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戰後期的日軍有多慘?飯都吃不上了,只能用武器裝備和八路軍買

2024-06-03歷史

本以為自己的東西要被他們搶了,結果一個長官穿著的日本人走了出來,好聲好氣地和村民進行溝通:我看你們把糧食拉到縣城挺遠的,不如直接賣給我們吧,我們加價用大洋和彈藥與你們交換。

村民想著如果不同意可能也會被搶,就只能把糧食賣給他們了。

結果村裏的戰士們用換來的彈藥,直接端了附近的一個日軍據點。

為何會出現如此局面?這夥日軍是良心發現還是有其他原因?接下來讓我們回到抗戰末期,去探尋這件事背後的秘密。

其實在抗戰後期,類似的事情其實並不少見。

1944年底的時候,在河北有一夥日軍為了籌錢買年貨,他們的中隊長直接帶人上門求助

。因為上任長官和當地八路軍的關系還不錯所以也算是比較順利。但他不知道的是,

上任長官也賣給八路軍不少東西,

其中最多的一次是賣了4挺機槍。

當時整支部隊只損失了三人還都是意外,真不知道他是怎麽給上面打報告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1944年之後,日軍的生活可謂是一天不如一天。根據一些幸存下來的士兵回憶,他們剛剛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主食大米占到70%左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大米中摻雜了不少其他谷物,大米只有50%左右了。

然後這種情況日益嚴重,至於與到後來很多人一粒大米都沒得吃,只能吃馬鈴薯和小米等進行充饑。

本來餐桌上還有肉蛋等食物,到後來也都被一些鹹菜替代了。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一些日軍長官直接克扣了士兵的食物,開始了所謂了饑餓訓練,其實暗地裏把糧食都私自分掉賣了。一些部隊中的老油條還能想想辦法,但是一些新兵蛋子就只能活受罪了,基本上個個都餓得夠嗆。

他們也是沒有辦法,就開始去外面挖野菜捉青蛙,到最後就開始到處找高粱米吃,以至於最後在山西出現了一條歇後語,日本人吃茭子——沒辦法了!

在1944年之前的時間裏,日軍還能透過強搶獲取食物。但是隨著根據地的逐漸壯大,他們發現自己好像已經搶不動了。因為經過了這麽長時間的戰鬥,日軍的戰鬥力大量下滑,就算是一些新補充過來的士兵,也都是些面黃肌瘦的豆芽菜。而我軍部隊已經從當年的打擊中走了出來,戰鬥力日益發展壯大。此時的日軍除了在彈藥上有些優勢,其他方面應該是可望而不可即。

1944年2月4日,山東日照王家埠的9名戰士,對附近的三個據點進行了襲擾。最後因為行動結束得太晚,就在路上的茅草屋裏住了下來,但不料被村裏的地主發現了行蹤,連夜報告給了附近的日軍。他們也是馬上就派出了一支300人的部隊,準備那些這9名戰士一網打盡。當隊長張茂海被騷亂驚醒的時候,日軍就已經沖進了院子。結果他一腳踹飛了第一個進門的士兵,連同其他戰士一起向外扔手榴彈。

本以為自己此番兇多吉少,沒想到敵人直接就扭頭跑了。

300人打不過9個人,這個讓日本長官顏面盡失,於是他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攻下院子,以挽回部隊的尊嚴。然後這300人又把戰士們團團包圍,雙方進行了激烈的交火。突然在附近的山上傳來了爆炸聲,這些日本士兵以為八路軍大部隊打過來了,

結果把手中的武器一丟,又灰溜溜地逃了回去。

其實當時的大部隊外出執行任務去了,一名叫王華亮的戰士為了解救戰友,直接往山上扔了兩顆手榴彈,讓敵人以為是大部隊打上來了,這才逼得他們慌忙逃竄。這一戰斃傷日軍80余人,而自己這邊只有5人不同程度的傷亡,還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這段歷史也在當時被記錄了下來,在【五蓮革命史】中可以找到它的存在。

既然搶不了糧食那就只能買了,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等到了1945年的時候,北平的日軍為了方便購買糧食,索性就在清華園附近擺了個攤。

雙方約定好多少糧食換多少物資,多少機槍能換多少豬肉。唯一不能換的就是他們的寶貝大炮了,但一定要保證食物不能缺斤短兩。

當時大多數據點的日軍,都被八路軍和民兵打怕了,而且戰士們也是專打那些不聽話的,如果出門搶糧的話,很有可能被直接當成典型拔掉。但是實在肚子餓怎麽辦?打不過就選擇加入唄。當時在蕪湖,有不少日軍長官都有背叛的嫌疑,因為給他們的征糧任務完不成啊。為什麽?因為附近就是新四軍的地盤啊。為了打破這一局面,汪偽直接在這裏成立了個商號,然後從新四軍那裏高價賣糧回去交差。

當時新四軍有一艘鋼艇,那就是日軍偷偷摸摸賣給戰士們的。

自從1943年以後,在蕪湖的日軍基本上沒什麽東西是他們不能賣的,光是造炮用的鋼管,就賣了好幾百根。

蕪湖的老字號張恒春,就是雙方接頭的地方。

日軍把物資藥品等運到根據地,然後再把糧食等運回來,連同一起運回來的還有新四軍特產——飛馬牌香煙。當時的蕪湖繁榮至極,當時人們都稱之為「小上海」。

但是我們始終要記住,日軍最後的所做作為絕不是良心發現,而是廣大軍民浴血奮戰獲得的輝煌戰果。正是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才有抗日戰爭最後的勝利。最後讓我們高呼一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