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敗逃台灣,因飛機超重,卸下10噸大石,現如今已成鎮國之寶

2024-04-25歷史

1948年12月,隨著解放大軍拉開全面進攻的號角,統治中國長達20年之久的蔣氏政府迎來了最後的倒計時。

此時的北平機場上,無數軍人正在忙碌著將大包小包的物件搬上飛機,運往台灣。

這些物品當中,其中有相當一部份都是蔣介石多年來在中國大陸上搜刮的黃金,而另一部份則是珍藏在北平故宮中的各類珍貴歷史文物,可以說每一箱都價值連城。

原本按照蔣介石的要求,這些文物是要無一例外全部運上飛機的,可是在面對幾塊巨大的石頭時,負責駕駛飛機的飛行員犯了難,眼前這些巨石每個都有一噸多重,加起來一共至少有十噸,本身搬運就困難重重,如果執意要起飛,那麽飛機很有可能負載不了,甚至在半空中就直接解體。

在眾多珍貴文物當中,這些石頭實在不起眼,渾身灰撲撲的,既沒鑲金也沒戴銀,不像是值錢的東西。

此時的解放軍大軍即將進城,時間不等人,在思考片刻以後,飛行員最終無奈做出了決定,那就是將其強行卸下,火速起飛……

這位飛行員大概不知道,自己留下來的這幾塊大石頭,實際上是鎮國之寶般的存在。

解放軍在占領北平以後,很快便在機場上空地,發現了這十塊巨石。

起初人們也並不知道這些石頭是做什麽用的。但幾位有文化的軍官,聯想到了蔣介石偷運文物的行徑,懷疑這些石頭是歷史文物,便將其上報給了上級。

沒過多久,幾名有著考古工作經驗的學者趕到了現場,其中一人一眼便認出,這便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陳倉石鼓」!

陳倉石鼓的外表並不起眼,它一共有十只,高二尺,直徑一尺多,形狀就像一只鼓,由於通體由花崗巖打造,歷經歲月的磨礪,整體呈灰黑色,以至於無法看清其上的銘文。

雖然其看似簡單,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它的歷史地位卻相當之高,其傳奇經歷甚至可以說不亞於傳國玉璽。

陳倉石鼓第一次被史料所記載,正值唐初貞觀年間,也就是在公元627年。

當時陜西鳳翔陳倉山(今陜西寶雞石鼓山),有一位老牧民在放羊過程中意外將其發現,荒郊野嶺之中出現奇石,這讓牧羊人大驚失色,而細觀其上的文字,更是無一認識,由此,牧羊人便認定其必為仙人所留。

很快,關於山上天降神石的訊息便在附近的村鎮裏傳開了,一些村民認為這是天降吉兆,甚至還帶上了大包小包的供品、香燭前來上供。

或許是出於心理作用,在上供完以後,幾名村民突然感覺到事事順心,十分靈驗,由此神石的傳說越傳越遠,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打卡地」。

後來有不少名人大家也聞訊前來,想要看一看這些奇石,只可惜,無論學問如何淵博的人,面對這些,其實全都束手無策,由於先秦時期與唐朝字跡相差過大,根本沒人看得懂。

當時還有人用紙將石鼓上的文字臨摹下來,懸賞重金,向天下尋找可以解讀之人。

幾次三番下來,關於「神石」、「天書」的傳說越傳越邪乎,最終就連皇帝本人也知道了這件事。

唐玄宗李隆基對此倒並不感興趣,可是到了他的繼任者唐肅宗李亨時,安史之亂爆發,為避免戰亂,李亨一路西逃,最終來到了雍城一帶,聽聞附近的山上有「神石天書」,料定此事必是上天給予自己的暗示,便下令命人將十只石鼓全部遷到雍城。

對於石鼓上的「天書」,李亨當然是沒看明白的,此時安史叛軍已經殺來,李亨來不及攜帶石鼓,並將其匆匆掩埋在郊外,繼續逃命去了。

陳倉石鼓雖然沒人弄懂,但在當時還是被當做寶物看待的,這一次掩埋之時,李亨對外宣布訊息石鼓「毀失」,一時之間,天下無數人為之遺憾。

直到兩年以後,安史之亂平定,陳倉石鼓才再度重見天日,被當地郡守挖了出來,上奏朝廷請問如何處置。

當時的韓愈正在朝中任職,在看到石鼓之後,他敏銳的意識到,這並不是什麽天書,而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因此便上書成立專門機構對其進行研究,破解其中的秘密。

只不過古人畢竟沒有什麽考古意識,韓愈的這條建議在當時遭到了冷落,上書奏折積壓了八年沒有動靜。

直到公元814年,當時的國子祭酒鄭余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見了韓愈的這封奏折,才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便重新上奏朝廷,既然不願研究,那就幹脆找個地方,將其妥善保管吧,讓後人來慢慢破解。

鄭余慶的這封上奏不可謂不及時,此時的陳倉石鼓已經在雍城城外暴露了八年,其上字跡已經模糊,甚至一面石鼓已然遺失。

幸虧鄭余慶上奏,才使得後來的九只陳倉石鼓被送到了鳳翔當地的孔廟裏,跟隨孔夫子,一同享受祭拜。

孔廟雖然談不上什麽專業保護機構,但好歹也算有個遮風擋雨的庇護所,還有人定期擦拭保養,也算是個不錯的歸宿。

然而可惜的是,這段安穩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在90年之後,唐朝迎來了自己的末日,天下再度大亂,受戰爭的影響,鳳翔當地的孔廟也被人付之一炬,九只陳倉石鼓,再度遺落江湖,不知所蹤。

公元1052年,宋王朝建立百年以後,終於有人再度想起了失蹤的陳倉石鼓,那便是尤其愛好書畫古籍的宋仁宗。

宋仁宗在聽說陳倉石鼓的訊息以後,感慨萬分,下令懸賞重金,在民間尋找。

當時的鳳翔知府是司馬池,也就是司馬光的父親,畢竟石鼓是在自己轄地遺失的,抱著「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想法,便找了起來。

幸運的是,經過一番努力之後,還真讓司馬池找了出來,發現了其中的九只。

陳倉石鼓早在公元184年便丟了一只,能夠找到9只,也算是立功了,但司馬池的腦回路十分清奇,他認為要找就找十只,找九只不是在給皇帝添堵嗎?

可無論司馬池怎麽努力,最終的第10只石鼓「作原鼓」還是沒能出現,無奈之下他只得請來石匠,按照其他九只石鼓的模樣偽造了一只,想要渾水摸魚。

當十只陳倉石鼓送往京都時,宋仁宗大為驚喜,隨即下令重賞了司馬池,與此同時,宋仁宗還命令召集文人名家對石鼓上的文字進行轉譯工作。

然而這一番研究不要緊,卻戳穿了司馬池偽造陳倉石鼓的秘密,宋仁宗勃然大怒,下令以欺君之罪重罰司馬池。

司馬池偽造石鼓的訊息傳出以後,引起了渲染大波,一時間民間處處躁動,無數人開始加入尋鼓大軍,又經過幾年時間以後,一位名叫向傳師的金石收藏家,終於在鳳翔當地的一戶屠夫家中,找到了最後的這面「作原鼓」。

然而可惜的是,屠夫本人沒什麽文化水平,「作原鼓」放在他的家中,一直被當做磨刀石來使用,日積月累下來,「作原鼓」上的文字悉數被磨平,其頂部,還被鑿出一個小坑,以此作為米臼,這只珍貴的鎮國之寶已然慘不忍睹。

無論如何,這下10只陳倉石鼓,終於算是團聚了,此時的宋仁宗已經駕崩,宋徽宗繼任,幸運的是,宋徽宗本人雖然談不上是什麽好皇帝,但也是一位熱愛文學藝術的書畫家。

他命令匠人將石鼓清理幹凈,在用金絲對其文字進行鑲嵌描邊,以此來進行更好的保存。

在之後的日子裏,這十面陳倉石鼓一直被當做國寶,儲存在宋朝國都汴梁。而可惜的是,沒過多久,宋朝也迎來了滅頂之災,那便是「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中,金軍大軍長驅直入,攻破國都汴梁,不單在宮內洗劫一幹還擄走了徽、欽二帝,由於陳倉石鼓表面上鑲滿金絲,十分華麗,被當時的金兵當做寶物給搬走,運到了北方。

後來或許是嫌石頭太重,再加上不了解其中的歷史價值,金兵幹脆將其上金絲全部撬走,再將石頭丟棄,就此,陳倉石鼓第3次消失於世間。

陳倉石鼓再次問世就要再次等到百年之後了。

公元1234年,南宋王朝與蒙古聯合進攻金軍國都燕京,在燕京城郊,宋朝禦史大夫王檝無意之間發現了廢墟之下的十只陳倉石鼓,巧合的是這位王檝恰好就是鳳翔縣人,自幼便聽說過陳倉石鼓的故事。

看到眼前的10只鼓,他大為激動,只可惜由於陳倉石鼓過於沈重,無法隨軍攜帶,因此王檝便將其安置在了燕京的一處孔廟裏,既然沒辦法帶走,那就給它找一個好歸宿吧。

幸運的是,王檝的這一做法,為這十只陳倉石鼓的保存立下了大功,在之後幾百年時間裏,陳倉石鼓在未經歷過任何輾轉遺失,一直保存在孔廟之中。

元明清三代均定都於北京,歷代皇帝也都下令過對陳倉石鼓進行妥善看護,得益於此,這份2000年前的歷史古物,最終保留到了近代。

民國時期,作為重要古物,陳倉石鼓被送到了故宮博物院,一直都是當時的鎮館之寶。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了避免石鼓被日軍所掠奪,當時的文物專家將其運往了重慶。

陳倉石鼓運輸之前,專家們下了大力氣對其進行保護,為了不讓其文字磨損,專家們用棉紙浸透搗碎,做成漿糊,塞滿每一個字痕,後來又找來了幾十條厚棉被,裏三層外三層的包好,再塞進一個大木箱裏。在裝車之前,還有人將每個木箱之間的空隙都用稻草塞滿,以防止震蕩。

雖然在整個運送過程當中,負責裝載陳倉石鼓的卡車,還是發生了兩次側翻,但幸運的是都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傷。

在人們極其嚴密的保護之下,陳倉石鼓,最終安然度過了抗日戰爭。1945年,伴隨著日軍無條件投降,陳倉石鼓從重慶再次運回了北京。

蔣介石在撤離大陸時,本還想著將這些珍貴的陳倉石鼓運走,只可惜最終未能如願,落入到了解放軍手中,直到這時,歷經千年漂泊的陳倉石鼓,才算終於結束了它顛沛流離的生涯。

新中國成立以後,對於陳倉石鼓的研究也開始了,陳倉石鼓每只都鐫刻有獨一無二的銘文,歷代學者無數人都曾經試圖破解,但最終仍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最早研究陳倉石鼓的韓愈的觀點是,認為這是周宣王時期的刻石,到了宋代,歐陽修也支持這一說法,不過,宋人鄭樵卻提出不同觀點,認為石鼓乃是秦惠文王所做。

等到了近代,觀點就更多了有人認為是秦文公所做,郭沫若卻認為是作於秦襄公時代。

根據近代考古,現如今的考古學家已經破譯出:石鼓上的文字采用的是大篆,大篆盛行於西周晚期,直至秦朝改用小篆之間。

也就是說石鼓真正的年齡,與郭沫若等學者所猜測接近,為戰國後期的秦國,在秦朝統一之前。

而如今持股上的天書也得到了破解,每一面石鼓上的文字,都是一首記事的長詩,其內容是「秦公」(不知哪位秦國君王)的生活場景。

「田車鼓」所記錄的是遊獵盛況,「鑾車鼓」則記述仆從進獻獵物熱鬧場景,「酃雨鼓」則記述秦公及渡河的場景,其余的「作原鼓」「吾水鼓」,也分別對應著古時秦人修整土地,獻祭,

打獵的場景,其中還有幾首是專門描寫風景的,並不是什麽天書。

從考古學角度上來看,陳倉石鼓的秘密,如今已經悉數被破解。但從歷史意義上來看,陳倉石鼓的分量還是很重的,它的一生歷經了中國數個朝代的變遷,見證了無數王朝隕落,其歷史價值,要遠超其本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