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三野一縱隊殲敵19萬,司令員竟然沒授上將?背後原因你絕對想不到

2024-06-09歷史

眾所周知,粟裕蘇野將軍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在解放戰爭的硝煙中展現出了非凡的英勇與智慧,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其中,麾下的「葉、王、陶」三大主力縱隊更是威名遠揚,他們以強大的戰鬥力與堅定的信念,被譽為英勇無畏的三劍客,為華東野戰軍立下了赫赫戰功。

王必成將軍,這位英勇的虎將,作為第六縱隊的司令,在蘇中七戰七捷的輝煌戰績中首當其沖,為解放軍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更是率部在孟良崮戰役中迅速奪取了垛莊,其麾下的特務團更是率先攻上孟良崮,成功擊斃了國民黨悍將張靈甫,名聲大噪。據統計,在解放戰爭期間,王必成將軍所率領的六縱,竟然殲滅了國民黨軍高達19萬多人,這一戰績在解放軍的40個縱隊中也是名列前茅,足以排進前三的行列。然而,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這位功勛卓著的王必成將軍,卻只被授予了中將的軍銜。這一結果似乎與他的卓越戰績並不完全相符,確實令人感到有些意外和惋惜。但軍銜的授予不僅取決於個人的戰功,還涉及到多方面的綜合因素,這或許也是歷史的一種獨特安排吧。

那時候,王必成心裏確實有些不滿,他還特地私下裏向他的老領導譚振林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為啥王必成沒能獲得上將軍銜,這其中有個挺有意思的原因,可能大家都沒想到,竟然跟國軍整編74師的張靈甫有那麽點關系...

【麾下6縱16師13團(後改編成解放軍24軍70師210團),成衛戍區警衛三師第一王牌團】

王必成將軍擔任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一職,說到這支部隊,那可真是粟裕將軍麾下的一支猛虎勁旅,攻堅克難,戰鬥力極為出色。這支部隊在戰場上如同猛虎下山,所向披靡,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和不屈的戰鬥精神。

6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紅軍時期的新四軍遊擊支隊,它最初是蘇中解放區的一支重要力量,被稱為6師。後來,隨著粟裕領導的華中野戰軍和陳毅元帥率領的山東野戰軍合並,這支隊伍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和擴編,最終形成了強大的第六縱隊。這支縱隊在戰爭年代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解放戰爭期間,有一個特別的團隊備受矚目,那就是6縱16師的13團。這支隊伍戰鬥力超群,屢建奇功,因其威猛如虎的表現,贏得了「老虎團」的美譽。而團隊中的王必成將軍,因其勇敢無畏、指揮有方,更是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王老虎」。他們的英勇事跡在戰爭中傳為佳話,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

這支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老虎團」的隊伍,在1966年受到了毛主席的特別賞識,被選為首都衛戍區的精銳力量,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24軍70師的210團。這支部隊不僅是新中國的第一個機械化步兵團,更作為保衛首都的堅強後盾,擁有強大的重機械化裝備,因此被譽為王牌第一團,成為了國家的驕傲。

從上述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王必成將軍在帶領部隊方面確實有著獨到的方法。他統領的老虎團,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日子裏,以其卓越的作戰能力和先進的裝備,成為了當時最為強大的步兵團之一。這支部隊肩負著保衛首都的重任,被譽為禦林軍,守護著國家的核心區域。

王必成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表現得非常英勇,為解放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那麽,關於他率領的第六縱隊,具體的殲敵數量以及相關的戰績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殲敵19萬在解放軍40個縱隊中可排前三,虎將王必成的戰功盤點】

解放戰爭爆發後,王必成率領的六師成為了粟裕將軍指揮的華中野戰軍的重要力量。他們起初在蘇中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激戰,一上場就展現出了極其靈活多變的戰術,讓人印象深刻。

緊接著,陳毅元帥領導的山東野戰軍與蘇中的解放軍力量進行整合,正式更名為華東野戰軍。而在這個重要的時刻,王必成將軍被賦予了新的重任,他受命擔任了六縱的司令員,肩負起指揮和領導這支英勇部隊的重任。

華東野戰軍曾取得了一次令人矚目的勝利,那就是廣為人知的蘇中七戰七捷。這次勝利不僅彰顯了華東野戰軍出色的作戰能力,更在軍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銘印。蘇中七戰七捷的故事,就像一部精彩紛呈的戰爭史詩,展現了華東野戰軍英勇無畏、智勇雙全的風采。

這場大勝戰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關鍵在於王必成所率領的6縱表現出色,成功殲滅了國民黨的美械部隊多達16000余人。這一戰績不僅令人驚嘆,更讓國民黨軍感到極大的震撼,彰顯了我軍的戰鬥力和堅定決心。

在萊蕪戰役中,我們的6縱部隊取得了輝煌戰果,成功殲滅了敵人多達24000余人。緊接著,六縱再次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他們在萊蕪戰場上直接擊敗了李仙洲集團,殲滅了其24000多名士兵。這一戰績不僅震撼了敵人,就連當時聲名顯赫的王耀武和薛嶽也被打得暈頭轉向,無法應對。

想要了解是如何僅憑一個縱隊就成功殲滅了敵方高達24000多人的嗎?這可是個了不起的戰績啊!想想看,這需要怎樣的策略、勇氣和團隊配合才能達到。那麽,他們究竟是怎麽做到的呢?這確實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當時,國民黨軍隊確實下達了命令,催促北線的李先洲集團盡快南下。然而,第二綏靖區的司令官王耀武卻心存疑慮,他覺得李仙洲不應倉促行事,而是應該靈活應變,采取機動作戰的方式。因此,他建議李仙洲不要過於急躁,要謹慎行事。

然而,李先洲集團因為自認為擁有美械裝備,就表現得肆無忌憚,他們當時完全沒有把華東野戰軍放在心上,自信滿滿地認為自己能夠輕松取勝。

此外,李先洲還動用了兩個師的軍隊來保障後勤補給線的安全,這一舉措使得他原本就略顯松散的防線再次被分散開來。因此,他對整個集團的行軍過程變得難以完全掌控,缺乏足夠的信心和把握。

當時,粟裕作為華東野戰軍的重要指揮官,他迅速施展了一出巧妙的「耍龍燈」戰術。他巧妙地布置了一部份兵力,讓他們裝作主力部隊,似乎打算與國民黨軍進行一場激烈的決戰。同時,在南線面對李先洲集團時,他故意讓這些部隊顯露行蹤,給對手營造出一種假象,使他們誤以為華野只是在暗中觀察,並無與他們正面交鋒的意圖。

其實,在這看似輕松有趣的耍龍燈戰術背後,華東野戰軍可是有著深謀遠慮。他們的精銳力量,諸如葉飛統領的第一縱隊、陶勇的第四縱隊、王必成坐鎮的第六縱隊、成鈞指揮的第七縱隊、王建安帶領的第八縱隊,還有許世友的第九縱隊和宋時輪的第十縱隊,這整整七個主力縱隊,全都悄無聲息地集結在了萊蕪這片土地上。他們靜靜地等待著,準備給敵人一個出其不意的打擊。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李仙洲集團乃至王耀武本人對此毫不知情。他們誤以為華東野戰軍的主力仍在原地按兵不動,只是暗地裏在窺探他們的動向,並沒有采取實際行動。這樣的判斷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導致他們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策,從而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王耀武和李仙洲在這件事上犯下了重大的戰略錯誤。粟裕率領的七個主力縱隊悄無聲息地進入了萊蕪,他們行動迅速,沒給國民黨軍任何喘息的機會。緊接著,粟裕又命令許世友的第九縱隊和王建安的第八縱隊迅速攻入萊蕪兩側,擺開了伏擊李仙洲集團主力的陣勢。整個行動一氣呵成,讓敵人措手不及。

這時,李仙洲集團的77師因為急於立功,迫切地想要找到華野的主力部隊進行一場決戰。然而,他們卻誤打誤撞地進入了敵人精心布設的伏擊圈。整個行動顯得有些沖動和不夠謹慎,這也為後續的戰局埋下了隱患。

我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77師徹底擊敗,取得了完全的勝利,沒有任何意外發生。這一戰績再次彰顯了我軍的強大實力,也讓敵人深刻體會到了我們的不可戰勝。

直到此刻,李仙洲和王耀武才深刻感受到問題的緊迫性。王耀武對李仙洲的指揮策略感到相當無語,卻又無可奈何。他之前已經預測到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軍可能的進軍路線,然而,李仙洲卻仗著有陳誠的支持,對王耀武的提醒置若罔聞。結果,在首次交鋒中,77師就遭到了解放軍的徹底殲滅。這一結果讓兩人都深感惋惜,但也無法改變事實。

李仙洲集團此刻已經被我們華東野戰軍的主力縱隊團團圍住,在萊蕪這個地方動彈不得。之前他們的先頭部隊已經被我們殲滅,現在整個華東野戰軍7個主力縱隊,將近20多萬人的兵力,都集中在這裏,準備一舉拿下李仙洲集團。這樣的形勢,對他們來說可謂是四面楚歌,無處可逃。

李先洲此時突然意識到,他似乎已經陷入粟裕所率領的華東野戰軍的包圍圈之中,四面楚歌,然而此時想要扭轉局勢已經為時已晚。戰機稍縱即逝,周圍的包圍圈已經牢不可破,他再也無力逃脫了。

粟裕觀察到敵人已經被我們包圍,他迅速召集了軍事部署會議。會上,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戰術方案:我們要集結精銳兵力,在萊蕪以北地區設下埋伏,等待國民黨軍隊的到來。同時,我們還得想辦法引誘李仙洲集團向北突圍,一旦他們上鉤,我們就立刻在北邊布下一個巨大的口袋陣,像陷阱一樣等著他們自投羅網!

國民黨守軍已經陷入了絕境,除了按照粟裕將軍精心策劃的作戰方案,奮力向北方突圍外,他們別無選擇。而在這個關鍵時刻,王必成率領的第六縱隊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環,他們的存在對整個戰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李仙洲集團試圖向北突圍時,王必成的第六縱隊如同紮緊口袋的繩索,穩穩地站在了口袋陣最為緊要的位置。緊接著,華野的其他六個主力縱隊,像狂風驟雨般對被圍困的李先洲集團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在這個過程中,李先洲集團意識到自己陷入包圍後,決定奮力突圍。他們選擇了六縱的陣地作為突圍方向,然而,命運卻並不眷顧他們。六縱憑借出色的戰鬥技巧和堅定的決心,成功殲滅了李先洲集團中的24000多人,讓他們突圍的希望徹底破滅。

緊接著,經過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我軍終於成功將李仙洲集團徹底殲滅,宣告萊蕪戰役的全面勝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司令長官李仙洲為了逃避抓捕,竟試圖透過化妝逃跑,但最終仍被解放軍的銳利目光識破,並被俘虜。

這場戰鬥結束後,陳誠仿佛被人狠狠地扇了一記耳光,心中五味雜陳。老王雖然之前就有過一些預感,但結局並未因此改變,這讓他不禁長嘆一聲。他痛心地認為,國民黨軍的這些指揮官簡直就是一群飯桶,白白錯過了大好的戰機。在隨後的濟南戰役中,蔣中正同樣沒有聽取王耀武的建議,這讓老王感到更加無奈和失望。

在萊蕪戰役勝利後,華東野戰軍成功地擊敗了國民黨裝備精良的美械部隊,並成功繳獲了他們手中的美械裝備。這些裝備被迅速分配到幾個主力縱隊中,極大地提升了華東野戰軍的戰鬥力。這使得華野在後續的戰鬥中更加得心應手,戰鬥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在後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中,當九兵團裝備了美式武器與美軍展開正面交鋒時,美軍一度誤以為攻擊錯了目標。因為他們驚訝地發現,對方的裝備竟與自己的如出一轍,幾乎難以分辨!這種相似的裝備配置,讓美軍在戰場上產生了短暫的困惑和錯覺。

萊蕪戰役對華野來說意義非凡,它是我們首次取得大量美式裝備的關鍵戰役,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戰鬥力。這一勝利不僅展示了我們的英勇善戰,也為我們後續的戰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漣水戰鬥中,我們英勇的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在王必成司令的率領下,不僅成功堅守了漣水,還在激烈的戰鬥中奪取了關鍵的垛莊陣地。更令人振奮的是,他們成功地擊斃了敵軍中的悍將張靈甫,展現了出色的戰鬥力和不屈的鬥誌。緊接著,在孟良崮的戰鬥中,這支縱隊再次展現出了其強悍的戰鬥力,為整個華東戰場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雖然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漣水戰役中,張靈甫的74師確實展現了他們的狡猾之處。他們巧妙地運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在漣水的南面和側面進行了戰術偽裝。他們用一個營的兵力假裝是主力部隊,吸引了我方的註意力,而實際上,他們卻悄悄地將兩個整編旅部署到了側翼,發動了突襲。這樣的戰術布置使得漣水最終失陷。

由於當時74師的火力極其猛烈,其3萬多名士兵中,竟配備了多達3000多支湯姆遜衝鋒槍。相對而言,華野的一個縱隊衝鋒槍數量卻遠遠不足,連200支都未達到。這種懸殊的火力對比,差距竟然高達10倍以上,結果導致了6縱遭受了慘重的損失,損失了超過6000名的官兵。這樣的火力壓制使得戰場形勢極為不利,對華野造成了巨大的挑戰。

當時,張靈甫的戰術確實相當狡猾多變。在第一次漣水戰役中,他深刻體會到了解放軍戰術的靈活多變和強大威力,結果被打得措手不及,狼狽撤退。這次經歷讓他認識到了解放軍的實力不容小覷,也讓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戰術布局。

雖然74師的大部份成員都是經歷過抗日戰爭洗禮的老兵,但他們很快就靈活調整了戰術。他們采取了聲東擊西的策略,讓譚震林誤以為74師的主要攻擊方向是正面。然而,張靈甫的狡猾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他在側面精心部署了兩個整編旅,人數多達2萬多人,將漣水城層層包圍。最終,漣水城被他成功拿下。

這件事在當時可把王必成給害得不輕,差點被陳毅將軍下令撤職查辦。好在有粟裕將軍站出來為他擔保,王必成也毫不示弱,當場就表示:「下次攻打張靈甫的74師,咱們六縱絕對不能缺席!」這樣的表態,既展現了他的決心,也讓人感受到了他對勝利的渴望。

然而,74師在這場激戰中也是元氣大傷,付出了數千人的慘重代價。到了1947年孟良崮戰役的關鍵時刻,粟裕將軍為王必成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他巧妙地部署了六縱,讓他們潛伏在距離孟良崮百余公裏外的一個靜謐村莊。等到戰機成熟,六縱猶如神兵天降,迅速奪取了垛莊,成功堵截了整編七十四師的退路,為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後續的戰鬥中,六縱的特務團率先沖上了孟良崮上張靈甫藏身的山洞。據六縱特務團副團長何鳳山回憶,他們當時毫不猶豫地舉起衝鋒槍,向洞內猛烈掃射,最終將張靈甫、蔡仁傑、盧醒等74師的高級將領悉數擊斃。這場激烈的戰鬥充分展現了六縱特務團的英勇與果敢,他們為勝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

當然,我提到的這些例子只是王必成第六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最具標誌性的幾次戰鬥。這些戰鬥不僅展示了他們的英勇和智慧,也充分體現了他們在整個戰爭中的重要作用。透過這些具體的戰例,我們可以更加生動地感受到第六縱隊在解放戰爭中的輝煌歷程和偉大貢獻。

在後來的渡江戰役和淮海戰役中,六縱展現了非凡的勇猛。當面對黃維、邱清泉、黃百韜以及杜雲流兵團這些強大對手時,他們毫無畏懼,成功殲滅了這些敵軍,為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六縱的英勇表現,讓人們深感敬佩。

經過事後詳細統計,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共有四十多個縱隊參與戰鬥。其中,華野王必成率領的第六縱隊戰績尤為顯著,他們成功殲滅了國民黨軍隊多達19萬多人。在四十多個縱隊中,這一戰績足以躋身前三甲的行列。這一數位不僅凸顯了第六縱隊的戰鬥力,也充分展示了他們在解放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戰功赫赫為何沒僅授中將?兩個原因,其中一個跟張靈甫有關】

回溯到1955年,所有現役的英勇戰將都接受了軍銜的授予,然而令人頗感意外的是,王必成將軍卻只獲得了中將軍銜。這不禁讓人心生疑惑,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

在當時,這件事確實讓他本人有些意見。畢竟,這樣的情況確實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他對此也表示出了一些看法和想法。總的來說,這件事對他的影響不小,也讓他產生了一些不同的思考。

王必成深信,在歷時三年的解放戰爭中,他統領的六縱戰績斐然,不僅充分展現了華野的英勇與威名,更是贏得了「華野虎將」的美譽。六縱在戰火中錘煉,歷經磨難,鑄就了不朽的榮耀,成為了解放戰爭中的一支勁旅。

他甚至還特地找到了當年的老領導譚震林,跟他詳細匯報了這件事。可是後來,卻一直沒有聽到任何回音。這到底是為什麽呢?這件事就這麽不了了之了,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裏主要有兩個核心原因,使得這種情況發生。這兩個原因都非常重要,且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第一個原因是,當年在漣水戰役中,王必成率領的六縱與整編74師展開了一場激戰。然而,74師卻巧妙地運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成功地奪得了漣水城。在這場戰鬥中,六縱損失慘重,有6000多名戰士犧牲,因此被大家視為一場失利。

這件事讓當年的陳毅元帥對王必成心生不滿,要不是粟裕出面求情,王必成可能就因此被撤職調查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六縱的損失是相當嚴重的。

孟良崮戰役雖然讓縱隊成功擊敗了對手,取得了關鍵勝利,但回想之前的漣水之戰,那場戰鬥確實讓華東野戰軍不得不暫時退守山東地區。要知道,漣水、淮陰、淮安這些地方,在那個時候,都是蘇州解放區的核心區域,它們不僅稅收豐厚,資源也極為豐富,可以說是解放時期極具戰略價值的重要地點。因此,那一戰對我們而言,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戰和考驗。

華東野戰軍因為失去了這個地方,不得不重新調整他們的戰略部署,這樣的變化對他們來說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可以說,這個地方的失守對整個華東野戰軍的戰略布局都帶來了不小的震動,他們需要重新思考和規劃未來的行動方向。

不過,王必成之所以受到關註,除了他與張林甫的那場較量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的資歷問題。這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成就,更多的是他過往的積累與歷練。王必成的豐富經驗和深厚的背景,也是他在戰場上表現出色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不能只看重他的一場對決,而忽略了他背後那些默默付出的歲月。

王必成在紅軍時期並沒有身居高位,他在長征之前只是擔任了副團長的職務,之後才逐漸晉升為紅三十軍的副師長。盡管起點不算太高,但他的才華和努力逐漸得到了認可,讓他得以在紅軍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最初是六師的師長,後來升任六縱司令員,直到戰爭的最後階段,我才有幸擔任大兵團的副司令職務。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許多挑戰和考驗,但每一次都全力以赴,為國家的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時,有一位被贊譽為華野三劍客之一的葉飛將軍,他在年僅30歲的時候,就已經肩負起了10兵團司令員的重任。他的年輕有為和卓越領導才能,讓人由衷地欽佩和敬仰。

可能正是因為這樣的背景和貢獻,王必成將軍被賦予了中將的榮譽。而在新中國成立後,他更是肩負重任,相繼擔任昆明軍區和武漢軍區的司令員,這一職位的分量和重要性並不遜色於其他上將。事實上,他的職務級別與同為上將軍銜的許世友將軍相當,後者也曾先後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和廣州軍區司令,兩人在軍事領域的貢獻都堪稱卓越。

在1989年,王必成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77歲,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他被譽為華野的英勇虎將,曾在解放戰爭中緊隨粟裕將軍的腳步,屢建奇功,威名赫赫。然而,在軍銜授予時未能榮膺上將,這或許成為了他心中那微小而難以釋懷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