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80集紀錄片【中國通史·古代史】解說詞111:疆域空前——元王朝的統一戰爭

2024-01-16歷史

第11 2 疆域空前

——元王朝的統一戰爭

他是一個兇悍的民族,他的鐵騎橫掃整個歐亞大陸,無數的國家對他俯首稱臣。他是一個彪悍的民族,對抵 抗的城市屠城是他的一貫作風。他就是北方草原的雄鷹——蒙古族。面對偏安江南腐朽懦弱的南宋王朝,蒙古人是不是手到擒來呢 ? 抵抗蒙軍達36年之久的城池,居然能全身而退,躲過蒙古軍的屠刀,這又是為什麽呢 ? 蒙古人為了征服這個弱小的南方,朝廷又將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呢 ?

蒙哥,成吉思汗幼子托雷的長子,窩闊台的養子,蒙古帝國的第四位大汗。他沈默寡言,不好奢靡,愛好打獵。當他即位時,蒙古版圖已東到大海,西至多瑙河流域。在蒙哥坐穩大汗之位後,便開始著手籌劃新一輪的軍事擴張活動。他命皇帝旭烈兀領軍西征,專門討伐不臣的穆斯林帝國。同時,南宋王朝作為蒙古南鄰,已經成為蒙哥不得不拔的眼中釘,肉中刺,所以命皇帝忽必烈總理漠南漢地軍國事務。

忽必烈從青年時代起,就熱心於學習漢文化,傾心於儒術。拉攏了許多漢人儒士到他的幕府中來,其中就有當時聞名一時的程朱理學宗師許衡。這些儒士或講經論道,或參謀軍事咨議,忽必烈在他們的建議下制定了遠征雲南大理,從側後方迂回包抄南宋王朝的戰略計劃。

1253年忽必烈在一切準備就緒後開始從吐蕃東部南征,經過長時間的艱苦跋涉和不停戰鬥,終於在1254年滅掉雲南大理國,生擒國王段興智,完成了攻宋計劃的第一步。

南征的同時,旭烈兀的西征軍也進展順利,分別於1256年和1258年。先後滅掉了木剌夷國和阿拔斯王朝之後,又繼續西征敘利亞。

1258年蒙哥汗見西征順利,並開始全力侵宋,他兵分四路。蒙哥親自率領蒙軍主力攻打四川,試圖從長江上遊順流而下攻擊南宋。忽必烈率兵攻打湖北鄂州,命留駐雲南的大將兀良哈台由雲南駐廣西,攻打湖南。最後一路由塔察兒從六盤山向位於鄂州西北部的襄陽進攻。計劃把南宋分割成東西兩部,使之首尾難顧,最後消滅南宋政權或 者迫使南宋政權投降。

蒙哥率領的盟軍開始進軍非常順利,1258年底盟軍打到四川重慶合川區釣魚城。釣魚城坐落在釣魚山頂,其山突兀聳立,三面環水,壁壘懸江,城周十二三裏均築高數丈的石墻。城內兵精糧足,水源充足,是支撐四川戰局的防禦要塞,地勢十分險要。

蒙哥派降將晉國寶入釣魚城,招降守將王堅,結果被王堅殺害。王堅表示誓死守城,堅決不降。蒙哥大怒,不顧術速忽裏提出的避開釣魚城,以主力沿長江東下,與忽必烈會合一舉消滅南宋的建議,而是下令攻城。在釣魚城居民的頑強抵抗下,攻城以失敗而告終。盟軍圍攻釣魚城,半年多戰鬥力大減,而釣魚城卻物資依然充裕,守軍鬥誌高昂。同時,王堅還多次夜襲蒙古軍營地,使其人人驚恐,夜不得安。1259年七月,蒙哥在督師攻城時負傷,不久就去世了,蒙軍被迫撤退。

蒙哥更是留下遺言,日後攻下釣魚城,當盡屠城中之民。釣魚城之戰,不少隨蒙哥出征的將領死於釣魚城下,蒙軍損失慘重。更為重要的是,釣魚城之戰阻止了蒙古幾路合圍滅亡南宋的計劃,使得宋朝江山可以再延續20年之久。1279年南宋滅亡,釣魚城的守將王立以「不可殺城中一人」為條件,放下武器,自願停止抵抗。至此,釣魚城才落到蒙古人手中。釣魚城也成為了唯一一個既抵抗了蒙古人又能全身而退的城池,他們是用自己的實力讓殺人魔放下了屠刀。

蒙哥死於軍中的訊息傳到忽必烈處,忽必烈迅速放棄包圍數月的鄂州城,北返爭奪汗位,此次大規模的伐宋戰爭暫告結束。

忽必烈是托雷的第四子,蒙哥的次弟 , 生於1215年,按照蒙古舊歷。他既非嫡長子,又非幼子,是不可能繼承汗位的。但是他在征伐南宋的過程中,軍事力量日漸強大,開始有實力與幼弟阿裏不哥競爭汗位。1260年忽必烈和幼弟阿裏不哥分別在開平胡哈拉和林即位為汗,為爭奪正統,兩個政權發生混戰。

1261年忽必烈後方傳來了山東行省李瑄叛亂的訊息。就在此時,阿裏不哥也轉而西征背叛他的阿魯忽,這就給了忽必烈以鎮壓叛亂的機會。1264年,阿裏不哥也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因此成為了蒙古帝國的第五任大汗。

1271年忽必烈 建 國,號為大元,正式登基稱帝,自稱元世祖,忽必烈也成為元朝第一個皇帝。成為蒙古大汗的忽必烈會放過南宋王朝嗎 ? 那南宋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

劉整原為南宋瀘州守將,因受到呂文德等人的記恨和排擠,擔心不能自保,就在1261年以瀘州15郡30萬戶投降蒙古,使南宋遺失了大半個四川。同時,降蒙古的劉整還為忽必烈訓練了一支強大的水軍,並勸說忽必烈攻宋應以襄陽為突破口,劉整的投降對南宋是一個淪陷性的打擊。

1261年,忽必烈先是采用劉整的計謀派使者以玉賄賂襄陽守將呂文德,請求在襄陽城外設定榷場。目光短淺的呂文德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後來蒙古人以保護商貿往來為借口,在城外修築土墻,內建堡壘,以阻止宋廷對襄樊的援助。

1267年忽必烈任命劉整和元帥阿術率領大軍,進攻襄陽。這時的呂文德才深深的懊悔當初的行徑,嘆曰:「誤國家者,我也」。而蒙古軍隊也步步緊逼,不斷縮小包圍圈。劉整切斷了襄陽的糧道,史天澤切斷了襄陽樊城的水上交通,使兩城成為孤城。忽必烈還調來炮手安置巨型投石機於樊城城下。1273年,樊城破,困守襄陽的呂文煥 ( 呂文德弟 ) 也兵敗降元,65年的襄樊保衛戰就此結束。

失去屏障的南宋王朝在元軍的進攻下,城池相繼失守。1276年正月,臨安陷落,宋恭帝被俘投降。宋恭帝雖然投降了,但宋朝士大夫的抵抗卻是此起彼伏,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文天祥。

文天祥,江西吉州吉水人,20歲中理宗朝進士。伯顏率大軍渡江前,他已官至贛州知州。1275年,謝太後頒布勤王詔書,他立即招募義兵萬人入衛臨安。可惜勤王之師寥寥無幾,而謝太後也打算降元。文天祥先是被任命為平江知府,後應召以臨安知府守臨安。1276年正月,宋廷決議投降,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前往伯顏軍營談判。結果被伯顏扣留,押解北上。途中,文天祥乘夜逃脫,輾轉自通州越海難逃。抵達溫州後,召集舊部繼續進行抵抗。

1278年12月不幸在五坡嶺兵敗被俘,崖山大戰前夕,張弘範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堅決拒寫招降書,並寫下了【過零丁洋】這首七言律詩,以表明心跡。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更是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而文天祥的高尚品格更是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學習的榜樣。元朝政府為了使他投降,將文天祥押送至大都,在大都被囚禁的三年多時間裏。元朝千方百計的,想勸降文天祥,可惜都不能奏效。

直到1282年傳言有人圖謀劫持文天祥,元廷大為震驚,聯想起前不久王著刺殺阿合馬事件,這讓忽必烈極為不安,最後下令處死文天祥。這年12月初九,文天祥被元人處死,行刑前文天祥向著南方拜了幾拜,監斬官還抱著一絲希望問:「丞相有什麽話要說 ? 回奏尚可免死」。但是文天祥卻什麽也沒有說,從容就義,終年47歲。

文天祥雖然死了,但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浩然正氣和堅貞不屈的精神卻為中華兒女永遠銘記,並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愛國誌士和廣大民眾。為了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者,從元朝至今,全國各地到處都建有紀念文天祥的雕像、祠堂、紀念館等等。

在文天祥組織士大夫抵抗援軍的過程中,陳宜中、張世傑等南宋舊臣攜益王趙是,廣王趙晶南走。1276年五月, 益王趙是在福州被擁立為帝,年號景炎,後在援軍的追逼下逃往雷州,趙是病死。1278年群臣又立其弟廣王趙晶為帝。六月,雷州失陷,張世傑移駐崖山。次年二月,元軍切斷宋軍取淡水的道路,宋軍勉強堅持了十幾天,由於缺乏淡水而大困,元軍趁機南北夾擊,宋軍大潰。陸秀夫背著趙昌投海自盡,南宋滅亡,元朝完全統一全國。

至此,元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統一王朝,它為中華文明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啟下的作用。作為世界 強國,對世界的文化發展和人類的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