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神奇的淩雲古磴及摩崖石刻

2024-05-10歷史

被譽為「天梯」的淩雲古磴修築於大明萬歷乙卯年(1615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古磴全長100多米,寬3~4公尺,共有177磴石板階梯,石板階梯和護欄均為清一色條石,最頂端與最低端落差32公尺,從下往上看,高聳入雲,仿佛一架梯子直插雲霄。淩雲村坐落於山頂,古磴梯頂有一寨門,是舊時進村的唯一通道,地勢十分險要,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古磴像一架天梯從懸崖峭壁下扶搖直上通天莊,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它是一個奇跡、是一個壯舉,是淩雲村先輩們聰明智慧的結晶,是嘉禾的名勝古跡,該古跡被評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遠近聞名。

人們不禁要問,古石板磴為何要建在懸崖峭壁上?這工程豈不是太艱巨了嗎?是的,其原因有三:一是為了防禦外來入侵和防盜,確保村裏長治久安;二是為了打通與村古渡口和西邊官道的通道;三是為了方便村民們出行和生產生活。因此,村裏的族老下定決心決定在峭壁上開辟一條通天大道,為淩雲村的發展掃除障礙。在村西古渡口上面的古建築八角亭的石碑刻中也提到:淩雲村族人「蔔居此地,東砌梯途,西設舟渡,皆出入要地也」。

然而,談何容易?這是一項艱巨偉大而又復雜的工程。在那生產工具還很落後,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年代,更是困難重重。但勤勞智慧的淩雲先輩們不怕困難,勇於開拓,他們披荊斬棘,群策群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村裏沒有資金,村民們就自動集資,捐款,出錢出力,誌願做義務工。那時候沒有機械開鑿、放炮、搬運石頭,全靠人力手工操作,艱辛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村民們不怕苦,排除萬難,在修築古磴中,湧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據傳在一次施工鋪設石板中,有一位大麗仕從幾百米遠的地方用肩膀背了一塊幾百公斤的石板,他使盡全身力氣拼命往工地跑,當到達目的地時,實在撐不住了,就重重的丟下石板,石板斷成幾截,人也倒地昏了過去、口吐鮮血,經搶救無效,不幸因公殉職。他的妻子聞訊趕來,跪在地上哭泣不止。後來村民為了紀念他,在他背來的那塊石板旁為他立了一塊碑,這塊碑至今仍保留著。據記載淩雲先輩們透過三年的艱苦努力,淩雲石磴終於勝利竣工。在古磴峭壁上鐫刻有一塊摩崖石刻,題為「新砌石梯記」。記錄了修建石梯的時間、原因和全過程,在寫到工程之艱巨時,碑文曰:「眾人費盡功力,匠石費盡匠心」。「後人優遊坦道,何以知今日修治之艱,又何以為後來觀感興起耶」。此外,還記錄了古磴的功能、作用與價值。除了摩崖石刻還有一塊樂捐碑,題為「善輿人同」,上面刻著為修建石梯捐款的愛心人士的姓名及金額。淩雲村族譜中的淩雲村牌坊聯:

西序設關津,和衷共濟;

北門環鎖鑰,長治久安。(上聯表達了「八角亭」的功能,下聯表達了「古磴」的功能和價值)。

淩雲豆腐文化節期間,在古磴峭壁上還鐫刻了一些名人的書法。【魅力淩雲】簡介以及書中的家鄉頌歌。為古磴增輝添彩,為淩雲名勝註入新的活力。

石梯頂上建有一觀光台。外圍用古老的青磚砌成一道城墻,帶有濃厚的古香古色,別具一格,也為古磴增添了新的光彩,此處,因地勢高,視野開闊,村民們經常來這裏觀光,眺望綿延起伏的黃牛嶺,鳥瞰碧波蕩漾、波光粼粼的淩雲湖,觀賞大好河山和美麗的田園風光。石梯建在淩雲峰峭壁上,與豆腐崖相毗連,峰高地險、萬木叢生,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崖上的石頭四四方方,一砣砣形似豆腐,層疊成一座峻峭石崖——豆腐崖,十分逼真壯觀,實為淩雲豆腐的形象,此乃鬼斧神工之傑作!是上天賜給淩雲的一份大禮。此處前倚舂陵河,後傍龍山,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風景如畫,仙境一般,是淩雲村的標誌性景觀之一。遊人至此,無不驚嘆淩雲古磴的壯美和雄偉。

掃碼收聽

嘉禾人民廣播電台,嘉禾人自己的廣播電台!

在嘉禾就聽FM101.6

制作:雷建軍 康俊珍 雷蕾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