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用一副金鐲子,拿到國民黨全部機要密碼,建國後卻只是一個科員

2024-04-14歷史

「敵人快到了,這個電報別發了!」

1949年5月,青島地下黨員吳榮森正準備發一份密報,外面突然傳來汽車來回開動的聲音,同伴知道是敵人就在附近,勸他立刻關掉電台。

可吳榮森卻說:「這個情報太重要,就算今天被捕了,我也要把電報發出去。」

然而,那天的訊號幹擾異常強烈,平時三五分鐘能發完的,那天卻10分鐘還沒發出去。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吳榮森能把這封密電順利發出去嗎?

01

作為黨組織的秘密武器,吳榮森當時年紀只有21歲。

在青島上學期間,思想進步的他,就開始結集誌同道合的同學,一起組織學生運動。

因為在學生中很耀眼,他就被青島的地下黨組織看中了,秘密培養他接觸特工訓練。

1945年,18歲的吳榮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剛開始接觸情報工作時,組織不太敢給他安排重要的工作,只是讓他進行情報員的訓練和學習。

1948年,中國共產黨無意中得到一份非常重要的情報,內容是國民黨海軍的電台,呼叫號要整體變更,新的呼叫號表也拿到了。

可是,還沒等情報員們高興起來,另一個難題就擺在大家面前:不知道呼叫密碼,就像明知道別人家住在哪裏,但就是進不去。

可這個呼叫密碼一直都是高級機密,想獲取難於上青天。

而且,如果不能快速獲得密碼,等到敵人再次更換呼叫號,這段時間的努力就等於白費了。

可是,這麽重要的工作,讓誰來做更合適呢?

當時,雖然青島情報組織已經建成了一個秘密網路,但是人員還是非常緊張,每個人的擔子都不輕。

經過組織商議,這個任務就交給了吳榮森。

一直以來,吳榮森雖然沒有擔負過特別重要的任務,但他的聰明和經驗,也算很出色了,於是組織決定給他一個機會。

02

當時,吳榮森潛伏的30艦,沒有專門的電台,沒辦法開展工作,於是組織決定讓他盡快提升為國民黨的電訊官。

在組織幫他尋找機緣的同時,他自己也在尋找機會。

很快,組織介紹他認識了海軍基地司令部的參謀謝麻子,而吳榮森,竟然發現他和謝麻子的兒子是同學。

為了和謝麻子搞好關系,光攀老交情不行,還得下血本,而且還得奔著關鍵人物下手。

於是,他跟同學打聽了一下,得知謝夫人喜歡首飾,正想要一副金鐲子。

於是,吳榮森就專門去金店打了一副精美的鐲子,送給了謝夫人。

謝夫人開心了,謝麻子更開心,聽說吳榮森想當電訊官,他金口一開:「只要你考試過關就行。」

一向學習優秀的吳榮森,自然不害怕考試,就這樣,他成功進入了司令部的機要部門。

03

進了機要科,他不能一上來就奔著關鍵東西下手,太明顯了。

於是,他第一步是拉攏這些機要員,動不動就請吃飯,送禮物,求指教,把大家哄得都很開心。

平日裏,這個吳榮森啥都好,就是喜歡翻翻這個,看看那個,這裏湊湊,那裏湊湊,大家以為他就這性格,也沒放在心上。

終於,在一次聚會上,大家都喝得爛醉如泥,吳榮森溜進機要室,幾下翻找,就看到一個檔:國民黨各級軍艦,準備更換新的密碼表。

這樣一來,他就可以趁著更換新密碼的機會,拿到密碼表了。

當時,廬山號是國民黨非常重視的一艘軍艦,必定要配備新的密碼表。

於是他四處搜集廬山號的內幕,得知廬山號的機要秘書劉國華,是個平行端方的人,雖在國民黨機要部門,卻從不參與黨內鬥爭,甚至有意思家國情懷。

於是,他便開啟了策反劉國華的行動。

最終,劉國華同意偽造一份廬山號艦長要密碼的親筆信,但是要有吳榮森親自去拿。

就這樣,吳榮森順利拿到了密碼。

04

但是,想把密碼本傳出去,是更難的任務。

後來,他找到了共產黨老交通員吳秀成,讓他想方設法,也要把密碼本帶出去。

吳秀成思來想去,終於想到把密碼本藏在吊唁用的紙錢裏,過關的時候,檢查員覺得晦氣,也就沒仔細檢視。

就這樣,國民黨後來半年的密電,都被我軍截獲了,為三大戰役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吳榮森也因此成為青島地下電台的台長。

有段時間,國民黨經常入戶搜尋、查封電台,為了隱蔽,吳榮森也將電台頻繁更換。

那天,一個女交通員緊急找到吳榮森,交給他一封密報。

吳榮森一看,情報說敵人的情況有變,必須以最快速度通知組織。

那天,他剛開啟電台,就傳來敵台的引誘式呼叫,經驗豐富的吳榮森果斷置之不理。

就在他剛剛和我方電台對接上之後,幹擾訊號突然而至,那邊根本聽不清吳榮森的電報內容。

就在這時,屋外傳來敵人的汽車來來回回的聲音,憑經驗,這是敵人的無線電偵測車在搜集訊號。

同伴立刻通知吳榮森隱蔽,但是吳榮森堅決地說:「今天,就算死也要把這封密信發出去。」

就這樣,平時只用三四分鐘就能發完的電報,這次用了20分鐘。

好在敵人虛張聲勢了一番,就離開了,吳榮森有驚無險地過了這關。

戰爭時期,很多革命黨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為黨戰鬥到最後一刻。

解放後,吳榮森加入了青島市公安局,成為保衛科一名普通的科員,默默無聞地工作了一生。

也許有人疑惑,一個為黨和國家做出如此巨大貢獻的人,為何在和平時代甘於平凡?

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想和信念,我們很難用尋常的眼光,去看待一位革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