手雷,但是石手雷真是第一次聽說,最初很多群眾都不相信。這個手雷還能炸傷人,直到有敵人死於石雷,群眾才開始熱情高漲投入石雷制造。

在沁源當時的主路上,當地居民已經鋪設了5000多顆地雷,這些地雷均勻分布在主幹道路上,幾乎兩天都會進行一次補雷,為了防止日本探雷士兵撬走地雷,這些地雷一般會鋪設三層,一環扣一環,只要第一層的地雷被撬走,接下來的兩層地雷就會接連爆炸,這樣的設定,讓排雷日寇防不勝防。

不過日本人的探雷器還是非常敏感,為了阻擋日軍的探測,沁源人民還想出一個新辦法,那就是鋪草,在所有的路面上,都放置幹草,一方面可以混亂敵人的視線,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弱探雷器的作用。

竹篩子兜水,這小日本那是一套一套的,竟然還整出個探雷器,不過哪能抵得住群眾的集思廣益,一把草就給解決了,可是這日本人可是小心思一套一套的,這不,馬上就又有了新思路。

因為敵人的不斷掃蕩,很快主幹道路就被炸得無法使用,不能正常行走,所以敵人為了輸送補給,只能啟用騾馬,而且每一次都極其小心,只要發現有一處異常,就改變路線,從附近的沁河渡河,這樣可以有效避開我軍地雷,但是我軍士兵發現這個情況之後,直接把整條河道封鎖,逼迫日軍只能從土路行走。

日寇又有新的戰術,那就是把當地群眾擄過來,讓他們走在日軍部隊正前方,一路不停地戳點,如果發現不對勁,就會在地上撒下白粉,這樣的方式,可以極大的減少日軍的傷亡,但是對當地的居民。卻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為了應對日本人的策略,沁源當地群眾找出了新的方法,那就是讓地雷更隱蔽,比如沁源當地有很多水井,很多日本士兵就會用水桶舀水,但是這些水桶早就被我軍士兵改造,變成了平平無奇的水桶手雷,只要對方移動,馬上就會爆炸。

而且因為研究的是石雷,所以很多時候,外觀都和普通石頭非常相似,這些石頭都被擺在明面上,樹蔭底下,日軍常去的巡邏地點,都是石雷的擺放位置。

這種大規模的地雷戰,讓日軍根本無法防範,因為沁源人民的頑強抗戰,當地甚至傳出了一個順口溜,「過了聖佛嶺,就是鬼門關」,而聖佛嶺,就是沁源和其他地區的分界線,可想而知,當地的地雷戰有多麽炸裂。

駐紮在沁源的日偽軍,被我軍部隊炸得慘不忍睹,後勤補給也不能及時送達,基本上能用山窮水盡來形容,當時還發生過一個趣事,因為攻克沁源,對於日本大將花谷正來說,已經是戰功一件,所以在向上報告時,絕口不提被中國軍民聯手圍困事實,大吹特吹日軍的「無敵」,日軍侵華司令岡村寧次,為了宣揚這個事件,直接派遣一批記者團前來拜訪,花谷正只能打腫臉充胖子,臨時從其他地方借調一些「群眾」,等到記者團來的時候,發現沁源縣唯一一所群眾經營店鋪,還是蒸饃鋪,本來覺得已經夠淒慘了,沒想到,就連這一家蒸饃鋪,也是漢奸臨時扮演的,那些記者團剛剛離開,日本人就把十多匹軍馬全部宰殺,那些記者大概想不到,就這十多匹軍馬,已經是他們唯一的食物了。那些偽軍更慘,日本視訊還能吃到馬肉,他們只能吃剩下的骨頭。

用地雷把日軍逼到絕路,行走坐臥都擔心是否有地雷,看見石頭就害怕,這可不是戲言,不過最早套用地雷戰的,是山東海陽民兵。

海陽民兵的地雷歷程

在抗日戰爭初期,全國各地的民兵,都沒有用雷攻擊敵人的經驗,後來當地的書記把地雷使用方法帶到山東,並且帶來了鐵地雷,這才讓海陽民兵開啟了地雷戰。

就在那年秋天,當地民兵隊長從外面帶回兩個大地雷,眾人開始研究怎樣拉線拌線,或者怎麽埋雷,而率先領略地雷威力的,就是附近的偽軍。

當地的偽軍經常會在附近「掃蕩」,海陽民兵抓緊機會,就在他們前進的道路上,分別安放了兩顆地雷,敵人剛到山腳,就有五名偽軍被炸死,剛回頭逃跑。又有三名偽軍被炸飛。其余的偽軍根本不敢動彈,就這樣膽戰心驚的等待良久,最後順著山路逃回日偽軍據點,在這之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裏,這些偽軍都沒有再冒頭。

在最初的地雷戰中,我軍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是吃過幾次苦頭,總該要長些記性,於是面對民兵的地雷,敵人就想出一些應對辦法,比如用勾點把雷勾出來,或者讓群眾先走,但是已經把地雷玩明白的民兵,有了更好的應對措施,比如子母雷,群眾把雷拉開,但是日本大隊走上來的時候,才會真正爆炸。

有一次在附近的文山地區,敵人按照慣例進行「掃蕩」,探雷日軍就發現了地上的地雷,於是按照之前的做法,就用勾點把地雷勾出來,沒想到第一下就是假的,真正的地雷,就在敵人臥倒地區,趴在附近的漢奸和日軍頭子,直接被炸飛出去。

敵人的排雷小組,經常遊蕩在附近,為了對付這些人,民兵就決定使用障眼法,在周圍到處翻新土地,故意給敵人露出可疑的跡象,但是真正的地雷就被埋在舊土下面,敵人多次上當受騙,遭受了巨大的傷亡之後,民兵又開始改換新的策略,比如在新土上埋雷,舊土下就是掩人耳目的幌子,為了激發日寇的好勝心,民兵會在新土旁邊插上一個稻草人,或者有的會寫著打倒日本鬼子的名牌,這些標語都用日文,敵人看到,就會直接拔除,緊接著就是震耳發聵的炸彈聲。

在戰士們的不斷努力下,敵人運輸路線,基本都被民兵戰士截斷,一些「掃蕩」行動,也都被全方位阻擊,既然陸地沒有任何優勢,那麽久試試海上運輸。

但是當地並沒有靠船碼頭,想要運送物資,只能憑借人力來搬運,當地的民兵組織,提前得知了敵人的水下運輸規律,就悄摸制造了很多水雷,把這些水雷都放在敵人往返的道路上,只要有人靠近岸邊,埋藏在水下的水雷,就會全部擊發,那些運送物資的日本士兵瞬間就會被炸飛,物資就會被民兵帶走。

在整個抗日戰爭行程中,海陽民兵的地雷戰,發揮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他們可以配合八路軍作戰,也能獨立進行戰鬥,讓敵軍聞風喪膽,而且在長久以來的地雷戰鬥爭過程中,海陽民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管是在山東地區,還是在全國地區,這些經驗都發揮重要作用,沈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軍的野心。

一次就能擊殺三到五名敵軍,地雷戰被運用到各個戰區,但是很多人非常好奇,為什麽八路軍一定要用地雷打仗呢?難道沒有槍嗎?

地雷戰的盛行

其實還真的說對了,地雷戰之所以盛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槍,早知道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物資那是極度匱乏,誰都知道飛機大炮衝鋒槍,比地雷好用,但是別說是衝鋒槍了,就連普通的步槍,八路軍部隊都做不到人手一支,更別說只是普通的民兵隊,當然更是做不到人手一支槍,而且那些八路軍戰士,哪怕有一支上,裏面的子彈也不會超過十發,這是什麽概念,還來不及打,這槍就已經沒用了,還不如一把大刀來的實在,主力部隊都是這光景,民兵隊自然是更困難了,那個時候,民兵用的最多的,也就是紅纓槍,或者最多也就是大片刀,留給民兵隊最厲害的武器,也不過是兩顆手榴彈,而且因為太過稀少,那兩顆手榴彈他們都舍不得隨便使用。有人說他們也有槍,這些槍就是普通的火槍,打獵都不能打大型動物,用來打仗根本不夠看。敵人都在用熱兵器的時候,我軍還在冷兵器時代徘徊,所以用地雷只能說被逼無奈。

另一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地雷制造方法比較簡單,而且成本非常低。

填裝地雷的火藥組成,就是硝磺碳,這三種物質經過不同配比,會有不同的呈現,其中總量最大的,莫過於硝。為了能制造出更多的地雷,只能大規模熬制硝物質,在山西地區,熬制硝的硝池就有129處,就這些小規模的硝池,就能年產3500多斤,而且熬硝已經成為群眾,茶余飯後的一種習慣,不管是男女老少,都知道怎麽熬硝。有些心靈手巧的婦女,已經把熬硝當成副業,並且在最基礎的熬硝方式上,還進行了多種創新,比如在陽曲縣的一個村子裏,有村民發現,一些舊磚上面,有一種奇怪的「磚銹」,這些磚銹就像蟲子一樣,於是村民就把他們帶回來進行燃燒試驗,竟然發現了硝的存在,於是周圍大量破舊無人居住的民房,都被拆除進行硝采集,制成著名的蟲硝,除了這種制作方法,還有土硝,植物硝等等,因為熬制方法簡單,並且原材料遍地都是,所以制作地雷的材料,可以源源不斷采集,這也就是我軍大力發展地雷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而且前文我們說過的石雷,就是地雷戰下的重要產物,在山區最多的就是石頭,大的小的種類繁多,更重要的是,這些石雷非常容易隱藏,而且破壞力非常大,只要在裏面打個洞,裝上定量的火藥,這些石雷就能給日本鬼子造成巨大的傷害。

那你知道這些地雷到底是誰創造的嗎?有人就說了,前文不是說過是民兵做出來的嗎?民兵做出來的,是人家已經準備好的,真正研制地雷的,那就另有人在了。

中國地雷英雄

在共產黨第六屆六中全會上,主席就發表過重要的指示,一定要在各個革命根據地,建立一個兵工廠,排除萬難也要建這麽一個地方。不管是手槍還是地雷,盡可能做到自給自足。但是當時制作步槍步驟繁多,光是材料都有夠頭疼的,所以制作低成本又高效的地雷,成為各和根據地的首選。朱老總等人還專門頒布了。有關大量制造地雷的訓令,其中篇幅最大的,就是大量生產地雷的指示,其實是我軍進行地雷生產的開端,並不在抗戰時期,在此之前,我軍已經大規模進行了地雷制造和生產,中國的工程兵創始人,同時也是開國少將之一的王耀南,並不是第一次開展兵工廠工作,在蘇聯工作的時候,王耀南已經成功生產過5000多枚地雷,除此之外,另一個制雷高手,就是軍工部部長劉鼎。

這個人最大的貢獻,就是改造了黑火藥,比舊時的黑火藥威力更大,而且還研制出用電話機點火的電發式地雷,這種突破性的研究結果,給八路軍帶來很大的便利。

不過要說誰才是真正的大神,陳康百說一不二,1932年陳康百就去德國留學學習,他當時主修的專業就是化學。學習成績優異,如果留在德國,說不定有多大的榮華富貴,不過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陳康百卷鋪蓋就回到中國,之後輾轉來到了八路軍總部,並且在軍工事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陳康白還為八路軍,研制出了更高級的炸藥,之前說過,劉鼎將黑火藥進行了改進,但是畢竟還是黑火藥,相比於高級的炸藥,它的威力顯然不行,但是在陳康白的研制下,地雷的火藥等級直接跨了一個台階。

早知道地雷威力的大小,跟火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般情況下,炸藥的威力來自於碎片,火藥越猛,外面的鐵殼炸碎數量越多,這些碎塊才能更快速的對敵人進行擊打,但是普通的黑火藥,非常容易受潮,而且絕大多數時候,這些黑火藥只能把外殼分成兩塊,這些碎片根本不能對敵人,進行有效擊打,有時候甚至就是會冒煙,都不會爆炸。

萬丈高樓平地起,爆炸只能靠自己,陳康白不斷對火藥進行研制,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高級炸藥被他研發出來,之後各個根據地都來學習知識,這項炸藥技術終於傳遍了各個地區。

地雷戰真的存在嗎?不管是哪個地區的地雷戰,都只有八路軍方面的記錄,那麽是否真的有地雷戰呢?

真實存在的地雷戰

其實這樣疑問的存在,其實並不算不合理,因為距離戰爭結束已經過去七十年,所以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已經淡然了許多,而且另一方面,因為地雷戰並不同於普通戰爭,其他戰爭都是一次性戰爭,不管是台兒莊戰爭,還是平型關戰爭,都是集中在一個地方對戰,但是地雷戰分布在!全國各地,不管是山東戰區還是在山西戰區,都有地雷戰的歷史,而且其實地雷戰給敵軍造成的傷害。並不是大規模的,所以很多軍事史上,都沒有進行記載。

更重要的是,這些地雷戰,在敵人的軍史上,也沒有太多記載,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地雷戰沒有發生過,很多在地雷戰受過傷的日本士兵。還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過關於地雷戰的記錄。比如在日軍的一個警備隊隊長回憶錄中,曾經記錄過,八路軍用一顆地雷,直接炸死九名日本士兵的案例。

很多日本士兵都非常害怕八路軍的地雷攻擊,但是日本軍部面對地雷戰,只是簡單地稱之為小型事故。在整個反「掃蕩」的鬥爭過程中,全國各地,家家戶戶當中,都有形式不同的地雷,不管是門前屋後,都有威力巨大的看家雷,有人甚至在炕頭或者竈口,甚至包括鍋底等等地方,都放置了地雷。這些地雷對敵人造成過極大傷亡,敵人進屋根本不敢亂翻,不管是村莊還是家院,都受到了一定的保護。

在1943年5月份的掃蕩中。日軍觸發地雷的數量,就已經達到了1900枚,幾乎每一枚地雷,都能炸死炸傷1到2人。

正是因為有了地雷,日軍的整體機動能力,已經大振幅下降,而且因為地雷埋伏的面積非常大,所以日軍的重型裝備基本都無法通行,所以除了對日軍進行大規模損毀之後,電話線或者其他通訊方式,也很容易被直接炸毀,雖然日軍已經占領部份地區,但是被切斷聯系,這些地區早就被分割的支離破碎,敵人就是這樣在長時間的地雷轟炸中,完全淹沒在地雷的炮火當中,最後終於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