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是陸軍總司令,蔣介石的大管家,毛主席唯獨不接受此人投降!

2024-01-02歷史

1949年,解放戰爭的天平已經徹底傾斜向我軍,國民黨軍兵敗如山倒,一路退守到了長江一線,繼續在蔣介石的指揮下負隅頑抗。

圖片源於網路

此時,有些看清形勢、擁護和平的國民黨將領已經幡然悔悟,舉兵起義響應人民政府的號召,其中不乏一些國民黨高官,如傅作義、陳明仁等人。這天,正在西柏坡指揮全國戰事的毛主席忽然接到一封電報,譯電員將電報轉譯出後呈現給毛主席道: 「主席,是何敬之的投降書!」

毛主席聽到何敬之三個字,皺眉想了想道: 「是那個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的何敬之嗎?」

譯電員點點頭。

「哼,不能接受他的投降,這個人罪大惡極,是最反動的一批!」

毛主席

聽到這裏,有些小同誌不由得迷惑了起來,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的將領就那麽幾位,都是鼎鼎有名,這個何敬之又是誰呢?為何毛主席不接受他的投降?

年少萬兜鍪

何敬之或許鮮有人知,但何應欽卻是鼎鼎有名,而 「敬之」 二字正是何應欽的字,因此何敬之便是那位1945年代表中國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的何應欽。

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的一瞬間,許多人或許不會想到,在簽字之前的五十年前,年方5歲的何應欽親耳聽到了父親口中的嘆息,那聲嘆息,正巧也是與日本相關。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腐朽的清王朝在日本的堅船利炮下如紙糊草紮一般被擊垮,次年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 【馬關條約】 ,而時光流轉五十年,1945年8月15日這天,中日雙方的位置卻已經互換。

圖片源於網路

何應欽或許也沒有想到,自己一個出身於大山的少年,竟然能有一天站在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的位置上,破開風口浪尖。

清鹹豐初年,何應欽太祖何景鸞從江西臨川老家隨清八旗軍進入貴州,鎮壓貴州當地的農民起義。貴州農民起義期間,當時中國南有 太平天國 百萬雄師,北有 撚軍 數十萬騎兵,還有 英法聯軍 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大江南北起義不斷,烽煙四起,在此背景下,何景鸞所在八旗軍便被安插在貴州以穩定局勢。

離開清軍後,因全國戰亂,山遙水遠,何景鸞只好在貴州一個叫做 「黃草壩」 的地方定居,並在此開枝散葉。黃草壩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偏僻地方,因貴州古來便有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 之說,因此偏僻的黃草壩更是十分典型的貧困山區,何景鸞到了黃草壩之後,憑借著軍餉和劫掠來的財物,很快便在當地站穩了腳跟。

圖片源於網路

後來,何家透過販牛、開染坊、買地等活動,成了黃草壩的 「八大戶」 之一,到了何應欽爺爺那一輩,何家已經成了黃草壩首富,是黔西南遠近聞名的大商戶、大地主。

出生於大地主家庭的何應欽,從小便享受著十分優渥的生活,因此何應欽稍稍長大後,便被家人安排進了私塾中接受教育。 當時,何應欽家人還在盼望著他能夠努力讀書,考取功名,將來好光宗耀祖,報效朝廷,然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何應欽十五歲那年,清政府突然宣布取消了科舉。 無奈之下,何應欽只好進入到縣立高小繼續讀書。

在良好的家庭條件以及個人刻苦努力下,何應欽在學校成績優異,幾年後從高小畢業考入貴州陸軍小學,之後又被保送到了武昌陸軍三中。清朝滅亡前夕,何應欽又憑借優異的成績被選為清政府公費留學生,之後辭別父母,赴日留學。

蔣介石

1911年,武昌起義一聲槍響將何應欽拉回到了國內,正在日本留學的何應欽書也不讀了,直接乘船回國參加了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鬥爭。 上海光復時,何應欽正在滬軍都督陳其美的司令部內任職,當時和他一同共事的,還有同樣從日本輟學回來參加革命的蔣介石。

回國後的何應欽在光復戰役中表現英勇,加上有著海外留學背景,因此僅一年的時間就從一個普通士兵升任到了營長一職。可惜辛亥革命不夠徹底,革命成果又被袁世凱所竊取,1913年孫中山領導二次革命失敗後,革命事業陷入低谷,何應欽也失望離開,再次東渡日本求學。

1916年何應欽以優異成績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正要回國時受到貴州督軍劉顯世之子拉攏,一到貴州,就被劉顯世授以要職。 當時黔系軍閥內部爭鬥不斷,劉顯世與外甥王文華互相不對付,彼此都想拉攏一些留學回來的青年才俊為己所用,因此何應欽回國之後,分別受到了王文華和劉顯世兩方的拉攏。

王文華

最終,還是王文華棋高一著。看到何應欽年逾二十六依然單身,王文華便主動做媒將自己妹妹嫁給了他,自此將何應欽牢牢綁架在了自己這邊。因此,憑借著這層裙帶關系,何應欽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在黔系軍閥中站穩了腳跟,職務更是一升再升,擁有了相當大的話語權,可謂年少萬兜鍪。

不對付的大管家

何應欽剛回國那幾年,中國革命形勢風起雲湧,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五四運動接連不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昔日的革命者何應欽此時血還未冷,因此在幾次革命運動中都先後予以支持,反對賣國求榮的北洋政府。

1920年,何應欽和王文華聯手將黔系軍閥劉顯世逐出貴州,之後何應欽和王文華兩人獨掌貴州大權。 次年,王文華在上海被刺身亡,何應欽在貴州獨木難支,隨即被黔軍其余幾個軍閥逐出貴州,流亡雲南。但不久後何應欽也被刺客襲擊,無奈賦閑養傷一年,傷好後擔任了雲南講武堂教務長。

何應欽

由於何應欽原是同盟會成員,後來同盟會發展為中華革命黨,又發展為中國國民黨,因此何應欽也算是國民黨元老。

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始,孫中山讓蔣介石、廖仲愷等人籌辦黃埔軍校,由於何應欽為國民黨元老、又是雲南講武堂教務長,因此黃埔軍校成立後,何應欽便被邀請到廣州擔任黃埔軍校副總教官,還被孫中山親自授予了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

北伐戰爭期間,何應欽先後兩次參戰東征,又參與對福建、浙江的北伐,戰功無數,因此何應欽聲望日隆,逐漸成為國民黨中僅次於蔣介石的存在,成了國民黨中的 「一人之下」

也正是從這裏開始,何應欽開始逐漸倒向反動的蔣介石一邊,不過,蔣介石雖然對這位老同學、老戰友十分器重,將他當做自己的「大管家」,但兩人之間並不對付。

何應欽

蔣介石向來 「記仇」 ,加上容人之量也不大,因此在何應欽效命蔣家王朝十幾年間,兩人曾猜疑不斷,發生了不少矛盾。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發動 「四一二」 反革命政變,期間何應欽甘為走狗,任蔣驅使。彼時的蔣介石對何應欽十分信任和器重,但隨即發生的事,卻讓蔣介石和何應欽之間出現了嫌隙。

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為了維護自己在國民黨內的獨裁統治,他立即給何應欽下令,要何應欽剿滅實力強大的桂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但何應欽與白崇禧是老朋友,不願雙方兵戎相見,於是便勸止了蔣介石發動戰爭的計劃。但當時國民黨內部亂成一團,人人想要黨內獨裁,蔣介石的 「總司令」 位置許多人都想坐,因此李宗仁、白崇禧得知蔣介石的陰謀之後,便先發制人。

蔣介石

1927年8月,在一次軍事會議上,蔣介石被迫辭職下野,而本應該支持蔣介石的何應欽卻在會議上一言不發,任憑白崇禧、李宗仁等人威逼。

人在落魄時的記憶往往十分難忘,蔣介石被迫下野後,對何應欽的隔岸觀火十分不滿,認為白崇禧等人的 「逼宮」 也有何應欽的推波助瀾,因此直到去世,蔣介石都對那次下野時何應欽的表現耿耿於懷。

而接下來的第二件事,更是讓蔣介石惱怒不已,這一次徹底將兩人的關系降至了冰點。

蔣介石下野後並沒有死心,而是在慢慢等待機會,鼓動手下爪牙制造聲勢,請求蔣介石復出重掌大權。在一些軍閥勢力的擁護下,蔣介石很快便收到各方通電,通電內容無一不是請他復出,對此蔣介石十分滿意。不過,這些通電雖多,卻唯獨少了何應欽的,這讓蔣介石大為惱火。

蔣介石

他從前一直將何應欽視為心腹,可何應欽不僅在下野之時在他背後捅刀子,還在他即將復出之時視而不見,這簡直是對他的藐視。

對此,蔣介石直接派人過去質問何應欽: 「這次連馮玉祥、閻錫山這樣的老對頭都給我發了擁戴電,你我搭檔多年,為何你不發?你到底在打什麽主意?」

蔣介石親自派人質問後,何應欽的擁戴電終於姍姍來遲。之後,蔣介石在四方 「擁戴」 之下,官復原職,重新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不過,何應欽的這個仇蔣介石已經記上,因此蔣介石一上任,便直接趕往何應欽所在的第一軍指揮部,當場撤了何應欽的所有職務。

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經過他人勸告、求情之後,蔣介石不情不願的給了何應欽一個司令部參謀長的職務。何應欽雖然對蔣介石的這一舉動十分驚怒,但畢竟人在屋檐下,也只好捏著鼻子認了。

何應欽

得知何應欽低頭後,蔣介石氣呼呼道: 「娘希皮,我就是讓他知道,沒有我蔣中正就沒有他何應欽!上次白崇禧逼我,這次不發擁戴電,他是何居心?再去告訴他,不要亂打主意!」

此事說是何應欽與蔣介石的矛盾,不如說是蔣介石與桂系軍閥之間的矛盾,何應欽恰好夾在兩方勢力之間,他只能選擇一邊站,但一向頭腦十分清楚的何應欽不知為何,竟然兩邊都想討好。結果就是,兩邊非但沒有都討好,反倒都給得罪了,何應欽也因此成了裏外不是人的 「豬八戒」

之後,何應欽和蔣介石的關系開始微妙起來。何應欽雖然表面上對蔣介石畢恭畢敬,但實際上一直想要將其取而代之。因此,蔣何兩人也便有了第三次摩擦。

何應欽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發動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 「停止剿共,一致抗日」 。蔣介石被劫持後,南京國民政府慌亂不已,對於事變的解決辦法也分為了兩派,一派為以宋美齡為首的主和派,一派為以何應欽為首的主戰派。

主戰派主張立即發兵西安,討伐張學良、楊虎城,還要派飛機轟炸西安,這樣即使蔣介石不被張學良、楊虎城殺死,也會在飛機轟炸中被炸死,只要蔣介石一死,何應欽便可以順理成章的接位。

因此,在空軍作戰會議上,仿佛已經看到 「總統」 寶座的何應欽絲毫沒有了對蔣介石的恭順,甚至直接在會議上訓斥宋美齡: 「一個婦道人家,就知道救丈夫!」

然而,何應欽的意圖太過明顯,中國共產黨也秉持著和平解決的理念,因此最終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重回南京主政。

蔣介石

抗戰期間,對於這個想要自己死的 「好搭檔」 ,蔣介石一面利用何應欽的才能,一面培養新的接班人,逐步削弱何應欽的權力,最終於1944年將何應欽逼下 「二把手」 軍政部長的位置,讓陳誠接任。

之後,何應欽雖然表面上依然風光無限,並擔任著中國陸軍總司令的要職,但實際上他已經被蔣介石放棄,排擠出了蔣家王朝的核心層。

因此,在1949年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之際,何應欽便聯系中國共產黨,表達了投誠的意願。可誰料,毛主席一聽見 「何敬之」 三個字,便斷然拒絕道: 「這個人罪大惡極,是最反動的一批,絕不能接受他的投降!」

周總理

周總理得知後,也憤然道:「此人罪大惡極,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讓他投降,我們同誌的血就白流了!」

原來,在追隨蔣介石的十幾年間,何應欽助紂為虐殺害了無數進步人士、共產黨人。1927年蔣介石發動 「四一二」 反革命政變時,用來屠殺共產黨人的部隊便是何應欽的;土地革命期間,何應欽參與多次對蘇區的 「圍剿」 ,殺害紅軍戰士無數;1940年皖南事變,9000名新四軍戰士魂斷涇縣……這一切都出自於何應欽之手,何應欽手上沾滿了共產黨人的鮮血!

因此,皖南事變的噩耗傳到毛主席、周總理那裏後,周總理代表中國共產黨直接怒斥何應欽是 「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這就註定了何應欽永遠不可能被共產黨人所接受。

何應欽

南京解放後,被架空的何應欽急匆匆將職權交給閻錫山,自己則竄向香港避難,等到解放軍揮師南下時,已經草木皆兵的何應欽又倉皇逃往台灣。到了台灣的何應欽心知自己早已被排擠,沒有什麽復出的可能了,因此便開始了在台北牯嶺街附近的 「隱居」

後來,在蔣介石的打擊下,何應欽甚至連國民黨中央委員的身份都被剝奪,只給他留下了一兩個邊緣職位。但往後的幾十年裏,不甘寂寞的何應欽並沒有真正 「隱居」 ,而是在民間頻繁參與各種活動,擔任一些民間團體職務,如 「道德重整會會長」「中國童子軍總會副會長」 等,至死方休。

1987年10月21日,何應欽因病逝世,終年98歲。

何應欽

為革命做貢獻的,人民會永遠銘記,阻礙革命、助紂為虐的,人民會永遠唾棄。何應欽本也是一名反封建的革命誌士,但在人生的路途上,他卻一步步走向了一條不歸路,踏進了深淵。何應欽因蔣介石的器重而屹立政治頂峰十數年,也因蔣介石的排擠而遭冷落,落寞余生, 【左傳】 有句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正揭示了這個道理。