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率200人被敵人重兵追至不足百米,萬分危急時刻奇跡發生了

2023-12-08歷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送心]

放眼全球近現代史,政治領袖只帶著幾百人,就敢拿自己當誘餌牽制幾十萬敵軍的案例恐怕是鳳毛麟角。

我們偉大的毛主席在1947年3月18日撤離延安時就只帶了700多人,但居然能牽著胡宗南的20多萬大軍在陜北足足轉悠了1年零5天裏!這在世界軍事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存在了。

不過,轉戰陜北的過程可不像毛主席以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描述得那般「勝似閑庭信步」,這期間完全可以用步步驚心來形容。

曾經有一次,國民黨軍隊2萬多追兵離毛主席只有不足百米!而彼時,毛主席身邊卻只有200余人!

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奇跡發生了!

那麽,毛主席此次為何遇險?

毛主席又是怎樣脫險的呢?

延安!

說到毛主席轉戰陜北的「歷險記」,就必須要先說說延安。

在解放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有5大主要根據地,分別是東北、華北、晉察冀、晉冀魯豫和陜甘寧。

為什麽把中國共產黨心臟的所在地、陜甘寧根據地放在最後一位呢?

答案在戰術層面是沒法找到的,必須從戰略角度去分析。

當時的陜甘寧根據地只有200來萬人口,工業和商業幾乎沒有,只有農業還湊合,但整體的自給自足率也到不了50%。

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不久,蔣介石就開始繼續「反共」,把陜甘寧根據地的經費停發了,瞬間導致根據地出現糧荒的艱苦局面,這也是為什麽黨中央要派王震同誌帶領359旅開墾南泥灣的原因,但限於客觀上條件,總體情況到抗戰取得勝利時仍不是很樂觀。

但與此同時,華東根據地卻有2000多萬人口,有相對發達的工商業,農業的自然條件也非常不錯,總體上可以支持長期的戰爭需求。

東北就更別說了,遼闊的黑土地物產豐富,而且從張作霖到日本人,對東北的民用和軍事工業的投入始終都處於較高的水平,巔峰時期,東北的工業產值占到了全國的1/3。

晉冀魯豫和晉察冀根據地雖然在經濟水平上不算發達,但是扼守華北平原的制高點,加上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軍事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基於上述原因,雖然作為政治中心的陜甘寧根據地只有2萬多自己的部隊,並要面對20多萬虎視眈眈的國民黨軍隊,但毛主席寧肯一口氣從各解放區抽調2萬幹部和10萬部隊進軍東北,也不舍得往陜甘寧根據地多調一兵一卒。

對延安的情況,蔣介石也是了解的,為什麽他在發動內戰伊始卻沒有動延安呢?

主要是因為兩點原因:

第一,在國際上,當時美蘇的企圖是想讓中國內部處於對抗狀態,但矛盾不能引爆內戰,否則對他們在雅爾達會議上瓜分好的既得利益會有嚴重的損害。

在國內,戰後百廢待興,中國共產黨和廣大各界愛國群眾和人士都在積極呼籲和平,延安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中心,如果蔣介石貿然進攻,那國民黨在外交和內政上會處於「裏外不是人」的境地。

第二,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在江浙地區和中南五省,延安地處偏僻,對國民黨的核心區域不能造成直接威脅。而且自古以來,自陜北起兵的武裝能吞並漢中就基本到頭了,從來沒有席卷全國的先例,因此延安的軍事價值並不大。

基於這兩點原因,抗戰勝利後,當一直存在感不強的胡宗南提出進攻延安時,蔣介石並未同意,他的重點是要調西南的重兵去搶占華東、華北和東北。

正是在上述大背景下,「脆弱」的延安在抗戰勝利後的一年多的時間裏,在強敵四顧的險境中,卻能處於一種相對安全的狀態。這也是毛主席敢於將主力部隊留在外線鬥爭,而不調往內線的主要原因。

不過,一切都隨著蔣介石「全面進攻」陰謀的破產而改變了。

死地?

延安雖然不具有太大的軍事價值,但作為中國共產黨紅色政權的象征,惱羞成怒的蔣介石不管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統治地位,還是為了提升被打得灰頭土臉的國軍的士氣,都一定要拿下,說白了,就是想要出口惡氣。這點在未來他給胡宗南的賀電裏也有所體現。不過,蔣介石的水平也就止於此了。

延安當時在共產主義世界都赫赫有名,作為中國的革命聖地,中國共產黨的心臟,毛主席並沒有打算輕易放棄。

在熊向暉將胡宗南的作戰計劃交給毛主席後,劉鄧大軍就開始在河北和山西展開了外線作戰,同時,陳賡同誌也率領4縱向關中地區進軍,這些都是為了打亂國民黨軍隊的作戰部署,消除對延安的威脅。

如果蔣介石在此時來一個「圍點打援」,用十幾萬人對付陳賡同誌的2萬多人,可能劉鄧大軍已經在外的晉冀魯豫解放區都要懸了。

不過,歷史是沒有「如果」的,蔣介石也沒有這腦子,但這不代表他沒有新的機會,這是為什麽呢?

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根據敵強我弱的客觀形勢,率領黨中央撤出延安。撤出前,就有很多同誌建議毛主席撤離陜北,但毛主席堅決不同意。他說:「如果我東渡黃河離開陜甘寧,那今後要怎麽面對支持我們的陜北父老?」

在深層次上,毛主席還有更多的思考。如果為了個人安危,毛主席撤離陜甘寧根據地,那麽這將嚴重打擊解放區軍民的戰鬥意誌和必勝信念。中國共產黨千辛萬苦建立起的「愛國統一戰線」也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很多朋友會產生沮喪和失望的情緒,一些中間派更會倒向蔣介石。同時,「騎墻」的美蘇也會看輕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將在國際和國內雙線政治上都處於不利的地位。

毛主席堅信只要黨中央還在陜甘寧邊區堅持戰鬥,那麽蔣介石占領了延安也沒有任何意義,勝利最終還將屬於我們!

不過,我軍在當時以2萬對敵25萬,實力差距過於懸殊,整個陜甘寧根據地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片死地,連帶附近的解放區也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就在毛主席苦思冥想下一步的戰略時,蔣介石送上了「神助攻」,而這又要感謝彭德懷老總。

按理說,敵眾我寡,我軍理應首先隱蔽保存實力,可彭老總偏不。在黨中央撤離延安後不久,風格剛猛的彭老總就率軍硬扛胡宗南,在離延安不遠的青化砭硬是重創了31旅,打出了「以優勝強」的氣勢,絲毫沒有「以弱勝強」的感覺。

這可把蔣介石嚇了一跳:「哎呦!陜北還有這麽橫的共軍主力!胡老弟,給我消滅之!」而胡宗南也一直認為保護黨中央的肯定是共軍的主力部隊。

毛主席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一直是以胡宗南橫掃陜北,進擊晉綏的打法來思考對策的。結果,青化砭一戰,毛主席就看清了胡宗南的真本事,緊接著蔣介石一道令下,陜北的國軍全部開始追著西北野戰軍和黨中央跑。

這一下,毛主席徹底摸清了蔣介石的套路,原來的擔心有點多余了。但是,敵人的無能並不代表陜北的危險系數降低了。國民黨軍隊的註意力被吸引過來,危險性反而提升了一個數量級。

3月29日,黨中央在陜北棗林溝召開會議,為了避免風險,會議決定劉少奇、朱德和董必武等領導轉移到河北平山,毛主席、周總理和任弼時同誌繼續留在陜北。

在1945年赴重慶談判前,毛主席就做了交代:「如果我被殺或者被關,就由劉少奇同誌接替我的工作。」這一次,毛主席又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當時,留在陜北的中央和軍隊機關,加上警衛部隊組成了中央縱隊,總人數不到800人,而其中的中央警衛團只剩下4個連300多人,裝備還非常老舊。

彭老總曾經要給毛主席留下一批先進點的武器,但是毛主席沒要,他說:「最好的武器要留給一線戰士消滅敵人!你們消滅敵人越多,中央就越安全!」

新四旅的幹部們也想帶一部份戰士來保護黨中央,但毛主席安慰大家:「陜北地勢好,人民群眾支持我們,便於我們周旋,你們不用擔心!」

就這樣,毛主席率領這700多人踏上了轉戰陜北這片「死地」的偉大征程。

在這征程中,天氣惡劣、地形溝壑縱橫,交通不便,人煙稀少,補給困難,還有敵人大軍的窮追不舍。但毛主席卻以大無畏的革命主義精神,毅然高擎起中國革命的火炬,他將生死置之度外,要以自己為誘餌牽制敵人大軍,為其他解放區的安全和勝利爭取時間和戰略機遇。

放眼全世界的近現代戰爭史,軍事將領不提,能有氣魄這樣做的政治領袖能有幾人?!

這就是為什麽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我軍和中國人民中間會有如此崇高的威望!

險境

1947年6月8日,國民黨悍將劉戡帶著4個半旅的2萬多人,透過美國人提供的無線電側向裝置,追到了黨中央的臨時駐地毛家灣附近。在此危急時刻,毛主席和中央縱隊的司令任弼時同誌卻「吵」了起來。

任弼時同誌建議毛主席東渡黃河會更安全,但毛主席卻完全不同意,他堅持離開延安時的決心,要繼續留在陜北,轉移的路線是向西過沙漠。兩人為此從早晨一直爭論到下午。

胡喬木同誌當時在場,在他的回憶中,毛主席一聽「東渡黃河」就很火,但還是努力克制住情緒,與任弼時同誌進行耐心的溝通。最後還是周總理出來打了圓場,建議先向北走一段,根據形勢再定。於是,三位領導達成一致,部隊開拔。

可天公不作美,黃土高原,本來雨水少,可當天卻暴雨驟至。山路加上大雨,還有大大小小的山洪,可想而知當時山間行軍的艱險。

6月10日一早,中央縱隊達到小河村,大家剛剛休息了一天,烤烤衣服,偵查員就報告敵人又追到了不足5公裏遠的地方。周總理緊急命令警衛團團長劉輝山帶著一個排和一挺重機槍搶占了村口的制高點掩護中央縱隊向天賜灣轉移。

當晚,天又下起了大雨,周總理的鞋半路都陷在泥濘裏,費了半天勁才拔出來,警衛戰士幹脆拿根草繩幫周總理把鞋綁在了腳上。

此時,已經可以看見不遠的山坡上,國民黨軍隊燃起了一堆堆取暖的篝火,連他們的喊話聲都可以聽得到。任弼時同誌當即下令:不許開手電、不許抽煙、把牲口的嘴都罩好!這個命令連毛主席都嚴格遵守,部隊休息的時候,毛主席頂著雨衣好幾次把煙摸了出來,只是用鼻子聞了聞就又放了回去。

半夜分時,中央縱隊走到了一個名叫墩兒梁的小山下,準備繼續向西翻過山梁,結果一股敵人的先頭部隊2000多人正往東來,兩軍差點迎面相撞。幸好隊伍最前面的偵查員及時發現了晃著手電的敵人,並及時隱蔽,沒有打草驚蛇。

毛主席判斷敵人的大軍就在周圍,中央縱隊不能輕易行動,應趁著雨夜分散隱蔽,伺機而動。同時,他把中央縱隊分成了3路,自己、周總理和任弼時同誌各帶一路隱蔽,萬一出事,只要沖出去一路就算勝利。

安排妥當後,三位領導各內建領200多人在山溝中隱蔽起來。事後證明,敵人的前鋒過後,後面就是劉戡的那4個旅。在此巨大的危險中,中央縱隊的每個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戰士們把子彈頂上膛,手榴彈的導火索也都拉了出來。

不一會,在山梁上就出現了雜亂的腳步聲和橫七八豎的手電光柱,踩下來的石頭子時不時地落在大家的頭上,毛主席和200多部下隱蔽的地點,離山梁上的敵軍最近只有不到100公尺,連國民黨士兵的叫罵聲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如果此時,有一只牲口受到驚嚇發出動靜,或者哪名戰士因為緊張讓槍走了火,那一場死戰肯定是在所難免。

國民黨的部隊足足走了半個多小時,忽然之間,「啪啪啪!」一串密集的槍聲響起!

被敵人發現了嗎?

警衛團戰士們已經擡起了槍口,但很快他們憑借豐富的經驗判斷出這是敵人在胡亂開槍,虛張聲勢。

這一次,敵人的部隊幾乎是擦著中央縱隊的鼻子尖滑過去的,但奇跡發生了,幾萬敵人居然沒發現近在咫尺的中央縱隊!真乃天佑中華!

更神奇的是,在後面的行軍中,精靈迷路了,就在大家以為又要身處險境的時候,奇跡再次發生,偵查員發現了一座小廟,根據廟宇坐北朝南的特點辨認出了方向,中央縱隊在不久後終於抵達了天賜灣,勝利擺脫了敵人的追擊。

這次梁兒墩遇險只是毛主席在陜北步步驚心的其中一次,但憑借著毛主席的雄才大略、領導和將士的團結一心、廣大陜北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中央縱隊終於勝利完成了這次1年零5天的小長征。

1948年3月,毛主席終於東渡黃河。但這次離開陜甘寧根據地,他老人家是要去實作對延安父老鄉親們的承諾: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