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國民黨空軍虧空8000萬,蔣介石嚴令徹查,結果查到自己頭上

2024-01-26歷史

蔣委員長怒斥航空委員會,只造出這麽點飛機,究竟錢都花哪去了?

這樣的情況又如何在日本人面前交差呢?秘密歷史,讓我們一起探索。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中國全面抗戰由此開始。蔣介石作為中央政府首腦,在全國壓力下開啟全面備戰。

日本雖小,但軍事實力不容忽視,其中最讓蔣介石忌憚的便是空軍。明治維新後,日本工業迅速發展,航空工業水平世界領先。

在軍國主義思想推動下,日本制造出大量先進戰機,無論技術效能還是規模數量,都足以讓世界側目。早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蔣介石就見識到日本空軍的威力。

我方第十九路軍在愛國將領蔡廷楷、蔣光鼐的領導下殊死抵抗,但由於日軍擁有空中優勢,我軍處處受制,軍用和民用設施在敵軍轟炸下受損嚴重。

那時,國民黨雖也派飛機支援,但由於空軍實力有限,中央空軍和廣東空軍一共才出動40架飛機參戰,而集結近300架飛機的日軍則優勢明顯,戰場局勢極為被動。

淞滬抗戰的經驗讓蔣介石深刻認識到了「無空軍即無國防」的真諦,因此他開始投入大量資金來加強空軍力量。

從1932年6月開始,南京國民政府制定了多份階段性的建設計劃,其中,空軍建設都是其中的首要任務。

為了提升國民黨內部的空軍專業人才,蔣介石選派周至柔去歐美各國進行空軍專業的學習。

周至柔學成歸國後,先後被委任為中央航空學校校長、全國航空建設會常務委員、航空委員會主任等職務,全面負責國民黨空軍的一體化建設工作。

盡管蔣介石培養和重用周至柔,但對於空軍這個巨大投資的計畫,他仍然心存疑慮。周可以利用其專業知識做具體事情,但掌控空軍全域並非他的長項。

因此,蔣介石早已選定合適的人選,那就是他的夫人宋美齡。

宋美齡出身名門,受過良好的西方教育,對於西方科技文化並不陌生,在外交方面更是獨步天下,且有參政報國之心,願意幫助蔣介石分擔國務。

因此,由她來主抓空軍發展對蔣介石來說再合適不過。

1936年,蔣介石任命周至柔為航空委員會主任的同時,也任命宋美齡為航空委員會秘書長,表面上看周至柔全面負責,實際上宋美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接手後,宋美齡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學習航空理論和飛機設計制造等專業知識,並從財政和人事兩大方向牢牢控制了空軍的實權。

據美國傳記女作家尤恩森所寫的【宋氏三姐妹】中提到:「宋美齡獨攬空軍大權,不容他人染指,並成為嚴格執行空軍紀律的人。她規定,凡在這支精英部隊中行竊者,將被處以極刑。」

有委員長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投入,也有委員長夫人的親抓實管和盡心盡責,看起來國民黨空軍建設應該是一帆風順的。

然而,為什麽還會出現開頭蔣介石大發雷霆的一幕呢?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抗日演說,表達了他堅定的救國決心:「只有堅持到底,抗戰到底,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在明確了抗日態度後,他開始進行兵力盤點和策略規劃。雖然他對陸軍的情況非常了解,但對於空軍,由於一直由宋美齡親抓,他對此非常放心,所以沒有過多過問。

在對敵決戰的時刻,他把周至柔叫到辦公室詢問當前空軍的發展情況。

周至柔向蔣介石匯報了空軍的建設狀況,他發現,在航空委員會的推動下,國民黨空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

他們建立了262處軍用機場,覆蓋了全國的重要軍事戰略區域。空軍人員編制也在不斷擴增,截至1937年,國民黨已經擁有9個航空兵大隊和5個直屬中隊,飛行員人數超過3000人。

軍機規模也有所提升,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國民黨共有戰鬥機346架,相比北伐時期增長了20多倍。

蔣介石從周至柔的報告中察覺到了問題,雖然相比於之前,346架軍機的增加明顯,但這與蔣介石的預期相去甚遠。

要知道,當時日本陸軍作戰飛機就有1156架,海軍還有278架艦載機,相比之下,國民黨空軍的這三百多架飛機實在是微不足道,無法形成對等的空中力量對抗。

(註2)此外,雖然蔣介石不清楚空軍的具體建設過程,但他清楚地知道國民黨在空軍方面投入了多少資金。

1937年,國民黨軍費總預算為2億元左右,其中空軍約占35%,即0.7億元,這部份巨額資金無論如何不可能只買到這麽少的飛機,因此,蔣介石非常憤怒,沖著周至柔一通責罵,不斷追問空軍軍費的去向。

周至柔無奈,只能大致列舉了裝置維修維護、飛機制造廠開銷、機場修建等幾個主要的資金使用情況。

蔣介石堅決要求周至柔提供航空委員會的年度預算報告。然而,當他看到報告後,他的怒氣達到了頂點,因為報告顯示空軍建設出現了近8000萬的虧損。

蔣介石對周至柔大聲咆哮,表示他必須查清此事。面對蔣介石的指責,周至柔表情復雜,最後他說:「我確實沒有做好我的工作,但我認為委員長最好別查。」

蔣介石聽出了周至柔話中的含義,他認為這可能與宋美齡有關,因為重要的空軍事務都是由她管理的。

想到這裏,蔣介石的火氣減小了,他對周至柔說:「不管是什麽情況,你都要據實告訴我,我會公正處理的。」

周至柔知道自己不能再隱瞞了,於是他把掌握的所有資訊都告訴了蔣介石。

周至柔之前提到的裝置維修維護、飛機制造廠開銷,並非純粹是借口,它們確實消耗了大量的軍費。

然而,這兩個巨額支出背後有著一個共同的根本原因:南京國民政府在蔣介石的領導下,將重心放在了「剿共」和「斂財」兩大方向,而對工業建設和科技發展缺乏關註。

這導致國內的工業基礎極其薄弱,進而影響到軍事裝備的保障。

在1934年,中國的航空裝置幾乎全部來自國外,美國占比68.9%,英國占比8.1%,德國占比1.4%,法國占比16.3%,義大利占比5.2%。

不僅如此,對應武器彈藥也是依賴進口。此外,國民黨空軍在全面抗戰前被頻繁用來對付共產黨,還在「中原大戰」中與其他軍閥進行內鬥,導致軍機大量損耗,而維修和補充的費用都流向了外國人。

航空委員會雖然嘗試透過國產化來替代進口,但受限於國內的工業水平胡技術實力,只能組裝和維修一些低端型號的進口部件,實際效果並不大,花費了大量資金。

雖然這些正常開銷和非正常經費流失都讓人感到冤枉,但宋美齡對空軍財權的掌握,以及她所謂的「嚴格軍紀」對家人和外人的不同對待,卻是令人深感震驚的。

宋子文以財政部名義購買的10架教練機,購機費用與實際價格有20%的差額,這筆差額去向不明。

孔祥熙以「考察實業」為名購買的20多架「飛霞式」轟炸機,結果發現全部都是二手舊貨,無法使用,此事最終也不了了之。

空軍建設中的腐敗只是對國民黨軍費的有效性產生影響,真正對空軍裝備實力產生致命影響的是宋美齡本人的決策。

宋美齡在學習航空裝備知識時了解到,西方已開發國家正在不斷進行飛機新技術的研發。她因此判斷,現在購買大量軍機是不明智的,因為這些軍機會很快過時。

她決定停止飛機進口,並將購買軍機的經費全部存入國外銀行。 從技術角度來看,宋美齡的決定有一定的道理。

但她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沒有充分考慮當時的國際戰略形勢,尤其是對日本人的侵華野心。這導致國民黨錯過了武裝空軍部隊的最佳時機。

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海岸線被日本人封鎖,此時想再進口戰機已經不可能了。

在蔣介石聽取了周至柔的介紹後,他陷入了尷尬和憤怒的情緒中。憤怒的是,他一直寄予厚望的空軍在對日作戰中表現得如此不堪,而這一切都與他或他的家人有關。

一通咆哮後,責任竟然被推向了自己。蔣介石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一句話也沒有說,過了好一會兒才揮手示意周至柔離開。

周至柔知道他已經闖下大禍,趕忙去找宋美齡尋求解決辦法。他知道,委員長和委員長夫人都是不能得罪的。

雖然他已經把實情告訴了蔣介石,但他只能主動向宋美齡坦白,希望能夠得到她的諒解。

周至柔的敘述讓宋美齡陷入了深思,與蔣介石的怒火相對,她冷靜地對周至柔說:「這件事情由我來處理。」周至柔松了一口氣,他沒想到宋美齡處理這個問題如此輕松。

她用獨特的方式,讓周至柔深刻理解了事情的嚴重性。 當晚,蔣介石回到家中,卻沒有看到宋美齡。

他發現了一張1936年10月31日的舊報紙,上面登載了社會各界為慶祝蔣介石五十歲生日而捐款購買飛機的新聞。

看到這則新聞,蔣介石的臉色瞬間變了。他立刻明白,宋美齡用報紙向他傳達了一個潛台詞:「空軍戰機的問題,我們都應該負責。」

這一層深意,只有蔣介石才能領悟。

蔣介石50歲生日那天,他聽從了江蘇省主席陳果夫的建議,以購買抗日戰機和慶祝生日的雙重名義,向全社會發起了一場「獻機祝壽」活動。

這個活動在愛國熱情的推動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共籌集到了1200多萬資金。然而,這筆錢並未被用來購買戰機,而是被用於了圍剿工農紅軍的軍事行動。

這個秘密只有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等少數人知道。

宋美齡透過舊報紙提醒蔣介石,如果再追究空軍問題,雙方都會丟臉,蔣介石也無法撇清欺騙民眾愛國感情的嫌疑。

面對宋美齡的暗示,蔣介石決定不再追究。次年12月,宋美齡在【論壇】雜誌上發表文章,解釋了中國空軍在對抗日本空軍時的困難,暗示這是她自己的失誤。

只有蔣介石和周至柔明白,她在為自己開脫。

一場由於決策失誤和管理混亂引起的風暴,在蔣介石、宋美齡和周至柔的默契配合下悄然平息,然而國民黨空軍戰力不足的現實已經無法改變。

在接下來的全面抗日戰爭中,中國空軍盡管英勇抗敵,湧現出如高誌航、劉粹剛等空戰英雄,但整體實力依然較弱,戰場制空權一直被日本人牢牢掌握,因此中國軍隊和百姓民眾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歷史可能會被掩蓋,但真相始終深藏其中,即使時間過去,是非功過仍有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