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你了解英雄城鎮隆化的「長城」嗎?

2023-12-24歷史

隆化地處塞外,扼中原之鎖鑰,當邊塞之要沖,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北朝時期,鎮北下窪子村土城子古城為州(安州)、那(廣陽)、縣(燕樂)三級治所。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苔山腳下,伊遜河東岸,建波羅河屯行宮。宣統年間,設隆化縣,取"隆盛開化"之意,治所在唐三營。1916年,縣治遷往波羅河屯(即今之安州街道)。

唐代詩人陳子昂有一首詩【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此詩為詩人登上燕昭王所築黃金台,遙想燕王當年招賢納士、黃金市馬,慨然有感而作。安州街道古屬幽州,燕昭王曾在此築古城一座。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寫就千年之後,在隆化這片古幽州大地上,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演繹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這個人,就是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雖然中國自孟子時代就已有「舍生取義」的說法,燕趙自古更是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歌、勇武任俠的文化傳統,但我還是無法想像,當一個人手舉炸藥包,拉開導火索,親手點燃自己生命的時刻,當導火索「噝噝」地冒著白煙,一寸一寸迅速地縮短,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生命之火行將熄滅的時刻,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呢......每想到這裏,我的心底都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一個人,一座城,人與城往往是合二為一的,比如諸葛亮之於南陽,魯迅之於紹興,沈從文之於鳳凰等等。如果僅僅有董存瑞這樣的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而沒有隆化古城的千年底蘊,人們可能多少會覺得有些缺憾,有些不夠完美。事實上,伊遜河畔的隆化城古往今來都是一座重鎮。

春秋戰國時期,燕昭王在鎮北鮑家營築古城一座,當地群眾稱其為「韓昌城」。西漢初年,為防匈奴南下,又於今郭家屯三道營、堿房二道灣子、西廟宮等地築城,並以鮑家營古城為中心,修築多路烽燧與各城相連,構成一道堅固的防禦體系。這是一段非常獨特的漢代長城,史學界稱之為「墩台長城」。今天,經歷了兩千年的風風雨雨,古城與烽燧昔日的雄姿早已蕩然無存,惟殘留下一段段堅實的夯土墻,和一個個並不高大的土丘。

與鮑家營古城相距不遠的下窪子村,保存有一座土城子,是隆化境內現存最大的古城遺址。土城始建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明代被廢用,成為蒙古人的遊牧之地,蒙古人稱之為波羅河屯,轉譯成漢語就是「青色的城」,於是有人稱其為「青城」。清嘉慶皇帝曾寫過一首詠波羅河屯的詩,名字就叫【青城】,描繪了當時青城的秋收景象。詩為「塔影淩霄塞嶺晴,秋風古道舊青城。積場禾黍連村市,又睹山田穡事成。」嘉慶詩中所謂塔影,是指城西北苔山上的古塔。在隆化逗留的時候,不論身處城裏的哪一個方位,一擡頭總能看到遠遠的「西山塔影」,她仿佛這方水土的保護神一般,無處不在。苔山古塔以一種標誌性的姿態屹立了幾百年的歲月,閱盡隆化春色。

董存瑞、炸藥包、長城、烽燧、戰國古城、土城子......這些詞語很容易讓人把隆化與戰爭聯系在一起,清帝康熙當年就曾經在波羅河屯行宮指揮過大敗葛爾丹的烏蘭布通之戰。戰爭是屬於男人的,這是一座男人的城鎮。然而在刀光劍影、烈火硝煙之中,有兩個女人卻為這座英雄的城鎮平添了幾分柔美。一個是蕭太後。遼宋爭戰之時,文韜武略過人的女政治家蕭燕燕,曾多次到過隆化,當地傳說她曾在土城子內建梳妝樓,以供停留起居之用。另一個是清淑慧長公主。淑慧長公主是康熙的皇姑,下嫁蒙古巴林王色不騰,波羅河屯是清淑慧長公主的胭脂地,故又稱「皇姑屯」。

今天,隆化依舊是苔山古塔高聳雲霄,伊遜河水靜靜東流,然而青城古道之上卻早已沈澱了厚厚的歷史塵埃。


河北日報記者崔立秋發自隆化。

THE END

征稿啟事

承德文旅是一個開放平台,無論你是承德土著還是外來遊客,都可以把在承德生活文化、旅行的點滴記憶時刻分享給大家。可以是美景故事、遊記心得、也可以是散文隨筆,我們期待與您一起分享在承德的美好時光!


投稿信箱丨 [email protected]

精|選|推|送

  • 承德推出長城文化精品旅遊路線

  • 22—24日,全國最高水平花式滑冰賽事在承舉行

  • 賞塞外冰雪風光 觀花滑一流賽事 魅力承德歡迎您

  • 【圖】長城上的絕美日出,一起來追光吧!

  • 二興營村通了「雲盤路」

  • 點分享

    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