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韓復榘死後他的3個老婆和子女下場如何?次子是抗美援朝英雄

2024-01-03歷史

在豫鄂交界的雞公山墓地有一方殘缺不全的石碑,上面寫著五個大字——「韓復榘之墓」。

鮮為人知的是,這只是一個衣冠冢,韓復榘的遺體,早在1954年就已經被安葬在北京香山萬安公墓了。

北京香山萬安公墓規格之高,不是誰想進就可以的,安葬在這裏的都是歷史名人,如作家朱自清、蕭軍,劇作家曹禺,著名國寶級運動員容國團,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高崗、羅章龍等。

眾所周知,韓復榘是個名聲不佳的軍閥,還是被蔣介石以臨陣脫逃罪名槍斃的,之所以能有幸安葬在這裏,多虧得他有幾個很爭氣的兒子。

韓復榘是河北霸州人,1891年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並不是膽小如鼠的將軍。作為馮玉祥十三太保的他,足智多謀、英勇善戰,人稱「飛將軍」。

既然如此,大敵當前,他為何要臨陣脫逃,成為民族罪人?

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不說說西北軍的倒戈傳統。西北軍是布衣將軍馮玉祥建立的,這支部隊雖然也高喊愛民口號,但是沒有堅定的政治信仰。說白了,將領們都是因為利益到了馮玉祥旗下。一旦利益不存在了,他們往往就會改換門庭,正所謂「有奶就是娘」。

而馮玉祥將軍性格也有一定的缺陷,對下屬比較粗暴,體罰是家常便飯,不尊重他們的人格,不善於做思想工作,很難讓下屬心服口服。

因此,民國時期軍閥倒戈成風,西北軍最多,出過20多個倒戈將軍,讓人嘆為觀止。比較著名的,有孫殿英、郝鵬舉、石友三、孫良誠、孫連仲等。

這些將領多次倒戈,有40多位將領還當了可恥的漢奸,如石友三、劉郁芬、郝鵬舉等。在他們的心中,只有個人一己之利,少有民族國家概念。

雖然說西北軍將領投敵那麽多,但是被蔣介石槍斃的人卻寥寥無幾。

不僅如此,在抗戰勝利後,不少漢奸將軍如孫殿英、郝鵬舉等人繼續得到重用,搖身一變成為國軍將領。

既然如此,為什麽沒有投過敵的韓復榘,反而被蔣介石槍斃?

這不得不從韓復榘的性格說起。作為西北軍將領,韓復榘也是變色龍,他在1926年對馮玉祥背後捅刀,跟石友三一起投靠閻錫山。可是,在同年9月,馮玉祥舉行五原誓師的時候,韓復榘轉身又投靠了馮老大。

換了別人,肯定會對他不再相信,不敢對他委以重任。可是馮玉祥竟然不計前嫌,讓他當了國民聯軍援陜第6路總指揮。

1929年(民國18年),因為蔣介石「削藩」,馮玉祥、閻錫山跟蔣介石翻臉,一場大戰無法避免。

在緊要關頭,韓復榘被蔣介石收買,再次在馮玉祥背後捅刀,率第20師的舊部投靠了新東家蔣介石。

1930年(民國19年)中原大戰時,韓復榘被任命為第1軍團總指揮,對自己的老東家閻錫山毫不留情,將晉軍殺得落花流水。

由於大戰中立下大功,同年9月,韓復榘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成為封疆大吏,走上人生巔峰。

全國當時只有不到30個省,蔣介石嫡系將領不下百人,能擔任一方大員的幾乎沒有。

事實上,在抗戰之前,擔任省主席的,大都是跟蔣介石同床異夢的各路軍閥,如山西的閻錫山、四川的楊森、劉湘,新疆的盛世才。

由此可見,被蔣介石親自任命,擔任一個省的行政長官,韓復榘是多麽榮耀,也足見蔣氏對他有一定的信任度,在蔣介石看來,這是「皇恩浩蕩」,韓復榘應該感恩戴德,對自己忠心不二。

然而韓復榘對蔣介石依舊像對待馮玉祥那樣,一旦有了更大的利益誘惑,他就打算找新東家。

在震驚全國的「西安事變」爆發後,韓復榘公開支持楊虎城和張學良,給少帥寫信表示欣賞之意,說他們的舉措利國利民,順應潮流。

他倒不是出於民族大義,大概是認為老蔣已經被捉,活著的機率很小,更不會東山再起。既然如此,就該拋棄老蔣,就像拋棄馮玉祥一樣。

不巧的是,那封「效忠」信函被軍統的戴笠截獲,後來到了蔣介石手中。蔣介石是個記仇的人,尤其是在自己落難的時候反對自己的人,他更是終生難忘。如果韓復榘是初犯也就罷了,問題是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站錯隊。

西安事變發生6個月前,李宗仁和白崇禧決定反蔣,各路諸侯都成為他們拉攏的物件。

結果有的不為所動,有的保持中立,也有不少諸侯表態願意跟桂系一起反蔣。這些將領有廣東的陳濟棠,四川的劉湘,還有山東的韓復榘。

這些人有的直接動手,如陳濟棠;有的沒有來得及動手,因為桂系很快被瓦解。

韓復榘如果僅僅是這樣說也就罷了,事實上他已經把山東變成自己的獨立王國,處處跟蔣介石對著幹。

比如,截留南京政府的稅收,驅逐國民革命軍第17軍軍長劉珍年。更有甚者,山東省黨務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張葦村也被韓復榘暗殺。

韓復榘認為,張葦村死有余辜,因為此人在秘密搜集韓復榘截留中央稅收、擴充軍隊、擁兵自重的黑材料,向蔣介石報告。而蔣介石則認為,打狗還要看主人,韓的做法完全是「謀反」,忍無可忍。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一直對劉湘和韓復榘耿耿於懷,隨時準備算這筆舊賬。結果劉湘被嚇死,韓復榘被處死。

實事求是地說,蔣介石不敢公開出手,因為國難當頭,如果那樣的話肯定會失去人心。但是偏偏韓復榘臨陣脫逃,給蔣介石提供了口實。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長驅直入,侵占華北,占領了北京、河北等地,接下來不可避免要攻占山東。

軍人守土有責,作為山東軍政長官韓復榘即使不以身殉國,也應該嘗試著做一下抵抗,哪怕跟日軍血戰一場再撤退,也算是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當山東即將陷落的時候,再坐飛機離開也不遲。

韓復榘沒有那樣做,而是在日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棄城而逃。

蔣介石勃然大怒,在1938年(民國27年)1月11日,以出席軍事會議為名將韓復榘在開封誘捕同月24日,韓復榘被蔣介石下命令處決,年49歲。

一代梟雄,就此黯然落幕。

韓復榘被抓的時候,曾經質問蔣介石「濟南遺失是我的錯,南京遺失又是誰的責任?」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擲地有聲,說得很過癮,其實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兩座城市當時面臨的情況截然不同。

放棄南京是國民黨軍事會議上,軍政首腦的共識,是唐生智挺身而出,說一國首都不打一下說不過去,也組織了防守戰。南京雖然陷落,有十多萬軍人血灑疆場,驚天地泣鬼神,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相較而言,濟南的不戰而丟,讓世人嗤笑。同是遺失,兩座城市根本沒有可比性。韓復榘該殺,這是毫無疑問的。

如若不然,肯定有很多將領效仿,抗戰如何進行下去?

韓復榘為何要當逃兵?原因很簡單,手中的軍隊是軍閥的命根子,如果軍隊沒了,韓復榘肯定被蔣介石拋棄,結束政壇,一戰回到「解放前」。

這對他來說,生不如死。

不過韓復榘跟龐炳勛、孫殿英還是有所不同的,他沒有向日軍投降,沒有當漢奸。

他和狗肉將軍張宗昌也不同,後者主政山東的時候,肆意加重百姓負擔,只追求個人享受,老婆數不清,錢財數不清,是個荒淫無恥的土皇帝。

韓復榘也幹過壞事,1935年12月,他一次就在文登抓了3000多革命群眾,殺了很多人,包括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張連珠。

我們看歷史的時候要實事求是,一分為二,不能因為韓復榘是被蔣殺的,就美化韓。一來他的確是臨陣脫逃,是歷史罪人;二來他也屠殺過共產黨人,是手上沾過仁人誌士鮮血的劊子手。

當然,他主政山東的時候,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比如強力反腐,普及教育。但是他那樣做的主要目的,歸根結底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

再說蔣介石殺了韓復榘後,並沒有斬草除根,放過了他的親人。

韓復榘私生活比較嚴謹,只有一個原配兩個姨太太,不像張宗昌那樣,太太數不清。

高藝珍是韓復榘的原配,是明媒正娶的同鄉女子,也算是包辦婚姻。這要是換了別人,早就以「感情不和」為借口給甩掉了;民國時期的名人,大都愛這麽操作。

韓復榘還是做到了糟糠之妻不下堂。高夫人也對他不離不棄,還為他生下了三個兒子,老韓死後,她含辛茹苦將幾個孩子撫養大,在1956年去世,享年67歲。

另兩個小妾一個叫紀甘青,是河南名伶;一個叫李玉卿,是南章台有名的妓女,為韓復榘生有一子。

都說這種職業出身的女子無情無義,此言不虛。韓復榘死後,紀甘青一拍屁股,帶著萬貫錢財離開了韓家。李玉卿則是將孩子留給了韓夫人,一走了之。

這三個夫人先後為韓復榘生了5個孩子,建國後只有3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健在。

次子韓嗣烺(後來改名韓子華),在國民黨撤退台灣的時候毅然選擇留在大陸,還在1949年初參加人民解放軍,成為第十九兵團六十四軍政治部幹事。

之後,他隨部隊進軍西北,先後參加了在那裏進行的扶眉、蘭州、寧夏等戰役。

後來,他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戰鬥中表現勇敢,立了三等功,成為了共和國的英雄,贏得了戰友們的敬重。

1955年初,韓子華主動申請,轉業到條件相對較差的蘭州市,在甘肅省電業局工作。

三兒子韓嗣輝畢業於黃埔軍校,建國後在西安運輸公司任職。他任勞任怨,工作積極,每年都被評為模範,深受同事尊重。

被三姨太遺棄的四兒子韓嗣煌,也表現不俗,從清華畢業之後走上三尺講台,當了人民教師。

韓復榘子女的經歷告訴我們,個人出身自己終究無法選擇,但是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只要愛黨愛國,都有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