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曹操殺了不少名士,為何還有很多人願意追隨他?有3個原因

2024-02-07歷史

【三國誌】裴松之註引【曹瞞傳】:又有幸姬常從晝寢,枕之臥,告之曰:須臾覺我。姬見太祖臥安,未即寤,及自覺,棒殺之。

史書記載了關於曹操的一個小故事,說曹操到一個喜歡的小妾房裏睡覺,睡覺之前曹操提醒小妾:等會兒叫醒我。

小妾見曹操睡得很香,認為曹操操勞過於辛苦,想讓他多睡會,便自作主張沒有叫醒曹操,曹操一覺睡到自然醒,責備小妾為什麽不叫他?

隨後曹操下令用棒將小妾活活打死,僅僅因為小妾沒有按時叫醒他,曹操就把小妾打死,你說曹操是不是太殘忍了。

【三國誌】裴松之註引【曹瞞傳】: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太祖欺眾,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其酷虐變詐,皆此類也。

還有一個關於曹操的小故事,曹操帶兵打仗時,糧食常常不足,曹操私下問管理糧食的官員怎麽辦?

曹操

糧食官說:可以用小斛來代替。

曹操說:好,就這麽辦。

後來軍隊中的將士認為曹操欺負眾人,用小斛來代替大斛,導致眾人吃不飽飯,曹操為了平息眾怒,對糧食官說:

特意借你的首級一用,以解眾人之怒,不然這事無法解決。

於是曹操斬殺了糧食官,將其首級示眾,並在旁邊寫一行字:

用小斛代替大斛,盜取官糧,在軍門斬首。

曹操就是這樣殘酷狡詐,叫別人當替罪羊,自己享受好處,可憐無辜的糧食官就這樣被殺。

這只是曹操一生中不起眼的兩個小故事,曹操一生還殺了不少名人,比如呂伯奢、邊讓、呂布、陳宮、沮授、高順、審配、許攸、周不疑、崔琰、華佗、孔融、楊修。

曹操殺呂伯奢

既然曹操這麽喜歡殺人,為什麽還有那麽多人追隨曹操?

比如荀彧、荀攸、戲誌才、郭嘉、程昱、賈詡、陳群、陳登、鐘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純、曹洪、張遼、徐晃、樂進、於禁、張郃、毛玠、徐庶、華歆、滿寵、王朗、劉曄、郗慮等人。

主要有以下原因:

1、曹操喜歡殺人,但不會無故殺人。

曹操殺小妾是因為明明告訴小妾要叫醒他,但小妾沒有聽從他的命令,明顯曹操是有事情要處理的,一怒之下就殺人。

曹操要的是服從命令,而不是自作主張,吳起在訓練士兵時,也是以服從命令為原則,有個士卒很勇猛,不聽從命令,就擅自行動殺了敵人回來,結果這人被吳起斬首。

曹操也是同樣的道理,他的是絕對服從,小妾不聽,只能殺了她以作為事例。

曹操殺糧食官則是他的奸詐,軍中缺糧,在沒能取得新糧食前,只能想辦法減少糧食消耗,曹操明白糧食官的做法。

曹操殺糧食官

當將士因為少糧而抱怨時,曹操又把糧食官作為替罪羊,誰叫他是主將,好處他全占了,黑鍋讓手下人來背。

作為主將,這種行為確實不道德,但打仗講的不是道德,而是勝利,道德必須穩定軍心,殺糧食官確實能達到穩定軍心的目的。

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是因為他懷疑呂伯奢要殺他,曹操殺邊讓是因為邊讓看不起他,曹操殺呂布是因為呂布是三姓家奴,靠不住。

曹操殺陳宮是因為陳宮背叛了他,差一點導致曹操一生的事業毀於一旦,曹操殺沮授是因為沮授不投降,曹操殺高順也是因為高順不願意投降,曹操殺審配還是因為審配不投降。

曹操殺陳宮

曹操殺許攸是因為許攸得意忘形,持功自傲,曹操殺周不疑是因為周不疑太過聰明,擔心無人能制衡這人,曹操殺崔琰是因為雙方政治觀念有沖突,崔琰又出身世家大族。

曹操殺華佗是因為華佗藐視曹操的命令,不願意給曹操治病,曹操殺孔融是因為孔融看不起曹操,還汙辱曹操,曹操殺楊修是因為楊修自作聰明,楊修還是袁術的外甥。

不是為曹操開脫,曹操雖然殺了這麽多名士,但他不會無緣無故殺人,有時候你認為曹操會殺的人,曹操反而不殺。

比如禰衡,看不起曹操,還當眾辱罵曹操,結果曹操不僅沒殺禰衡,還把禰衡送給劉表,有人說曹操這是借刀殺人,但是劉表也沒殺禰衡啊,而是繼續把禰衡送給黃祖, 最終被黃祖殺了,這總不能怪曹操吧。

比如張繡,因為反叛曹操,殺了曹操的大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後來賈詡與張繡一起投降曹操,曹操不但沒殺張繡,還與張繡結成兒女親家。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就是個政治家,他殺人確實是有原因的,只要不亂殺名士,總會有名士投靠曹操的。

2、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能提供高官厚䘵。

曹操自從挾制漢獻帝到許都後,就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理論上,曹操代表著正宗的漢朝朝廷,曹操以荀彧為尚書令,輔佐漢獻帝,給了天下士人一個求取功名的好去處。

想出來當官入仕的,必須加入曹操主導的朝廷,就得投降曹操。

很多名士就算看不起曹操,對於荀彧和漢獻帝至少是非常尊重的,比如孔融,就是漢獻帝下詔征辟的,任命他為將作大匠,後又升任少府,孔融看不起曹操,他不會看不起漢獻帝和朝廷。

但是曹操實際控制朝廷,朝臣自然就會分為兩派,一派漢臣,一派魏臣,盡管大多數朝臣都願意追隨曹操,但也有不願意跟隨曹操的,比如荀彧、太醫令吉本、少府耿紀、丞相司直韋晃、魏諷等人,都因為反對曹操被殺。

曹操唯才是舉

3、唯才是舉。

【求賢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曹操執掌朝廷時,為了招攬天下人才,釋出唯才是舉的求賢令。

當時的人才選拔制度主要是察舉制,察舉制的選人權是在官吏及世家大族手中的,這樣選拔人才首先看的是出身,其次是道德,最後才看才能。

曹操提出人才是舉,也就是說不看出身,只看才能,不管是什麽出身,只要有才能,就能入仕,這是一條吸引寒門庶族的官吏選拔制度,曹操企圖用寒門庶族來制衡豪門世族,自然就會有人投靠曹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