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昌浩征戰記 留蘇回國的沈澤民和蘇區當地幹部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2024-06-04歷史

第三十回 商南區見到和陳昌浩同時派往蘇區的沈澤民,書記三番五次和泥巴,陳昌浩比較低調

到了蘇區以後,陳昌浩和書記繼續由本地蘇區的幹部陪同前往金家寨,這個金家寨是紅四軍軍部所在。說來的有一點緣分啊,這個金家寨所在的區,是赫赫有名的布爾什維克大領導馬馬維奇的家鄉,馬馬維奇不知道嗎?陳紹禹應該知道吧?陳紹禹不知道王明那就一定知道的。

書記在莫斯科時期與馬馬維奇這個年輕人關系一直不好心結很重。兩人之間互相不看好,老莫回國有一個比較大的原因就是不想和馬馬維奇在一起。現在書記來到了馬馬維奇的家鄉,不知道陳紹禹知道以後有什麽感想?但是不管怎麽說安徽還是出人才的哈。

第三天書記和陳昌浩和護送人員走過了70裏山路以後,來到了金家寨。這裏已經安徽六安縣下屬的一個地方了。凡是蘇區多為兩省交界的地方,金家寨也一樣這裏和河南的商南縣接壤,這兩個蘇區和黃安的七裏坪一樣都是老蘇區了,鄂豫邊區特委就設在金家寨,老莫和陳昌浩在這裏碰見了同時被上海臨時中央派到鄂豫皖工作的沈澤民,

烽火連三月,見面值萬金,書記和沈澤民倆人緊緊握手互相寒暄,陳昌浩和中山大學的同學沈澤民則是按照聯共的習俗來了一個大熊抱,陳昌浩在這裏還看見了二十八個半當中的四朵金花張琴秋,張琴秋親切的問:昌浩你的愛人我們四朵金花的銀花杜作祥同誌呢?陳昌浩回答道:額,杜作祥被留在上海中央工作了,她在蘇聯軍事通訊學校學習過,中央急需通訊電報的人員,所以她就留在中央工作了。

書記和陳昌浩關切的問沈澤民和張琴秋夫婦,你們是怎麽到蘇區來的?老沈說:很簡單啊,也很順利啊。我從上海坐火車到了蚌埠,然後呢再坐商船到了陽平關,剩下就是走路了,一直走到為止。

陳昌浩問:路上的情況怎麽樣?有沒有軍警的檢查?張琴秋回答說:還好了,沒有怎麽檢查,就是看看包包裏面有沒有違禁品放放行了。原來安徽一帶的赤白區的對立不是很嚴重,安徽的農民運動也不像湖北那樣風起雲湧,蘇維埃運動和階級鬥爭也沒有鄂豫那樣的激烈,所以這一帶的民房受損的情況沒有七裏坪厲害。

當時長期在蘇聯工作和學習的人員,回國以後很不適應。什麽原因呢?就是蘇聯已經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過初期的國內戰爭以後,各項工作已經步入正軌。聯共布的一些政治生活全部有固定的程式了,閱讀馬列著作蔚然成風,學習、讀書、報告、會議等等都已經正規化。聯共布的黨員著裝和生活已經大大改善。蘇聯紅軍實行軍銜制,各級官佐的著裝和上下級的之間的禮節更是有嚴格的規定。

【33年莫斯科五一】

【聯共基層正在開會】

中國的留學生和在共產國際的工作的幹部已經潛默移化。回國到蘇區以後,看見一些鄉裏人連基本馬列原理都不懂,馬列原著更是無從談起,不像留蘇生回來言必稱馬列,動輒說原著,所以處處看不慣。反之蘇區的幹部也看不起這幫吃洋麵包的雞屎分子,說話脹死人,口氣大得很,動不動扣帽子,有麽子不起的呢?蘇區還是勞資們的打下來的呢?有本事你來試哈子?

【留蘇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學習過馬列主義原著的】

沈澤民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老沈同誌對這裏的蘇區工作也是很不滿意,他認為這裏的組織距離共產黨標準還差得很遠。一般的同誌們都不知道馬列主義是何物?對中央分局的指示也沒有嚴格的遵守。這裏的黨團組織以及紅軍和蘇維埃政府也不是那麽的嚴密。還有不少的地主富農混雜其中,土地革命也沒有進行徹底,沒有召開農民協會大會,部份的地主富農還有土地和財產。

至於當時的軍隊一些幹部,沈澤民認為比較跋扈,看不起蘇維埃政府的人員。這在當時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因為當時的蘇區就是靠軍隊的打下來的,維持也要靠軍隊,所以紅軍的人員的地位比較高。

特別是當時的軍隊的幹部不少都是從舊軍隊過來的,有一些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過去烙印。要說紅軍軍政素質,還是贛南的紅一方面軍比較高,因為當時有過三灣改編,還有古田會議的決議,連一級當時都有士兵委員會,連隊的夥食尾子都要公布結算。而當時各個戰略蘇區,都是獨立經營的,所以個別蘇區有這樣一些現象也是難免的。這也是上海臨時中央給書記和沈澤民同誌的一個任務,什麽任務呢?那就是要在蘇區更加布爾什維克化。

糧食的問題始終是書記關心的問題,書記弱弱問問老沈:沈澤民,你們這裏糧食這怎麽樣啊?老沈同誌說:糧食不是問題,至於亂打土豪的事情還是經常發生的。沈澤民同誌屬於新到蘇區的來的人,特別是剛從蘇聯這回來的,所以為了蘇區就要搞更加布爾什維克化,屬於比較沖的人。老沈同誌主張要立即開展黨內的工作和鬥爭,迅速的改善這裏的情況。書記同誌到底經歷過大風大雨的老幹部,同意老沈同誌的觀點,但是不同意老沈的做法,書記親切告訴沈澤民同誌,不能抹殺蘇區同誌們的艱苦奮鬥的成果和他們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我們至今還沒有這一塊革命的蘇區,我們一定學會尊重蘇區的同誌。

【蘇區幹部開會】

我們不能采取激進的辦法,不要過分的批評蘇區的幹部,我們要耐心的幫助他們。如果采取的激進的辦法,容易和蘇區的同誌們形成對立,這對黨的擴大蘇區的和擴大紅軍的戰略決策都是不利的。

書記同誌還給老沈講述了自己在七裏坪和新集的一些事情,為了說服軍需處長,為了不亂打土豪,我這個中央分局書記和陳昌浩親自到廠庫當搬運工,親自到被服廠當裁縫,這樣最後大家對我的意見也同意了,新的政策也執行了。這不是很好嗎?沈澤民聽完莫書記的一番話之後,也覺得有道理,表示要緩和蘇區同誌的關系,暫時不提激進的改革。

【安徽蘇區的糧食政策執行的比較好】

其實啊,當時的金家寨蘇區糧食不匱乏,說明了什麽?說明了當時的金家寨蘇區的領導們,還是根據的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對於富農並沒有一棍子打死,而是給出路的辦法。這樣的穩定了蘇區的糧食供應。應該說是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和金家寨具體相結合的典範,可惜的是老沈沈澤民同誌沒有認識到。

陳昌浩同誌和沈澤民不一樣,剛到蘇區的時候,陳昌浩還是比較低調的,一來陳昌浩的資歷比較淺,到了蘇區之後非常註意向蘇區的同誌們學習,陳昌浩認為蘇區的老幹部們能夠打下這一塊紅色的根據地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陳昌浩到了蘇區之後非常註意自己的言行舉動。

第二陳昌浩不安心自己的少共國際的工作,想到正規紅軍當中去工作,在革命的戰爭當中和國民黨反動派直接開幹。但是以陳昌浩的在蘇聯托爾馬喬夫軍政學校的經歷,要想直接在鄂豫皖紅軍當中帶兵打仗還是不現實的,所以陳昌浩非常註意向紅軍的指戰員學習,這也是陳昌浩到蘇區以後保持低調的一個原因。

陳昌浩的三板斧是什麽時候掄起來的呢?應該是在紅四軍南下之後,當時的中央分局和分局軍委聯席會議上透過了紅四軍立即返回根據地的決議,但是沒有人去傳達和執行這個聯席會議的命令,因為這個任務關系鄂豫皖蘇區之安危,同時還有高度的危險性,就在會議陷入到尷尬和所有與會成員一籌莫展時候,是陳昌浩大喝一聲末將願往,顯示了陳昌浩障百川而東之,挽狂瀾於既倒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一戰封侯,從而奠定了陳昌浩在紅四方面軍不可替代的大將作用。

第三十一回 蘇區金家寨地委會居然不要沈澤民,這蘇聯回來的和當地的關系有多僵?

說事情,事情就到了,第二天金家寨地委書記老李同誌找到了分局書記,地委全體委員準備開會請莫書記和少共國際書記陳昌浩參加,並就大家關心的問題請莫書記作報告。

但是老李書記沒有邀請到頂頭上司中共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同誌,不願意老沈同誌參加。看看這矛盾有多深?書記想了一會兒說:可得,大會開會以後,委員們紛紛向書記反映,省委書記老沈一到我們這塊幾,就批評我們這也不是,那也不是。但是沈澤民本人又沒有具體的糾正的辦法,搞得我們心裏直打鼓鼓。

【地委開會不要省委書記沈澤民參加】

這個地委成員都相當年輕,大大都是二十毛邊的小夥子,都是入黨不久,或者是由團轉黨。資歷等等應該都不足。原來的這裏的遊擊戰爭都是外來的同誌發動起來的,新同誌都是蘇區建立以後入黨的,由於紅軍需求量很大,很多老一點的同誌基本上加入了紅軍,留下的新同誌各方面的工作經驗都欠缺一些,沈澤民同誌對他們的批評偏於嚴格。

針對地委委員的發言,書記給這些同誌作了鼓勵的講話。說你們都是參加革命的不久的新同誌,能夠做到這一些已經是很不錯了,對他們的工作提出表揚,同時我想對這一些同誌們解釋,我和沈澤民同誌到這裏來,主要是幫助和指導他們的工作,而不是排擠和打擊他們。老沈同誌的批評是為了讓他們進步更快一些,有一點求全責備了,這是工作方法的問題。老莫書記告訴委員們,要他們放心和安心工作,我已經和老沈同誌取得了一致意見,並且將我們做法告訴了委員們。

老莫不愧是老資格的老幹部,對於這一類事情駕輕就熟。這一類的事情本來就不是什麽原則上的大問題。經過莫書記的一番解釋,金家寨地委的同誌們轉憂為安,他們都表示要支持鄂豫皖中央分局分局,擁護中央分局分局和省委的領導。並要和老沈同誌和好共事,為蘇區的發展做出貢獻。這一些地委的同誌們也表示要加強學習改正缺點。經過老莫同誌的做工作,這一件事情終於過去了。

事情雖然過去了,但是蘇聯回來同誌和本地蘇區工作的同誌之間的矛盾卻還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沈澤民同誌和陳昌浩一樣,也是享譽中山大學的二十八個半的布爾什維克,老沈同誌是一個文學的愛好者。這一些同誌都是對自己和對同誌要求比較嚴格的人。在蘇聯的時間比較長,受到的聯共布的影響很深。所以當他們回國以後,往往拿聯共布的標準要求山溝裏面的蘇區同誌,山溝裏面的蘇區同誌,很多文化程度比較低。不知道什麽是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學過的馬列的原著。但是這一些蘇區的同誌能幹,實踐的能力很強,這就造成了二者之間的矛盾。也就是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問題。

書記同誌調解了地委和老沈同誌之間的問題以後,就要專註紅四軍調研工作了。這也是此次金家寨之行的主要目的,老沈,沈澤民同誌還是繼續負責省委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