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古代屠城很少有人能夠幸存,當時的老百姓為什麽不跑、不反抗呢?

2023-12-27歷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鳳梨欣賞家

編輯|鳳梨欣賞家

前言

我們看一些古裝影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屠城的情況發生, 但是裏面的老百姓卻無動於衷,甚至沒有要逃跑的想法,這是為什麽呢?他們真的不害怕嗎?

與其說他們不想跑,倒不如說他們根本就沒有逃跑的機會 ,當然有很多種因素也導致他們對屠城的逃跑這件事失去了希望,先來看看屠城有多恐怖吧。

古代屠城的恐怖

在古代歷史上,屠城常常出現在戰亂頻繁的時期,從古至今, 屠城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恐怖記憶,先來說燦爛輝煌中的冷酷殺戮:秦朝。

其實也不算是屠城,具體一點來說應該是 屠殺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秦朝建立。

在統一過程中,秦始皇采取了殘酷的手段,屠殺文化人士,焚書坑儒,使得廢墟之上,血腥氤氳,悲聲載道。

在屠殺過程中,秦朝不僅采取了大規模屠殺平民百姓的方式, 還進行了對儒書的摧毀和焚燒,加劇了這個行為的殘忍性。

還有一個應該是讓我們最為熟悉的了,那就是千古奇觀中的慘無人道:唐朝的 「安史之亂」 ,公元 755年至763 年,唐朝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蔓延十余年的戰爭期間, 兩次屠殺長安城的事件震驚了世人, 安史之亂中 ,攻克長安的安祿山和史思明將城中居民、官員和士兵無差別地屠殺。

城中街道屍橫遍野,肉橫滿地,鮮血染紅江河, 屠城行為使得長安一度的繁華景象變為人間地獄,這一殘忍景象流傳至今。

其實在每個朝代都會有這樣殘忍的屠城事件發生,比如 明朝的張獻忠屠城,在攻入成都後,張獻忠讓士兵瘋狂殺戮,無論男女老幼,無論貧富,仿佛所有人都應當為他的行動買單。

成都城破之後,城內的居民 血流成河,屍體遍地 ,整個城市籠罩在死亡與哀嚎之中,張獻忠的屠城行為不僅引起了當時民眾的恐慌,也震驚了整個明朝社會。

古代屠城行為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每一次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恐怖記憶, 無論南北朝、五代十國還是近代動亂時期,都曾發生過大規模的屠城行為。

這些屠城事件不僅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也對社會穩定與文明秩序造成了嚴重破壞,而 導致屠城的原因究竟是什麽呢?

古代屠城的目的

在人類歷史的各個時期,戰爭和征服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無數被屠城的悲劇,那麽 屠城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維護統治權威。

屠城是統治者向反抗勢力施加壓迫的一種方法, 透過屠城,君主可以向其他城市和反叛者傳遞強烈的威懾訊號,鞏固自身的統治權威。

同時也是為了削弱或消除潛在威脅, 例如叛軍的藏身之地或敵對城市 透過屠殺居民,統治者可以有效地打擊反抗勢力,確保他們的統治穩定

屠城的目的肯定少不了有軍事因素, 第一個一定就是為了打擊敵軍士氣,透過屠城,軍事力量可以對敵軍士氣造成極大的打擊,使敵人感到恐慌和絕望

這種心理上的崩潰有可能削弱敵軍的戰鬥力,提供給進攻方更高的勝利機會,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掠奪財富和資源,屠城 可以作為一種戰利品的獲取方式

城市中的財富和資源通常會成為征服者的目標, 透過屠城,軍事力量可以掠奪財富,並將其用於自己的軍備和發展。

屠城可以 向居民和其他城市的人們傳遞恐懼和絕望的資訊,以達到恐嚇和告誡的效果 ,這種恐怖可以使人們順應統治者的要求,維持社會秩序。

而這種行為也常常會激起被殘存的城民或其他勢力的報復行為, 導致更加惡性的戰爭和沖突,這種連鎖反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當時社會的格局和命運。

為什麽不逃命?

那麽問題就來了,當 屠城的時候為什麽裏面的老百姓不想著逃命,只是安於現狀呢?

我們知道,古代屠城是一件殘酷而令人痛心的歷史事件, 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當時人民所處的極度惡劣環境和無助的處境。

雖然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出現了個別人的逃生和反抗,但 總體來說古代老百姓很少跑掉或反抗呢?這涉及到許多復雜的因素

最重要的就是資源和資訊的缺乏,在古代大多數人民生活在基本匱乏的情況下, 他們沒有太多經濟和物質資源,缺乏組織統一和資訊傳播的渠道。

面對強大的侵略者或敵對勢力, 他們往往無法獲悉並組織有效的反抗行動 ,再加上交通不便、通訊閉塞等原因,人們對外界訊息了解有限,對即將發生的屠城悲劇往往毫無準備。

古代社會階級分化嚴重,權力高度集中在統治者手中, 普通老百姓雖然深受苦難,但他們相信統治者有合法權威,並且會提供保護和援助。

這種順從和依賴心理使得大部份人選擇聽從命令,遵循統治者的意願 ,他們相信統治者有謀略和能力,能夠帶領他們度過困境。

在古代社會,傳統思想和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起著巨大的制約作用, 儒家思想強調忠孝之道 ,講究安定祥和的社會秩序, 社會仁愛和道德觀念使得大部份人不願意采取暴力行動。

在一些專制政權下, 統治者透過控制教育、封建禮儀和思想灌輸來加強對人民的統治,使他們習慣於被動接受。

最後便是得知訊息的恐懼與絕望,面對屠城的威脅,人們可能感到極度恐懼, 這份恐懼來自於敵人的殘忍以及可能受到的報復懲罰,絕望來自於無法改變和逃離困境的感覺。

人們可能認為抵抗是毫無意義的,只會招致更大的災難,在惡劣環境中,失去勇氣和希望的人們往往選擇了順從和等待,寄托著幸存的一線希望。

這就使得 古代老百姓很少跑掉或反抗屠城 ,是由於各種復雜因素的相互交織,形成了人們對於屠城事件選擇被動和順從的態度。

說到這個,我們就不得不想起最讓國人難忘的南京大屠殺,當時日本人拿著武器進入了我們的南京,開始了燒殺搶掠。

裏面的老百姓何嘗不想逃命可是他們知道,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就這樣,即使在老百姓東躲西藏下,日本侵略者還是用各種殘忍的手段,幾乎殺害了全城的百姓。

南京大屠殺無論何時何地想到這個,我們都心疼這些無辜犧牲的百姓們,更無法去原諒那些侵略者。

其實無論是在古代還是近代, 屠城作為一種殘酷而極端的行為存在於各個歷史時期,其目的與政治、軍事和社會影響密不可分。

結語

深刻認識古代屠城的目的和影響,可以提醒我們珍惜和平, 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我們回顧歷史,不僅是為了銘記那段黑暗的往事, 更是為了警示我們珍惜和平,珍惜生命。

而我們唯一的出路是深刻吸取歷史教訓, 珍愛和平,爭取民主和自由,追求社會進步,使類似的悲劇再也不會重演。

希望透過對古代屠城的恐怖景象的描述,能夠讓人們深思戰爭的可怕後果, 進一步加強和平意識,共同建設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