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金華之戰,太平天國輸得窩囊的城市保衛戰,十萬守軍爭相棄城而逃

2023-12-24歷史

前言: 太平天國最後階段的城市保衛戰,時間長的歷時數月至一年,如本號之前寫過的常州與杭州。時間短的半個月到幾天時間即被攻陷,如無錫,宜興。無論時間長短,這些城市的守軍都進行過相當英勇頑強的抵抗,敵人每前進一步都是步履艱難。

然而浙中金華的失守,卻顯得相當輕率窩囊,以致率軍攻取該城的浙江巡撫左宗棠也是喜出望外,在奏章裏報喜:

此次乘勝而克,實非愚臣意料所到。此皆仰仗皇上天威,諸文武將士殫忱竭力,得以迅速奏功。

難道金華地位不重要?當然不是,當時的人這樣描述金華:

金華上通衢、處,下接紹興之諸、嵊,西與嚴州緊連,其東陽隔台州之仙居,不過數嶺。前明太祖取浙,由金華浦江入諸暨以定紹興,實東浙之腹心也。——許瑤光【談浙】

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正是看中了金華的山川形勝,將此地做為自己統治分地——浙中浙南七府的核心所在,城內侍王府保存至今。而且金華地處盆地之內,所謂「三面環山夾一川」,地勢易守難攻。左宗棠奏章前邊寫得明白:

金華府城最得地勢,城垣堅固異常,考歷代浙中兵事,均以此為關鍵,攻取之難,十倍他郡。

一座無論在政治與軍事方面都有著重大意義的城市,為何說它丟得窩囊?到底是什麽原因做成?是左宗棠能力太強?李世賢能力太弱?還是又要怪罪天京那位洪秀全在瞎指揮?

金華周邊地區地圖(點選可放大)——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清時期】

圍繞金華的爭奪

1861年5月28日,正在進行浙江攻略的李世賢勢如破竹攻占金華,城內知府與清兵作鳥獸散。

在穩定周邊局勢後,李世賢下令將金華城關之東、清時進行府試的試士院修茸成侍王府,又擴充套件附近的千戶所舊址為西院。侍王府即成為李世賢辦公與居住的地方。

金華對於侍王,就如同安慶對於英王、蘇州對於忠王,都是各自分地核心,可以看作「首府」。

按照太平天國避諱制度,金華因為要避天父「爺火華」名諱改為金花,為敘述方便,下文照舊使用金華。

當時的侍王,正是最春風得意的時候,浙中浙南七府除了衢州、溫州兩座府城與少數縣城,都已經是他的地盤,其實力在太平天國中僅次於堂兄忠王李秀成。

就是那座一直未能攻破的衢州府城,在1862年3月迎來援軍——左宗棠率領的楚軍。

當年3月至6月,圍繞衢州的爭奪,楚軍與李世賢部進行過多場較量,李世賢能力確實不如左宗棠,連戰連敗,得益於李世賢兵力雄厚,本人親自坐鎮前線,又得浙江多山地利,還能勉強維持住戰線。

一切的改變源於5月30日,當天江蘇布政使曾國荃率湘軍萬余人,猛插到距天京城不到4裏處紮下營寨。 城內的洪秀全慌了神,急令四處太平軍回京勤王,包括正在猛攻上海的李秀成與正與楚軍死鬥的李世賢。

李世賢於6月20日收到勤王詔旨,於情於理、於公於私他都不想現在回京,回復必須先擊敗左宗棠。

從7月到10月,楚軍與李世賢部又進行多場戰鬥,同樣是李世賢敗多勝少,左宗棠未能突破防線,雙方還處於相持階段。

左宗棠影視形象——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

同宗重於能力?

這段期間,天京多次嚴旨催促,已經率軍回京的李秀成也來信盼望李世賢盡快增援 李世賢實在沒辦法,只得在10月上旬親率浙江精銳約7萬人回援天京。

在回援前,他對浙江防務作了一番布置:

以金華為中心及後援基地,由部將劉政宏駐守。金華以西的龍遊、湯溪、蘭溪三縣互為犄角,是防守金華的前沿陣地。再以嚴州為金華右翼。 各處太平軍加起來有十余萬人,防務由守衛湯溪的 忠裨天將 李尚揚總體負責。

李世賢出發前與李尚揚約定,堅守50天,50天後他就回來(50天時間是根據李尚揚供狀,也有資料稱約定時間為40天,未知出處)。如果到時他回不來,遺失城池也不是李尚揚的責任。

李世賢的布置看上去嚴密,卻有三個致命問題。第一浙江太平軍精銳都被抽走,留下的雖然有十萬之眾,比楚軍人多,但品質普遍不高,不少是收編的天地會與地方會黨,例如金錢會會眾,戰鬥力堪憂。

第二個問題是原本應該是金華防守左翼的處州在8月14日被福建清兵林文察部攻陷,處州守將譚體元退守湯溪。溫州處州台州三地全部被清兵控制。福建清兵與楚軍會師,一起加入對金華的進攻。

第三個問題最為嚴重,就是李世賢選擇李尚揚為守軍統領。

李尚揚是什麽人?李尚揚很早就追隨李世賢,成為其部將,其才幹只能用很一般來形容,卻深得李世賢信任,擔任忠裨天將一職。

為何獲得信任?因為與李世賢同姓,被認作王宗自己人。

太平天國早期專門有「國宗」這個編制,授予領導人親人族人。如韋昌輝親兄弟韋濱、韋俊。石達開族人石鳳魁、石祥禎等。

就算沒有血緣關系,為壯大聲勢,只要是同姓都認做國宗。如楊秀清的「大國宗」楊元清、「七國宗」大名鼎鼎的輔王楊輔清,都是因為與東王同姓而改名引為國宗。

這股風氣在太平天國後期仍然存在,名稱從「國宗」變成「王宗」。英王陳玉成軍中,就有幼弟陳聚成、堂兄弟陳仕榮、叔父陳時永等一批陳家人,忠王李秀成軍中也有他弟弟揚王李明成。

李世賢身邊親人寥寥無幾,就將同姓的李尚揚引為王宗親信,對他平庸才能分外包容,現在還把守衛金華的重擔交給他。

這個任命當然不能服眾,無論才能、職務,比李尚揚高的也不是沒有人,憑什麽要聽你命令?就憑你姓李? 李尚揚難以駕馭留守的眾多將領,也統合不了不同會眾,這些都為金華的防守埋下很大隱患。

補充一句,某度百科中稱李尚揚為宗王,但根據其供狀以及左宗棠奏本,只是忠裨天將,並未封王。「宗王」一說源於李秀成自述,有研究者認為應該是「王宗」的筆誤。

金華侍王府照壁,侍王府是現今保存最完好的太平天國王府建築群

「愛打便打,不能催我」

左宗棠得到李世賢大隊援京的情報,馬上發動大規模攻勢。楚軍猛撲龍遊,龍遊因為是防線重心所在,有守軍二萬九千人,又得到湯溪、蘭溪、金華、嚴州等地太平軍的有力支援,楚軍折損甚多,未能破城。

左宗棠眼見龍遊難破,作出調整,將突破口放在防線右翼的嚴州上。

守衛嚴州的是當地天地會首領譚富、譚星兩兄弟,具有一定獨立性,與太平軍之間的作戰配合並不緊密。

左宗棠派出知府魏喻義進攻嚴州,同時再派浙江按察使劉典牽制蘭溪守軍。1863年1月2日午夜,魏喻義趁夜潛至嚴州府城,架雲梯攻城,譚富麻痹大意,未及嚴防,楚軍得以入城。經過巷戰,譚富只得率敗兵結束嚴州。

至此金華防線的左右兩翼都被打掉,左宗棠對龍遊等三城嚴密封鎖,打算長久圍困。

李世賢約定50日後返回,從10月中起算,50日早過了,李世賢仍然不見蹤影。

當時天京城外戰鬥已經結束,二李多次進攻仍然難撼曾國荃大營。李秀成回了蘇州,李世賢去了什麽地方?他在洪秀全嚴令下,為打通天京糧道去攻打皖南金柱關,被湘軍水陸師所敗。

由此至終,李世賢都未能依約返回金華,眼巴巴看著自己地盤完全遺失,這也是他日後怨恨洪秀全,對淪落到江西的幼天王見死不救的原因之一。

李世賢本人未能返回,還是盡量派出援軍,1月5日,原本在浙東的戴王黃呈忠、首王範汝增、梯王練業坤三人率軍增援湯溪與龍遊,連營數十裏,金華守軍的力量大大加強。

奇怪的是,三王對救援並不熱心,與左宗棠手下的浙江布政使蔣益澧打了幾場之後,就徘徊不肯深入。

李尚揚見狀曾經發文苦求,得到的回答卻是: 「愛打便打,不能催我」

李尚揚官職只是天將,還沒有封王,卻憑著與侍王同宗的關系,節制十萬軍馬與一郡數縣地盤,三王自然不能心服,來增援只是看在侍王份上,出工不出力是肯定的。

作戰中的太平軍——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

浙中防線全面崩潰

眼看金華守軍處境艱難,左宗棠開始加緊誘降,「時復射示城中,曉以禍福」,譚星手下有部將率500人首先投降,馬上引起連鎖反應。

2月26日,湯溪守將彭禹蘭遣人乞降,蔣益澧開出條件,要投降就拿李尚揚來當「投名狀」。

彭禹蘭想出一計,假意勸李尚揚投降,讓他前往清營。李尚揚不察其中有詐,又走投無路,居然中計。

2月27日,李尚揚與其他7名太平軍將領外出談判投降時,被楚軍抓獲。

主將被擒,湯溪士無鬥誌,蔣益澧乘夜攻城,彭禹蘭作為內應開啟城門,楚軍迅速入城。

守軍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巷戰,只是敵眾我寡,最後湯溪失守。黃呈忠、範汝增、練業坤三王只得率軍返回金華。

龍遊守軍眼見後路已斷,再守毫無意義,有一部份人投降,其余的在3月1日棄城而走,遭楚軍前後夾擊大敗,左宗棠上奏稱無一人漏網。

同一天,楚軍猛攻蘭溪,守將譚星見湯溪失守,同樣棄城。

三城失守 3月2日 楚軍兵發金華。 三王並沒有進行抵抗,在派出部份兵力反攻楚軍虛晃一槍之後,率主力向義烏、諸暨方向撤退。被丟下的金華守將劉政宏,根本不敢對抗左宗棠大軍,只能跟著從東門一起跑路,楚軍隨即進入金華。

左宗棠兵不血刃攻占李世賢苦心經營、城防工事一再加固的金華,連他自己也頗感意外。

府城一失,金華府剩下5縣守軍也是迅速敗走,武義、永康、東陽3月2日同一天棄城,義烏遲了一天在3月3日放棄,浦江堅持到3月7日。 還不到十天,整個金華府都落入楚軍手上。加上寧波亦被中外聯軍攻陷,李世賢大半個浙江省的地盤全丟,楚軍兵鋒真逼杭州。

金華的失守,看上去窩囊輕率。究其原因,首先是李世賢被強令援京,導致戰場形勢惡化。其次留守的主將資歷、能力不能服眾,各處守軍與援軍都是各自為戰,沒有統一配合。最後一些將領經不住引誘投降左宗棠,連主將最後都被出賣,人心全散了也沒有人站出來挽救危局,整條防線終於在倉促間土崩瓦解。

那位李尚揚被清軍抓住,還幻想自己是出來投降可以免死,在供狀裏卑詞乞活:

逆犯造了彌天大罪,與其困死城中,意不如出來投降,或求大人們饒了我也未可知。

在左宗棠的上奏中卻壓根沒提他是出來投降的,只說是被 「誘至濠邊……出其不意,擒解回營」 。李尚揚最後的下場,則是 「提訊後召集各將士,數其罪狀磔之,人心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