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軍的「五大主力」,是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得以形成的。
五大主力於抗戰時期得以形成,至解放戰爭時,其在華東、中原及東北戰場對我軍構成重大威脅。然而,最終皆未能逃脫覆滅之結局。
五大主力各具特色,在解放戰爭中哪一支最為棘手?
就底蘊與資歷而言,整 11 師(18 軍)堪稱翹楚。
18 軍聲名卓著,乃陳誠土木系的核心所在。其麾下主力 11 師建立於 1930 年的中原大戰時期,在五大主力中堪稱老大哥,資歷深厚,聲名遠揚,在武器裝備的補充與升級方面亦處於優先地位。
74 軍(整 74 師),於 1937 年在淞滬會戰即將展開之時組建,乃抗戰時期(王耀武)戰鬥力極強的隊伍,其轄有 51 師、57 師、58 師。抗戰獲勝後,與第 5 軍共同擔負南京的衛戍任務,素有「禦林軍」之稱。
1938 年,第 5 軍於湖南湘潭組建,此乃首支且是唯一的機械化部隊。昆侖關大捷(杜聿明)成為第 5 軍的檢驗標準,證實了該部隊的實力。
新1軍於1942年在印度蘭姆伽組建,系首支采用美式裝備並接受美式訓練的主力部隊,其核心為由稅警總團改編而成的新38師。該軍在緬北戰場有出色表現,然而抵達東北後分出新7軍,致使自身實力受到削弱。
新6軍於1943年自新一軍析出,其核心為原屬第5軍的22師,其後又吸納了來自18軍的14師以及青年軍的207師。此後,新6軍投身緬北反攻,攻守皆優。
就名氣與戰績而言,整 74 師的戰鬥力最為強勁。
74 師(74 軍)組建於全面抗戰時期。在淞滬會戰中,74 軍初顯鋒芒,其後於萬家嶺(德安)戰役中聲名遠揚。
1941 年的上高會戰中,74 軍堅決抵禦日軍 34 師團的進擊,堅毅守衛雲頭山與白茅山,為己方主力圍殲日軍 33 師團等部隊立下首功。此役,被何應欽贊為「開戰以來最為出色之作戰」。
1943 年常德會戰中,74 軍 57 師的 8000 名將士據守常德城達 16 日之久,抵禦日軍的空中力量、坦克部隊以及大炮和毒氣的攻擊。該師官兵傷亡慘重,幸存人數不及一成,最終僅有師長余程萬等 500 余人成功突圍。
1945 年於雪峰山戰役裏,74 軍有所作為。
在抗戰時期,74 軍因其表現獲譽「虎賁軍」。因其戰功,此軍成為蔣校長的掌上明珠,以致其狂妄宣稱:若有十個完整的 74 師,便能一統華夏。
然而,整七十四師遭遇粟裕後,於孟良崮覆滅。
除卻整 11 師與整 74 師,整 5 師的戰鬥能力亦較為優良。
在成立伊始,第 5 軍(整 5 師之前身)便作為「唯一的機械化」部隊聲名遠揚。早在十年前,杜聿明曾出任陸軍裝甲兵團團長,該團的 32 輛輕戰車均購自英國。
1938 年初,裝甲兵團得以擴編,成為裝甲 200 師,其裝備源自蘇聯,該師總兵力達 2 萬人。
1938 年 11 月,200 師與榮譽 1 師、新 22 師整合編為新 11 軍,次年 3 月,該軍番號變更為第 5 軍,其總兵力達五萬之眾。1939 年末的昆侖關戰役中,第 5 軍斃敵四千,自身亦有一萬七千之傷亡。
1942 年赴緬遠征,遠征軍主力於野人山失利後撤回國內,第 5 軍諸多重型武器遺失、損壞。新 22 師留駐印度並後續組建新 6 軍,榮譽 1 師被調出,至此,第 5 軍主力僅余 200 師。
與整 11 師、整 74 師相較,整 5 師的戰鬥能力絲毫不弱。
在諸強之中,第 5 軍(整 5 師)的運勢相較四大主力更為順遂,可稱剩者為王。
在解放戰爭時期,整5師屬於最為頑強的,是最後一個被殲滅的。
依五大主力覆滅之序,首位乃「禦林軍」整編七十四師。1947 年 5 月,解放戰爭首年之末,陳毅與粟裕以一場氣勢磅礴的「虎口拔牙」之策,於孟良崮將整編七十四師盡數殲滅。
七十四師之覆滅,除卻驕兵致敗、冒進致禍外,張靈甫乃關鍵敗因所在。
與王耀武相較,張靈甫在戰略眼光及人情世故上皆相距甚遠。國民黨軍隊每況愈下,是五大主力漸趨覆滅的共同問題。於此方面,整編第五師相對略優。
新1軍與新6軍,於東北之表現遜於其遠征之時。
追本溯源,除卻武器裝備與後勤保障匱乏外,繼任軍長的能力亦是關鍵因素之一。相較孫立人,鄭洞國的戰鬥力顯著遜色。新 5 軍的繼任軍長陳林達,亦遠不及廖耀湘。
18 軍軍長楊伯濤,難以與他的前任胡璉比肩。
在解放戰爭中,整11師與整5師對我軍構成的威脅最為顯著。
在華東戰場,1947年下半年,粟裕經歷了五戰,其中四戰失利。他敗給胡璉所率整11師兩次,敗給邱清泉的整5師一次。此二位猛將,其一有「狡如狐猛如虎」之稱,另一則被贊為「邱瘋子」。
胡璉在兩次戰役中對粟裕取得勝利,分別為南麻戰役與土山集戰役。
在臨沂戰役時,胡璉身為「救急將領」,率整11師援救戴之奇,察覺粟裕采用「圍點打援」之策後,選擇知難而退。其後,華野於孟良崮圍殲張靈甫,胡璉的援救行動遭遇阻礙,最終無果而返。
邱清泉與張靈甫相較而言,曾先後於上海大學、黃埔二期以及德國陸軍大學求學,如此高的學歷實屬罕見。邱清泉行事較為張狂,不過不像張靈甫那般極度自負,在該忍耐時能夠做到隱忍。
南京保衛戰中,邱清泉喬裝成平民後遭日軍俘獲並被迫服勞役,其逃脫後抵達200師,而後被編入杜聿明的第5軍。在抗戰時期,邱清泉與第5軍多次獲勝,躋身抗戰勁旅之列。
1947 年 8 月,邱清泉與粟裕初次交鋒。邱清泉施欲擒故縱之計,舍棄 84 師令華野對其實施包圍,而後突然反擊,致使宋時輪及 10 縱遭受一定損失。
一個月後,粟裕成功抵禦邱清泉,且將 57 師一舉殲滅。
邱清泉察其勢險,為免吃虧遂速撤離。粟裕指揮華野乘勝進擊,於魯西南鄆城丁裏長一帶,對整5師呈三面圍勢。然而,邱清泉竭力頑抗以候援救。
在 96 旅副旅長鄧軍林以及 286 團、炮兵營的接應之下,行將閉合的包圍圈被開啟了一處缺口。粟裕見一時難以將整 5 師殲滅,在對邱清泉予以重大殺傷後,自行主動撤出戰場。
其後於土山集,華野對胡璉整11師實施圍殲的戰役未能達成預期。
軍長的更叠致使水準漸降,此為五大主力實力削弱的關鍵因素。就此而論,整 5 師(第 5 軍)得以勉強維持,直至最終被殲,除卻些許運氣成分,與邱清泉的據守亦存在極大關聯。
總體而言,在淮海戰役中被全殲的整編第 11 師、整編第 5 師乃是我軍最為強勁的對手。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