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賡被彭總痛批,事後找粟裕秘書怒斥:原來是你搗的鬼

2024-01-18歷史

陳賡和粟裕之間存在著真摯的戰友情。

盡管陳賡和粟裕正式相識時間較晚,但他們早在南昌起義時就已經並肩作戰,之後各自加入了不同的組織和戰區,盡管有名氣,但並未見過面。

原本在同戰區的機會讓他們有了相見的可能,但因為戰局變化,陳賡隨中央紅軍向西,粟裕則率領紅七軍團向東,錯失了這次機會。

"陳賡、粟裕等同誌的戰績已經得到了認可,他們是中國革命的功臣。我同意陳毅同誌的觀點,他們已經可以與彭、劉、林並肩前行。

"

1947年9月,我軍開始了戰略反擊。粟裕率領華野主力部隊轉戰中原戰場,與劉鄧大軍、陳謝大軍三路齊發,以品字形向敵軍推進,意在經略中原。

然而,粟裕敏銳地察覺到國民黨軍的異常動靜。他們似乎並未坐以待斃,反而頻繁調動部隊。粟裕在不斷的觀察和思考中,發現國民黨的真正意圖是集中優勢兵力攻擊劉鄧大軍,如果成功,他們將再轉攻其他兩路。

意識到敵人的陰謀後,粟裕迅速向中央報告了自己的推測,並提出與陳謝大軍匯合,共同對抗敵人的計劃,得到了批準。

闊別了整整20年,粟裕和陳賡再次在同一個部隊並肩作戰。陳賡成為粟裕的直接部下,由粟裕指揮。在粟裕的領導下,兩路大軍連戰連捷,攻占了50多座敵軍重鎮,殲滅數萬敵人,成功粉碎了敵人的陰謀,解除了對劉鄧大軍的威脅。

在這次合作中,陳賡對粟裕的軍事指揮能力給予高度評價,對他的作戰智慧深感欽佩。有人質疑粟裕的作戰能力,陳賡立即站出來為他辯護,怒斥對方:「你說粟裕不會打仗?

那麽中國誰還會打仗,請他站出來!」

淮海戰役期間,粟裕率領華野圍攻黃百韜兵團,由聶鳳智率領的第九縱隊打頭陣。華野在粟裕的帶領下,早已經成為一支精銳部隊,尤其擅長打運動戰,打仗以迅猛著稱。

然而,圍攻黃百韜兵團時卻因為行動太快而吃了虧,畢竟攻堅戰和運動戰不同,華野攻勢被子母堡群阻斷。面對這一情況,粟裕當機立斷下令停止進攻,並改變策略,改強攻為近迫作業。

他命聶鳳智等主攻的縱隊司令利用夜晚挖交通壕,一直挖到敵軍陣地前沿50公尺處,甚至30公尺處,再對敵軍的子母堡發起進攻。

按照粟裕的進攻策略,次日便取得戰果,迅速將黃百韜構建的子母堡群攻破,取得了大勝。而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中野圍殲黃維兵團時,中野司令部信心滿滿,告訴毛主席預估三日內解決戰鬥。

然而,強攻期間也遭遇了華野遇到的情況,攻勢被黃維兵團構築的密集子母堡群所阻,損失不小。不過,中野最終還是透過改變策略,成功攻克了子母堡群,取得勝利。

陳賡看到當前的戰局,立即調整策略,從強攻變為逼迫作業,與粟裕的思路不謀而合。雖然中野司令部催促他加快進攻的步伐,但陳賡堅信迫近作業是最佳選擇,甚至不接聽中野司令部的電話。

這時,陳毅作為華野司令員,正在中野,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向粟裕詢問他攻破黃百團兵團時使用的戰術。得知粟裕使用的是迫近作業後,他立即支持陳賡的策略,並繼續執行陳賡提出的迫近作業和分割殲敵的策略,最終取得勝利。

在1951年9月,粟裕進入總參部不久,他計劃建立一所高水平的軍事工程學院,但校長的人選讓他感到困擾。

在深思熟慮後,他確定陳賡是最合適的人選,得到毛主席的批準。陳賡當時正在北韓指揮作戰,接到命令後立即返回,從零開始建立起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被錢學森稱為奇跡。

粟裕擔任總參謀長後,陳賡擔任副總參謀長。由於粟裕的身體狀況不佳,長時間在療養,總參部的許多工作都由陳賡代勞。

陳賡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但也有疏忽的時候。有一次,蘇聯專家和作戰部顧問存取中國,由總參作戰部代部長王尚榮等人負責接待。

當時,他們正在全聚德聚餐,突然新華社來訊息,要求作戰部審查一篇關於華東軍區給一個師進行嘉獎的稿子。

原來,金池竟然把那份報告錯發給了彭總,導致了這次誤會。得知真相後,陳賡立馬向彭德懷道歉,並承諾以後一定會註意稽核,不會再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種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得到了彭德懷的認可,並沒有追究。從以上兩個事件中可以看出,無論是陳賡、王尚榮還是粟裕,他們都是非常有責任感的領導。

他們不推卸責任,勇於承認錯誤,並積極改正,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令陳賡沒想到的是,金池竟然也不知情,陳賡這下子更生氣了,怒氣沖沖地讓另外兩個秘書也過來,結果他們也都不知情。

陳賡看著三個人面面相覷,怒火更盛,想不通是誰膽子這麽大,竟然敢暗中以他的名義給彭總寫這樣的報告。這時,粟裕的秘書怯生生地走了進來,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原來,報告是粟裕的秘書所寫,因為時間緊張,就沒有讓陳賡過目,卻直接蓋了他的章。陳賡聞言,痛斥了粟裕的這個秘書,批評他的膽大妄為。

陳賡平時性格極好,這次發怒十分罕見。事後,陳賡帶著金池外出散心,走了幾圈後,怒氣就基本消了。據金池回憶,陳賡冷靜下來以後還對他說:「我怎麽發這麽大的脾氣呢?

我不該發火的……」對於陳賡的這次發火,金池印象深刻,他推測這次發火可能與陳賡當時的身體狀況有關。陳賡多年征戰,身體狀況不好,年紀大了以後開始出現失眠的狀況,因為身體不適而偶爾發火,也屬於正常。

這次發火以後,陳賡就再也沒有發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