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元朝與南宋的戰爭中,為何要先攻取襄陽?這是吸取蒙哥的教訓

2024-07-18歷史

前言

在元朝與南宋的戰爭中,攻取襄陽成為一場關鍵之戰。這並非僅僅是為了爭奪地理優勢,更是出於吸取蒙古教訓的謹慎考慮。這場戰役的背後,隱藏著一段充滿智謀與歷史教訓的精彩故事。

元朝與南宋的戰爭是一段中華歷史上的驚心動魄時刻,而攻取襄陽成為了其中的關鍵戰略。這一決策不僅是為了爭奪地理戰略要地,更是元朝吸取了蒙古征戰時的經驗教訓,展現了他們的智慧和靈活性。本文將深入剖析元朝攻取襄陽的背後動機,揭示這場戰爭為何成為元朝對抗南宋的關鍵一役。

忽必烈平定內亂,元朝國勢方興

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自立為汗,年號中統,建立了大元帝國。當時蒙古族各部派系林立,群雄逐鹿,內亂不斷。這給元帝國初立統治帶來巨大挑戰。忽必烈為人決斷,見機立斷,先後擊敗阿裏不哥等強敵。到1264年,透過連番血戰,他基本統一了蒙古草原,奠定了元朝的統治基礎。

這場權力鬥爭牽扯甚廣,波及範圍幾乎遍布整個蒙古草原。諸如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都卷入其中,造成邊疆動蕩。忽必烈在文字獄中大批殺戮異己,手段殘忍。為人佞臣者大肆捏造罪名陷害忠良,朝野都被籠罩在一片恐怖氛圍中。

與此同時,西域出現新的變故。海都叛變,在中亞建立窩闊台汗國,連年侵擾元朝的西北邊疆。這股新勢力壯大迅速,打著昔日蒙古族的旗號,聲勢一時之間蓋過元廷。西北諸部多有傾向,局勢一觸即發。

忽必烈深知蒙古統治的基礎仍不牢固,四方環生變數。他不得不大舉調兵應戰,親自坐鎮邊境督戰。然而南宋仍在東南方虎視眈眈,元朝要完成天下大統一的歷史使命,必須解決這個心腹大患。忽必烈決心兩面開戰,以西域的阿速歹兀兒為帥,率大軍鎮守西北;自己則親自指揮滅宋大業。

吸取蒙哥失敗教訓 決心改變策略

歷史經驗表明,北方王朝想要消滅南方王朝,必須先取巴蜀,再取江漢,最後奪建康。這條道路雖然遙遠,卻最穩妥。秦國滅六國,北魏滅劉宋,北周滅陳朝都是采取這樣的道路。

然而當年蒙哥在攻打巴蜀之地時,釣魚城的守軍英勇抵抗,此城本就是古代蜀國營建,具有極高戰略價值。宋軍率民修築,工事繁復。蒙哥提供重金收買城內官員,屢屢失敗。城池堅固,守軍有誌,蒙哥急於速戰速決,妄圖蠻力直攻,兵敗身死。

忽必烈聰慧過人,決心汲取蒙哥的教訓。1267年,四川降將劉整建議他改變策略——先取襄陽,開啟長江中遊防線;然後順江而下,直取敵國要害。劉整深諳宋軍布防,熟稔水事,忽必烈聽從他的策略,大為稱許。

襄陽:長江中遊的門戶

襄陽位於漢江入長江處,江漢平原的要沖之地。它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南北交通要道縱橫其間,素有「八方橋頭」之稱。這座城池就像一座門塔,守衛著通向東南地區的通道。一旦這座門塔被攻破,元軍的戰船可以直驅而下,順流東進,進逼南宋的經濟命脈。

因此,南宋在襄陽及周邊布置了十分堅固的防線。高築城墻,積蓄糧草,修建水寨,以此建立江漢防線。除了襄陽和樊城主城,漢水兩岸還駐紮重兵,修建衛城配合防守。這道防線猶如一道銅墻鐵壁,攔住了元軍的去路。

忽必烈不敢輕敵。他派大將阿術率領主力圍困襄陽,采取「圍點打援」的策略。1268年,元軍趁南宋軍隊調動空虛之機,迅速在襄樊城下修築軍事要塞,完全切斷其聯系和供給。

南宋數次援軍皆失敗

南宋朝野震驚,立即組建援軍解圍。然而武力懸殊,加之內鬥不斷,這些援軍都以失敗收場。1268年,夏貴和範文虎奉命統帥十萬援軍,立即啟程北上。兩人素來不和,路途中更出現分歧。範文虎輕敵冒進,中了元軍設下的埋伏,潰敗當場。夏貴也無力獨戰,只得痛心退兵。

此後,李庭芝受命督師解圍。他深諳用兵之道,力主積蓄實力,待機出擊。然而同僚範文虎懷恨在心,與權臣賈似道勾結,誣陷庭芝與元軍內通。庭芝被迫停職,援軍再度停滯不前。

1272年冬,形勢危急,張順和張貴奉命率領一支民軍突圍而入,暫時解了襄陽的燃眉之急。兩人深得官兵擁戴,士氣高漲。不料此時元軍運來攻城新兵器——回回炮,連番轟擊將襄陽城轟得土崩瓦解。守將呂文煥奮力支撐,待援兵到來。不想援軍遲遲不至,彈盡糧絕,呂文煥只得傷心開城投降。

襄陽失守,南宋危在旦夕

襄陽的淪陷徹底崩潰了南宋在長江中遊的防線。南宋精銳盡失,國計民生何以為繼?如今這條大河之道毫無阻礙,元軍的戰船可以一路順流東下,直指蘇杭的經濟中心。

許多南宋重臣大勢已去,紛紛偷生投降。但小皇帝祥興還幼稚懵懂,只知道遊玩。賈似道專權,朝中奸佞當道,政局混亂。百姓愁苦不堪,卻無能為力。

但此時元軍主力仍在四方作戰,尚無余力發動致命一擊。直到1275年,西北事治定,忽必烈調撥大軍東下。以征西大將軍伯顏為統帥,伯顏深謀遠慮,用兵如神。毫無懸念地占領臨安,生擒小皇帝,將南宋的燈火徹底撲滅。

結語

忽必烈攻取襄陽,最終致使南宋滅亡,實為這個朝代覆滅的轉折點。然而歷史並不掩飾他決策時的猶豫不決,也讓後人得見一個智慧而嚴謹的君主形象。

南宋覆滅,終結了自漢武帝以來,中國長達一千五百年的統一局面。天下重新分裂為南北,直至一百年後,明太祖才再次實作暫時的大一統。

忽必烈取襄陽一戰,堪稱軍事史上的經典之作。元軍運籌帷幄之中,南宋則內鬥不已。看似實力懸殊,其實局勢並非毫無轉機。忽必烈之所以最終獲得勝利,正是他進退有度,退守待機的冷靜睿智。當今中華民族正處在實作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我們也應汲取歷史教訓,胸懷大局,理性判斷,方能終成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