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如今受到挑戰的美國霸權,是如何建立的?未來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2024-01-18歷史

近些年,隨著中國在國內經濟和技術上不斷取得成功,其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如今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更是對美國的霸權構成了威脅。

而美國的單邊主義,也使得中國、俄國、巴西、印度等國有了抱團取暖的傾向,再者歐盟、東協、歐佩克等地域性組織的不斷崛起,也在在世界各個角落削弱美國的霸權。

如果美國不能及時有效地應對這一挑戰,其霸權將會受到更多國家的挑戰,從而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可美國霸權是如何建立的?他又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本文我們就透過過往歷史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美國霸權的崛起和確立

美國站到世界第一梯隊,逐步開始主導世界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1787年美國站在英國巨人的肩膀上成立,成立後便迅速走上了改革擴張的道路。

在經過贖買、戰爭、欺詐以及西進運動將帝國版圖迅速從大西洋西岸擴張到太平洋東岸,並透過南北戰爭,形成統一完備的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國

隨後美國憑借自身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源源不斷地世界移民及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在百年的時間內迅速增長為世界大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已經在經濟實力方面成為了世界第一,其完備的工業生產體系是其他歐洲國家望塵莫及的。

然而正式讓美國開始確立全球政治霸權,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

當時美國在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反復橫條,在經濟上賺的盆滿缽滿的同時,也攫取了大量的政治利益。

緊接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二戰爆發之前,美國不僅僅和英法做軍火生意也和德意日開支對等軍事貿易。

一直到二戰全面爆發,美國才停止與德意日等軸心國之間的貿易。

二戰徹底地摧毀了歐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美國借機而上,取代英國成為全球霸主,並在此後一直引領世界的經濟、政治及文化。

二戰之後,美國透過馬歇爾計劃幫助西歐國家恢復經濟,同時扶植起日本這樣的亞洲國家,鞏固自己在世界的地位。

之後美國在全球推行北約、華約等軍事集團組織來對抗蘇聯和中國。

也是由於冷戰時期的軍事集團對抗使得世界進入冷戰時期,同時也在經濟上使世界形成了美蘇兩強並立的局面。

隨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拖垮了蘇聯,卻使得美國軍事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至此美國成為了全球獨一無二的霸主。

對美國經濟霸權的沖擊

在美國經濟霸權的確立過程中,曾有過三次沖擊。

第一次是在二戰結束後,極速恢復發展的蘇聯對於美國經濟霸權有了第一次的沖擊,第二次便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幫助下日本經濟迅速崛起後對於「收購美國」的沖擊,第三次則是美國歐洲小弟組建歐盟,聯合對其經濟霸權發起調整。

不過,這些均被美國以政治、經濟等軟手段成功打壓了,並將日本和歐盟經濟嚴格控制在經濟框架之內。

自上世紀90年代之後,對於美國經濟霸權沖擊有可能來自第三世界。

首先是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

世界工廠是一個國家透過生產和出口商品賺取外匯的能力,也被視為是一國在經濟上的大國地位。

盡管在2018年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但它還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強國,可這一點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工廠的能力。

如今中國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全球制造業大國,盡管在技術和創新方面仍然落後於西方國家,而且還面臨來自西方國家更嚴格的貿易和技術規則和標準。

但如今中國的發展速度是被全世界看在眼裏的,而且中國沒有像美國一樣實施霸權行為,可這並不代表我們在未來沒有能力終止美國的霸權統治。

其次便是印度、伊朗等國家的崛起。

進入21世紀以來,印度、伊朗等大國也在快速增長,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它們已經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而且該趨勢還在不斷地增強。

如今的印度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並擁有巨大的潛力。

它不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還是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

而在未來幾十年裏,印度更有望成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

盡管目前還不清楚印度是否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其快速增長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力,已對美國造成了影響。

隨著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

對美國政治霸權的沖擊

未來世界格局的變化,最大的動因是主要大國之間的重新排列組合,尤其是中國、俄國、歐盟、日本等國家。

如今中國和俄羅斯都是世界上大國,兩國實力相當。

若這兩個國家的結盟將對美國霸權產生巨大沖擊,而這種沖擊可能會首先體現在軍事領域。

美國一直想要掌控中東地區,因為中東地區是美國重要的利益所在,但在當前形勢下,中東地區的亂局還將繼續。

未來若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結盟,將會嚴重削弱美國對中東地區的控制,讓美國的利益受到一定的損害。

同時俄羅斯若和歐盟進行聯盟可能會對美國霸權產生沖擊,而這種沖擊主要是透過歐洲政治格局的變革。

乍看之下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下,俄國和歐洲結盟似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別忘了,曾今的俄國和歐洲各國都有著聯盟的先例,尤其是在美國主導西方世界之前,如三十年戰爭時期、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另外一方面,在二戰之後,歐洲主要國家如法國、德國等國家放棄了百年歷史積怨,提出了「歐洲人的歐洲」理念,並成功的建立了歐盟,從這裏可以看出歐洲國家內部有一定的意願走向政治合作的基礎。

從俄烏戰爭的整個過程可以看出,一開始在美國大哥極具誘惑政治經濟許諾的基礎下,英法德等北約國家對於俄國軍事對抗相對積極。

但是到了俄烏拉鋸戰之後,尤其是美國承諾遲遲不兌現,歐盟國家對抗俄國的意願不再強烈,更是主張和平對話來解決俄烏問題。

最重要的是俄國和傳統歐洲強國在擁有極強的地域共同之外,還有很強的積極互補性,俄國豐富的能源儲備和法德意等國家完備且極具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不排除一個「大歐洲」的建立。

未來如果俄國和歐盟聯盟出現歷史性和解,強大統一的大歐洲將對美國霸權形成重大威脅,並可能會在政治、經濟乃至文化多領域挑戰美國霸權。

而這一點是美國必須重視的,因為一旦俄歐聯盟建立軍事體系,就會對美國形成重大威脅,也意味著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將受到重大挑戰。

美國霸權衰落的內部因素

大國之間攻守同盟的關系轉化是美國霸權遭受挑戰最大外部的原因,但美國自身的政治、經濟發展的決策的失誤也將導致霸權的絕對衰落。

冷戰結束後,美國自然而然成為世界上的唯一軍事強國,開始實行霸權外交,尤其是軍事上更是實行單邊主義。

對世界各國內政外交指手畫腳,更是多次對於他國采取單邊軍事行動。

其對於歐洲盟友的「怠慢」使得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集團出現分裂,法國、德國等國家對於美國對外行動采取了貌合神離的「配合」。

911恐怖主義事件後,在反恐的方式問題上,美國根本沒有得到法國、德國等歐洲盟國的支持,西方國家各國離心離德傾向越發明顯。

美國的軍事支出並沒有隨著蘇聯的解體而降低,而是整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美國打著「民主」和「自由」的大旗,充當著世界「世界警察」角色,這是也美國霸權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體現。

可當「世界警察」是有巨大成本的。

美國強大的時候,能夠支撐其「世界警察」的角色,並且美國也的確是「稅收國家」,透過各種形式向其他國家「收稅」,來支付美國所提供的「警察」服務。

但當美國經濟不能支撐其「世界警察」的時候,這個「世界警察」就將會成為美國迅速衰敗的最大「困境」。

近代以來建立在民族國家之上的民主政治秩序,是西方地緣政治秩序擴張的產物。

而西方今天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尤其是美國的相對衰落,必然對非西方的民主產生極其負面的影響。

從前,西方信仰主權高於一切,但現在信仰的是人權高於主權。

可如何實作和保護西方所認為的人權呢?西方的回答很簡單,那就是政權更換多黨政治和選舉,也就是西方式民主。

就外在因素來說,這主要是因為西方和美國所背負的,可以稱之為「民主包袱」的東西。在中東,西方和美國可以說是在推翻自己參與建立起來的政權。

未來仍未可知

從川普上台後,美國國內經濟、政治、社會、國際政治等方面的問題持續發酵。

川普的執政風格和對外政策已經暴露出了其明顯的個人色彩,他的「美國優先」政策使美國社會階層撕裂嚴重,社會問題和民粹主義開始擡頭。

而拜登則在對外政策方面表現得更為積極。

拜登提出了「美國第一」的口號,試圖透過與盟友結盟來確保其在全球範圍內的霸權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霸權能否保持下去也就成為一個問題。

當然,美國的衰落並不是說美國將在全球範圍內失去霸權,而是指其將失去對世界秩序的主導權。

長遠而言,美國衰落是必然的,全球多極化的趨勢是歷史大勢,最根本的是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矛盾導致的周而復始的經濟危機不可能避免的。

對於今天的我們,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道路,利用現狀我們周邊難得的相對和平再度實作經濟的高速發展是未來很長時間的歷史任務。

現狀的我們擁有足夠的能力來保護我們自己處於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直接可以與美國進行「爭霸戰爭」。

我們現在更需要的不斷積蓄力量,保持經濟和社會穩定,實作中美之間國家實力差距的不斷縮小。

美國近年來的咄咄逼人是想讓我陷入如同俄羅斯的戰爭泥潭,我們一定不能上當。

今天的容忍,是為了將來不久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