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解放戰爭,是黃埔學生的特殊「考場」,卻被粟裕搶了風頭

2024-02-29歷史

解放戰爭中,全國戰場成為了檢驗黃埔軍校學生的特殊「考場」。我軍林彪、徐向前、陳賡、張宗遜、宋時輪等名將,以及國民黨軍胡宗南、杜聿明、王耀武、張靈甫、陳明仁等,都是來自黃埔軍校。

然而,在這些黃埔名將捉對廝殺的同時,一位未上過軍校的人卻獨占風頭,他就是粟裕。

雖然粟裕和毛主席都沒有接受過軍校教育,但他們的軍事才能卻超群。他們在實戰中學習戰爭,不像黃埔軍校的畢業生那樣受條條框框限制,而是隨機應變、一通百通,達到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最高用兵境界。

以淮海戰役為例,1948年11月,遼沈戰役結束後,國民黨在東北損失慘重,蔣介石集結了80萬精銳部隊,想要在華東地區與解放軍進行決戰。

然而,粟裕率領的華野卻看中了黃百韜兵團,這是一支擁有12萬人的精銳部隊,武器裝備精良,實力不容小覷。雖然粟裕有能力擊敗他們,但要迅速消滅他們卻並不容易。

華野在碾莊成功將黃百韜兵團逼退,然而黃百韜選擇陣地戰,利用武器優勢頑強抵抗,給華野帶來了一定的困擾。面對這一情況,粟裕親自勘探地形,制定出了「挖掘工事,迫近作業」以及「先打弱敵,再打強敵」的作戰策略。

戰士們立刻行動起來,連夜挖掘工事,借以掩護自己,並逐步靠近敵人的陣地。經過兩天的努力,雙方的距離大大縮小,華野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此時,由於距離的縮短,敵人的重火力無法發揮遠端打擊的優勢,不得不與我軍展開近距離戰鬥。結果,他們只堅持了幾天就狼狽逃竄。

11月22日,黃百韜看到大局已定,自己無望回天,最終選擇了自殺身亡。

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的「迫近作業」戰術大放異彩,但陳老總也成功復制了這一策略。如果中野部隊能夠消滅黃維兵團,那麽淮海戰役的勝利將幾乎沒有懸念。

根據粟裕多年的戰爭經驗,他預測徐州守軍可能會向西南行進,與黃維兵團匯合,以壯大兵力和避免被包圍。然而,杜聿明的計劃可能會讓這場戰役變得困難重重,勝負也會出現很大的變數。

因此,粟裕將華野的七個縱隊派往徐州的西南方位,嚴密監視杜聿明,等待中野將黃維兵團消滅。而黃維兵團則是國民黨軍中的王牌,實力強大,被寄予厚望,只要能保住它,就有翻盤的希望。

11月25日,中野在雙堆集追上了黃維兵團,將其團團包圍。

黃維兵團困獸猶鬥,企圖效仿黃百韜兵團時的堅守戰術,利用重武器固守陣地。然而中野數次發起猛攻,皆因敵軍火力猛烈,無法取得突破,反而造成重大傷亡,令陳毅憂心如焚。

為此,他連夜召開作戰會議,尋求解決之道。此時,一名參謀建議請教華野的作戰經驗,因華野在圍殲黃百韜兵團時也面臨過類似問題。

陳老總馬上采納建議,立刻與粟裕通話。電話接通後,陳毅直接詢問:「你先別回答,我有個問題想問你:當初你們是如何對付黃百韜的?」

粟裕了解陳老總,一聽就知道他面臨的困難,於是耐心地詳細講述了自己的戰術和經驗,並對圍殲黃維兵團提出了幾點建議。

陳老總聽後大喜,稱贊道:「緊迫作戰,還是你厲害啊!」於是,陳老總采納粟裕的戰術,重新部署,到12月15日,黃維兵團土崩瓦解,黃維本人也成了俘虜,我軍取得勝利!

這就是粟裕的高明之處,臨危不懼,想出的戰術,就消滅了國民黨兩大王牌兵團!陳老總曾高度評價說:「粟裕同誌可算為理論與實際兼優的人,他的戰役指揮高明,這得益於他在實際戰爭中的長期鍛煉,華東軍事指揮主要靠他。」

毛主席也對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的貢獻給予了高度的推崇,曾經公開贊揚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下了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