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滕王閣序】第52講:「謝家之寶樹」(三)八萬怎麽勝百萬?

2024-05-17歷史

【滕王閣序】中一句「謝家之寶樹」,不知道蘊含了多少 驚心動魄的背後故事 ,比如我們要講的前秦想統一天下,與東晉爆發的淝水之戰——他除了是震驚歷史的以 八萬勝百萬的著名戰役 ,也是證明 謝玄是謝家寶樹 的最好證據。

那麽,淝水之戰中,到底發生了什麽呢?

太元三年,378年,距離前秦丞相王猛去世過去了三年,朝廷上下已經沒有人能勸說苻堅 不要進攻東晉王朝

為什麽不攻打東晉?

無他,譙郡桓氏的桓沖和陳郡謝氏的謝安都是天下英才。

苻堅已經統一北方,南下之勢如箭在弦。

於是苻堅在襄陽—— 這一華夏第一城池 小試牛刀,取得勝利,成功開啟南襄夾道,直逼荊州。也就到了桓沖的防區。

謝玄奉詔發三州之兵(徐州、兗州、青州)派遣何謙遊軍襄淮以為形援。

長江上下,桓謝軍隊相互配合,彼此策應,分散前秦軍事壓力,對 淝水之戰的勝利,產生巨大作用

為了應對東晉計謀,前秦也采用東西策應的戰略:

太元四年,379年,苻堅又派彭超圍攻彭城,秦晉淮南之戰爆發,東晉在下遊開始承受壓力。

謝玄率領北府兵,四戰四勝,全殲敵軍。

主戰場又回歸到了西線:

太元六年12月,到七年9月,桓沖在荊州或守或攻,小有收獲。

太元八年383年,苻堅決意南下,大臣勸他長江是天險,要三思而行。

苻堅說:

你們但凡看過歷史的都知道,西晉滅吳,東中西三路並進,二十萬大軍勢如破竹。

如今我也按照例題寫答案,何況我有百萬之眾,投馬鞭於江中,足斷其流。

這就是 投鞭斷流 的典故。

5月苻堅派弟弟苻融率25萬先鋒軍隊。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共112萬大軍(實際上僅30萬到達戰場) 大舉南侵

桓沖立即發兵十萬伐秦攻襄陽,以減輕下遊壓力。

8月,苻堅派慕容垂等率軍25萬, 走中線 攻壽陽(今安徽淮南市壽縣)。

9月命令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長江而下 走西線 ;幽州、冀州的軍隊也抵達了彭城(徐州) 走東線 東西萬裏,水陸並進 。陽平公苻融等人的部隊三十萬人,先期抵達潁口(今安徽省潁上縣)。

10月中線戰場,慕容垂攻下鄖城(湖北安陸市),急忙救援襄陽,桓沖部趁機收復鄖城;符融攻下壽陽,又回頭攻打鄖城。

鄖城之戰,可以說有效牽制了苻堅的南侵大軍, 極大程度減輕東線壓力

再說東線。

東晉應對前秦大軍,拜謝石為都督,謝玄為前鋒都督等, 率八萬北府兵抵抗前秦

這時慕容垂攻下鄖城,符融攻下壽陽,衛將軍梁成率五萬兵, 駐紮不遠的洛澗 ,遏制東線晉軍。

苻堅認為可以速戰速決,就派之前被迫投降的襄陽守將朱序勸降謝石。

謝石知道苻堅勢大,本想堅守不戰,等其疲憊再伺機反攻,但是朱序帶來了一個驚人的訊息:

秦軍雖多,大多還在行進之中,一旦聚集起來,晉國危險;應趁其未能集結,集中力量攻打其前鋒部隊,則可一舉破敵!

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朱序的這句話,打下了淝水之戰晉軍勝利的基礎!

11月,謝玄派劉牢之率五千兵開赴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

梁成等人拒山澗而戰。

劉牢之趁夜色,渡水突襲,大破敵軍,斬殺梁成等十余名大將及數萬大軍,又阻絕淮河渡口,殲滅一萬五千秦軍,抓獲揚州刺史王顯等人。

12月,晉軍西行,與秦軍對峙淝水,淝水之戰即將開始。

駐紮在壽陽的苻堅,始終不太相信洛澗之戰的結果。

他登上城頭,觀望一下晉軍動靜,只見河上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嚴整,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寒風吹動,皆似晉軍操練,真是一支勁旅。

苻堅大驚失色。

這就是 草木皆兵 的故事。

因秦軍緊逼淝水而布陣,東晉的軍隊無法渡河尋求戰機。謝玄向符融寫信,請求秦軍後退,讓晉軍渡河決戰。

秦將認為 拒河而戰,更有優勢

苻堅認為,【孫子兵法】有雲:

半渡而擊之。

打算後退一些,等著晉軍渡河之際,攻打晉軍 。符融也深以為然。

決戰之時,符融指揮秦軍後退。

秦軍稍稍後退,朱序等降將在秦軍陣後大喊道:「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 陣腳大亂,一退不可收拾 ,謝玄等人帶兵迅速渡河投入戰鬥。

符融馳馬巡視,要組織退逃的軍隊投入戰鬥,結果戰馬倒地, 被晉軍殺害,秦軍潰敗

謝玄等乘勝追擊,一直追到青岡,前秦軍隊潰敗,自相踐踏而死之人,遮蔽山野,堵塞山川!

逃亡的秦軍風聲吹過,仙鶴啼鳴,都以為晉軍追到,慌忙逃竄,晝夜不歇。再加上饑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

這就是 風聲鶴唳 的典故。

淝水之戰以晉軍全勝告終。

可是您知道嗎,苻堅可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 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就將北方統一 ,而且照搬西晉滅吳的例題,卻落得個兵敗國滅的下場,淝水之戰,苻堅到底是怎麽輸的呢?

下期咱們聊聊。

關註我,一起探尋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